孩子聽話並不完全是好事,有這種表現,往往暗示他已經與你離心了

2020-11-30 騰訊網

孩子這些「聽話」的表現,父母真的應該高興?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在我國父母的眼中,乖巧的孩子都是備受喜愛的,在他們看來,這類情商高的孩子長大後往往能成大器,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幸孕姐小時候是在奶奶家長大的,每次調皮的時候,奶奶都會搬出鄰居李奶奶家的孫子當榜樣,讓幸孕姐向他學習,做一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但幸孕姐卻一直不以為意,覺得那樣並不好。

每次李奶奶帶著孫子來我家做客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只有奶奶讓他坐時才會坐,只要他奶奶不鬆口,即使零食給他遞到了手上也不會吃,全程都圍著奶奶不吵不鬧,更不會亂跑。

猶記一次他們走之後,奶奶感嘆說:「你要是有他一半聽話就好了」,但幸孕姐反懟:「他奶奶對他肯定很兇,不然為什麼看著他奶奶的臉色行事,坐又不敢坐,吃又不敢吃,哪像個小男孩的樣子啊。」

後來幸孕姐長大後,一次回老家探親,聽奶奶嘆著氣說起了他的現狀。

原來,在上中學之後,他不善與人交際,一直被同學欺負,回家也不敢說,結果被欺凌的情況愈演愈烈,不願上學了,最終輟學在家,每天待在家裡不出門。

孩子有這三種表現別急著開心,可能是娃缺愛了

可以說,絕大多數長輩都喜歡乖孩子,覺得不用自己多操心,所以看到自己孩子聽話的時候,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有些時候甚至還要炫耀兩句,但是,孩子「聽話」,真的是好事情嗎?

兒童教育心理學專家提醒,孩子有三種狀態並不是真的聽話,父母別急著瞎高興,可能是娃內心缺愛了。

1、察言觀色

每次碰到家庭聚會的時候,小孩子都比較多,其中,不乏一些孩子到處亂跑,甚至是直接打斷大人的談話,而總有那麼一兩個孩子非常的溫順乖巧,乖乖地坐在父母身邊,甚至時不時的給他們端茶倒水。

通常,大人們都不太喜歡前者,覺得太過調皮不懂事,家長應該多加管教,而覺得後者乖巧情商高,長大後可成大器。

但是兒童心理學家表示,根據孩子對父母的依戀程度,前者的「調皮」正是處在安全家庭環境中的表現,而後者則充滿了不安感,嚴重缺乏安全感,乖巧只是他們的「保護色」,用來偽裝自己,討好周邊的人。

2、不愛撒嬌

生活中,不少孩子在向父母表達愛,或者需求的時候,喜歡對其撒嬌耍賴皮,尤其是他們非常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更是會這樣,孩子的這種行為讓不少父母頭疼。

而反觀有些孩子,從來不和父母撒嬌,父母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從不爭辯,更不會死纏爛打,於大多數家長而言,這類孩子是省心又安心的,備受喜愛。

但是,兒童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那些從來都不撒嬌的孩子,其實是和父母之間有著很遠的心理距離,往往暗示他已經與你離心了。

因為不夠親近,內心缺愛,這種不安感讓他們將內心天真爛漫的一面壓抑住,不輕易表現出來,長期如此,不利於身心健康發展。

3、委曲求全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不少見:

有小朋友拿了強強喜歡的玩具,強強沉默了了幾秒鐘之後,偽裝成自己送給別人;

在集體活動中,最髒最累的活都不想幹,最後關頭亮亮表示自己也許可以做。

孩子的這種行為,在不少家長看來是謙讓、大度的表現,但絕大多數都只是在「假」大度。

這類孩子往往內心缺愛,面對這些衝突事件沒有底氣爭取自己的權益,因為他們知道父母不會站在自己這邊,於是只能假裝謙讓了,否則,失去了東西,還可能遭致父母的責罵。

父母如何能教育出內心陽光的孩子

1、不過分包辦和滿足孩子

父母做得越多,孩子就會越脆弱,依賴心理也會越強,從而遇到一點小困難,心理防線就會被擊潰。

2、不過分打擊孩子

父母是孩子眼中的權威,他們的一言一行的評價,影響著其性格和價值觀的建立,如果被過分打擊,很容易否定自己,從而自我懷疑,變得自卑。

3、幫孩子正確評價自己

對孩子的優點表揚要適度,對孩子的缺點,要引導他們接納,並陪伴著他們改正。不拿孩子和他人比較,不給孩子貼任何標籤,讓他們勇敢的做自己。

4、放手讓他做

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放心的放手讓他們去做,不要過多的約束他們的成長,不替他們做決定,也不要隨意否定他們的想法,引導其做不一樣的嘗試。

相關焦點

  • 孩子有這3種表現,暗示內心「缺愛」,多少家長卻當成是高情商
    直到有一回,奶奶前來看孫子,因為哥哥感受奶奶對自己的偏愛,無意間便向奶奶 "坦誠"了自己的想法。原來,在大兒子眼裡,爸媽都只愛弟弟不愛自己,他覺得爸媽嫌棄自己不聽話,為了證明自己是個乖小孩,他變得"懂事",也不敢提要求。
  • 夫妻離心,有三方面表現悄無聲息,多注意!
    就算是有緣相遇,若不好好珍惜,兩個人把愛情升級到婚姻,也一樣會離心,讓生活變得寡然無味。原打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但有時候卻換來一場空遺憾而已。好好在愛海泛舟的兩個人,怎麼就把生活過得沉悶不堪,乃至分離呢?其實夫妻離心,有三個方面表現悄無聲息,想要保衛婚姻,就一定要多注意。
  • 孩子有這幾個表現,往往智力高於常人,寶媽早知道早培養
    其實在我們周圍像思思這種孩子並不少,許多家長也很頭疼,怕孩子有什麼問題,其實根據研究這一類看似多動調皮的孩子,往往是高智商的小天才。其實孩子智商高不高,聰不聰明,從下面這幾點已經在給家長暗示了,家長應該儘快的發現,儘早的培養哦。1、熱愛運動。
  • 孩子的這五種行為,會讓家長很頭疼,但別制止,這是他聰明的表現
    後來老師告訴小萍,孩子活潑是個好事,表示他對周圍的事物有較大的好奇心,對孩子的發展是有利的,也顯示了她的孩子智商較高。想要孩子聽話守規矩,要慢慢教育,不要抑制他對世界的探索。
  • 孩子有這5個缺點,暗示他很聰明!家長卻誤會是壞毛病
    每個孩子,身上都是優缺點並存。然而,大多數父母,愛孩子的優點很容易,愛孩子的缺點卻有些費勁。 因為在大家的意識裡,缺點就是不好的。事實上,換個角度看缺點,也可能挖掘成為孩子的閃光點。 如果你家孩子身上有這幾個缺點,恰恰說明他很聰明,爸媽就好好引導吧!
  • 孩子智商高於同齡人,有哪些表現,在三歲前,有11個跡象可循
    其實不難發現,小敏家孩子還是很有想像力的,智商也很高,孩子的世界觀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所掌握的常識理念,孩子其實並不清楚理解。但是寶寶聰明與否,其實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種種跡象可循了,智商高於同齡人的孩子,早就以各種形式暗示明示過家長了,那麼你家有沒有這個智商特別高的孩子呢,我們來看看研究人員分享的11個可循跡象。猶如存儲器一樣的記憶力。
  • 孩子有這3種「怪異行為」,家長別刻意打壓,這是他高智商的表現
    光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好了,到了自己孩子這裡,怎麼就沒有好的成績呢?怎麼樣才能培養出天才來呢?其實父母們不知道,天才就在你的身邊,孩子常常會有這些怪異行為,家長們往往不知,反而刻意的打壓,就會把天才的基因給扼殺了。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多了解,如果家裡孩子有這幾種行為的話,他們的智商往往很高。
  • 一歲內寶寶智力發育表:有以下表現,往往暗示你家娃多半是小學霸
    一歲內有三個表現,往往暗示你家孩子多半是小學霸 1 不過,有些家長害怕細菌感染,會粗暴地制止這一行為,但是專家卻建議不要管,這是孩子大腦發育好的表現,父母做好衛生保障即可。 其實,這是寶寶處於口欲期的表現,以此來獲得滿足感,同時也是探索周圍事物、環境的一個獨有方式,是其智力水平和認知能力不斷發展的標誌。
  • 老實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沒出息,這是我聽過非常大的謊言!
    」易中天老師可能是因為研究三國的緣故,他發現東漢末年,皇權旁落,軍閥割據,書中的各方諸侯,一代梟雄均有著不俗的童年經歷。因此總結出:「老實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沒出息。」這一觀點。那麼這一說法究竟有無道理呢?
  • 掌握暗示效應,塑造「好」孩子,父母要怎樣做?快試試這四種
    文/小文老師我兒子今年兩歲半了,隨著物權屬性意識的萌芽,他開始變得越來越自私,不讓其他小朋友玩他的玩具,他卻總喜歡玩別人的玩具。為此,我應用過轉移注意力、以物置物等方法,一開始這些方法還很有用,可時間一長,這孩子似乎明白了我的套路,開始不再理會我這些方法。
  • 孩子睡醒後有這兩種表現,暗示孩子智商高,你家娃是哪一種?
    我一個親戚家的孩子睡醒以後如果看不見父母在身邊就會放聲大哭,一直到看到父母才會停止哭泣。孩子睡醒後有這兩種表現,暗示孩子智商高,看看你家娃是哪一種?第一、孩子睡醒以後不哭也不鬧一個人呆在那裡玩耍我們經常看到孩子的嬰兒床上面都會掛著一個小玩具,或者孩子旁邊會放一些毛絨娃娃。這是父母用來哄孩子的,如果孩子哭鬧了,這些玩具和娃娃特別有用。
  • 高智商的孩子往往都有一些怪癖,別強行糾正,這可能是天才的表現
    研究人員發現,高智商人群往往都有一些顯而易見的「怪癖」,以最常見的左撇子為例,你會發現,那些慣用左手的孩子,往往都比較聰明,學業表現也比同齡人要好。不過,有些家長卻因為無法忍受孩子的一些怪癖,強行地要把孩子糾正過來,最終扼殺了一個未來的天才,讓其泯然眾人矣。
  • 夢見這些暗示你將有好事發生!
    夢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很多人覺得夢境中出現的事情或某樣東西,會有一定的預示或是上天的暗示,有時就需要夢的解析。
  • 這三個表現,證明孩子「沒有安全感」,父母要給他以保護
    最讓孩子們有安全感的是「孩子怕黑,父母怕光」人生,有許多父母都會說他們的孩子膽小怕生,不愛說話。原以為是孩子比較小,害羞,所以不會說話。當你老了的時候,你會覺得情況會好一些。漸漸地父母就會發現孩子的「羞怯」狀況並沒有好轉,上了小學還是不愛說話,就連老師也對這些問題給予反饋。
  • 智商越高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這4個「煩人」表現,真該高興
    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聰明伶俐,乖巧聽話。但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孩子屈指可數,更多的是淘氣的孩子,這樣的情況讓大多數家長都感覺到頭疼不已。孩子小時候喜歡到處爬,把自己全身弄髒,這時候父母只能無奈地給他們處理。稍微大一點就有不少的孩子因為不聽話然後被學校請家長,再往大一點就會出現早戀的情況。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一句話的殺傷力有多大
    可以反思下,曾經有沒有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你不乖乖吃飯,待會兒就會有小怪獸把你抱走。」「你要是再不聽話,我們就不要你了……」「再不睡覺,大灰狼就會來抓你……」「唱個歌就是好孩子。「成人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成人覺得這種方式好玩,還有些成人覺得這種恐嚇式捉弄比較奏效,容易讓孩子更聽話。但是我們是否想過,對孩子來說,這些都意味著什麼?這次我們來說說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為什麼不能捉弄孩子?
  • 孩子從小就會「看臉色行事」?好事!是「同理心」高的表現
    很多家長可能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其實這是一件好事,是孩子"同理心"高的一種表現,孩子擁有"同理心"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1-2歲: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能夠感同身受他人情緒以及能夠做出一些反應,但是孩子還不能夠將其真實化地轉變成有效的行為。 3-9歲:這個時期的孩子能夠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不同的人對同一事件也會有不同的反應。此時的孩子能夠對於他人的悲傷做出恰當的反應以及行動。
  • 孩子平時有這3個表現,多半右腦很發達,長大後更有出息
    一、左撇子 有那麼一類孩子出生之後便是左撇子,怎麼教他用右手他都不會,左手寫字,左手吃飯,基本把左手當做右手用,不是父母看到孩子是左撇子總是想讓孩子改正回去,但其實是沒有這個必要的,根據研究顯示:一個人的右腦控制著他的左側肢體,所以左撇子暗示著孩子右腦很發達。
  • 孩子有這些「怪癖」,可能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從孩子在娘胎的時候,孩子的智商就已經被決定好了,從娘胎裡出來後,家長就需要對孩子的智商進行挖掘了,需要儘量大程度地去開發孩子的智力,而家長的開發的力度,對於孩子之後是否能夠成為天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不是一個沒有依據的事情,就我身邊而言,傳統、墨守成規的思想的家長有很多,他們用著自己之前的「前車之鑑」去試圖引導孩子的成長道路,但卻往往忽略了自己本身的問題。
  • 孩子有以下這些「怪癖」,往往是高智商的表現,媽媽別盲目糾正
    平時我們肯定沒少聽父母抱怨,「怎麼自己的孩子這麼調皮,別人家的孩子這麼小都已經學會不少簡單的英語單詞了」。其實在孩子的小時候根本無法分辨孩子的智商,那些被貼上「熊孩子」標籤的孩子們也不是真的調皮,父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往往這些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還具有超強的行動力,這才是高智商的表現。如果父母不及時發現並挖掘,很有可能會浪費孩子的天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