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民來說,最怕的就是外來的入侵物種了。因為沒有天敵的制約,肆意的繁殖生長,稍不留意就成為了禍害。當想要制止的時候卻發現為時已晚,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破壞了生物的多樣性,也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巨大經濟損失。
其實自然界的物種總是在不斷的遷移和擴散,但過程非常的緩慢,而人類的活動加劇了這種趨勢。本來不屬於這裡的物種被帶進來後,有的可能不會適應,也有的會大量的繁殖,排擠本土的物種,甚至會形成一個物種真空。不僅對生態影響,對於農業更是帶了沉重的打擊,比較有名的像黃頂菊、加拿大一枝花、非洲大蝸牛、美國白蛾、巴西龜等等,讓農民深痛惡覺,一但發現了就可能導致糧食減產。
根據保守統計,全國的入侵物種就有754種,植物有265種,動物有171種,菌類微生物有26種。在「世界自然保護同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中,中國發現50種。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每年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上千億元。
物種入侵的途徑主要是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往來,一些不易發現的物種夾雜其中。可能是一顆小小的雜草種子,一個蟲卵等。大部分可能不會適應當地的環境,可只要適應後,就會爆發巨大的危害。美國白蛾就是這樣來的,各種樹木都遭殃,讓也果農頗為頭疼。
自然途徑也可能造成物種入侵,鳥類的糞便,通過風等。在老家的地頭上就曾發現過幾棵美洲商陸,人們大都沒有見過這種草,拔出來之後以為是人參,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美洲商陸整棵都有毒。像這種草基本都是通過鳥類進行傳播,整體來說不會很嚴重,但也屬於外來入侵的物種。
許多入侵物種也是人為造成,本來是有益的活動,再引種前沒有經過科學的辯證,導致繁殖太快擴散開來,其中水葫蘆就是代表。水葫蘆的引進本來是想淨化水質,結果繁殖的太快,反而對水源造成危害。福壽螺和非洲大蝸牛也是如此,最早是作為一種營養價值的物種引進食用,結果因為味道太差被棄養,對河道和田地都造成了一系列的傷害,清除這些可花費了大力氣。
人為的放生也是物種入侵的原因,許多人養的寵物不想養了,或者是某種信仰,然後放生自然。類似的新聞非常多,其中不乏一些食人魚、蛇等。最常見的有巴西龜、鱷龜,堪稱生態殺手,放生到任何地方都能對生態造成破壞,已經被列入了世界一百多種最具有破壞性的物種之一的黑名單。
外來入侵物種都有廣泛分布和快速擴散的能力,不經意間就可能大規模的爆發,在防治起來也頗為麻煩和反覆。入侵的防治主要是靠人工為主,加以藥物或者生物防治,雖然短時間內可以迅速清除,可以很容易再次蔓延。對於外來入侵物種要早發現早防治,並且要妥善處理動植物的殘體,避免造成新的傳播源。
外來入侵物種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如果看到和本地不一樣的物種一定要仔細查明,否則不經意間就可能會造成巨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