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許久之前我們就曾科普過非洲大蝸牛,不過當時說的不夠詳細。其實非洲大蝸牛的種類是很多的,足足有五個亞種,分別是:非洲大蝸牛左旋亞種、非洲大蝸牛凹臍亞種、非洲大蝸牛指名亞種、非洲大蝸牛加納亞種和非洲大蝸牛黃色亞種。除了這五個亞種以外,另有一個變種就是白玉蝸牛,這種大蝸牛是非洲蝸牛的白化種,因為潔白無瑕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所以也常被當做寵物來養。
事實上除了白玉蝸牛以外,其他的非洲大蝸牛亞種統統都被我國化為了「外來入侵物種」,並且它們也是危害最嚴重的十六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且不說非洲大蝸牛對我國各種瓜果蔬菜以及樹木農作物等的危害,它們還是傳播各類疾病的元兇,比如結核病、嗜酸性腦膜炎以及各類寄生蟲病等。所以非洲大蝸牛在很久之前就被我國列入了黑名單裡面。
作為一種大個子蝸牛,非洲大蝸牛的體長至少在八釐米以上,比較大的個體長到二十釐米也不足為奇。它們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在十五攝氏度到三十八攝氏度的環境中都能正常生活,對土壤的溼度要求也不高,哪怕只有百分之四十五,它們也能維持機體活性。如果遇上乾旱天氣的話,白玉蝸牛進入休眠狀態。在此之前它們會分泌出一種類似於蠟一樣的物質封住殼口,這樣可以保證自己身體內的水分不被蒸發。而處於休眠狀態的非洲大蝸牛,身體的新陳代謝會降到非常低的一個標準,只需要等待下一場雨的到來它們便能「復活」。
在繁殖能力方面這種蝸牛也非常強,從出生到性成熟只需要一百五十天的時間。具備繁殖能力以後,非洲大蝸牛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一年可以產卵四次,每次產卵兩百粒左右,一年的產卵量大約在一千粒左右。這是真正的指數級繁育,一個地區如果入侵了一雌一雄兩隻非洲大蝸牛,在任其自由發展的情況下一兩年就能釀成一場自然災禍。
也正是因為非洲大蝸牛無以倫比的繁殖能力,再加上它們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所以即便各國都在嚴防死守,依然被非洲大蝸牛鑽了空子。今天除了少數環境確實不適宜的地區以外,大部分國家都被非洲大蝸牛給入侵了。其他國家姑且不論,我國的兩廣地區、臺灣省、海南省、福建省、雲南省等南部省份的農作物都沒少遭到非洲大蝸牛的迫害。
在東南亞地區,非洲大蝸牛更是令人談之色變的害蟲。因為這種可怕的入侵物種會嚴重影響各種熱帶植物的生長。相似椰子、可可、菠蘿等,一旦被非洲大蝸牛寄生,那傷害幾乎是毀滅性的。另外還有橡膠樹,眾所周知天然橡膠是非常珍貴的,人們生活中的許多產品都要用到這種原料。而非洲大蝸牛正是橡膠園最恐怖的毀滅者。
結語:
有道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非洲大蝸牛這種害蟲偏偏命就很長,正常情況下它們的壽命能夠達到五六年,這在腹足綱生物之中算是大壽星了。一隻非洲大蝸牛,理論上一生可以繁育五千個左右的後代,其危害只嚴重由此可見一斑。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個物種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權利,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從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