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孩子後,父母都深刻地體會了帶孩子的辛苦。尤其是三四歲的小孩子,仿佛有無限的精力,每天從早玩到晚都不嫌累。孩子是開心了,可是家長卻苦不堪言,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最為鬧騰的時候,孩子對身邊的所有事物都會感到好奇。不管前方有沒有什麼危險,孩子都會義無反顧地衝上前。
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家長几乎是寸步不離地看著孩子。在這當中有一些家長為了輕鬆一些,就會控制孩子愛玩的心把孩子管得老老實實的,但是家長這樣做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如果強行讓孩子乖一點,不光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還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領域一直都有一定的地位,她的很多育兒觀點對於培養孩子都很有效果,在向家長普及育兒方法時,都是貼近孩子的生活習慣,因此深得家長的信任。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比較聰明」。這一觀點說完家長們都很不理解,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
1.喜歡問問題
三四歲的孩子就像一個「小話癆」,一天當中除了睡覺,基本是一刻不停地說話。而且孩子就像十萬個為什麼一樣,面對孩子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一開始還會回答,但是時間長也會感到厭煩不理會孩子。
其實孩子喜歡問問題這個情況正是孩子聰明的體現,這個舉動證明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並且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果家長給孩子回應,並且讓孩子學習到一些科學知識,其實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就像霍思燕的兒子嗯哼一樣,他在四歲的時候就知道了飛機是如何在天上飛的,和他從小看科普類的書籍有很大關係。
2.精力旺盛、愛運動
孩子精力旺盛玩起來沒完沒了,讓家長感到身心疲憊,但是孩子活潑好動、愛玩同樣也是孩子聰明的體現。因為這種看起來像多動症的孩子,但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不僅身體發育好,孩子的大腦也會受到相應的刺激。這個觀點腦科學家洪蘭就曾證實過,孩子在運動時,會刺激多巴胺、血清張素、正腎上腺素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這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很大好處。所以,如果你家孩子平時精力特別旺盛,家長別過多阻止,這樣的孩子未來會很聰明。
3.喜歡拆卸家裡的物品
還有的孩子平時特別喜歡拆卸家裡的物品,小到玩具大到家具用品,沒有一個能逃脫得過孩子的魔掌。但是孩子愛拆東西的這個表現,其實是孩子的動手能力強,而且孩子的邏輯思維也會在拆卸中得到鍛鍊。因為拆卸需要孩子的思考安裝順序等等,所以愛拆家裡物品的孩子不僅動手能力強,頭腦也更聰明。
有時孩子的一些行為表面上是孩子的壞習慣,但是本質上孩子所做的這些行為,正暗示著孩子未來會很聰明。所以家長不要盲目地糾正,根據孩子的特點培養孩子才是最好的育兒方式。例如孩子愛拆卸可以給他準備拆卸玩具,孩子愛運動可以鼓勵孩子踢足球等運動。只要家長把眼前的煩惱換一個角度看待,相信孩子一定會在父母的培養下變得越來越聰明。
如何讓孩子更聰明呢?我建議家長可以搭配繪本書,例如這套《腦力總動員》,這套書總共有10冊,適合3-6歲孩子使用。這套書通過孩子閱讀和玩書中的遊戲,能夠讓孩子鍛鍊想像力、觀察力和推理能力,而且遊戲設計很巧妙,書中的圖畫也都是比較符合小寶寶的,能夠讓孩子對這套書感興趣。
而且每天讓孩子做十分鐘,還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我家寶寶就對這套書很感興趣,每天都會主動拉著我和她一起玩一會,這套書也給我和孩子營造了高質量的陪伴,相信孩子在做這些思維遊戲題的同時,孩子將來一定會越來越聰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