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更聰明伶俐,那麼作為父母既然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不在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對孩子進行潛能的培養訓練呢?
德國學者卡爾·維特在19世紀提出: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能力就越強,尤其是3-6歲這個年齡段。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如果不能及時刺激孩子開發大腦,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才吸收能力將在6歲左右逐漸消失。
父母們不要小看了,3~6歲是孩子開發大腦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了這個時期,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後果,尤其是有印度「狼孩」卡馬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還記得印度「狼孩」卡馬拉嗎?,由於他在被人發現的時候已經7歲,身上沒有任何完全喪失了同齡孩子的特徵,就像是一頭狼一樣的爬著,更加不會與人交流,在專業護理人員的護理之下,他用了長達3年的時間才學會走路,在他17歲那年才只會30個單詞,智商也只有4歲孩子的水平。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一旦錯過了孩子的黃金教育時機,後悔可就晚了,就像男孩卡馬拉一樣,7歲之前沒有受到任何教育,在7歲之後再想學會一些基礎的東西都難上加難。
之所以將3~6歲稱之為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就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發育非常快,很容易就能學會或掌握某些知識,而且家長只有在一旁輔導,無需耗費太多精力,簡單的教教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在還在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父母做好這5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1、音樂
音樂可以促進寶寶的右腦開發,對寶寶的右腦開發有很大的好處,所以聰明的媽媽,會讓孩子從小接觸音樂。父母若是能從小給孩子聽音樂,孩子的右腦發育會更快,孩子會更聰明。
2、手指訓練
老人常說:「十指連心」,其實十指不光連心更連著人的大腦,一個人手指靈活的程度,能反映出這個人大腦是否聰明。很多寶寶喜歡用手去抓東西,其實這就是智力發育的一個過程,家長只要稍加引導,孩子會更聰明。
3、講童話故事
講童話故事是開發寶寶想像力,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之一,好聽的童話故事能夠讓孩子產生幻想,孩子會不由自覺的聯想到故事中的人物、場景、故事,這對寶寶左右腦的開發有很大幫助。
4、玩益智玩具
益智玩具是開發孩子左右腦好方法,益智類的遊戲一般都以拼圖、組裝、連線、找不同等遊戲為主。我建議父母在給孩子選擇遊戲工具的時候,最好能以圖為主,讓孩子去其中摸索,這對寶寶大腦的發育有很大幫助。
我家孩子也很喜歡玩數獨遊戲,家裡面訂的報紙有數獨板塊,孩子總是搶去玩,我看他這樣喜歡玩,就送了他一套《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數獨遊戲,由簡單到困難,適合不同階段的孩子,孩子可以慢慢玩,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這本書是通過孩子們最喜歡的方式進行的,將專注訓練隱藏在遊戲當中,讓寶寶在遊戲中邊學習,邊思考,在遊戲當中輕鬆鍛鍊了孩子的邏輯力、空間想像、語言表達等12種能力。
參照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開創者,當代認知建構主義鼻祖讓·皮亞傑的理論體系編寫而成,從視覺、邏輯、推理、數學四個方面來培養寶寶專注力的發育,讓寶寶逐漸愛上繪本,養出高專注力。
《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本書對應10個孩子喜歡又貼近生活的主題場景,讓孩子在模擬遊戲中與世界互動,獲得發展。
比如《熱鬧的生日派對》,故事中的氣球、絲帶、蛋糕和生日帽,孩子們都很熟悉。主題是生活化的,這讓它更具吸引力。
數氣球,拆禮物——
分蛋糕——
《機器人王國》這本估計男孩子們「翻牌率」比較高,有各種各樣有意思的機器人設計。
這些訓練題型其實都是孩子喜愛的,拼圖、連線、規律、找茬.....近30種題型,全方位的鍛鍊孩子的綜合能力。
這些思維訓練遊戲不僅僅是枯燥乏味的訓練,而是融入許多有趣的生活常識,比如說機械、世界知名建築、生活,也算得上是一本兒童科普書了。
這些練習和遊戲以皮亞傑「培養孩子各個方面邏輯性」為核心理念,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思維能力,涉及面廣、內容豐富、趣味性強。孩子們每天花30分鐘左右的時間練習。
10本書團價才99元,hin值啊!用幾杯奶茶的錢就能給娃入一套含金量高,又好玩,又能學知識的專業幼小銜接書,果斷入啊!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站著一對有遠見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