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怎麼教都教不會?不怪孩子笨,是你精力與耐心用錯了方向

2020-12-06 育兒琦說

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但凡重視點教育的父母,都經常會體會到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

當你用盡這輩子所有的耐心與溫柔,把一個無比簡單的小問題詳細地講給孩子聽,一遍兩遍……十遍過去了,孩子還是一臉茫然的樣子,恐怕用「崩潰」這個詞也難以形容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了吧。

之前就在小區的兒童樂園,見到過這樣一位媽媽:媽媽教2歲的女兒玩滑滑梯,孩子站在滑梯口處,一坐下來,孩子的腳就一隻朝前,一隻朝後,無論這位媽媽如何在滑梯下口若懸河,手腳並用的指導,孩子就是明白不了「如何才能在坐下來後兩隻腳都是朝前的」,眼睜睜看著孩子一遍又一遍的坐下、站起來,這位媽媽指導孩子的音量也越來越高了,隨著媽媽聲音的提高,孩子的動作也越來越僵硬、越來越遲疑了。最後,伴隨著情緒的崩潰,孩子媽媽終究還是吼出了那句要命的話:「你咋這麼笨呢」!話音剛落,孩子差點被這一句話嚇得從滑梯上摔下來,遲疑了2秒後,孩子「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聽到孩子大哭,這位媽媽也是滿臉的內疚,抱著孩子哄了又哄,孩子才算平靜下來。

當時看到這個場面的我,在心內充滿了對這位媽媽的鄙視——「這心態可真夠糟糕的,怎麼這麼容易就失控啊」!

後來的某一天,我才發現「我真是站著說話不嫌腰疼」,打臉的時刻來得太快:

糖豆從1-10已經說得很熟練了,但我卻發現他竟然不會數數,除了剛開始的1,2不會數錯外,3個以上的東西完全就數亂套了,經常是指過去4件東西,嘴裡的數字已經數到7了!

我耐著性子去教他——如何才可以做到手眼嘴的協調,又給他做各種示範,可無論教了多少遍,他依舊會數錯。

起初我當然也是各種循循善誘與溫柔,可沒過多久,我就感覺我整個腦子都在燃燒,張嘴一噴就能噴出個大火球來!

我終於意識到:即使心中再想努力保持平靜,人的耐心終究是有極限值的,對於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只得到「竹籃打水一場空」的體驗,當然會讓人分分鐘鍾遊走在崩潰的邊緣啦!

理智上都知道教導孩子需要有耐心,要一步一步的來,不能發火兒,但為何一到實踐上這就是句廢話呢!

問題的關鍵在於:試圖用「口授」的方式去教會孩子一件事情,這本身就是不靠譜的,特別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及邏輯能力很有限,對於通過「言語」這種高度抽象的信息去讓孩子接受一件事情是很困難的。即使你在一旁唾沫橫飛的長篇大論,用言語說得很清楚,在孩子那裡,你說的一切也只是「這個那個」而已。

我們的精力與耐心,完全用錯了方向

就如那位教孩子玩滑滑梯的媽媽,不停地用嘴巴告訴孩子說:「你兩隻腳都要朝前坐」。

那個孩子可能壓根就不明白,何為「兩隻」,何為「朝前」,這些詞太抽象了,孩子可不就「驢子聽相聲——一片茫然」嘛!

那麼,孩子怎樣才能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呢?反正只用嘴說可是做不到的,因為你每向孩子解釋一個概念,就勢必要用到其他孩子不懂的概念,如此下去不就陷入死循環了嗎?所以,只有讓孩子去各種體驗與經歷,才能在孩子的大腦中形成清晰的事物定義與概念。

在蒙臺梭利的教育理論中就有說到:「兒童都是靠感官去學習的,越是小的孩子就越是如此。無論是學習身體技能還是鍛鍊思維技能,都需要受到各種感官的刺激,再加上不斷地練習、犯錯、糾錯,才可能慢慢學會」。

如何下樓梯,如何跳起來,如何騎扭扭車,何如蕩鞦韆……如何數數,如何找不同,如何找規律,何如做加減法……所有的這些,都不是你簡單給孩子講一下他就能聽懂的,哪怕你再努力再有耐心也不行。

所以,孩子越小,在幼兒時期各種元素的體驗對其就越重要,體驗越多越多元化,孩子就越聰明。甚至,它還會影響到孩子長大後的理解能力。

我曾聽我在學校任教的同學吐槽說,現在這群孩子的立體幾何簡直沒辦法教,有些學生就是沒有一點的空間感,同學問學生你們小時候沒玩過積木嗎?這和立體幾何都是一樣一樣的啊!結果學生竟然說他們沒玩過。「真不知道這群孩子小時候都在玩些什麼」,同學無奈說道。

所以,只有貼近生活,親身去體驗,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就像許多孩子不會加減法,但卻會算自己喜歡的零食一樣,你少給他一個他都能算出來,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加減法的概念抽象,而零食是具體的。越是小孩子,就越是只能理解具體化的東西。

不要過於高估自己講解的能力了

千萬不要在學齡前孩子面前過於高估自己講解的能力了,你家孩子究竟能不能學到一項新技能,影響的因素不在於你是否能講得清楚,而是在於:

1.孩子的領悟能力有無到位

如果這項技能還沒有列入他的「學習區」內,超出了他現有的能力範圍,那無論你怎麼教他都沒用。時機未到,只能等孩子長大一些,身心發育更成熟一些再去嘗試。

2.孩子生活、學習環境是否足夠寬鬆

在平時若是父母對孩子要求過於嚴苛,則會導致孩子過於在意外界的評價,害怕自己犯錯誤而被批評。但在「體驗式」學習中,犯錯和糾錯是通往學習的必經路,若是孩子太害怕自己犯錯,就容易畏縮不前,沒有辦法get新技能。

綜上,當你想要幫助孩子學習一些技能的時候,首先要鼓勵孩子大膽去嘗試,你就閉上嘴巴在一旁支持就好,若是孩子遇到困難想要得到你的幫助,你再出馬去幫助他。當孩子嘗試幾次後還不成功,那你不妨先勸他放棄,告訴他「等下次再嘗試也是一樣的」,不要逼著孩子去死磕,這反而會讓孩子挫敗感太強,若是因此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那真是得不償失了。

回到文章開頭,若是孩子就是學不會玩滑滑梯,你要做的不是「教」他該如何玩,而是在滑滑梯旁無聲站著,任由孩子折騰,若是孩子實在弄不成開始著急了,你再幫他擺好玩的姿勢,即使這次還沒學會也沒關係,那不還有下次、下下次嘛!這種事情,早晚都能學會不是嗎?

若是孩子不會數數,那你在平時多數給他聽,看到食物就數食物,要上臺階就數臺階,見到什麼就數什麼,孩子聽得多了自然就會明白了,根本不用給孩子扯什麼理論方法。

孩子有一種煩惱

這個煩惱叫做「媽媽的嘮叨」,翻來覆去,都是一些正確的廢話:

跑慢一點,小心別摔倒了!不要吃得哪裡都是!自己想辦法啊!……這些說教只會讓孩子感到挫敗與緊張,根本沒有任何實際操作的意義。

真的想要孩子學會一些東西,那就請您停止說這些雖然正確但卻是廢話的說辭吧,帶著孩子多體驗、多鼓勵、多示範,剩下的就交給時間與孩子,讓他自己摸索學習吧!

相關焦點

  • 孩子記憶力差,大多是方法不對,家長要耐心教給孩子正確方法
    尤其是很多學前班的孩子,往往背的滾瓜爛熟,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你再去提問問孩子,他竟然完全都不記得了,這就屬於機械式的記憶,這種記憶方式下,很難產生長久記憶。2、孩子對內容不感興趣對於要背誦的內容不感興趣,甚至不認同,那麼就產生不了記憶的興趣。
  • 作業效果的差異是急迫要怪孩子的笨,熟練使用「思維導圖」工具
    越來越多的孩子家長報告說,他們的孩子做作業慢,頭痛,焦慮,但是無能為力。提高兒童的學習效率是培養兒童早期成功的關鍵。然而許多的孩子在學習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卻的成績仍然很差,許多父母會認為他們的孩子太笨了,學不來。
  • 幼兒園不教拼音,一年級又一帶而過: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學拼音?
    自從幼兒園不能教拼音之後,不少家長都擔心孩子上小學後學習跟不上。因為只有公立幼兒園不教拼音,大部分私立幼兒園還是會教,還有一些孩子會上拼音補習班。雖然教育規定,小學一年級老師必須實行零起點教學。但不少老師發現大部分孩子有一定學習基礎時,就會加快學習進度,導致一部分孩子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也不怪家長擔心,幼兒園不教拼音,一年級又是一帶而過,等到孩子做題的時候可能連題目是什麼意思都看不懂。那麼,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學拼音呢?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學拼音?
  • 女老師無償教珠心算,「特殊孩子」都是成年人
    2018年9月,從事過學前教育工作的孫莉受邀來到陽光家園,無償教這群「特殊的孩子」學算數。她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通過學習珠心算,他們可以鍛鍊動手能力,訓練專注力,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融入社會,過上正常生活。孫莉用卡片教「特殊的孩子們」識數 見習記者施佳麗 攝然而,教他們學珠心算並非易事。
  • 我一英語學渣,怎麼教出快樂的英語學霸孩子,還根本不用記單詞!
    你只要開口跟我談怎麼記單詞,我就不會再跟你繼續討論孩子怎麼學習英語的任何問題,即使你是教育專家。思考下面兩個問題:一個花兩三個月時間學會漢語拼音的孩子,是不是他想寫的任何一句話都可以用拼音寫出來?所以你現在還在要求孩子、逼孩子或者是教孩子怎麼去記單詞,完全就是誤入歧途!看看我當初學習英語的苦逼生涯,就知道學渣是怎麼練成的!
  • 青舟:一個聰明孩子是如何變笨的?
    很多家長都問過我:孩子之前成績還挺好的,怎麼越來越差了呢?一個聰明孩子怎麼就越來越笨了?因此很多人遇到困難,首先出現的是情緒,然後情緒不斷變化,思維都在睡覺。這不是變笨了,而是變脆弱了。孩子因為脆弱,所以垮了。這才是孩子「變笨」的重要原因,因為大腦活動被大面積情緒阻礙。處理情緒是很困難的事情。假如說學習有很多老師可以教,如何調整情緒,對絕大部分孩子而言,就是「冷門學科」。畢竟父母都沒有學過。
  • 孩子成績差,每天學習壓力大,父母老師怎麼教都不會是笨嗎?
    在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孩子,學習也很努力,但是成績卻非常差,每天的學習壓力也很大,無論父母老師用什麼方法教他,怎麼都學不會,這樣的孩子是笨嗎?但現在這個孩子在一所大專念書,選了一個還比較感興趣的專業,根據朋友的說話,孩子逐漸「上道」了。其實大部分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並沒有很聰明或者很笨的,所以孩子一直不開竅並不是笨,孩子是父母沒找到孩子想走的那條路。如果有家長現在遭遇的就是這種狀況,那麼請家長一定不要放棄,要調整好心態。
  • 漢字筆順有改變讓家長犯難 教孩子寫字卻被告知錯了
    大眾網2月23日訊(記者 侯健)新的學期已經開始,連日來許多小學家長遇到了一個難題,教孩子書寫一些漢字的筆順時,結果卻被孩子告知教交錯了。23日,記者了解到,當前小學一些漢字的筆順和之前有所不同,這令很多家長很犯難,不敢再教孩子寫字。 寫了三十年的漢字竟然不敢教兒子22日晚上,市民竇先生在家教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如何書寫漢字。「爸爸,『快』這個字的怎麼寫啊。」兒子問到。竇先生按照筆順給兒子寫了「快」字。「不對爸爸,老師說豎心旁不是這麼寫的。」
  • 【家長學堂】教孩子失敗,比逼孩子成功更重要!
    今年5月初,西安一名9歲女孩因作文來不及寫完跳樓身亡,生前留下兩封「遺書」,用稚嫩的筆跡寫著:「媽媽,這是我的選擇。」「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你少玩點遊戲,少刷點視頻還會這樣嗎?可······可我確實盡力了啊?那就是你笨、懶、沒用。這二十幾年家裡人給你這麼多關懷,結果養出了一個廢物出來。那······咋辦?你這樣下去肯定延畢了,真丟人,幾百萬研究生,不缺你這麼一個廢物,去死吧。
  • 別總說孩子腦子笨,了解「智力三元」理論,正確激發孩子的潛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頭腦出眾。決定孩子智力高低的既有先天的遺傳因素,也跟後天的教育有關。並且每個孩子都有他們各自的潛能,有各自的優缺點,父母不能單從孩子某一方面的表現來判斷他們是否聰明。
  • 孩子「記憶力」差,不是腦子笨,是方法不對,建議用「語義記憶」
    其實歸根到底,並不是我們的孩子腦子笨,而是她在記憶中沒用用對方法去記憶。在幼兒園裡,我們的老師會教我們的孩子唱字母歌,通過歌曲的旋律來讓我們的孩子記得26個字母,而事實上的研究表明,這樣的記憶方法比直接教孩子讀26個字母記憶26個字母更加容易,記憶的持效性也更加的長久。
  • 老師為何最反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溝通過程中,周某的父親接了一個要他去趕場牌局的電話,就很不耐煩地對他說: 「老師,我沒時間聽你說了,我的孩子交給了你,教不教得好是你的事,與我無關。」 說完就毫不客氣地下了逐客令。
  • 孩子發燒怎麼物理降溫?正確做法教給你!
    孩子發燒怎麼物理降溫?正確做法教給你! 孩子的體質不如成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時不時地生病,尤其是發燒,很是常見。孩子發燒,家長也不要過於著急,我們可以通過物理降溫的方法來幫助孩子降溫,緩解發燒症狀。那麼,寶寶發燒怎麼物理降溫呢?下面育姐就教大家正確的物理降溫法。
  • 提前學會透支孩子學習興趣嗎?孩子倒數第二後,我總結了這些
    孩子的數學啟蒙,並不是教一大堆知識,相反的,數學是一個追逐知識的主觀過程。  也就是說,孩子的數學啟蒙,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無論跟快樂學習,還是能力培養,本質上都不衝突。    對於孩子的答案,老師不會判斷對錯,反而問孩子是怎麼得到這個答案。去幫助孩子的理清思考的過程。  等到所有孩子都回答完,老師再教一個驗證對錯的方法。  這個方法也是很有趣,是用手指去找朋友,比如紅色的怪獸是4個,一邊手就伸出4根手指,綠色的怪獸是2個,就伸出2根手指。
  • 孩子嘴笨不僅是情商低,教孩子學會表達到能說會道,家長要用3招
    孩子「嘴笨」,說話傷人周末帶女兒去公園散心,恰巧碰見其他兩位家長。三個孩子玩成一團,三個家長也只能扎堆聊天。本來聊得挺開心,A的女兒a突然大聲喊起來:「你這個手這麼髒,碰髒我的裙子怎麼辦?你能賠嗎?男孩子怎麼一點都不注意衛生!」
  • 為什麼有的孩子越來越「笨」?哈佛大學: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犯了4種錯誤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你吼叫時,孩子給出的反應一般都是神情呆滯、眼神發直、不知所措,即使被你臭罵過一頓,孩子依舊不知道應該怎麼辦,甚至越做越錯,越錯越多。 就是因為,面對父母的呵斥,孩子的精神高度緊張,內心充滿恐懼,大腦此時是停止思考的。
  • 孩子做錯事了,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李玫瑾:這樣做,比打還管用
    ---羅素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犯錯你的第一反應,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看過這樣一則新聞:9歲男孩因撞碎學校玻璃,擔心受到父母的責罰,留下了一封30字的遺書,從17樓跳下去自殺了。看到這則新聞讓許多人感到心疼,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孩子用命去抵一塊玻璃?孩子在自殺前,內心糾結了兩天,他都沒有敢告訴家人他打碎了一塊玻璃。
  • 別讓孩子跑錯方向!
    如果說人生是場馬拉松,過早的加速,過多的背負,也許只會早早地耗盡孩子的新鮮感和精力!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
  • 孩子不聽話都是慣出來的?人民日報:教你如何不打不罵管教孩子
    一位媽媽抱怨:女兒越來越不聽話了,說話的方式基本都是「如果我怎麼樣,她就怎麼怎麼樣。」比如,某天她不讓女兒吃冰激凌,女兒竟然說:「如果你不讓我吃零食,我周末就不去練琴。」這類的事情出現越來越頻繁;女兒要看電視,她便說:「你不讓我看電視,我就不讓你工作。」
  • 感謝這套全腦練習冊,讓我提前感受到了輔導孩子學習的苦與樂
    我周末為高中生補習英語,偶爾會因為學生不完成作業或不認真學習而大發雷霆。我的學生有的比較幽默,下課時開玩笑對我說:「老師,你跟我們怎麼發脾氣都行,我們大了,能挺住。你可千萬別對你兒子這樣,容易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我平日裡對我那才三周歲的兒子很溫柔。因為平常教的都是大孩子,我很不理解網上一輔導小學生寫作業,就把自己氣夠嗆,把孩子嚇哭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