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手指越靈活,大腦就越聰明?這樣鍛鍊,娃想不聰明都難

2020-12-06 騰訊網

手與大腦有密切的關係,手指運動可以影響大腦的多個功能區,從而促進寶寶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作為家長,要熟悉寶寶手部發育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鍛鍊寶寶的小手,以培養出「心靈手巧」寶寶。這樣培養出來的寶寶,將來會越來越聰明。那麼怎麼在家幫助寶寶鍛鍊手指,讓寶寶大腦發育事半功倍呢?以下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寶寶手指不靈活,發育越落後?

寶寶天生充滿著好奇心,對於周圍的一切,總想著到處探索,這抓抓那摸摸。而手指就是寶寶探索世界的重要器官,能讓寶寶更直觀地感受和理解世界。

寶寶手指越靈活,大腦就越聰明。這是因為寶寶的手指在探索世界時,也在不斷的刺激著大腦的發育,刺激大腦神經元的連接,而且寶寶的認知能力也在不斷地提升。寶寶認知的新事物越來越多,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越來越完整,自然而然就變得越來越聰明。

手與大腦密切的關係

研究發現,人的每一個手指都對應了大腦的某一個腦區,適當的運動對其功能就能產生積極的影響。手指運動能夠促進所對應的腦區的分化和成熟,使其功能得到開發,有些訓練還能起到對腦功能損傷的治療效果。

右手大拇指對應著左前額葉皮質,影響著人的高級精神功能(溝通、管理、衝動控制、計劃、判斷、決策等);

左手大拇指對應右腦前額葉,影響人的高級精神功能(創造、領導、目標、動機、保持專注等);

右手食指對應左腦後額葉,影響人的思維功能(邏輯推理、語言表達等);

左手食指對應右腦後額葉,影響人的思維功能(空間想像、構思凝想等);

右手中指對應左腦頂葉,影響人的體覺功能(體覺辨識、方位判斷等);

左手中指對應著右腦頂葉,影響著人的體察功能(體覺感受、工藝欣賞等);

右手無名指對應左腦顳葉,影響人的聽覺辨析、情緒控制和記憶力等;

左手無名指對應右腦顳葉,影響人的聽覺感受、語言理解、音調節奏等;

右手小指對應大腦左腦枕葉,影響人的視覺功能(視覺辨識、觀察理解等);

左手小指對應右腦枕葉,影響人的視覺功能(視覺辨識、圖像欣賞等)。

寶寶手指靈活的好處

寶寶手指靈活除了上述所講的會刺激寶寶大腦發育,讓寶寶更聰明外,還有以下的好處。

1.學習語言描述

寶寶觸摸時,也是學習語言的好時機。寶寶用手觸摸和感知事物時,會充分了解到該事物的形狀、性能、質感、大小等。通過觸摸,寶寶不僅能夠學習更多的詞彙,也能加深對該詞彙的理解,充分調動手部靈活性和語言發育能力。

2.提高專注能力

鍛鍊寶寶手指靈活這一過程,還可以提高寶寶的專注能力。寶寶彈一次鋼琴、穿一次珠子、做一次手工,不僅鍛鍊的是寶寶手指靈活發育,而且還是培養耐心、集中注意力的過程。當然寶寶集中注意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這樣一次次的動手做事來實現的。

如何鍛鍊寶寶手部的動作發育?

根據寶寶0~3歲手指的發育情況,以下為大家列出適合該年齡段的寶寶鍛鍊手指的遊戲。

出生~1歲

該年齡段的寶寶,還不能靈活控制自己的小手,因此家長要重點鍛鍊寶寶手部的以下幾項能力。

促進手部觸覺發育

寶寶未滿3個月時,手部活動並不多,手指通常會緊緊地纂成一個小拳頭。因此家長可以用自己的手指或小玩具來刺激寶寶的小手,或者經常給寶寶的手部按摩,以促進寶寶手部觸覺的發育。

鍛鍊抓握能力

3個月後的寶寶,「小拳頭」會慢慢地伸展開,不僅會開始抓眼前的東西,而且還會吃手。因此家長可以引導寶寶多抓握玩具,或者讓寶寶握住自己的手,還可以輕輕地帶動嬰兒揮動他的手臂。要注意的是寶寶吃手,家長不要阻止,這也是寶寶探索世界的另一種方式,家長要做的就是經常給寶寶擦手,時刻保持寶寶的手部清潔。

增強手部力量

8個月大的寶寶,大多數的寶寶都能夠坐著,爬著,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不僅會扔東西,還會抓一些大的重的東西。因此,家長要多陪寶寶玩一些增強手部力量的遊戲,如玩滾球遊戲,家長可以把球滾給寶寶,再引導寶寶把球滾回來;還可以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某個位置,引導寶寶自己爬過去,以增強寶寶的手臂和手部的力量。

1~2歲

提高寶寶手部靈活性和鍛鍊手眼協調能力

1歲後的寶寶,手部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都進一步提升。家長可以利用家中常見的物品或者玩具,來重點鍛鍊寶寶的手部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以提高寶寶探索學習周圍世界的興趣,如讓寶寶多搭積木、捏橡皮泥、玩沙子等等。

2~3歲

鍛鍊手指控制能力和手腦協調能力

寶寶滿2歲後,寶寶各方面能力都大幅度增強,特別是手腕、手掌和手指的協調能力。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家長可以重點培養寶寶的手指控制能力和手腦協調能力。鍛鍊寶寶手部的控制能力,家長可以教寶寶用勺子自己吃飯、自己扣扣子、穿鞋帶等;鍛鍊寶寶的手腦協調能力,家長可以教寶寶摺紙、一起塗鴉畫畫填色等。

家長要記住,培養寶寶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忌不可有功利心,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要和別人比,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軌跡,請尊重生活的內在秩序。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施肥和灌溉,剩下的就是等待開花結果。

相關焦點

  • 寶寶腦袋越大越聰明?不不,聰明的腦袋長這樣!
    為人父母,最希望的莫過於寶寶聰明又健康,為了滿足這個心願,他們從備孕開始就會做很多的準備。孕前調整飲食,科學備孕;孕期定期產檢,遠離一切危險物質;就連分娩都會為胎兒著想,有的算日子,提前剖腹產,有的痛的要命都要順產……好不容易熬到了寶寶出生,又開始胡思亂想,尋找各種可以判斷寶寶聰明健康的辦法,比如頭圍。
  • 寶寶頭圍越大,說明他越聰明?NO,聰明寶寶的腦袋其實長這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誇獎:「你家寶寶頭這麼大,將來肯定很聰明,長大後也會有所作為。」沒錯兒,寶寶聰明與否大腦起到決定作用,人體的腦子是最忙碌的一個器官,因為我們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得經過大腦計算,所以我們的大腦特別累,雖然其重量只佔到人體2%,但耗氧量卻要佔上25%。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
    在這當中有一些家長為了輕鬆一些,就會控制孩子愛玩的心把孩子管得老老實實的,但是家長這樣做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如果強行讓孩子乖一點,不光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還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比較聰明」。這一觀點說完家長們都很不理解,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寶寶剛出生體重「幾斤幾兩」最聰明?腦科學家:越接近這數越聰明
    面對各類讓寶寶變聰明的秘方可謂是千奇百怪,而父母最為推崇的做法,就是讓寶寶吃健腦的食物來讓寶寶變聰明。自此之後,很多媽媽都是特吃特吃,想要通過吃得多讓寶寶也多吸收一點營養,從而變得更聰明。但是這樣的做法並不是適應每一個寶寶,比如巨大兒不斷增多,這樣孕媽在生產時就會遇見很多困難。
  • 寶寶的大腦越開發越聰明,不妨試試這4種方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文 | 閩南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身為父母,沒有哪個是不想讓孩子聰明伶俐的,基本都是恨不得孩子比自己聰明一百倍,有些父母不惜花費大量的金錢,把孩子送到一些不知道效果如何的「開發寶寶大腦」的興趣班中,只是為了孩子智力能夠高於常人。
  • 寶寶智商高不高看手就知道,有這3種表現的,以後想不聰明都難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越來越聰明,雖然並不是希望自家寶寶都能夠成為天才,但是如果有個聰明伶俐小腦袋瓜,將來生活和工作會更加順利。比如寶寶智商高不高,首先看手就能夠知道,如果有下面這三種表現的,以後想不聰明都難,各位家長,快來看看你家孩子在不在其中吧!
  • 寶寶越早擁有這3種能力,就說明越聰明,佔一條也很不錯
    每一位寶媽都希望自己能夠生出一個聰明的小寶寶,平時也會給寶寶吃各種各樣有營養的食物,讓寶寶的大腦快速發育。其實寶寶聰不聰明,可以通過寶寶的一些舉動看出來,有些小寶寶無論是智力發育還是肢體能力,都要比同齡的小寶寶更優秀,各種能力也非常強,這就說明寶寶很聰明。
  • 鍛鍊孩子大腦的41種方法,想不聰明都難!
    鍛鍊大腦的方法很多,而且並不難,只要稍微改變一下你的生活方式,比如換隻手刷牙、閉著眼吃飯、發發呆、玩玩填字遊戲、適量運動,一個嶄新而聰明的你就出爐了。  3、用手指分辨硬幣  隨時在口袋裡放幾枚不同面值的硬幣,沒事時拿手指的指尖去嘗試著分辨,這樣可以刺激大腦皮層,從而挖掘出大腦隱藏的一些能力。
  • 如何讓孩子變聰明?
    我們經常說「心靈手巧」,只有孩子的小手靈活了,大腦才能聰明起來。寶寶的小手是寶寶認識物體的最重要的觸覺器官之一。積極使用雙手不僅可以使手指的觸覺變得敏銳,還能開發和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寶寶通過手可以接觸到物體,進而傳遞給大腦來認知世界的。
  • 寶寶說話越晚越聰明?美國研究員揭「貴人語遲」真相!
    一位說:我家孩子都一歲零兩個月了,到現在只會叫「媽媽」,想說的東西表達不出來,只會恩恩啊啊的,可急死我了。另一位說:別擔心,人家說「貴人語遲」,說話遲的小孩子以後聰明著呢。是嗎?那位媽媽將信將疑地看了眼自家兒子,臉上凝重的表情總算是淡了三分。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做好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更聰明伶俐,那麼作為父母既然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不在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對孩子進行潛能的培養訓練呢?德國學者卡爾·維特在19世紀提出: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能力就越強,尤其是3-6歲這個年齡段。
  • 嬰兒出生時越重越聰明?出生體重、聰明程度和孕前體力、智力有關
    導讀: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生時的體重在什麼範圍算是標準的?是體重越大越聰明嗎?現在生一個大胖小子,會被人津津樂道,父母會收到很多好聽的話「白白胖胖的,一看營養就很好,長大肯定很聰明!」然而如果寶寶非常瘦弱,會被人指指點點,會收到一些勸誡的話「怎麼這麼瘦,該加強營養了,要不長大怎麼辦?」白胖孩子的父母每天笑逐顏開,瘦弱孩子的父母則愁容滿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這3個特徵,說明腦袋瓜很機靈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擁有一個聰明的腦袋瓜,聰明孩子學東西比較快,以後才能夠贏在起跑線。為了讓孩子擁有聰明的腦袋瓜,孩子還在娘胎裡的時候,父母就開始努力。很多女性在懷孕期間,會吃一些有利於胎兒大腦發育的食物,等到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又開始各種食療、訓練,希望能夠助力寶寶智力發育。
  • 6歲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掌握這6個方法能鍛鍊孩子左右腦
    希望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到你的孩子開發大腦。1、適量的運動大腦掌管著各個部位,有數據顯示,跑完步的同學和一直在屋子裡坐著的同學智商截然不同,跑完步的學生大腦血液流動有助於激發左右腦,所以聰明,而一直坐在屋子裡的學生腦子絲毫沒有動,所以智商就一直停留在那個位置不會有所提升,所以要想鍛鍊孩子左右腦,就給孩子每天規劃一些適當的運動。
  • 外國權威機構研究:孕吐越厲害,寶寶越聰明?聽聽產科醫生怎麼說
    文|李知行醫生女性懷孕後,大多在孕期都要飽受各種煎熬,而「孕吐」就是折騰的第一步。有些孕媽從孕早期吐到孕晚期,對懷孕都產生了陰影。不過,難受是一方面,一直以來關於孕吐,還存在另一種聲音:孕吐越嚴重,寶寶越聰明,真的是這樣嗎?當初,我妻子在懷孕的時候,才聽到了這一說法。那時,她每天吐得死去活來,沒有食慾,肉眼可見的變瘦了。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聰不聰明,不用等長大,從手指就能看出端倪
    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智商無疑是孩子嶄露頭角最重要的一個能力,為此家長們也是在不斷努力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超高的智商,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輾壓群雄,但是也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聰不聰明,長大後才能看出來,所以小時候的培養並沒有什麼意義,但真的是這樣的嗎?
  • 都說吃魚聰明,但魚身上這個部位會越吃越笨!這7種魚千萬不能給寶寶吃
    大家都知道吃魚好,尤其是,對於寶寶來說,好處簡直太多啦。 從小就聽說,吃魚可以變聰明,這個「聽說」也確實沒毛病,的確是有科學道理的: 魚肉中富含DHA,俗稱腦黃金。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用不著做測試,智商高低的秘密全藏在手上
    這真的是孩子不聰明的原因嗎? 閨蜜的孩子峰峰就是這樣的孩子,不管是什麼學習內容,總是比其他的小朋友落後一拍。先別說手工活動,就連學習做作業也是哼哼唧唧地很費勁,好不容易做出一道題,閨蜜一檢查發現簡直錯到沒邊。
  • 腦發育好的孩子,嬰兒期會有這些「有趣」表現,佔得越多越聰明
    可是,小寶寶每天只知道吃、睡、玩,想要了解孩子是否聰明貌似有些難度,咱又不能像大仙一樣掐指一算,這樣太不靠譜了。其實,聰明的孩子從日常表現就能看出一二,尤其嬰兒期有些寶寶總會無意間展現出自己的特長,這些有趣表現佔得越多寶寶就越聰明。前段時間,和兩位好朋友一起去探望了剛生完寶寶的閨蜜,一進門我們就馬不停蹄去看小寶寶。
  • 新生兒頭越大越聰明?專家說出標準答案,和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
    文|文兒常聽老人說,剛出生的孩子頭越大越聰明。根據老人的這個「經驗之談」,我就對自家孩子的頭部大小特別關注,從他出生開始,就經常觀察他的頭部大小,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個聰明娃。凡是做父母的,除了希望孩子身體健康之外,還希望他能夠有一個聰明的頭腦,長大以後也能夠出人頭地,有一個好的出路。相信有不少家長有著和我一樣的心情。所以,很容易相信這句話,一旦發現自家孩子的頭比較大時,就滿心歡喜的以為孩子會比較聰明。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新生兒頭越大越聰明?專家說出標準答案,和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