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3種表現,暗示內心「缺愛」,多少家長卻當成是高情商

2020-11-24 東方談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人們普遍認為孩子會說話處事圓滑就是高情商的體現,長大後也能夠有較好的人際關係。

李女士家有兩個兒子,在小兒子還沒來之前,大兒子是個搗蛋鬼,常常捉弄人,也經常會頂嘴,而小兒子的到來,讓哥哥變得"懂事聽話"了許多。

原本的調皮大王,如今很是聽爸爸媽媽的話,還會幫爸媽照顧弟弟,把自己喜歡的玩具讓給弟弟,對於大兒子的轉變,李女士感到很是欣慰,覺得兒子是長大了。

直到有一回,奶奶前來看孫子,因為哥哥感受奶奶對自己的偏愛,無意間便向奶奶 "坦誠"了自己的想法。

原來,在大兒子眼裡,爸媽都只愛弟弟不愛自己,他覺得爸媽嫌棄自己不聽話,為了證明自己是個乖小孩,他變得"懂事",也不敢提要求。

很多時候,父母常常誤解了孩子的"高情商",孩子懂得察言觀色,也可能只是因為內心沒有安全感,是缺愛的表現,而有多少家長卻把孩子懂事聽話當成了高情商。

孩子"缺愛"的3種表現,和真正的高情商相差甚遠

1、再喜歡的東西,也"捨得"送出去

孩子從來不會和他人爭搶,甚至能將自己的東西割愛送出,這樣的行為看似是大度成熟,但實際更可能是內心缺愛、沒有安全感。孩子心裡不舍,但卻還是將自己的東西讓出來,一方面是不懂得拒絕別人,另一方面也是怕爸媽說自己自私或是希望藉此來得到爸媽的表揚。

*真正高情商:真正高情商的孩子不一定就有多懂事,但卻懂得如何拒絕別人的請求,雖然會儘量遠離是非,但也不會為了討好任何人而選擇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

2、說話察言觀色,迎合別人的想法

孩子說話總是在注意別人的臉色,儘量迎合他人的想法,聽到不贊同的聲音,也只是乖乖地不去反駁,這樣的表現可能只是在避免得罪人,也暗示孩子內心沒有安全感,並收不是真正的高情商。

*真正高情商:具備高情商的人,在言談中確實也會避開比較尷尬的場景,言談之間也比較令人舒服,但並不意味著沒有自己的主見,高情商的人往往只是不喜歡將事情複雜化,但也不會害怕直面問題。

3、從不頂撞父母,也從不敢提要求

當面對不同意見時,內心缺愛的孩子往往不會頂撞父母,生活中也不敢向父母提任何要求,這樣的行為常常被認為是懂事聽話,但事實更多是孩子內心反抗,但卻不敢對父母表達出內心真實的想法。

*真正高情商:因為父母和孩子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日常相處中偶爾有矛盾有分歧也是在所難免的,高情商的孩子看待問題也往往有自己的主見,並不會害怕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

內心"缺愛"的孩子,還有哪些表現?

1、很難和他人建立比較親密的關係

內心缺愛的人,往往也不懂得如何去愛人,在和他人的交往中,更傾向於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愛透露自己的事情,也因此很難和他人建立比較親密的關係。

2、做出異常舉動來引人注意

長期缺愛的孩子,因為從小沒有受到較多的關注,所以總習慣於觀察並討好別人,甚至做出一些異常的舉動來換取他人注意。

3、性格內向,渴望安慰

缺愛的孩子往往更靦腆內向,也容易感到不安,而這樣的不安也體現在另一方面,像是手裡的工作做不完感到緊張、睡覺睡得不踏實等等,同時,因為很渴望別人的安慰,會很容易就相信別人說的話。

孩子終究只是孩子,任性和不懂事是他們的專利,別逼著孩子成長,多關注孩子,發現異常,及時溝通,給予孩子愛與安全感,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東方,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睡醒後有這兩種表現,暗示孩子智商高,你家娃是哪一種?
    我一個親戚家的孩子睡醒以後如果看不見父母在身邊就會放聲大哭,一直到看到父母才會停止哭泣。孩子睡醒後有這兩種表現,暗示孩子智商高,看看你家娃是哪一種?第一、孩子睡醒以後不哭也不鬧一個人呆在那裡玩耍我們經常看到孩子的嬰兒床上面都會掛著一個小玩具,或者孩子旁邊會放一些毛絨娃娃。這是父母用來哄孩子的,如果孩子哭鬧了,這些玩具和娃娃特別有用。
  • 孩子聽話並不完全是好事,有這種表現,往往暗示他已經與你離心了
    孩子有這三種表現別急著開心,可能是娃缺愛了 可以說,絕大多數長輩都喜歡乖孩子 兒童教育心理學專家提醒,孩子有三種狀態並不是真的聽話,父母別急著瞎高興,可能是娃內心缺愛了。
  • 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經常有這3種「表現」,家長發現要及時制止
    在餐桌上的這3種表現,預示著孩子們的低情商 餐桌上的禮儀其實最能直接展現出一個孩子的情商高低,如果你家的孩子在吃飯時,出現了以下三種表現,那麼家長們就要提高警惕了。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高不了,容易吃虧
    李玫瑾幫助家長解惑,從孩子的行為表現入手,做到讓孩子遇到問題早點解決。家長從李玫瑾身上,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一次講座中,他提及了孩子的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了,容易吃虧,家長需要從情商上培養孩子。那麼,李玫瑾提到的「孩子4種表現」,都是哪些表現?
  • 孩子有這3種性格表現,家長不要順其自然,趁早糾正孩子才能更好
    小梅一臉羨慕,說你女兒真開朗,不像我閨女從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我剛準備開口,小梅又說不過反正是女孩子聽話點也挺好,我立刻搖頭說,並不是這樣。現在是男女平等的時代,孩子有這3種性格表現,家長不要順其自然,趁早糾正孩子才能更好!性格軟弱、自閉性格軟弱的孩子習慣逆來順受,經常會被欺負,不要低估小孩子的殘忍。
  • 《高情商養育》:孩子是家長的鏡子,你想照出什麼樣的自己?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地相似。」這是紀錄片《鏡子》裡一段孩子的獨白。紀錄片裡「問題孩子」的父母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企業管理者/事業單位員工/個體工商戶/農民工,但是他們都遭遇了類似的問題:與自己的孩子之間激烈的矛盾和衝突。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
    在這當中有一些家長為了輕鬆一些,就會控制孩子愛玩的心把孩子管得老老實實的,但是家長這樣做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如果強行讓孩子乖一點,不光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還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比較聰明」。這一觀點說完家長們都很不理解,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和孩子溝通難?PAC理論:或是家長出現這3種「心態失衡」現象
    這揭示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困境,一方面家長認為孩子性格扭、溝通難,另一方面,孩子卻覺得家長古板又固執,雙方互不理解,最終演變成了溝通失語的狀況。遇到與孩子溝通困難的困境,家長首先要在自己身上找問題,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就是PAC理論,其中提到的3種"心態失衡"的現象,很可能就是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頻頻受挫的原因。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家長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因為餐桌上的行為舉止,足夠反應出這個家庭的教養。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名出色的育兒專家,面對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如何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心理學規律」助力孩子更成功
    對於孩子的成長與發展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比較關心的話題,有些人說智商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方向,那麼,情商就決定了孩子未來在這個方向上能走多遠。大多數家長認為只要能說會道就是情商高,其實,真正的高情商常常表現在一個人的情緒管理能力上面。孩子情商的高低並不是天生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管理導師,正確的引導才能培養孩子的高情商。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 孩子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糾正,以後孩子受歡迎
    她指出:情商低的孩子,家長如果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時幫助其改正。孩子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糾正,以後孩子受歡迎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情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美國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情商包括認識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處理人際關係、認識他人情緒。而情商較低的孩子,在這五個方面很可能有所缺失。1、孩子沒辦法克制自己的情緒,常常「陰晴不定」。
  • 高情商的男人會用這3種方式傳遞愛的信號,你們知道嗎?
    高情商的男人會用這3種方式傳遞愛的信號,你們知道嗎?在這個紙醉金迷、利益至上的年代,人與人之間最缺乏的就是信任。當男人遇到喜歡的女人時,或許礙於面子,或許有其他顧慮,往往不會直接的去表達自己的愛意。高情商的男人往往會通過一些行為和動作來傳遞自己的愛意,而女人要是沒有及時發現,往往會錯過這個喜歡自己的男人,如果一直沒有留意,那麼可能就會不斷的錯過。有個在生活中很細緻的女性朋友說過,男人有很多種表達自己愛意的方式,要是你不去理解,總是不斷的忽視他,那麼你很可能失去一段美好的感情,失去一個愛你的男人。
  • 高情商的孩子都有這4個「特徵」,你的孩子是高情商嗎?
    在這一段時期內,孩子的性格和處事方式都會形成一個固定習慣。」情商高的表現1.2.控制情緒,學會謙虛情緒暴躁,無法自控也是一種其情商低的表現,高情商的人往往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合適的方式發洩出來,而不是發脾氣。有時候家長會覺得小孩子發脾氣很正常,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課。學會做情緒的主人你的孩子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 李玫瑾教授:越是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教育女孩子也是一樣,只有正確地教育孩子,他們將來才能有出息,成大事。我們出去吃飯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很多「熊孩子」,在餐廳大聲喧譁、到處亂跑,亦或是在吃飯的時候絲毫沒有規矩。這正是因為家長平時的教育方法不正確導致的。所以,在平常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因為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能夠體現家庭的教養和孩子的情商。
  • 若孩子有3種怪異舉動,家長不要制止,或是高智商的表現
    一些家長判定自己孩子是否聰明的方式,通常就是看孩子的學習成績,其實這未免有點太單一,孩子平時的一些舉動也能體現出孩子是否聰明。有時候孩子甚至會有一些怪異的舉動,這時候父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太調皮或者是有多動症,其實,這或是孩子聰明的一種表現。
  • 寶寶嬰兒時期有這3種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好,多半是個「聰明娃」
    瀅瀅將這份喜悅分享給其他家人時,家人表示,這麼小的娃就這麼懂事,長大了一定很聰明,瀅瀅還不以為然,表示孩子這麼小,哪能懂得這些,多半是無意識的吧。其實,要說寶寶是不是個「聰明娃」,從嬰兒時期就能看出些許端倪,但這需要家長們用心觀察。
  • 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6歲前培養還不晚
    最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的一段教育視頻,內容是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一般都有這3種特徵。 其實,所謂的情商主要是指「情緒智商」,主要表現情緒、抗挫折能力、意志力,情感等等,這更是一個孩子必須具備的品質。
  • 孩子智力低下,有這幾種表現,家長不要大意!
    像這的擔憂,很多家長都存在,當寶寶出現異常現象,而家長因為對病症的不了解,會出現焦慮,急躁,那麼,孩子智力低下的表現有哪些,作為孩子家長了解多少呢?1.餵養困難:雖然孩子剛出生時,除了吃就是睡,很難看出來寶寶有異常現象,但是如果智力低下的孩子家長,仔細觀察,也能看出來,智力低下的孩子,一般吃奶時會很困難,這些寶寶不會本能的去吮吸乳汁,在家長引導下也學不會,,另外還有的經常吐奶,流口水,這可能是大腦的神經系統受到了損傷。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不妨自查一下
    性格、習慣、成就的表現,所以我國才會格外注重餐桌教育,家長可以想想,如果自己家孩子在吃飯的時候醜態百出,該是多麼讓人討厭的一件事。所以,家長要好好培養孩子餐桌禮儀。中國是對親情十分重視的國家,自古講究人多吃飯熱鬧,家族親戚圍在一起吃飯,更能彰顯家和萬事興。如何從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判斷將來的品格素養呢?家長從這三個方面就能夠看得出來,別不當回事。
  • 孩子睡覺時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會比同齡人還聰明
    當孩子在得到十分大的滿足的時候,大腦皮層接受到神經傳導,就會讓孩子有產生微笑的表情。從無意間的牽動神經開始,引發更多的表情。所以如果你家的寶寶睡覺時面帶微笑,就表明他的內心是十分滿足的,所以睡覺時才會產生微笑。爸媽們可別小看這小小的微笑,牽動神經的同時,是需要全身合作的,尤其是大腦的"超級神經網",需要起到控制大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