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防控外來物種入侵

  據初步估計,松材線蟲等13種主要農林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造成574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同時,還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土著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消失和滅絕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吳小康劉彤王政屈凌燕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增多,外來物種由此進入我國境內。由於缺乏天敵形成入侵,我國多地損失慘重,並面臨著生態系統被破壞、人身安全受威脅等困擾。但因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今後我國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外來物種入侵形勢。

  外來物種「入侵」全國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最近在陝西、廣西、浙江等多地採訪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我國業已成為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據了解,目前國際上最具威脅性的上百種外來入侵生物中已有超過50種進入中國,科技部「973」計劃生物入侵項目首席科學家萬方浩說,目前我國入侵外來生物達544種,其中大面積發生、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迄今,全國34個省(區、市、特別行政區)均有發生和危害,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溼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其中農業生態系統受影響最為嚴重。「據初步估計,松材線蟲等13種主要農林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造成574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同時,還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土著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消失和滅絕。」

  廣西近兩年出現的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入侵物種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南寧市周邊地區,不時能看到如雞蛋大小的蝸牛,它們晝伏夜出,禍害莊稼、蔬菜,已被確認為非洲大蝸牛,也是我國列為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非洲大蝸牛可危害500多種作物,侵害對象包括農作物、林木、花卉等,具有攝食兇猛、繁殖力強、繁殖速度快等特性,甚至能啃食水泥,一次產卵數量可達幾百枚,號稱「田園殺手」。

  近20年來,新疆農林外來入侵生物也呈爆發式增長態勢,平均每年至少增加兩種外來生物。在79種農林入侵生物中,八成以上是從廣東、山東、福建等國內省區傳入,其餘從中亞、西亞、澳大利亞、美國等地傳入。

  外來入侵物種松材線蟲號稱「松樹癌症」,曾在我國多地引發災害,幾乎毀滅了在香港廣泛分布的馬尾松林,也是陝西省林業部門重點防範的蟲害之一。被松材線蟲感染後的松樹針葉變色,樹脂分泌停止,直至整株乾枯死亡。它此前曾給西安的松樹帶來過巨大災難,林業人員不得不整片砍伐染病植株。

  專家分析認為,正常的貿易往來、運輸、旅遊活動,以及物種引進、走私和跨境網購等是外來入侵物種進入國內的主要通道。

  改革開放後貿易量增大和境外頻繁的人員、物流出入,使越來越多的外來物種有機會進入中國,生物危害事件也頻繁發生。專家指出,我國3/4的入侵物種最早發現於沿海有口岸的經濟發達地區,因此這些物種在沿海地區造成的危害比內地嚴重。

  由於評估不充分,正常的物種引進最終導致入侵。如上世紀80年代,福壽螺作為高蛋白特種經濟動物首次引進我國廣東省,隨後又被引入到長江以南各省養殖。因其具有生長迅速、繁殖力和適應力強等特性,很快在南方大部分地區形成自然種群,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巨大損害。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入侵研究室研究員劉萬學介紹,從上世紀30年代起,我國為了景觀、治理荒漠等原因主動引進了一批外來植物,當時對外來物種的認識不足,根本沒有意識到入侵生物的危害,及至泛濫成災為時已晚。

  跨境購物和走私活動等也是外來物種入境的主渠道之一。2014年8月,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首次截獲了4隻全球毒性最強的物種——活體箭毒蛙,但寄件人採用了虛假申報的手段,在面單填寫的內容物為布公仔。

  據浙江檢驗檢疫局動植物檢疫監管處生物安全科科長武揚介紹,浙江檢驗檢疫部門每年可查獲上萬批有害生物。僅2014年上半年便截獲了有害生物568種6451批,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有47種826批。

  入侵生物危害巨大

  專家指出,一旦外來物種形成入侵,會直接威脅人身安全、農林牧漁業生產和生態安全,如美國白蛾。

  1984年8月陝西省首次發現世界性檢疫害蟲——美國白蛾,它跟隨來自朝鮮的木質包裝進入我國,由於當時的軍用物資不在檢疫範圍內,致使美國白蛾定殖、擴散。其發生地陝西省武功縣的蟲情最為嚴重,據當地一家企業統計,蟲害發生後,不僅全廠樹木、綠籬葉子全被吃光,廠區周圍550米範圍內的玉米、棉花等農作物70%葉子被吃光。隨後疫情迅速蔓延至鹹陽、西安、寶雞3市9縣(市、區)54個鄉(鎮)511個行政村和281個單位,疫區面積達700餘平方公裡。1990年至1997年在美國白蛾發生發展的最盛時期,陝西全省疫區直接經濟損失2.34億元,疫區及周圍地區間接損失9.63億元。陝西省先後投入3000多萬元資金、130萬人次,人工查防2854萬畝次,噴藥滅蟲1120萬畝次。

  紅火蟻原產於南美地區,被列為國際重大危險性入侵害蟲。據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陸永躍介紹,中國於2004年首次在廣東省吳川市發現紅火蟻,十年來,紅火蟻已入侵廣東、廣西、湖南、福建、四川、江西、雲南、海南等地。「我們研究發現,紅火蟻會咬齧人畜,並且喜歡在通信設備和電器中築巢,危害公共安全,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影響。」

  煙粉蝨於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入侵我國。它的成蟲、若蟲分泌的蜜露能誘發黴汙病等真菌病害,並能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從而降低其產量和品質。2010年,煙粉蝨曾造成陝西省大面積番茄絕收。

  在雲南等一些地區,紫莖澤蘭漫山遍野,這種原產於墨西哥的入侵物種繁殖能力強,對當地的農牧養殖影響嚴重。「除了霸佔山野影響農牧,有的植物牛羊吃了會中毒,人接觸會過敏。帶刺的種子會劃破腸胃,造成牛羊死亡。」劉萬學說。

  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站長王衍亮說,近10年來,我國新增入侵物種近50種,其中有20餘種危險性入侵物種接連在我國大面積爆發成災。

  專家指出,外來物種入侵具有時空差異,有的物種危害顯而易見,有的則具有長期性和潛伏性,一旦爆發應對會很棘手。「今後一段時期,我國仍將面臨著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增多、面積擴大的趨勢。這是由於一方面外來物種仍源源不斷地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我國;另一方面,已形成入侵的物種在國內多地區之間快速擴散。」

  防控形勢不容樂觀

  1953年,我國新疆地區首次發現外來蘋果蠹蛾,在長達幾十年的傳播後,1989年擴散出新疆,目前在遼寧、甘肅等地均有發現。陝西省農業廳植物保護工作總站站長範東晟說,蘋果蠹蛾目前已對陝西全省形成東西夾擊之勢,鄰省甘肅省多個縣區果汁加工廠內已監測到蘋果蠹蛾的存在,且在這些區域定殖風險極大;陝西省果區與這些地區果園幾乎直接相連,蘋果蠹蛾進入陝西省內的路徑將由單一遠距離傳播,變為遠距離跳躍式和近距離自然傳播雙重途徑,阻截防控任務繁重。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謝松光認為,我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連接長江、淮河以及沿線湖泊,這為外來入侵物種擴散提供了通道。據他調查發現,外來水生植物水盾草以往主要入侵長江以南水體。但目前水盾草存在向北進一步擴散的風險。謝松光說,我國外來入侵魚類已有70多種,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聯通,增加了外來魚類擴散和沿線魚類跨區域入侵的風險。

  與此同時,目前外來物種仍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國內。據國家質檢總局統計,2011年全國共截獲各類動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50多萬次,3972種;2012年達到57.9萬次,4331種;2013年達到61萬次,4883種。

  劉萬學告訴記者,根據統計,此前每10年才發現一到兩種外來物種,「而近10年來,每年發現的數量就有一到兩種,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前外來物種入侵速度在加快。」

  據本刊記者了解,外來物種形成入侵後,因數量多、分布廣,且涉及生態系統的方方面面,實現根治難度很大。

  目前,對付外來入侵物種的辦法有三種:一是人工物理防除。這種方法在外來物種入侵初期,還沒形成種群時行之有效,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二是人工化學防除。這種方法效果比較好,但化學藥物也可能殺死其他生物,化學殘留也會造成環境汙染;三是生物防治,即引入入侵植物天敵進行防治。但這種方法,應該慎之又慎,很容易形成新的入侵。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潤志告訴記者,蘋果蠹蛾的卵會寄生在果肉裡,憑肉眼根本看不出來,非常利於傳播擴散。不少果農對感染的蘋果採取深埋、丟棄等辦法,卻難以根絕。「蘋果蠹蛾的蛹、卵耐低溫高溫,殺死有一定難度,因此防治非常麻煩。」

  陸永躍說,現在距我國內地首次發現外來入侵物種紅火蟻已有十年時間,目前紅火蟻已擴散至多個省區,且分布面積仍在逐步擴大。「經過我們研究找到了有效殺死紅火蟻的辦法。但紅火蟻分布太廣,要想全面殲滅已經不可能。只有調整治理思路,對紅火蟻肆虐地區採取重點治理方式,有可能將紅火蟻控制在一定程度內。」

  以福壽螺為例,局部單一的防治並不能徹底根除福壽螺,只要少量的福壽螺存在,就可能導致福壽螺災害的重新爆發。因此福壽螺的防治、控制不僅需要單一技術上的突破,更為迫切的是對災害進行準確預測,利用各種防治手段阻止災害發生,實現各種技術手段整合,逐步實現多層次、多階段的綜合防控。

  外來物種入侵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個環節。相關專家和檢驗檢疫部門負責人建議,應從健全法律法規、加強基礎研究等方面著手,建立起以預防為主的入侵物種治理模式。

  首先,以立法為基礎,堵塞外來物種進入通道。其次,建立完善外來物種檢測和風險評估體系,實現外來入侵物種的早發現、早控制、早撲滅。

  此外,還應加大基礎研究,為尋求防治辦法提供參考。張潤志表示,只有把外來入侵物種的生長規律、生活習性等摸清了,才能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

相關焦點

  • 廣西食人魚傷人引發關注 民眾擔憂外來物種入侵
    在內陸江河裡發現食人魚,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民眾擔心外來物種的入侵破壞本土生態平衡並引發災難。7月7日下午,柳州市民張先生在柳江河邊給小狗洗澡時,突然遭到三條兇猛的魚類攻擊,其中一條咬傷其手掌並被抓獲。該魚經廣西水產專家鑑定,確定其為桑氏鋸脂鯉,是食人魚中的一種。
  • 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非洲大蝸牛
    因為嚴重影響生態,被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界: 動物界 Animalia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綱: 腹足綱 Gastropoda目: 柄眼目 Stylommatophora科: 非洲大蝸牛科 Achatinidae屬: 非洲大蝸牛屬 Achatina種: 非洲大蝸牛 A. fulica
  • 入侵物種的另類:非洲大蝸牛,個頭拳頭大,中國吃貨也無可奈何
    近些年,物種入侵已經變成各個國家的首要生態問題。從牛蛙到小龍蝦,中國吃貨似乎已經成了入侵物種瑟瑟發抖的對象。雖然我們知道這純屬調侃,但也可看出中國飲食文化的深邃。不過,在眾多入侵物種中,這種來自非洲的蝸牛卻讓中國吃貨有些犯難。
  • 外來物種入侵 十大最危險"入侵物種"盤點/圖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其中大約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的,年損失約600億。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廣西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巴西龜、福壽螺、清道夫、水葫蘆……這些在廣西常見的生物卻是外來物種。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水泥都能吃,國人束手無策,在非洲難以生存
    眾所周知,外來入侵物種現在是困擾世界各國的一個問題。我們的生態系統是經過了長期進化才形成了今天這個模樣,系統中的物種經過了成百上千年的競爭、排斥、適應和互利互助,最終才有了如今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的密切關係。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水泥都能吃,國人束手無策,在非洲難以生存
    01非洲大蝸牛入侵我國,最大體長能超過20釐米近幾年來,我國對於外來入侵物種管控得非常嚴格,但總有一些漏網之魚令我們非常頭疼,其中非洲大蝸牛就是一種令中國人很苦惱的外來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什麼都能吃,一般會吃農作物、林木、果樹、花卉、蔬菜等植物,特別飢餓的時候也會食取紙張和同伴的屍體,甚至還能啃食和消化水泥,是一種非常具有危害性的外來入侵物種,危害作物數量多達500多種。另外,非洲大蝸牛還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尤其能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所以這種蝸牛人們也不可以食用。
  • 巨型蝸牛入侵南寧 專家稱大蝸牛天敵多不必太恐慌
    原標題:巨型蝸牛入侵南寧 專家稱大蝸牛天敵多不必太恐慌   近日,多家媒體均以「巨型蝸牛入侵南寧」為題,報導了南寧市沙井中學附近一菜地裡出現非洲大蝸牛一事。外來入侵物種,這一平時很少有人提及的話題,再次吸引公眾注意。
  • 恐怖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從非洲一路蔓延到了世界各地
    早在許久之前我們就曾科普過非洲大蝸牛,不過當時說的不夠詳細。其實非洲大蝸牛的種類是很多的,足足有五個亞種,分別是:非洲大蝸牛左旋亞種、非洲大蝸牛凹臍亞種、非洲大蝸牛指名亞種、非洲大蝸牛加納亞種和非洲大蝸牛黃色亞種。
  • 國外那些外來入侵物種生蠔、鯉魚、大蝸牛,做成菜還真吃不了
    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幾乎每一次引進外來物種都是一次災難。因為這些外來物種在本土沒有天敵,而它們又繁殖力極強,短時間內就能泛濫成災。有人說,這對中國人來說都不叫事,做成菜吃掉不就行了?可是,這些外來入侵物種做成菜還真的吃不了。亞洲鯉魚入侵美國幾年前美國政府曾用盡洪荒之力,斥巨資幾千萬美元,就為了防止美國五大湖遭到亞洲鯉魚入侵。
  • 非洲大蝸牛:好吃的入侵物種
    圖片:Yuri Yashin說回上面一張圖,好端端的非洲大蝸牛為什麼會在夏威夷被拍到?呃,你懂的,它們一定又是一種入侵物種了。如今,這種大蝸牛已經廣泛分布於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溼熱地區。自1931年從廈門登陸以來,中國的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等地也都成為了它們的天下。
  • 非洲大蝸牛「入侵」廣西南寧 危害極大
    這種被我國首批列為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田園殺手」晝伏夜出,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系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廣西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從事外來生物研究的何工程師表示,他也是頭一回見到非洲大蝸牛實體。
  • 數個可怕的外來入侵物種,破壞力強吃貨也無能為力,絕對不能放生
    這些可怕的食人魚具備入侵生物的基本特徵,若是讓這些食人魚肆無忌憚地流入自然水域,將會打破水中的生物鏈,也將會威脅中國的本土魚類,甚至會讓中國漁業資源產生損失巨大。近幾年,國內的不少江河均有發現食人魚,已有釣魚人被咬傷。除了食人魚,還有鱷雀鱔也是讓人聞之色變。
  • 數個可怕的外來入侵物種,破壞力強吃貨也無能為力,絕對不能放生
    這些可怕的食人魚具備入侵生物的基本特徵,若是讓這些食人魚肆無忌憚地流入自然水域,將會打破水中的生物鏈,也將會威脅中國的本土魚類,甚至會讓中國漁業資源產生損失巨大。近幾年,國內的不少江河均有發現食人魚,已有釣魚人被咬傷。
  • 那些打敗中國吃貨的外來入侵物種!
    一說起外來入侵物種,大家肯定回想起小龍蝦。小龍蝦作為外來入侵物種可以說是失敗的,在中國它本來是可以成為一霸的,但是因為其鮮美的肉質加上各種美味做法,被我大吃貨帝國的吃貨們給吃到需要人工養殖的地步了,可以說在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是相當的丟臉。
  • 中國公布首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16個物種危害大
    中新網3月6日電 近日,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公布了首批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名單。同時,中國國家林業局也成立了「國家林業局防止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管理辦公室」。  據介紹,近年來,外來入侵物種已對中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經濟損失。
  • 非洲的巨大蝸牛「跳」著入侵的物種,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
    1921年,陳家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一位華僑從南陽地區引進了一些植物物種,無意中把藏在植物根部的巨型蝸牛帶來。由於廈門的氣候非常適合它們的生長,這種大蝸牛已經作為野生物種定居在這裡。因此,它成為了當地一道美味的菜餚。
  • 入侵美國大蝸牛,水泥都能吃,中國人都沒辦法,在非洲卻活不下去
    提到外來入侵物種,很多國家會想起中國,因為中國是一個非常能吃的民族,甚至很多時候,可以通過吃來對抗入侵物種,因此有許多國家,遭受了入侵物種後,都希望能夠得到中國的幫助,比如說德國的小龍蝦,還有美國的亞洲鯉魚。
  • 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沒有天敵的制約,稍不注意就導致絕產
    不僅對生態影響,對於農業更是帶了沉重的打擊,比較有名的像黃頂菊、加拿大一枝花、非洲大蝸牛、美國白蛾、巴西龜等等,讓農民深痛惡覺,一但發現了就可能導致糧食減產。根據保守統計,全國的入侵物種就有754種,植物有265種,動物有171種,菌類微生物有26種。在「世界自然保護同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中,中國發現50種。
  • 對於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人類可以吃光它們?別為了食慾鋌而走險
    相信大家對於「入侵物種」這個詞語並不陌生,我記得初中生物課本上就講過什麼是生物入侵,還列舉了動植物界的兩大代表:水葫蘆和巴西龜。我們拿動物來舉例,簡單來說,動物A在環境1中有食物也有天敵,環境1可以包含動物A並且形成生態平衡;但是把A放到了環境2中,A在這裡有食物,卻無天敵制約,環境2無法容納A,逐漸導致生態鏈崩塌,那麼A在環境2中即為入侵者。最近有一種生物在網上出了名,我國各地均有發現(南方居多),引來眾多媒體關注。它的名字叫非洲大蝸牛,真的很大。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怎麼回事?非洲大蝸牛長什麼樣可以吃嗎
    最近不少市民在小區散步時發現,草叢裡、人行道上隨處可見一種類似蝸牛但比普通蝸牛大的小動物。有些小孩抓起來當寵物,還有市民說要揀回家煮著吃……關於它的新聞也頻頻登上各大網站、微信公眾號,儼然成為當前的「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