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2020-12-05 澎湃新聞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2020-12-01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現代人生活壓力非常大,如果再碰上孩子不聽話,調皮搗蛋讓人頭疼,父母還真的是很難控制住脾氣。

但是,孩子如果只是犯了一點小錯誤,建議家長還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不發脾氣,可以通過溝通的方式去解決。因為父母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而且,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1

影響孩子的未來

爸媽經常發脾氣,會使孩子也學會這種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因為孩子最直接的學習方式就是觀察、模仿身邊的人。

如果父母總在家裡發脾氣,孩子生活在這種環境下,也會漸漸地變得愛發脾氣,並用發脾氣的方式解決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但是,發脾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會讓身邊的人感到討厭,影響人際關係的和諧。

2

影響親子關係和家庭幸福

父母長期對孩子發脾氣,容易導致親子關係惡化,並且會使孩子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理,甚至會影響孩子今後和其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長期面對家長的壞情緒,有些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否是親生的,有的孩子會想要離家出走,有些孩子會討厭甚至憎恨自己的父母。而有的孩子會責怪自己,形成消極的自我評價,產生自卑心理。

這類孩子的潛意識裡會認為「我總是做錯事,讓媽媽不高興。媽媽不喜歡我,別人也不會喜歡我。我是多餘的。」父母的壞脾氣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造成長期的心理陰影。

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的危害真是太大了。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別總是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

或者你也可以讀一讀下面這篇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淚流的蝸牛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

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

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

慢著!

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鬥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

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

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雖然,

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

然而,

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

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

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

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

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

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迴響,

給自己留一點時間,

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裡探出頭,

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孩子是我們在這世上看過的最可愛的人

此文送給所有正處於忙碌中的爸媽們。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很多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其實,我們忘記了: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而作為家長,只需要,陪著自己家如同蝸牛般慢行的寶寶前行即可。

孩子的成長需要過程,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在完成一件任務的時候,就是他一個學習的過程,正是他採用的最為自然的、自主的學習方式。

但在現實生活中,在現實教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原因使得父母、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去給予孩子慢慢來。

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跟在孩子的後面,拼命催促孩子前行,只追求速度,不看過程,讓自己和孩子都錯失了很多人生的美麗風景,讓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變成了相互折磨的時間。

你覺得孩子讓你操心,孩子覺得你們讓他煩心。

每一種生物的成長都需要遵循其自然規律,尤其面對人,這種複雜的生物。他既有成長的共性問題的存在,也有其個性問題。

無論作為父母,還是教師,所採用的教育方式應該隨著孩子的成長特點進行相應改變,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易於接受,同時也會及時學到應該掌握的東西。

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家長們,別讓你家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來源:我是個媽媽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不少市民在公園和小區裡發現了這種巨型蝸牛的蹤跡。這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興趣,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    然而,專家發話了,這種「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它屬於入侵物種,自身攜帶多種寄生蟲,家長特別需要看好自家「熊孩子」。
  • 蝸牛,此生一別便是永生
    單身狗快樂的日常,圖中小夥把一對蝸牛給拆散了。對蝸牛來說,或許,此生一別便是永生。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讓小微帶大家了解一下蝸牛。蝸牛,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蝸牛有四個觸角,兩長兩短,包含了視覺,觸覺,嗅覺的作用。
  • 你相信一隻蝸牛有了夢想會怎樣
    原來臺階上出現了一隻蝸牛,一隻小小的蝸牛,臺階上留下一條很長的印記,那是蝸牛爬過的路線。這隻蝸牛居然朝著山頂的方向在爬。身子一點一點向前挪動,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它是在進步。蝸牛真的在爬山嗎?挑山工不敢相信。看了一會。挑山工繼續啟程。今天要挑四趟呢,還有兩趟。時間還來得及。之前的路那隻蝸牛是怎麼上來的呢?爬了多久呢?它要去山頂幹嘛呢?
  • 四歲萌娃給蝸牛撐傘:守護孩子的童心,是比學習更重要的事
    01、稚嫩的童心,大大的力量童心,字典裡的解釋是「小孩子天真純樸的心」,天真充滿童心的孩子會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和興趣,他們可以為一隻小蟲而興奮不已,他們渴望這個世界的花花草草和小動物能聽懂他們的話語,就像這名四歲萌娃,她可以為一隻小小的蝸牛而撐傘30分鐘,一直護送它回家,試想,我們大人會這樣做嗎?
  • 一隻蝸牛引發的感想
    一隻蝸牛引發的感想 2021/01/11 08:06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遊歷 瀏覽:576
  • 路邊驚現非洲大蝸牛,別碰也別吃!已有人因抓它發高燒,還會傳播結核...
    很多小朋友對大蝸牛非常感興趣有的學校還布置過觀察蝸牛的作業甚至有傳言,這蝸牛能吃……  小編在這裡鄭重告誡大家  不能吃!  不能吃!  不能吃!  實際上,「大蝸牛」不僅不能吃,也不能亂碰,深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大蝸牛」體內很可能感染有寄生蟲,小朋友和大蝸牛親密接觸極易被感染,千萬要小心!
  • 別吃!別碰!這個大蝸牛壞得很,弄死它
    據報導,因南方連續暴雨天氣,廣東、福建等多地出現「巨型蝸牛」,這些蝸牛不僅個頭巨大,而且數量十分驚人,有小區幾個小時內就撿了幾百隻大蝸牛。  有人高興了,這不就是來送肉的嗎?但其實別說吃了,連碰都不能碰!
  • 為什麼鹽對於蝸牛來說是致命的?被撒鹽的蝸牛最終都化成了泡沫
    筆者-小文對於我們人類而言,蝸牛是一種渺小並且脆弱的生命,清晨人們在路邊散步時,很有可能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就踩死一隻小蝸牛了。而法國還有吃蝸牛的習慣,人們會將蝸牛烹飪成為一道美味送上餐桌,總而言之,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蝸牛的生命都容易受到威脅。
  • 大雨後遍地爬的大蝸牛,別碰也別吃!
    雨後出沒的這種大蝸牛,叫非洲大蝸牛,又稱褐雲瑪瑙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老家在非洲東部,非洲人至今都很愛吃。上世紀30年代,這種大蝸牛被人們當食物引進到我國福建、臺灣養殖,結果它們趁「主人」不注意,逃到了大自然中建立了種群並開始迅速擴散,成為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在各地都泛濫成「災」。這種「巨獸」吃起東西毫不含糊,各種蔬菜、農作物、植物,田裡的樹上的,統統一掃光,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所以它已經被我國列為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 深圳雨後有大蝸牛出沒!專家提醒:別碰也別吃!
    深圳雨後有大蝸牛出沒!專家提醒:別碰也別吃!深圳市疾控中心有關專家介紹,雨後出沒的這些大蝸牛,叫非洲大蝸牛,又稱褐雲瑪瑙螺,是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
  • 深圳雨後常見「有毒」大蝸牛,千萬別碰也別吃
    深圳雨後常見「有毒」大蝸牛,千萬別碰也別吃 &nbsp&nbsp&nbsp&nbsp近期,深圳進入了「龍舟水」季節,雨特別多。大雨過後,不少細心的人發現自己的小區內、草叢邊,出現了很多氣定神閒的大蝸牛!
  • 殭屍蝸牛?看完後再也不敢吃蝸牛了
    這種蝸牛長下面這個樣子,可以看到它的觸角格外的腫大,並且因為身體是半透明的狀態,可以清晰看到蝸牛體內有一些五彩的東西在瘋狂蠕動 。他十分迷惑的將這隻特別蝸牛發布在社交媒體上後,熱心網友告訴他,這是一隻已經被寄生蟲感染了的「喪屍」蝸牛。
  • 這種蝸牛深圳很多,1隻就有上100條蟲,千萬別讓孩子碰
    這幾天   深圳天天下雨   草叢裡、花壇邊   突然出現了很多大大大大得成精的蝸牛!   允許好奇心爆棚的孩子抓來觀察   甚至還帶回家養
  • 蝸牛、寄生蟲、腦膜炎......
    特溫馨提醒,觀察小動物的科學精神值得鼓勵,但是請各位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事項,在做好安全預防的前提下去完成科學課的相關觀察實驗任務。【2】http://www.sohu.com/a/208810426_583243  蝸牛被寄生後成為喪屍,過程極為殘忍,這種寄生蟲能否感染人類?   雙盤吸蟲」在寄生到蝸牛身上後會迅速侵入蝸牛的眼柄(就我們所看到的蝸牛觸角,一碰就縮回去的那個),並形成一種像不斷跳動的毛毛蟲的外觀。這在生物學上被稱為攻擊擬態,即一種器官假扮成另一種器官以引誘獵物。
  • 螢火蟲和蝸牛打架誰會贏
    01帶女兒去戶外遊玩,別的孩子在放風箏、做遊戲,唯獨她一會兒趴在樹下看螞蟻,一會兒在河邊看小魚,一會兒爬上樹看毛毛蟲,一會兒追著蝴蝶跑得不見了蹤影每次看完後,她會興奮地手舞足蹈地向我描述:「有一隻螞蟻,發現了餅乾渣。它搬不動,回去找小朋友幫忙。好多螞蟻,一起。真有趣。」「那個蝴蝶好大,好漂亮。藍色的,就像我的蝴蝶結,不,比我的蝴蝶結還藍。」看著她紅撲撲興奮得發光發亮的臉和結結巴巴急於表達的模樣,我心裡想就為了她這一刻的美好感覺我每天洗多少件衣服都值得啊。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最近,每逢暴雨後,小區裡都有很多非洲大蝸牛,但這麼多非洲大蝸牛爬上牆自己是第一次見到。」梁女士說。 在梁女士的指引下,記者在該小區兩面牆上見到密密麻麻的非洲大蝸牛,有的非洲大蝸牛正緩慢地往上爬,牆面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跡。有的非洲大蝸牛一動不動,爬得高的非洲大蝸牛差不多爬了2層樓那麼高。
  • 小姐姐養超大蝸牛當寵物,還讓它在身上爬著玩,真替她捏一把冷汗
    波蘭小姐姐馬格達萊納飼養的是一隻巨大的蝸牛!這隻蝸牛是她在寵物店裡發現的,小姐姐在學校的時候就喜歡蝸牛,但從沒想過自己可以養一隻這麼大的蝸牛。這隻蝸牛在寵物店過得並不好,它被裝在一個非常小的箱子裡,裡面十分乾燥,小姐姐不想蝸牛在寵物店裡等死,就把它買了回來。
  • 原創文章:《蝸牛的殼》
    圖片來自網絡今天給孩子指導了幾道數學題,有一道關於蝸牛的題,引起我和孩子聊著共同的話題,我覺得這次對話很有意義。題是這樣的:有一隻蝸牛住在井底,有一天它想要爬出井口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它從井底往井沿上爬。蝸牛每個白天往井沿爬30釐米,晚上睡著後往下滑20釐米,井深3米,請問蝸牛幾天可以爬出井口?這個問題看著很簡單,可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在乎的並不是數字,而是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孩子問:「媽媽,這隻蝸牛為什麼要爬出井口呢?它為什麼要做那麼辛苦的事情?
  • 非洲大蝸牛能吃嗎,可別太想當然
    非洲大蝸牛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最長能夠長到20釐米,一隻手都抓不住這個非洲大蝸牛。而很多人卻好奇非洲大蝸牛能吃嗎,確實它們曾經上過飯桌,也是非常受歡迎的美食。但是最好還是少吃比較保險,因為容易感染寄生蟲或者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