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跑錯方向!

2021-01-11 騰訊網

如果說人生是場馬拉松,過早的加速,過多的背負,也許只會早早地耗盡孩子的新鮮感和精力!

一位家長說:這篇文章改變了我的很多觀念,我只後悔太晚讀到它:

孩子,你慢慢來。你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你有權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長。

孩子,你慢慢來。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成熟需要時間。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並不樣樣領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

允許孩子慢慢成長,這恐怕是當前最著急,最不能慢慢來的事

1

別讓孩子跑錯方向

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輸在起跑線上」,但是違背規律的學習,最後帶來的不僅僅競爭中快和慢的問題,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問題。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比如3歲是直覺思維期,五歲才有形象思維,大班的孩子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讓充滿想像力,充滿創造力的孩子去記憶漢字,背出一百以內的加法,他雖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呢,想像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

一項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畫畫為例:

8歲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視角觀察臨摹,在這之前孩子畫畫只是直覺思維的自我表達。

讓太小的孩子學習繪畫技巧,告訴孩子太陽應該是圓的,雲朵應該是白的,且不說這是對想像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種浪費時間。

「美術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會上的這些考前教育。8筆畫蘋果,幾筆調色彩,目的是為了應試,」清華美院教授方曉風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說,直接的後果是學生臨募能力強,表達能力弱,當然產生不了大師。

幼教專家說,現在很多孩子三歲開始學輪滑,其實孩子的骨骼並沒有發育好,輪滑會傷害到身體。太早學芭蕾也是一樣,對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戰。

興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進名校。孩子們多才多藝,但卻並不享受自己的愛好。

一名專門教授鋼琴的老師無奈地說。

「很多鋼琴十級的孩子發誓再也不碰鋼琴,他們不覺得音樂是終生的伴侶,因為音樂奪走了他們玩樂的時間。」

「有時候僅僅是因為太早、太急,家長反而把孩子的興趣扼殺了。」

時代小學校長高軍玉講了一個學生的親身經歷:

「這個孩子來報名的時候,問我,你們學校要不要學奧數的,我說不學。她拍著手說太好了,我聽到奧數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師發現她的數學天分,開始讓她接觸奧數,最後這個孩子對奧數非常著迷,拿到了大獎。」

同樣學奧數的孩子,浙江一批孩子曾參加國際奧數比賽並獲得一等獎,載譽歸來時,主管基礎教育的教育廳副廳長請孩子們談感言,有一個孩子說,「我這輩子再也不要碰奧數了。」

教育界已經認識超前教育強化教育的嚴重後果。

前幾年,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指南》很具體地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目標。

例如,5~6歲學齡前兒童,只需「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並沒有標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只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

專家認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長」。

事實上,在許多國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

學者楊佩昌撰文《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別把孩子大腦當硬碟》。

他說,歐洲許多國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國甚至把這一條寫進基本法裡,禁止家長在幼兒園的教學之外給孩子補課。

「讓孩子一開始就進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

這位8歲孩子的父親介紹說,德國的教育是一種逐漸加速的做法:

幼兒園不學專業知識,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倫理,學會與人相處,重要的任務是玩得開心;小學也只是學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對中國小學而言),到了中學才開始進入跑步通道,但依然還是慢跑。

由於德國沒有統一的高考,所以學生壓力並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學,真正成年了,才開始進入快跑通道。

到了這個時候,終於有了競爭,也才顯示出每個人之間的差異。

一名日本留學生告訴記者,日本在接受外國留學生時,對學生的學習年限有嚴格規定,「少一年都要補齊,否則大學不能接收,」目的是不希望學生違背生理規律超前教育,循序漸進地來。

「現在我們的問題是搶跑,幼兒園學小學的東西,小學上中學的課,到了大學裡,反而要補幼兒園該學的東西,比如行為習慣,人格培養。」馮鋼說,「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這些應試教育出來的高分孩子,「到了大學,突然間不用考試,就毫無方向感了,」 時任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的倪明江將這種狀態形容為「太空人」

他說,這些「天之驕子」有兩個問題:

一是習慣了跟著考試走,離開了試卷,似乎就不知道應當如何去學習新知識;

二是思維的依賴性,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習慣於照著做而不習慣問為什麼這樣做;習慣有人指導他做而不習慣主動去做;習慣在很好的條件下去做而不習慣創造條件去做。

浙大城市學院甚至嘗試用中學模式和軍事化教育方式來管理新生,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學生在高中時代好比身上綁了10根繩子,不能一到了大學,就把這10根繩子一下全放了,這會讓他們茫然無所適從,我們要嘗試一根一根放。」

「如果從幼兒園就開始快跑,需要跑幾年的幼兒園、12年的中小學,那麼到大學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氣。所以,你看看中國大學生發展後勁不足,原因就在此。」楊佩昌對記者說。

2

教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

案例簡況:

A、男生:18歲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後進入美國愛荷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攻讀研究生。28歲通過答辯獲得博士學位......

B、男生:貧寒農家子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級重點高中,高中期間成績優異,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全國物理奧數二等獎,後考入省屬重點大學攻讀生物技術專業......

C、男生:初中體育成績優異,憑藉長跑特長,進入重點高中,高一時七門功課不及格,從學校退學......

D、女生:七歲父母離異,隨母親生活,成績優異,組織能力強,順利升入省級重點高中,從初中起擔任班長,一直到高中畢業,高中學校辯論賽最佳辯手,省級優秀學生幹部,與同學老師關係融洽,考入澳門科技大學......

E、男生:4歲選入申奧形象大使;4歲學習鋼琴,師從中央音樂學院著名鋼琴教授韓劍明;8歲學習書法,師從清華大學方志文;獲獎無數,10歲加入國家冰球隊,讀人大附中並留學美國......

問:這幾個學生你最喜歡哪一個?按照你喜歡的程度做一下排列?為什麼?站在什麼角度排列的?

這幾個人都是真實的案例,這只是一個簡況,有一點需要說明:這僅僅是個案,並不是所有有這樣經歷的人都是這樣,我們只是憑藉這幾個案例說明我們要說明的問題。

第一個人就是盧剛:1991年11月1日,就讀於美國愛荷華大學的中國博士留學生盧剛開槍射殺了3位教授和副校長安 · 柯萊瑞,以及一位和盧剛同時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山林華。槍殺5人之後,盧剛隨即當場飲彈自盡。

第二位是馬加爵。

第三位是韓寒。

第四位是我們省一所重點中學的一個學生的事情。

這是一個真實案例,一個非常優秀的女生,組織能力非常強,很會與人相處,人緣也很好,是全校老師和家長公認的好學生,當時高中畢業時她媽媽是做為優秀畢業生家長在全校做發言的。

誰都沒有想到,在外人眼裡這個優秀的孩子居然跳樓自殺,當這個消息傳到學校以後,孩子的任課老師、校長等都非常受打擊,都覺得他們的教育很失敗。

第五位就是李雙江之子李天一。

我們先來回答幾個問題:

1. 我們為什麼生孩子?

2. 做為父母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3. 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也就是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麼?或者說教育的核心是什麼?

4. 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麼?

讓孩子快樂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願,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隨著我們的功利心不斷的膨脹,把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寄託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替你完成;

因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將來要超過你;

看到鄰居家孩子考上重點高中,你就忙著給孩子報奧數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華大學,你又開始忙找老師給孩子補習。

讓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樂,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終不堪重壓,採取最極端的做法:毀滅自己!等到那時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所以,讓孩子幸福快樂,健康成長是我們對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試考得怎麼樣不重要!

讓孩子珍愛生命,不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樣要珍惜別人的生命,所以活著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論什麼樣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雲」,健康快樂的活著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健全的人格。

我們最重要的是培養的一個具有健全人格能獨自面對社會的人。這應該是底線,是最基本的。

然後再根據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最後,與大家分享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在微博中的一段話,以此共勉:

「保養好自己身體,老了別給孩子添麻煩。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別給社會添麻煩。」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就給點個「在看」哦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何怎麼教都教不會?不怪孩子笨,是你精力與耐心用錯了方向
    最後,伴隨著情緒的崩潰,孩子媽媽終究還是吼出了那句要命的話:「你咋這麼笨呢」!話音剛落,孩子差點被這一句話嚇得從滑梯上摔下來,遲疑了2秒後,孩子「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聽到孩子大哭,這位媽媽也是滿臉的內疚,抱著孩子哄了又哄,孩子才算平靜下來。
  • 男子相親娶了大肚女,妻子生下孩子後跑了,嶽母:孩子別給我
    萬龍輝就是胡昕的相親對象,當時萬小菊把女兒的事情也跟萬龍輝坦白了,萬龍輝是個比較善良的老實男人,他同意了胡昕帶著大肚子和他結婚,準備和胡昕一起養育這個跟他並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很快他就娶了當時大肚子的胡昕,不久胡昕生下了兒子,可是讓萬龍輝意外的是,孩子生了,妻子卻跟別人跑了。
  • 孩子不分東南西北,學會這幾個小遊戲,孩子方向感蹭蹭「躥」
    特別有些孩子,方向感特別差,比說東南西北,自己家門衝哪,說不定都不知道。那麼方向感是天生的嗎?有什麼方法能提升方向感嗎?萌娃:就在門前,卻不知道哪個是自己家阿薇最近可被自己家的小寶貝「逗壞」了,原來前兩天,阿薇帶孩子回家。
  • 孩子細菌感染,發燒咳嗽,頭孢要吃幾天?聽聽醫生怎麼說,別吃錯
    孩子出現細菌感染,發燒咳嗽的現象,家長們就會去藥店買藥,但是藥店裡面關於這類症狀的藥是在是太多了,不知道給孩子買那種好。的確,關於頭孢地如何選擇和使用,不知道困擾了多少的家長。但是,是藥三分毒,我們不能給孩子就稀裡糊塗地亂吃。孩子細菌感染,發燒咳嗽,頭孢要吃幾天?聽聽醫生怎麼說,別吃錯。
  • 在海邊看到這種「塑膠袋」,立刻跑!千萬別猶豫!
    在海邊看到這種「塑膠袋」,立刻跑!千萬別猶豫!可千萬別用手去碰!海灘上可能致命的「塑膠袋」它有點像一個塑膠袋~更像一個氣球~甚至,看上去還挺可愛?但實際上它是一種有強烈毒性的水母——僧帽水母!
  •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而有的孩子會責怪自己,形成消極的自我評價,產生自卑心理。這類孩子的潛意識裡會認為「我總是做錯事,讓媽媽不高興。媽媽不喜歡我,別人也不會喜歡我。我是多餘的。」父母的壞脾氣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造成長期的心理陰影。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的危害真是太大了。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別總是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
  • 孩子難管不知如何是好?學會「費斯汀格法則」,讓你成功掌控孩子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有的孩子比較聽話,管教起來能夠讓父母省下不少心,可有的孩子他們非常的調皮,喜歡東跑西跑,很是調皮,面對這樣的孩子,許多父母都繳械投降。小偉只要上到街上,他的本性就會顯露,開始到處跑來跑去,還喜歡大喊大叫,有一次想要買一個玩具,小偉的母親沒有答應。誰能想到,小偉竟然敢直接拿著玩具就跑了出去,無奈小偉的母親只好付錢了。後來抓到了孩子,小偉的母親忍不住就是一頓打。打完之後,氣是消了,可孩子卻變得更加的膽大妄為了,既然連打都不怕了,他還怕什麼?
  • 孩子跟誰睡,決定了一生的性格?千萬別睡錯!
    還一直說,我要奶奶,我就要跟奶奶睡,我不要跟媽媽睡,我是奶奶的孩子。」說完莉莉就開始抹眼淚,「你說,我十月懷胎辛辛苦苦生下來的孩子,她居然說不是我的孩子。」當孩子3歲後,會有其他小夥伴走進他們的生活,或者他們要去幼兒園了,這時候很多孩子也會嘗試獨自睡覺了,對父母的陪睡也沒有那麼強烈的需求了。當然,陪孩子一起睡,不一定是說和孩子一張床,也可以是大小床,孩子在父母的身邊。
  • 爸媽再生氣也別打娃這4個部位,那可是「生命線」,別釀錯後悔
    孩子犯錯,讓他們長記性最有效的方式是「棍棒教育」,可即使父母再生氣,也要把握好度,如果把握不好小心會後悔一生。一般來說,女孩子比較文靜,男孩子比較調皮,可小蘇家的情況正好相反,姑娘調皮得像只野猴,每天在家上竄下,還總惹小蘇生氣。有一天,女兒趁小蘇不注意,把洗衣液倒進冰箱冷凍層裡,小蘇發現的時候,她正在冷凍箱裡玩泡泡。
  • 白巧克力並不是真正的巧克力,只有「它」才是真巧克力,別買錯了
    白巧克力並不是真正的巧克力,只有「它」才是真巧克力,別買錯了!巧克力是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能夠吃到的一種零食其實我們都知道,在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會吃上一些巧克力,這樣能夠讓我們的心情變得特別的好,那麼在市面上我們能夠買到巧克力的種類也有很多,最經常見到的就是白巧克力和黑巧克力,雖然我們都知道,對於白巧克力來說,吃起來的味道會比黑巧克力要好吃很多了,畢竟黑巧克力吃起來特別的苦,但是白巧克力並不是真正的巧克力,只有黑巧克力才是真正的巧克力,所以下次千萬不要買錯了。
  • 減負減掉的不是寫作業時間,家長別理解對了,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更有網友熱議:千萬別輕易給自己孩子減負,別上當了,你減負,別人就考上重點學校。也有的家長會說,真想減負就減輕家長的負擔吧,別讓家長再批改作業了,家長輔導寫作業就已經夠難了,如果把教育都甩給我們家長,那要老師是做什麼的呢?面對家長的問題,小島老師想說,減負減掉的可不是寫作業的時間,家長別理解錯了。
  • 惡魔再來人間,除了教孩子跑,我們還需要做這幾件事
    他們可能是被嚇懵了,不哭不鬧站在門口乖乖等著,不知所措地看著忙著拍照的人群,跑來跑去的醫護人員,我覺得胸腔難受到幾欲爆炸。外面這麼危險,除了教會孩子「跑」,我們還能做什麼?1、建立信任再「跑」,更高效FBI以前針對美國的槍擊事件提到過 「跑、躲、打」是遭遇恐怖突發事件的三要素,但無反擊能力的幼童,除了「跑、躲」,他們還可以向老師、大人、警察尋求幫助。首先讓孩子對尋求幫助的人建立起信任。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有意識的灌輸安全知識時,有的孩子就會提出疑問:「我跑不過他啊!他是大人。」
  • 4個部位是孩子「生命線」,爸媽再「手癢」也別碰,別釀成大錯
    很多年輕的父母會說:「我是被打大的,我也知道不能打孩子,但是孩子一犯錯,我控制不住,打他也算是給他一點警示吧。」雖然孩子不聽話,但為人父為人母,我們還是應該要保持最基本的理智,平時孩子實在是調皮不聽話,偶爾打打孩子也可以,但是可不能亂打。因為有些部位是孩子的「生命線」,如果說爸媽不小心碰到了這些地方的話,可能就會「釀成大錯」。
  • 孩子經常寫錯別字怎麼辦
    經常寫錯別字怎麼辦小佐上六年級了,學習成績一直較好。只是發現他在寫話、寫作文的時候經常出現錯別字。例如「再來」寫成了「在來」,冤枉的「冤」字,少了一點,同音字隨便替換著用……每篇作文都能揀出一堆錯別字。家長很納悶,平時給孩子聽寫生字都挺好的,為什麼寫話的時候就會出現這麼多的問題?
  • 農村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別娶活漢妻」什麼意思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別娶活漢妻」啥意思?有道理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解釋一下首先說一下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和閨蜜去隔壁村發通知,路過一戶農莊突然躥出只大鵝啄我們,我嚇得掉頭就跑,閨蜜女漢紙氣質爆發了,拎起大鵝扔好遠,大鵝嘎嘎的跑了,說到鵝為什麼會啄人呢?小編給大家科普一下。鵝是鳥綱雁形目鴨科動物的一種。鴨科動物繁雜,我們常說的大雁、天鵝、鴨、鴛鴦等都是鴨科動物。
  • 理科和工科有啥區別,考生和家長可別選錯了,就業方向有很大不同
    ,所以考生和家長可不要選擇錯了。大學的理科研究的方向是科學的方向,也就是做科研會比較多一些,所以在研究專業的時候就需要更加的具體、詳細,能夠越清楚明了越好。 理科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是到相關專業的科學研究部門進行工作,要麼是做相關理論的科研研究或者是進行教學的工作。 但是工科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到一些國家的部門機構或者是企事業單位進行工作,主要是做技術方向的工作。
  • 全錯!孩子發燒應該如何正確降溫?
    孩子發燒的3大誤區   孩子發燒的時候,這3件事情千萬別做,家長們千萬要留心。   1、別用物理降溫   孩子發燒時,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用冷水、酒精或溫水擦浴,或者用退熱貼給孩子物理降溫。
  • 有聲|傅雷:別了,孩子,我在心裡擁抱你!
    在《傅雷家書》裡有傅聰來信中的這樣一段:一位八十歲的老太太,曾經是蕭邦的學生的學生,帕德雷夫斯基的好朋友,激動的跑來和我說,她多少年來以為真正的蕭邦已經不為人所了解了,已經沒有像她的老師和帕德雷夫斯基所表現的那種蕭邦了,現在卻從一個中國人身上重新感到了真正的蕭邦。她說我的音質就像帕德雷夫斯基,那是不可解釋的,只因為每一個音符的音質裡面都包含著一顆偉大的心。
  • lily英語:孩子不自信,其實是因為家長方向錯了!
    很多家長看著孩子孤獨的背影,既心疼又發愁:為什麼孩子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陽光自信?人都是誇出來的,是不是多誇誇,孩子就會感覺很棒,就能變得自信點呢?想得太簡單!如果家長吹捧、表揚一下,孩子就會更自信了,那麼這世上就不會有缺乏自信的孩子了。脫離實踐一切都是空談。很多家長單方面把孩子誇上天,結果孩子一嘗試就涼涼了,立馬原形畢露敗下陣來,這種前後反差,才真正地傷害孩子。
  • 這種玩具很危險,千萬別讓孩子拽著「炸彈」滿街跑
    帶著孩子走出家門,他們總會被大街小巷廣場公園裡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氣球所吸引,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