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發育好的孩子,嬰兒期會有這些「有趣」表現,佔得越多越聰明

2021-01-11 宋媽說育兒

為人父母,最大願望就是能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這不僅是他們一生的希望,更是父母為之驕傲的資本。可是,小寶寶每天只知道吃、睡、玩,想要了解孩子是否聰明貌似有些難度,咱又不能像大仙一樣掐指一算,這樣太不靠譜了。

其實,聰明的孩子從日常表現就能看出一二,尤其嬰兒期有些寶寶總會無意間展現出自己的特長,這些有趣表現佔得越多寶寶就越聰明。

前段時間,和兩位好朋友一起去探望了剛生完寶寶的閨蜜,一進門我們就馬不停蹄去看小寶寶。寶寶睡得特別踏實,我們幾個人摸摸小手和小腳,低聲討論著小寶寶長得像誰,剛說完寶寶長得像媽媽,這孩子嘴巴就微微翹起,好像對著我們微笑。

「好神奇啊,他居然能聽到我們講話,這睡覺的適合還會朝我們微笑,太有意思了,」旁邊的朋友驚奇的說道。閨蜜笑了笑說:「我們家寶寶睡著的時候,總會有微微一笑的表現,有時候還能笑出聲音來,真不知道這小不點夢到了什麼,還能高興成這個樣子。」

的確,3個月大的寶寶能有這樣反應還真是少見,同行的朋友告訴我們,孩子在睡覺的時候出現微笑,說明他們腦部發育好,一般人睡覺的時候,臉上的表情不會有太大變化,小寶寶因為早期腦部發育較為迅速,所以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也直接說明寶寶非常聰明。

腦發育好的孩子,嬰兒期會有「有趣」表現,佔得越多越聰明

眾所周知,寶寶的智商只有40-50%受遺傳因素影響,是否聰明和後期的培養引導有非常大的關係。當然,聰明寶寶總會有一些過人的表現,如果你發現寶寶有這些有趣的反應,日後再加以培養一定可以成為高智商寶寶。

表現一:睡覺的時候會做伸展運動

要知道,嬰兒時期寶寶身體大動作還處於發育狀態,平時都是呈仰臥的方式躺在床上,到三、四個月的時候才能勉強學會翻身動作。如果你發現這個時期寶寶睡覺總是喜歡踢被子,還會時不時來一組踢腿運動,那麼恭喜你寶寶的大腦發育非常好,做運動正是腦神經運動的表現。

表現二:寶寶會不停翻身變換睡姿

很多媽媽發現寶寶晚上睡覺非常不老實,一會仰著、一會趴著,其實寶寶之所以這個樣子,說明他們感知能力強,他們會通過不停調整自己的睡姿,讓自己處於一個舒適的狀態。

表現三:耳朵非常敏感,會尋找聲音的來源

大腦發育好的寶寶,他們通常對外界環境都非常敏感,有的寶寶在睡覺時候一有聲音就會被吵醒;也有的在清醒狀態下,會豎著耳朵尋找聲音的來源,比如播放的音樂,家人說話、動物的等等,都會豎著耳朵悄悄聆聽。

表現四:會隨著音樂的波動翩翩起舞

有的寶寶對音樂情有獨鍾,當聽到自己喜歡的聲音時,會搖頭晃腦地跟著頻率運動,也有的會揮動雙手跟著節奏搖擺。

表現五:總是喜歡咯咯咯地笑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視力發育還未完善,他們會通過氣味來分辨是不是媽媽,如果媽媽出現他們會開心地笑向媽媽撒嬌。待他們長大一些,視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家人拿玩具逗他們,他們也會咯咯咯地發出笑聲。笑可以牽動身體其它器官的發育,促進血液循環,所以說愛笑的孩子腦部發育都較好,也都非常聰明。

事實上,寶寶聰明的表現並不局限於此,越是聰明的寶寶「有趣」的反應也就越多,只要平日裡媽媽們善於觀察,總會發現寶寶的獨特之處。

如何抓住孩子的大腦發育黃金期,讓娃變得更加出色

孩子是否擁有超群的智商,往往取決於他們在嬰幼兒時期的大腦發育,因為人類的大腦發育在嬰幼兒時期可以佔據80%的比例,也就是說孩子聰明不聰明,關鍵時期就在嬰幼兒階段。

我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就是在告訴我們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一旦錯過這個階段的大腦開發,再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非常艱難。

不要以為3歲之前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這個時期孩子大腦活躍度是成年人的2倍,抓住時機做好正確的引導和培養才是重中之重。

①注重孩子的情商培養,讓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潛移默化地提高孩子感官能力。

②多和孩子交流,無論是語言上的還是肢體上的,都能夠讓孩子形成獨立完善的健康人格。

③傳播正能量,耐心地去教導他們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更加陽光快樂、積極向上。

④帶孩子多出去走走,與同齡小朋友玩耍、接觸,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

⑤著力培養孩子的腦力智商,全面注重孩子的記憶力、想像力、專注力等的提升。

當然,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去開發孩子的腦力,不妨試試用親子遊戲來帶動孩子腦力訓練。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腦力遊戲》學習書,通過多元玩法,科學系統地對孩子進行多方位數學啟蒙教學,在玩的時候學習,讓寶寶的大腦更加聰明。

全書共計分為兩冊,適用3-6歲寶寶早教啟蒙教育,也是一套非常具有趣味益智的教學卡片:

內含108張中英文雙語教學卡,採用綠色環保印刷,圓角包邊設計,即使孩子自己學習玩耍,也絲毫不用擔心寶寶的安全;

學習卡中遊戲內容豐富,是家長和孩子親子互動的有利道具,尤其對孩子的左右腦均衡發展,數學概念的早教啟蒙教學,讓孩子感受到無限的奇妙和樂趣;

有趣的學習卡可以讓孩子從手機、動畫片中解放出來,通過深入學習有效提升他們的觀察力和專注力,為日後孩子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在孩子教育培養中,大多數的父母都缺乏耐心和方法,對孩子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具有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重點在於父母能夠有效把握培養時機,讓孩子在不平凡培養之下擁有超凡脫俗的魅力。

相關焦點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
    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比較聰明」。這一觀點說完家長們都很不理解,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
  • 孩子的「頭旋」越多,就代表越聰明?科學的解釋在這裡!
    對於人體上的一些不同之處,人們往往會非常好奇,甚至向其中添加迷信的認知,比如說手指上的「鬥」,頭上的「頭旋」,其個數都會成為人們的討論的談資。新生兒剛剛生出來的時候,頭髮還很稀少,只有一些胎髮,在之後也是要全都剪掉的;但隨著年齡增長,寶寶頭髮漸漸變得茂盛,也會漸漸出現頭旋。
  • 孩子這三種行為,看起來「討人嫌」,卻可能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
    父母都知道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但當熊孩子是「惡魔」時,火是壓不住的。我真的可以套用一句話「我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控制不住對寶寶的憤怒」。孩子真的是上天派來折磨你的嗎?你生來就是「討厭」的嗎?事實並非如此。孩子的這三種行為看似「討厭」,實則是大腦發育的良好表現!
  • 脾胃虛弱,舌頭會有4個症狀,佔得越多,脾胃越弱!
    因此通過舌頭來判斷脾胃是否虛弱有很高的準確性。 脾胃虛弱的人,舌頭通常會有4個症狀,佔得越多,脾胃越弱 1、 舌體胖大 在中醫斷症裡面,舌體胖和舌體大代表的是2種病症,舌體胖指的是舌頭的厚度增加,舌頭大指的是舌頭的寬度增加,這2種情況往往會同時出現。
  • 大腦發育好的娃,嬰兒時期常出現「有趣」反應,反應越多智商越高
    聽到這話,旁邊的姥姥首先表示質疑:"3歲前,孩子啥也不會,咋就能一眼看到他未來?"是啊,3歲前的小寶寶還不懂事呢,怎麼就能看終身了?有心理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前,大腦會快速發育,並且形成一定的思維和反應模式。而這些模式,會為他將來的社交和智商方面奠定基礎。"也就是說,孩子前三年發育的大腦,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處事的智慧。
  • 右腦被稱作「學術腦「,證明孩子聰明,「學術腦的孩子有3個特徵
    左腦負責情感的處理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而右腦則負責邏輯和推理能力,因此經常把喜歡用左腦思考的稱為"情緒腦",而右腦則稱為"學術腦"。因此右腦發達的孩子,說明越聰明。今年只有四歲的果果,簡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只要是遇到自己不明白的東西,總是喜歡問王女士"為什麼",王女士聽到這些問題,實在是頭大。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大腦發育高峰期,提升智商別錯過
    寶寶生下來後,他們一生有3個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分別是6個月-3歲,3歲-6歲,7歲-10歲。就是說,在孩子10歲前,作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大腦受到更多外界的"刺激",寶寶頭腦高速運轉,思維能力更強,也就會變變得更加聰明。6個月-3歲:寶寶第一個大腦發育高峰期新生兒的大腦重量大約300克左右,是成人腦重量的四分之一。
  • 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錯過影響學習
    這個階段父母抓住機會,選對方法,有助於孩子發展更加完善!在這些發展中,3歲前大腦發育達到50%,到了6歲孩子智力發育達到70%-80%。想要自家的孩子更聰明,就要抓住這重要的六年。讓大腦發育的好方法就是刺激孩子大腦發育,產生新的突觸,突觸越多孩子越聰明。
  • 寶寶頭圍越大,說明他越聰明?NO,聰明寶寶的腦袋其實長這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誇獎:「你家寶寶頭這麼大,將來肯定很聰明,長大後也會有所作為。」沒錯兒,寶寶聰明與否大腦起到決定作用,人體的腦子是最忙碌的一個器官,因為我們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得經過大腦計算,所以我們的大腦特別累,雖然其重量只佔到人體2%,但耗氧量卻要佔上25%。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這3個特徵,說明腦袋瓜很機靈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擁有一個聰明的腦袋瓜,聰明孩子學東西比較快,以後才能夠贏在起跑線。為了讓孩子擁有聰明的腦袋瓜,孩子還在娘胎裡的時候,父母就開始努力。很多女性在懷孕期間,會吃一些有利於胎兒大腦發育的食物,等到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又開始各種食療、訓練,希望能夠助力寶寶智力發育。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一生有3次發腦發育高峰期,父母要抓住
    其實在寶寶剛剛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大腦就已經開啟了發展的模式,一般新生兒大腦的重量大概300克左右,也就是成人腦重量的四分之一,但等到寶寶3歲左右的時候,他們的腦重量就會和成人接近了。所以寶寶6個月~3歲這個時期是大腦迅速發育的階段,同時也是寶寶大腦第一個發育的黃金期,其實大腦發育可以看成是一種突出的發育,寶寶的突觸越多,他們的大腦發育越好,寶寶也會更聰明。
  • 孩子發旋越多越聰明?聽聽專家怎麼說,看完發現不簡單!
    人頭頂的上都有發旋,而有些人有一個發旋,有些人有兩個發旋,有些人甚至有六個或者七個發旋,老人常說,發旋越多的人就越好動,越聰明,那真的是這樣嗎?   孩子的發旋和其父母基本一致,也就是說發旋是一種遺傳性的特徵,是人類的染色體和基因決定的,因此發旋其實和聰明、命運以及性格等基本沒有太大關係。
  • 寶寶剛出生體重「幾斤幾兩」最聰明?腦科學家:越接近這數越聰明
    可不能說只要是好的都來者不拒,時間長了等到體重超標的時候,分娩時的痛苦就只能夠自己承受了。體重能控制好,分娩時也會很順利的。但是有些人就會有疑問,分娩時胎兒的體重和大腦發育會有關聯嗎?這些會影響到寶寶未來的智商和聰明程度嗎?
  • 右腦型寶寶的家長有福了,具備這三個特點,孩子越長越聰明
    美國有一位生物學家通過對腦割裂實驗的分析,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我們的大腦由左右兩個部分組成,分別對應不同的能力。其中左腦的任務有分析思考,專家給予了它這樣一個稱呼,抽象腦與學術腦。而右腦負責靈感,創意等方面,因此被稱為創造腦與藝術腦。我們的大腦發育並不平均,超過8成的人左腦發達,右腦表現普通。這也是為什麼藝術家備受人們推崇的原因,因為他們實在是太稀缺了。
  • 孩子五個表現,是生長發育遲緩了,別耽誤了孩子
    例如,先天愚型患兒就有眼距過寬、雙眼斜吊、塌鼻梁、舌頭常拖在嘴外邊、流口水等表現,就是人們常說的國際臉。患腦積水的孩子頭圍特別大,小頭畸形兒頭顱又特別小。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兒童身材特別矮小,苯丙酮尿症的孩子皮膚異常白,毛髮顏色特別淺等。
  • 研究發現:新生兒頭圍暗示大腦發育好壞,越接近這個數越聰明
    有的家長是看孩子的反應能力,有的人是看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的人是看孩子的眼睛裡是不是透露著「機靈」等等。但是,這些都是比較抽象的,難以判斷出孩子是不是真的聰明。  其實,關於孩子的智力,許多專家和學者一直在研究的路上。在2018年9月的時候,哈佛大學還發布了一項已經進行5年的研究成果,從新生兒頭圍的角度看孩子的智力發育情況。為我們判斷孩子聰不聰明,提供了新的思路。
  • 若你家寶寶睡覺有這3個舉動,說明右腦發育好,長大後或許更聰明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就獲勝,都希望孩子在未來有出息,至少不要讓自己挨餓,為此,父母為孩子提供一切必要條件,早教班、興趣班、學前班,基本上一個都不掉,想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變得更聰明。但其實真正聰明的孩子會有一些和其他人都不同 的特徵,爸爸媽媽早點發現,抓住機會好好培養即可。
  • 這些行為做得越多,孩子智力下降越快!趕緊改
    那麼,智力發育是天生的嗎?哪些因素會影響智力發育?影響智力發育的因素有哪些?1.基因基因和智力的關係猶如硬幣的兩面。一般來說,如果父母雙方智商比較高,孩子智商不會低。女兒受爸爸媽媽雙方的基因影響,兒子則受媽媽的基因影響更多。但是,遺傳基因對智力的影響具有隨機性,不排除基因變異所導致的遺傳性智力低下的情況。
  • 寶寶嬰兒時期有這3種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好,多半是個「聰明娃」
    瀅瀅將這份喜悅分享給其他家人時,家人表示,這麼小的娃就這麼懂事,長大了一定很聰明,瀅瀅還不以為然,表示孩子這麼小,哪能懂得這些,多半是無意識的吧。其實,要說寶寶是不是個「聰明娃」,從嬰兒時期就能看出些許端倪,但這需要家長們用心觀察。
  • 心理學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在嬰幼兒期會有這些明顯的特徵!
    生活中,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是高的,是聰明的,希望孩子能夠將來有出息。孩子長大了,上學了,學習成績往往會成為測試孩子智商的標準。其實,也有一部分孩子,他智商並不低,可是因為學習態度不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被認為是笨孩子。所以,也有的父母帶孩子去專業機構測試智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