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從非洲一路蔓延到了世界各地

2020-11-21 百家號

早在許久之前我們就曾科普過非洲大蝸牛,不過當時說的不夠詳細。其實非洲大蝸牛的種類是很多的,足足有五個亞種,分別是:非洲大蝸牛左旋亞種、非洲大蝸牛凹臍亞種、非洲大蝸牛指名亞種、非洲大蝸牛加納亞種和非洲大蝸牛黃色亞種。除了這五個亞種以外,另有一個變種就是白玉蝸牛,這種大蝸牛是非洲蝸牛的白化種,因為潔白無瑕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所以也常被當做寵物來養。

事實上除了白玉蝸牛以外,其他的非洲大蝸牛亞種統統都被我國化為了「外來入侵物種」,並且它們也是危害最嚴重的十六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且不說非洲大蝸牛對我國各種瓜果蔬菜以及樹木農作物等的危害,它們還是傳播各類疾病的元兇,比如結核病、嗜酸性腦膜炎以及各類寄生蟲病等。所以非洲大蝸牛在很久之前就被我國列入了黑名單裡面。

作為一種大個子蝸牛,非洲大蝸牛的體長至少在八釐米以上,比較大的個體長到二十釐米也不足為奇。它們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在十五攝氏度到三十八攝氏度的環境中都能正常生活,對土壤的溼度要求也不高,哪怕只有百分之四十五,它們也能維持機體活性。如果遇上乾旱天氣的話,白玉蝸牛進入休眠狀態。在此之前它們會分泌出一種類似於蠟一樣的物質封住殼口,這樣可以保證自己身體內的水分不被蒸發。而處於休眠狀態的非洲大蝸牛,身體的新陳代謝會降到非常低的一個標準,只需要等待下一場雨的到來它們便能「復活」。

在繁殖能力方面這種蝸牛也非常強,從出生到性成熟只需要一百五十天的時間。具備繁殖能力以後,非洲大蝸牛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一年可以產卵四次,每次產卵兩百粒左右,一年的產卵量大約在一千粒左右。這是真正的指數級繁育,一個地區如果入侵了一雌一雄兩隻非洲大蝸牛,在任其自由發展的情況下一兩年就能釀成一場自然災禍。

也正是因為非洲大蝸牛無以倫比的繁殖能力,再加上它們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所以即便各國都在嚴防死守,依然被非洲大蝸牛鑽了空子。今天除了少數環境確實不適宜的地區以外,大部分國家都被非洲大蝸牛給入侵了。其他國家姑且不論,我國的兩廣地區、臺灣省、海南省、福建省、雲南省等南部省份的農作物都沒少遭到非洲大蝸牛的迫害。

在東南亞地區,非洲大蝸牛更是令人談之色變的害蟲。因為這種可怕的入侵物種會嚴重影響各種熱帶植物的生長。相似椰子、可可、菠蘿等,一旦被非洲大蝸牛寄生,那傷害幾乎是毀滅性的。另外還有橡膠樹,眾所周知天然橡膠是非常珍貴的,人們生活中的許多產品都要用到這種原料。而非洲大蝸牛正是橡膠園最恐怖的毀滅者。

結語:

有道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非洲大蝸牛這種害蟲偏偏命就很長,正常情況下它們的壽命能夠達到五六年,這在腹足綱生物之中算是大壽星了。一隻非洲大蝸牛,理論上一生可以繁育五千個左右的後代,其危害只嚴重由此可見一斑。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個物種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權利,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從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

相關焦點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世界各地
    在動物世界中,蝸牛是一種爬行非常慢的動物,但不能忽略有些種類蝸牛的破壞力,特別是非洲大蝸牛,是被公認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最糟糕的一種蝸牛,非洲大蝸牛從非洲一路蔓延入侵世界各地,被多個國家地區列入外來入侵物種!
  • 非洲大蝸牛:好吃的入侵物種
    圖片:Yuri Yashin說回上面一張圖,好端端的非洲大蝸牛為什麼會在夏威夷被拍到?呃,你懂的,它們一定又是一種入侵物種了。如今,這種大蝸牛已經廣泛分布於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溼熱地區。自1931年從廈門登陸以來,中國的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等地也都成為了它們的天下。
  • 入侵物種的另類:非洲大蝸牛,個頭拳頭大,中國吃貨也無可奈何
    近些年,物種入侵已經變成各個國家的首要生態問題。從牛蛙到小龍蝦,中國吃貨似乎已經成了入侵物種瑟瑟發抖的對象。雖然我們知道這純屬調侃,但也可看出中國飲食文化的深邃。不過,在眾多入侵物種中,這種來自非洲的蝸牛卻讓中國吃貨有些犯難。
  • 非洲的巨大蝸牛「跳」著入侵的物種,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
    1921年,陳家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一位華僑從南陽地區引進了一些植物物種,無意中把藏在植物根部的巨型蝸牛帶來。由於廈門的氣候非常適合它們的生長,這種大蝸牛已經作為野生物種定居在這裡。因此,它成為了當地一道美味的菜餚。
  • 對於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人類可以吃光它們?別為了食慾鋌而走險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有一個小組,叫做入侵物種研究專家小組(ISSG),他們的工作就是調查、觀測並記錄全世界已發現或未發現的入侵物種,發布過一個名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的名單,非洲大蝸牛就被記錄在案(這個名單網上有,大家感興趣可以去找找看)。其實螺和蝸牛類的入侵物種還是有不少的,例如大名鼎鼎的福壽螺,還有不怎麼出名的玫瑰蝸牛等。
  • 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非洲大蝸牛
    因為嚴重影響生態,被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界: 動物界 Animalia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綱: 腹足綱 Gastropoda目: 柄眼目 Stylommatophora科: 非洲大蝸牛科 Achatinidae屬: 非洲大蝸牛屬 Achatina種: 非洲大蝸牛 A. fulica
  • 非洲大蝸牛多可怕?物種入侵的另類,水泥都能吃,國人也無可奈何
    人類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讓物種入侵也變成各個國家的首要生態問題。從牛蛙到小龍蝦,很多入侵物種都紛紛走上餐桌,非洲大蝸牛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這種來自非洲的入侵物種,不僅沒有成功走上餐桌,還讓各國深受傷害。有研究還表明非洲大蝸牛還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其複雜的食性確實不得不令人嘆服。這種蝸牛原產於肯亞、坦尚尼亞等東非沿岸地區,一般能存活5-7年,算得上蝸牛家族的長壽物種。旺盛的繁殖能力,更是為日後它們入侵全球提供了結實的基礎。非洲大蝸牛既有雌性又有雄性的性器官,即使沒有交配對象,自己也能繁殖出更多的「後代」。
  • 非洲大蝸牛的進擊之路
    那我們不妨來看看,這種名為非洲大蝸牛的入侵物種,是怎麼一步一步佔領了我們的住宅小區的~~~非洲大蝸牛的進擊之路遙遠的東非溼熱的土壤中,生活著這個地球上最大的陸生蝸牛——非洲大蝸牛。事件的轉機來自於好客的非洲人將這種「食物」介紹給外來的客人,非洲大蝸牛藉此登上了開往世界各地的貨輪,開始了開掛的螺生。
  • 非洲大蝸牛究竟有多恐怖?
    以前美軍還把這種蝸牛當做軍隊儲備糧,比較耐儲存。非洲巨型陸生蝸牛是典型的全球性災害,它為世界帶來了物種入侵的威脅。這種蝸牛原產於非洲東海岸,但現在遍布亞洲,環太平洋區域和美洲——事實上,除了澳洲以外的所有北回歸線以內的大陸和島嶼都已經被這種大蝸牛佔領了。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水泥都能吃,國人束手無策,在非洲難以生存
    眾所周知,外來入侵物種現在是困擾世界各國的一個問題。我們的生態系統是經過了長期進化才形成了今天這個模樣,系統中的物種經過了成百上千年的競爭、排斥、適應和互利互助,最終才有了如今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的密切關係。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水泥都能吃,國人束手無策,在非洲難以生存
    眾所周知,外來入侵物種現在是困擾世界各國的一個問題。我們的生態系統是經過了長期進化才形成了今天這個模樣,系統中的物種經過了成百上千年的競爭、排斥、適應和互利互助,最終才有了如今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的密切關係。當一個外來物種被引進以後,因為缺乏天敵的制約,很有可能就會肆意生長泛濫成災,嚴重的時候就會對我國的生態系統乃至經濟造成危害。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但因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今後我國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外來物種入侵形勢。  外來物種「入侵」全國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最近在陝西、廣西、浙江等多地採訪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我國業已成為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非洲大蝸牛為啥不能用手接觸?聽聽醫學專家怎麼說
    非洲大蝸牛是一種中大型的陸棲蝸牛品種,是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已經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之中。在我國,主要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海南、臺灣等地區。非洲大蝸牛成體殼長一般為7-8釐米,最大的則可長到超過20釐米甚至拳頭大小,看起來相當可怕
  • 非洲大蝸牛為啥不能用手接觸?聽聽醫學專家怎麼說
    非洲大蝸牛是一種中大型的陸棲蝸牛品種,是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已經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之中。在我國,主要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海南、臺灣等地區。非洲大蝸牛成體殼長一般為7-8釐米,最大的則可長到超過20釐米甚至拳頭大小,看起來相當可怕。
  • 非洲大蝸牛「入侵」廣西南寧 危害極大
    這種被我國首批列為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田園殺手」晝伏夜出,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系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廣西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從事外來生物研究的何工程師表示,他也是頭一回見到非洲大蝸牛實體。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怎麼回事?非洲大蝸牛長什麼樣可以吃嗎
    最近不少市民在小區散步時發現,草叢裡、人行道上隨處可見一種類似蝸牛但比普通蝸牛大的小動物。有些小孩抓起來當寵物,還有市民說要揀回家煮著吃……關於它的新聞也頻頻登上各大網站、微信公眾號,儼然成為當前的「網紅」。
  • 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卻沒有人敢吃!
    蝸牛是非常常見的生物,尤其是在下雨之後,蝸牛會突然大批量的出現,它們慢慢的在地上蠕動,看起來非常的可愛,當然也有一些蝸牛種類,它們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友善,反而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屬於物種入侵,就比如非洲大蝸牛。
  • 入侵全球的非洲野味,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中國吃貨根本狂不起來
    非洲大蝸牛的殼兒是直接開口的——冬眠的時候,或者遇到氣候太過乾燥的時候,它們只能用分泌的白色粘液做一層白膜(假口蓋),只餘一個小孔來呼吸,將螺肉縮入殼內以防脫水,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並不是國產動物,它的老家原本是在非洲的非洲東部,被稱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入侵物種。
  • 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為什麼沒成美味?
    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卻沒有人敢吃!蝸牛是非常常見的生物,尤其是在下雨之後,蝸牛會突然大批量的出現,它們慢慢的在地上蠕動,看起來非常的可愛,當然也有一些蝸牛種類,它們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友善,反而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屬於物種入侵,就比如非洲大蝸牛。
  • 為什麼說非洲大蝸牛不能碰?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但是,有一種蝸牛,它不但有巴掌大小,而且已經成功地成為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入侵物種」,它就是非洲大蝸牛。那麼,非洲大蝸牛到底是種怎樣的生物呢?網上流傳的非洲大蝸牛不能摸是不是真的呢?我們今天就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