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閩南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身為父母,沒有哪個是不想讓孩子聰明伶俐的,基本都是恨不得孩子比自己聰明一百倍,有些父母不惜花費大量的金錢,把孩子送到一些不知道效果如何的「開發寶寶大腦」的興趣班中,只是為了孩子智力能夠高於常人。
分析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就有著許多開發寶寶大腦的方法,家長們不妨試試這4種方法,隨時隨地都能帶著寶寶做大腦訓練,讓寶寶更加出色,贏在起跑線,寶寶的大腦越開發越聰明。
一、通過日常的一些物品,讓孩子學習物品分類
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肯定脫離不了一個「吃」字,家長就可以在食物這方面鍛鍊孩子。
在平時就可以告訴孩子,他吃著的東西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是怎麼做出來的,和什麼農作有關係等等,讓孩子在無意間接收這些信息,這樣到下一次在吃這東西時,家長可能都不用再說,孩子就會搶答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還能通過將各種食物混合,讓孩子根據食物的顏色,形狀,味道等等來進行分類,這樣不但能鍛鍊孩子的分類能力,還能鍛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二、通過一些日常的行為鍛鍊孩子的分辨能力
有些孩子在認知不夠時,可能會出現左右不分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採用一個很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利用穿脫衣服的方式來對寶寶進行訓練,比如在穿的時候強調孩子先伸出來的手是左手,先穿褲子的這條腿是左腿。
在平時,家長也可以多帶孩子玩一些鍛鍊孩子分辨能力的遊戲,把遊戲規則設置成「聽到媽媽喊蔬菜就舉起右手,聽到水果就舉左手」,這樣不但能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讓孩子更容易區分左右,還能讓孩子對事物的分辨能力更加出色。
三、通過身邊常見的東西鍛鍊孩子的圖形認知能力
現在許多的幼兒園在孩子入學時都會詢問父母,孩子對圖形是否都基本認識。有些孩子對各種形狀了如指掌,而有些孩子卻連最基本的概念都沒有,這就會讓孩子弱別人一頭。
其實,想要讓孩子認識圖形是很簡單的,通過身邊的一些常見的東西就能讓孩子懂得很多,比如在吃東西時告訴孩子這個裝東西的盤子是圓形的,吃的這個餅乾是長方形的,這個楊桃片是五角星形的等等。
但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這些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發散思維,也就是當孩子知道皮球是圓的,他能通過皮球的形狀懂得的呼啦圈也是圓的。
四、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
當孩子對事物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後,他可能就會冒出各種各樣的「為什麼」,比如:為什麼小草是綠色的,花兒為什麼那麼香等等。
面對孩子這種幼稚的問題,家長要儘量耐心地回答孩子,如果孩子是問題自己也不懂時,一定不能打擊孩子,更不能不懂裝懂騙孩子。
家長面對自己也不懂的問題時,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究答案,這樣不但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拉近和孩子的關係,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親密。
結語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為最優秀的人,恨不得把所有的優點都給孩子安上去。其實,只要父母對孩子採取正確的訓練方式,用足夠的耐心和愛來教導孩子,細心的觀察孩子的每一個變化和表現,查缺補漏,孩子一定會變得越來越聰明,成為優秀的人。
您有什麼方法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呢?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閩南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