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對於我們人類而言,蝸牛是一種渺小並且脆弱的生命,清晨人們在路邊散步時,很有可能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就踩死一隻小蝸牛了。
而法國還有吃蝸牛的習慣,人們會將蝸牛烹飪成為一道美味送上餐桌,總而言之,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蝸牛的生命都容易受到威脅。
蝸牛雖然有一個外殼可以保護自己,但在很多時候,蝸牛的家除了可以避免蝸牛被太陽曬乾以外,蝸牛的外殼又薄又脆,根本起不到防護的作用。
而殺死的一隻蝸牛對於人類來說簡直易如反掌,它們根本就不需要弄髒鞋底,因為對付蝸牛隻需要一把鹽就足夠了,那麼,為什麼鹽對於蝸牛來說是致命的呢?
其實,鹽對於大部分的腹足綱生物而言都是一大「殺器」,無論是蝸牛還是蛞蝓,它們的身體都由細胞構成,而細胞內部含有各種人類肉眼看不見的細胞器。
我們都知道,包括人類在內,我們的細胞中都是含有水分的,而蝸牛的細胞則很特殊,它被報告在一層水性介質之中,其外層就是一層細胞膜。
可別小瞧了這層細胞膜的作用,它相當於一個過濾器,可以讓小分子輕鬆通過,而大分子則被隔絕在外。
並且,細胞膜中由於內外層物質濃度不一樣,因此它還形成了差壓,在滲透壓的作用下,可溶物分子就會自動從細胞膜的一側進入到另一側。
而我們平常使用的鹽其本質就是鈉離子和氯離子,如果一個人把鹽撒到了蝸牛身上,那麼鹽形成的結晶體就會與蝸牛皮膚上的水分相結合,換句話說,就是鹽把蝸牛身上的水分吸乾了,看起來就像蝸牛被扔進了硫酸池裡一樣。
但並不是所有的蝸牛都被鹽殺死的,但蝸牛體內的水分析出,達到與外界相同的濃度之後,蝸牛就不會被繼續吸走水分了。
而陸生的蝸牛和蛞蝓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失水的狀態會促使它們瘋狂分泌粘液,以阻止身體變幹,但在這一過程中蝸牛會不斷「萎縮」,而在人類看來,被撒了鹽的蝸牛最後就化作了一團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