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蝸牛為啥不能用手接觸?聽聽醫學專家怎麼說

2020-09-10 老胡說三農

非洲大蝸牛是一種中大型的陸棲蝸牛品種,是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已經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之中。在我國,主要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海南、臺灣等地區。

非洲大蝸牛成體殼長一般為7-8釐米,最大的則可長到超過20釐米甚至拳頭大小,看起來相當可怕。

非洲大蝸牛具有夜行性和雜食性,經常在潮溼的環境中進行活動,尤其喜歡在下雨時及夜間出沒。在平時,非洲大蝸牛躲在陰涼的角落裡,而且在殼口上吐出一層白膜,只留下一個小孔用來呼吸,並將螺肉全部縮進殼內以防身體脫水,等到環境適宜出沒時再出來活動。

非洲大蝸牛雌雄同體,繁殖力非常強。據稱,每年能夠產卵4次,而且,每次產卵量可達150-300粒。一旦蝸牛卵開始孵化,只需要5個月的時間就能夠性發育成熟並產卵。一般情況下,非洲大蝸牛的壽命可長達5-6年,最長壽命可達9年左右。因此,除了人為消滅控制之外,一旦發現一隻非洲大蝸牛,馬上就會出現許多隻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的主要寄主為木瓜、木霜、仙人掌、麵包果、橡膠、可可、茶、柑桔、椰子、菠蘿、香蕉、竹芋、番薯、花生、菜豆、落地生根、鐵角蕨、穀類植物等;常以以蔬菜、花卉等農作物為食,而且,食量很大,在上世紀80年代末,非洲大蝸牛經常把成片的莊稼、菜地一夜之間啃食乾淨,給農業生產帶來了非常大的危害。同時,非洲大蝸牛的破壞力很強, 甚至能吃掉水泥,在異常飢餓的時候,也會取食紙張和同伴屍體,是一種很殘暴的蝸牛品種,因此,是國家下令禁止養殖的。

據醫學專家介紹,非洲大蝸牛會傳播許多種疾病,尤其能夠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因此,非洲大蝸牛是不能隨便用手接觸的,否則,接觸者就有可能被傳染上各類疾病。

據稱,非洲大蝸牛是許多病原體和寄生蟲的病媒體,在非洲大蝸牛的體內能夠檢測出深奧貓圓線蟲、廣州管圓線蟲、脊形管圓線蟲、血吸蟲等蟲卵;在其糞便中能夠檢測出鞭蟲、膜殼絛蟲、糞類圓線蟲等蟲卵。因此,有人戲稱非洲大蝸牛為世界上最噁心的昆蟲。

另據資料介紹,自1966年起,世界各地就有上千人因隨便觸摸非洲大蝸牛而感染上了各種疾病,甚至有數十人因感染疾病而喪生,因此,被全世界的醫學專家公認為不可隨便觸摸的蝸牛品種之一,也是需要人們隨時提防危害的蝸牛品種之一。

因此,如果我們在日常的生產、生活過程中發現了非洲大蝸牛,就一定要用非觸摸的方式將它們殺死,以免它們肆意滋生蔓延,從而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從而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害。

相關焦點

  • 非洲大蝸牛為啥不能用手接觸?聽聽醫學專家怎麼說
    一般情況下,非洲大蝸牛的壽命可長達5-6年,最長壽命可達9年左右。因此,除了人為消滅控制之外,一旦發現一隻非洲大蝸牛,馬上就會出現許多隻非洲大蝸牛。同時,非洲大蝸牛的破壞力很強, 甚至能吃掉水泥,在異常飢餓的時候,也會取食紙張和同伴屍體,是一種很殘暴的蝸牛品種,因此,是國家下令禁止養殖的。據醫學專家介紹,非洲大蝸牛會傳播許多種疾病,尤其能夠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因此,非洲大蝸牛是不能隨便用手接觸的,否則,接觸者就有可能被傳染上各類疾病。
  • 為什麼不能摸死人的手?聽聽老人怎麼說!
    為什麼不能摸死人的手?聽聽老人怎麼說,漲知識了小時候我看到那些去世的人躺在棺材裡,都特別害怕,不用睜開眼睛去看。為什麼不能摸死人的手?聽聽老人怎麼說,漲知識了老人的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不能去摸死人的手。不能摸死人的手是親人離世後的四大禁忌之一。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當身邊的人離開我們後,我們會稱死者為大,一般都會歌頌他們過去的種種功勞,而不會提及到他們生前的過,都會認為他們功過於過,這是對死者最大的尊重。一些禁忌習俗我們還是得遵守的,例如不能摸死人的手。
  • 非洲大蝸牛不是法餐蝸牛 若食用可能感染腦膜炎
    「這是很常見的食用蝸牛啊,難道不能吃嗎?」昨日,看了本報《這種巨型蝸牛不能碰更不能吃》一文報導後,許多熱心讀者致電晨報新聞熱線8080000表示疑惑。甚至還有讀者稱,一些山寨版的法國大餐用的就是這種非洲大蝸牛。針對這一說法,記者走訪並諮詢了有關專家,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大民教授表示,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不可隨意食用。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看著『萌萌噠』,不知道能不能吃?」不少市民在公園和小區裡發現了這種巨型蝸牛的蹤跡。這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興趣,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    然而,專家發話了,這種「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它屬於入侵物種,自身攜帶多種寄生蟲,家長特別需要看好自家「熊孩子」。
  • 外來侵略物種大蝸牛,不能碰!不能養!不能吃!
    外來侵略物種大蝸牛,不能碰!不能養!不能吃!但深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指出,大蝸牛寄生蟲感染率比較高。 這種和蝸牛很像,但比普通蝸牛大的小動物叫「褐雲瑪瑙螺」,也叫非洲大蝸牛。食用非洲大蝸牛可能會被傳染寄生蟲,甚至可能引起致命的腦膜炎。
  • 為什麼說非洲大蝸牛不能碰?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但是,有一種蝸牛,它不但有巴掌大小,而且已經成功地成為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入侵物種」,它就是非洲大蝸牛。那麼,非洲大蝸牛到底是種怎樣的生物呢?網上流傳的非洲大蝸牛不能摸是不是真的呢?我們今天就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非洲大蝸牛爬上南京餐桌 專家提醒野生要煮透
    而專家也特別提醒,這些野生的非洲大蝸牛因為攜帶寄生蟲和蟲卵,千萬不要吃。現代快報記者調查發現,其實南京很多餐廳都有「蝸牛」這道菜,做法不一,有法式蝸牛、蝸牛湯、烤蝸牛、麻辣蝸牛……愛吃的人還不少。南京餐廳的蝸牛都是什麼蝸牛呢?專家說,用的就是非洲大蝸牛,不過都是人工飼養的,加工得當是安全的。
  • 非洲大蝸牛「入侵」廣西南寧 危害極大
    該菜農仔細察看記者帶回的「螺」後表示,這種「螺」俗稱「鼻涕車螺」,菜園裡偶然會有發現,但個頭沒這麼大,通過噴灑農藥等方式,很容易將它們殺滅。  梁老師告訴記者,老師們種的菜都是自己吃的,所以從來不噴農藥,即使發現害蟲,也是採用手捉等方式除滅。或許這也是「鼻涕車螺」泛濫、個頭瘋長的原因。
  • 非洲大蝸牛的進擊之路
    那我們不妨來看看,這種名為非洲大蝸牛的入侵物種,是怎麼一步一步佔領了我們的住宅小區的~~~非洲大蝸牛的進擊之路遙遠的東非溼熱的土壤中,生活著這個地球上最大的陸生蝸牛——非洲大蝸牛。*非洲大蝸牛的入侵地區大多都有原生的蝸牛種類。而如今很多地方,非洲大蝸牛遍地都是,原生的蝸牛卻難覓影蹤。4. 抵禦天敵一個物種的過分繁盛背後,往往有一群不給力的天敵。
  • 【微言新識】認識非洲大蝸牛
    近日,網上盛轉這樣一條微博:「拳頭大小的蝸牛驚現福州街頭。經鑑定,這是『非洲大蝸牛』,是我國首批公布的有害入侵物種,其破壞力很強,會危害500多種作物,甚至連水泥都吃。提醒:非洲大蝸牛會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千萬別摸,更不能吃!」。 「非洲大蝸牛」究竟是什麼?讓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為您介紹。
  • 非洲大蝸牛:好吃的入侵物種
    非洲大蝸牛成體的殼長一般在七八釐米左右,最大可達二十釐米以上。非洲大蝸牛的成體(上)和幼體(下)。圖片:wiki commons二十釐米,同志們,這是什麼?將近一米長呀!圖片:wiki commons如果你吃過田螺,又吃過非洲大蝸牛的話,你一定會隱約覺得哪裡不對,後者雖大,但是不是少了點兒東西——沒錯,你的直覺是正確的。和田螺它們相比,非洲大蝸牛少一片厴(yǎn),也就是蓋住螺殼兒的那個小片片。非洲大蝸牛的殼兒是直接開口的——冬眠的時候,或者遇到氣候太過乾燥的時候,它們只能用分泌的白色黏液來封閉殼口,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 有人說非洲大蝸牛不能摸,有什麼科學道理嗎?
    這種體型很大的蝸牛的名字是非洲大蝸牛,與我們常見的那種小小的蝸牛反差極大,不但能危害樹木、草原,而且還會「糟蹋」各種類型的糧食作物,我們對它們的感受似乎都被外表所迷惑,是一種十足的有害生物。聽一些人說非洲大蝸牛不能用手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雖然非洲大蝸牛的樣子與常見的小蝸牛類似,看上去像是一個「放大版」,實際上它與小蝸牛的親緣關係並不怎麼近。
  • 「田園殺手」非洲大蝸牛 爬上南京人的餐桌
    而專家也特別提醒,這些野生的非洲大蝸牛因為攜帶寄生蟲和蟲卵,千萬不要吃。  現代快報記者調查發現,其實南京很多餐廳都有"蝸牛"這道菜,做法不一,有法式蝸牛、蝸牛湯、烤蝸牛、麻辣蝸牛……愛吃的人還不少。南京餐廳的蝸牛都是什麼蝸牛呢?專家說,用的就是非洲大蝸牛,不過都是人工飼養的,加工得當是安全的。
  • 非洲大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這種蝸牛用的是勃艮第蝸牛。在歐洲蝸牛簡直是每餐必備的美味佳餚,是非常受歡迎的美食,至於為何如此被歐洲人喜歡,是因為它們營養豐富,其次是味道鮮美,還有「軟黃金」的美稱。最大的非洲大蝸牛還上過金氏世界紀錄,最大標本是長39,殼27.3(此處數字單位均為釐米)重量為900克。聽完這組數據,瞬間感覺自己的手不夠用了,感覺比自己的手掌還大,堪比一條普通的小狗。
  • 非洲大蝸牛現身福清 專家:會攜帶病毒千萬別吃
    原標題:非洲大蝸牛現身福清 專家:會攜帶病毒千萬別吃 非洲大蝸牛已有市民拳頭的一般大。對此,專家稱,所謂巨型花螺實為非洲大蝸牛,這種蝸牛會攜帶病毒,食用則危害極大。 林女士住在福政路附近,她稱,近期連降大雨,有人在福政路紅綠燈路口的綠化帶上發現許多大花螺。隨後,他們就看到不少市民攜帶小孩前來捕捉。 林女士說,她曾去看過一次,發現不是花螺,而是一種蝸牛。 「這些蝸牛個頭特別大,有些有小孩拳頭那麼大,外殼呈黃褐色。」
  • 非洲大蝸牛已在中國成災!傳播多種疾病,千萬不能碰
    ,不少小朋友也對它很感興趣,但疾控專家就提醒,這種蝸牛千萬別碰 ,否則後果很嚴重!      這種蝸牛也叫非洲大蝸牛,不是我國本土物種,而是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隨著時間推移,它們的繁殖數量越來越多,非洲大蝸牛不僅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還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     目前,該螺已擴散至我國廣東、香港、雲南、廣西、湖南、福建及臺灣等地,並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
  • 海口一小區現非洲大蝸牛 不能吃還會傳播疾病
    千萬別碰  海口一小區現非洲大蝸牛  不能吃還會傳播疾病  南國都市報熱線966123訊(記者 張宏波 文/圖)8月30日上午,一場雨後,家住秀英區白水塘一小區的龍女士在小區草坪內發現了很多蝸牛
  • 和兔子一般大的「非洲大蝸牛」能吃嗎
    所以,中國吃貨們一定要忍住,非洲大蝸牛千萬不能吃,即使煮熟了,也不能保證食用的安全性。遇到它,千萬不要用身體的任何部位接觸它,包括用手摸或腳踩。近年來,世界各個國家地區對於非洲大蝸牛都是嚴加防範。而非洲大蝸牛也被我國列為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並且還是禁止進境的檢疫性有害生物。
  • 草坪驚現十幾隻非洲大蝸牛 專家:不觸碰不食用
    盧先生走近一看,草地上還真的聚集著很多蝸牛,但和平日見到的蝸牛不同,這些蝸牛每一隻都有雞蛋大。­  「我數了數,有十幾隻,都往草地上廢棄的桌椅上爬。」盧先生告訴記者,他曾在報紙上看到過類似蝸牛,上網查詢比對後,更加確信這就是外來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網上說千萬不要碰觸,會傳播疾病,我擔心有小朋友抓去玩,那就太可怕了。」
  • 非洲大蝸牛爬上南京人餐桌 被稱田園殺手
    這兩天,南寧市郊出現了大量的非洲大蝸牛。這種被我國列為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田園殺手」,是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讓當地農民大為傷神。而專家也特別提醒,這些野生的非洲大蝸牛因為攜帶寄生蟲和蟲卵,千萬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