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隻到數十萬,美國在消滅非洲大蝸牛上完敗,撒點鹽解決不了?

2020-12-07 騰訊網

往蝸牛身上撒把鹽,就能送它「上路」,然而當面前的蝸牛身長達30釐米,每次產400顆卵,食量大得吃掉整個菜園,餓急了還會啃牆皮補鈣長殼時,撒鹽這招還真就沒那麼好使了。這裡所說的蝸牛,原產自非洲,但是如今它已經走出家鄉,擴散到了亞洲、美洲等地。

非洲大蝸牛是在1966年,跟著一家佛羅裡達人「登陸」美國的。這家人當時去非洲旅遊,回程時,家中的小兒子出於喜愛,偷偷在行李中藏了3隻,回到家後,他就將這三隻非洲大蝸牛送給了自己的奶奶。自打奶奶將它們放生,接下來事態的發展就不受控制了,非洲大蝸牛種群爆發,佛羅裡達州花了10年時間和100萬美元,消滅了大約2萬隻非洲大蝸牛,才放緩了它們入侵的腳步。

如果非洲大蝸牛隻是破壞菜園,可能還不至於讓人們擔憂,但是它們所做的遠不止此。非洲大蝸牛的殼呈錐形,殼的高度可達13釐米,最重要的是十分堅硬和尖銳,扎破汽車輪胎不在話下,為了殼的生長,它們吃紙吃牆皮吃水泥,甚至吃同類的殼,時不時給居民帶來麻煩。

為了消滅非洲大蝸牛這種入侵物種,美國人沒少努力,尤其是到2011年,佛羅裡達州迎來非洲大蝸牛數量的新一輪爆發,這次遠比第一次來得猛烈,即使當地有關部門迅速採取行動,半年裡消滅了4萬隻,三年中消滅14萬隻,但非洲大蝸牛還是時常會現身。

一個入侵物種想要紮下根,首先繁殖能力必須得強,非洲大蝸牛正是如此。它們是雌雄同體的動物,5個月便發育成熟,此時非洲大蝸牛隻需要找到另一隻同樣發育成熟的個體,就能完成交配,伴隨著孵卵、幼螺出生,非洲大蝸牛的數量激增。除了繁殖能力,沒有天敵也是非洲大蝸牛的優勢所在,美國本土蝸牛從體型上就敗下陣來,這也給了非洲大蝸牛生息繁衍的契機。

非洲大蝸牛不僅給美國帶去了麻煩,其實在我國也有發現,早在2003年公布的第一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上,就有非洲大蝸牛。由於很容易附著在貨物或行李上,再經由交通工具運輸,非洲大蝸牛擴散得很快。在我國,它們起初可能是從東南亞傳入東南沿海的,上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非洲大蝸牛最早在福建廈門被發現,並擴散到南方諸多省份,由於會對500多種農作物、瓜果林木等造成危害,所以一直是重點消滅對象。

說回到美國人,他們已經在對付非洲大蝸牛上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它們還是由於各種原因捲土重來。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吃掉?那麼對於吃貨來說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據說大蝸牛肉質鮮美,烤、焗、炸都行,壞消息是大蝸牛體內有不少寄生蟲,已經有人因為食用它而亡。而且話又說回來,美國人連河裡遊的大鯉魚都不吃,更別說非洲大蝸牛了。

相關焦點

  • 54年前一家美國人從非洲帶回3隻蝸牛,後泛濫成災,為啥不吃?
    往蝸牛身上撒把鹽,就能送它「上路」,然而當面前的蝸牛身長達30釐米,每次產400顆卵,食量大得吃掉整個菜園,餓急了還會啃牆皮補鈣長殼時,撒鹽這招還真就沒那麼好使了。這裡所說的蝸牛,原產自非洲,但是如今它已經走出家鄉,擴散到了亞洲、美洲等地。
  • 非洲大蝸牛 盛夏刷爆朋友圈
    N海都記者 石磊磊 羅丹凌 文/圖「有好多拳頭一般大小的蝸牛躲在草叢裡,看著『萌萌噠』,不知道能不能吃?」入夏後,不少福州市民在公園和小區裡,發現了非洲大蝸牛的蹤跡。從西湖公園、溫泉公園,到倉山融信大衛城小區,大量巨型蝸牛都在怒刷「存在感」。
  • 非洲大蝸牛:好吃的入侵物種
    非洲大蝸牛成體的殼長一般在七八釐米左右,最大可達二十釐米以上。非洲大蝸牛的成體(上)和幼體(下)。圖片:wiki commons二十釐米,同志們,這是什麼?將近一米長呀!在夏威夷拍攝到的非洲大蝸牛。圖片:wiki commons非洲大蝸牛能吃,好吃,煮著吃炒著吃焗著吃咋吃都行,很多飯店裡的法式大蝸牛用的其實就是肉多味美的非洲大蝸牛(其實應該用的是法國大蝸牛Helix pomatia或者散斑大蝸牛H. aspersa)。但是這個聽上去像是好消息的消息並不真是一個好消息。想要靠吃貨來消滅一個入侵物種?圖樣圖森破。實際上,非洲大蝸牛的入侵,很大一方面和吃貨撇不開干係。
  • 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繁殖能力極強,已給多國生物造成威脅
    非洲大陸上有一種十分龐大的蝸牛,它們的繁殖能力極強,從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就入侵臺灣了。談到生物入侵的話題時,我們腦海中通常會出現水葫蘆、巴西龜等生物的形象,因為這些生物曾經作為生物入侵典型案例被寫入中學的生物教材。實際上除了這些曾在我國或者正在我國某些地方泛濫的物種之外,其他國家也存在著一些「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種,例如接下來要介紹的非洲大蝸牛。
  • 非洲人喜歡吃的大蝸牛,在中國開始泛濫,但我國的吃貨卻直接放棄
    不過這種入侵中國的蝸牛,為什麼就不敢吃呢?非洲大蝸牛是怎麼來到中國的?非洲大蝸牛是在非洲常見的一個物種,有的可以長到20釐米長,被發現最長的都打破了吉尼斯紀錄長度超多了39釐米。這種蝸牛是陸棲蝸牛,又叫褐雲瑪瑙螺,屬於瑪瑙螺科瑪瑙螺屬。這種在非洲土生土長的蝸牛是怎麼來到中國的呢?
  • 非洲大蝸牛中國泛濫成災,非洲人的超級美味,中國吃貨卻不敢吃
    非洲蝸牛是一種陸生蝸牛,殼略呈梭形,可以長到20釐米以上。上世紀末,由於非洲蝸牛體型大、肉多,有些人把非洲蝸牛引入中國的養殖,但一方面供過於求,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養殖控制和環境隔離。這些大蝸牛逃到自然環境中,開始肆意繁殖。此外,還有一些人把非洲蝸牛作為寵物引入中國,並在一段時間後將它們放歸野外。
  • 非洲大蝸牛的進擊之路
    那我們不妨來看看,這種名為非洲大蝸牛的入侵物種,是怎麼一步一步佔領了我們的住宅小區的~~~非洲大蝸牛的進擊之路遙遠的東非溼熱的土壤中,生活著這個地球上最大的陸生蝸牛——非洲大蝸牛。非洲大蝸牛做到了——有夢想者不挑食!3. 開拓領地雖然依仗的優勢有所不同,但如此這般碾壓四方,也可謂是重展智人當年的「雄風」了!
  • 吃還是不吃?非洲大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非洲大蝸牛。 被非洲人非常喜愛的大蝸牛,到底有多大呢? 一般來說,蝸牛的體積相對較小。人工養殖的中國蝸牛大小只有1.6釐米,散養的大約3釐米。而非洲蝸牛成年後平均殼大小可達七八釐米,甚至能達到20釐米的長度。
  • 草坪驚現十幾隻非洲大蝸牛 專家:不觸碰不食用
    ­   如果雨後你在福州一些草地上遇到雞蛋大的蝸牛,千萬不要流口水,想著帶回家「蒸煮煎炒炸」,或者抓回家去當寵物養,因為它們身上有可能攜帶病原體、寄生蟲等。前日傍晚,盧先生就遇到一群非洲大蝸牛。­  6日傍晚,一場雷陣雨後,家住倉山的盧先生帶著孩子出門,到福建師大倉山校區內的科學會堂前草坪騎車。突然,3歲的娃娃喊爸爸:「快來看,大蝸牛!」
  • 入侵美國大蝸牛,水泥都能吃,中國人都沒辦法,在非洲卻活不下去
    還特意去去中國取經,希望能夠找到克制的辦法,但中國人靠吃,遏制亞洲鯉魚泛濫,美國人卻沒有吃它們的習慣,自然是解決不了的。二、非洲大蝸牛在中國也是入侵物種,中國人也解決不了雖然中國人愛吃,但卻沒有吃蝸牛的習慣,甚至認為食用蝸牛是一種較為可怕的行為,而非洲大蝸牛,也入侵了中國的很多區域,是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非常大,中國人也無法解決。
  • 颱風過後非洲大蝸牛橫行,疾控中心:不要吃更不要養,當心得病!
    在我國,非洲大蝸牛又名褐雲瑪瑙螺、東風螺、菜螺、花螺等,主要出沒於廣東 、廣西、雲南、福建、海南、香港及臺灣等南方省份和地區。 廈門大學是有文字記載中國最早發現非洲大蝸牛的地點。1931年,有報導稱,一位華僑從新加坡運回中國的植物中無意夾帶了非洲大蝸牛的卵和幼螺。它們在廈門定居後,逐漸傳播到其他省份。
  • 非洲大蝸牛究竟有多恐怖?
    這種蝸牛以上百種植物為食,包括蔬菜和莊稼(甚至會吃石膏和泥灰),它們因此被描述為農業的頭號敵人之一。澳大利亞機場曾經攔截到含有非洲大蝸牛的貨品,基礎產業部將其稱之為「巨大的威脅」。儘管如此,並沒有切實的研究可以證明它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一些學者表示,人們對這些蝸牛會對農作物造成巨大危害的印象來源於這些蝸牛對花園的破壞的誇大。也並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非洲大蝸牛會毀壞原生生態系統。
  • 入侵物種的另類:非洲大蝸牛,個頭拳頭大,中國吃貨也無可奈何
    從牛蛙到小龍蝦,中國吃貨似乎已經成了入侵物種瑟瑟發抖的對象。雖然我們知道這純屬調侃,但也可看出中國飲食文化的深邃。不過,在眾多入侵物種中,這種來自非洲的蝸牛卻讓中國吃貨有些犯難。年,算得上蝸牛家族的長壽物種。
  • 非洲大蝸牛猛於「食人鯧」
    非洲大蝸牛猛於「食人鯧」  可危害100多種草本、木本、藤本植物,中山口岸日前首次截獲這種國家二類有害生物  本報訊 (記者商琦 通訊員陳灩 劉道嶽 陳霞)兩三隻小小的蝸牛居然可以將美國一個州的植物吃個精光?這個可怕的傢伙就是非洲蝸牛。
  • 非洲大蝸牛泛濫成災,非洲人的美味,為何到了中國卻沒人敢吃?
    天然的氣候促使大非洲大蝸牛隨意繁殖,破壞植被,入侵生態,天敵較少,導致非洲大蝸牛泛濫成災。但非洲人卻把非洲大蝸牛當作一種美味,在這方面,就算是中國吃貨也只能甘拜下風。為何非洲大蝸牛到了中國沒人敢吃呢?非洲大蝸牛是蝸牛中的一種,體型較大,在中國它被稱為菜螺或是花螺,屬於農民眼中的害蟲,要是看見了它們,一定會消滅掉菜地裡大快朵頤殘害莊稼的蝸牛。
  • 「巨型蝸牛」3隻7年育17000個,中國吃貨不敢吃,卻是非洲人最愛
    」巨型蝸牛「3隻7年育17000個,中國吃貨不敢吃,卻是非洲人最愛很多人喜歡旅遊,因為可以放鬆自己,瀏覽異域風景,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人生閱歷,品嘗其它地區的美食往往因為國家不同,地域不同,也是文化不同,所認可和欣賞的美食也是有差別的,比如說非洲有一種當地居民非常喜歡吃的美食,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簡直是不敢吃。我們經常在下雨天之後看到一些蝸牛爬,在非洲,很多比較潮溼的地區,有更多非常大的蝸牛,甚至一隻都有巴掌那麼大,這種蝸牛就是在非洲當地非常受歡迎的非洲大蝸牛。
  • 非洲大蝸牛現身福清 專家:會攜帶病毒千萬別吃
    非洲大蝸牛已有市民拳頭的一般大。對此,專家稱,所謂巨型花螺實為非洲大蝸牛,這種蝸牛會攜帶病毒,食用則危害極大。 林女士住在福政路附近,她稱,近期連降大雨,有人在福政路紅綠燈路口的綠化帶上發現許多大花螺。隨後,他們就看到不少市民攜帶小孩前來捕捉。 林女士說,她曾去看過一次,發現不是花螺,而是一種蝸牛。 「這些蝸牛個頭特別大,有些有小孩拳頭那麼大,外殼呈黃褐色。」
  • 非洲巨蝸牛驚現美國 網友:怕什麼!吃!
    非洲巨蝸牛  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報導,美國佛羅裡達州又有麻煩了,成千上萬隻碩大如鼠的「非洲巨蝸牛」入侵,不僅造成當地農作物嚴重損失,它們還會吃石膏及石灰等建材而破壞房子,並在牆面留下拖行過後的噁心屎痕。
  • 恐怖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從非洲一路蔓延到了世界各地
    且不說非洲大蝸牛對我國各種瓜果蔬菜以及樹木農作物等的危害,它們還是傳播各類疾病的元兇,比如結核病、嗜酸性腦膜炎以及各類寄生蟲病等。所以非洲大蝸牛在很久之前就被我國列入了黑名單裡面。作為一種大個子蝸牛,非洲大蝸牛的體長至少在八釐米以上,比較大的個體長到二十釐米也不足為奇。
  • 和小狗一般大的蝸牛是寵物,是非洲美食,我們吃貨不敢下嘴
    然而,有一種動物,至今讓很多人不敢下口,那就是非洲大蝸牛。儘管法式焗蝸牛是一道享譽全球的名菜,但是對於這種體型比普通蝸牛大十幾倍的巨型蝸牛,種種行為習慣,讓人們心有餘悸,更不敢吃進肚子裡。在我們國家兩廣地區,每到雨季,這些巨型蝸牛就會出現在小區的道路上,留下黏糊糊的痕跡,簡直就是噩夢。非洲大蝸牛和一般蝸牛最大的區別就是,體型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