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外來入侵物種,大家肯定回想起小龍蝦。小龍蝦作為外來入侵物種可以說是失敗的,在中國它本來是可以成為一霸的,但是因為其鮮美的肉質加上各種美味做法,被我大吃貨帝國的吃貨們給吃到需要人工養殖的地步了,可以說在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是相當的丟臉。但是,不能因為一個個例來誤認為吃貨可以解決物種入侵,許多的入侵物種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光靠吃貨的力量根本是杯水車薪,更不用說還有許多無法食用的入侵物種,接下來我們看看那些打敗吃貨的一些入侵物種。

1福壽螺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引進了一種大型水生螺類——福壽螺,最初的時候它是作為一種食用螺進入人們視線的。剛開始大家認為福壽螺的個頭比較大,會比較受歡迎,但實際是它的肉質鬆散,口感不好,不被大眾所接受,有部分被遺棄荒野之間。形成生態災害的原因在於福壽螺的繁殖能力是普通田螺的數百倍,在中國沒有顯著的天敵,使得其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瘋狂繁殖擴散,侵害了南方各處的生態系統。

福壽螺肉多為什麼不好吃呢?問題就在於它需要充分烹飪,燒熟透了才能食用,否則其體內攜帶的病菌和寄生蟲會嚴重危害使用者的生命,但是長時間的烹飪又會使得其肉質過度老化,難以下咽,不受人喜歡。曾經還發生了北京福壽螺事件,多人食用未熟透的福壽螺,而感染了廣州管圓線蟲病,這讓當時的吃貨基本放棄了福壽螺。由此可見,沒有那個吃貨會願意用自己的性命來與入侵物種碰一碰的,特別是這個入侵物種還不好吃!


2清道夫
清道夫魚,最初是由於其怪異的形體而被當作觀賞魚種引入的。後來在商家的宣傳下,因為吃垃圾的習性被稱作清道夫的。一開始本想把它用來清理水中垃圾,未曾想它喜歡攻擊其他魚類的習性使得水中的其他魚類都快被他吃完了,沒有天敵,繁殖力又處於不低的狀態,一時之間成為了南方需要重點解決的入侵物種。

雖然他的名字叫做清道夫,但是如果你買回去放魚缸裡面來清理魚糞、雜草或者其他雜屑的,基本是不可行的。1、下飼料時他會搶其他魚的飼料,這樣它清理垃圾的效率會很低,2、擅長攻擊其他魚類,魚缸中放它對於其他魚類來說是毀滅性的。
另外清道夫是外骨骼魚,骨頭比肉多,營養價值不高,攜帶大量細菌,有土腥味,難以下咽,很少有吃貨會去嘗試它。清道夫魚長得還很別具一格,實在是讓人無法提起食慾或者買來養著玩。

3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顧名思義是來自非洲的大蝸牛,不僅擁有超過其他蝸牛的龐大體型,繁殖力也是相當驚人的。許多商家看上它的肉多,移動緩慢的食用價值,把它推廣到世界各地,然而,吃貨們並不買帳,在吃它時,人們都要經過一番心理鬥爭才能下肚。

非洲大蝸牛,為了讓殼配得上自己體型需要一直進食含鈣的食物,這也導致了它什麼都吃,胃口極大,嚴重的影響了當地的農業、林業的發展,最後,由於它的繁殖力可以達到一隻一年就可以產出上千的小蝸牛,爆炸性增長會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生態災害。非洲大蝸牛除了會破壞生態環境以外,它所攜帶的寄生蟲和病菌也是非常多,如果食用未熟透的蝸牛,嚴重點可能會引起致命的腦膜炎,比福壽螺還要危險。它爬過的蔬菜瓜果均可能殘留病原體,而這些病原體也能侵入人體皮膚的薄嫩處或破損處,引起感染。這樣的入侵物種,吃貨又能怎樣戰勝它們呢?


最後,大家一定要認識到吃貨並不能解決生物入侵問題。雖然當段子手非常有趣,但是無限制的娛樂化只會讓人們忽視了問題的存在。在面對外族入侵這一問題時,一定要給予正確的態度去思考,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