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蝸牛爬上南京人餐桌 被稱田園殺手

2020-11-21 搜狐網

  這兩天,南寧市郊出現了大量的非洲大蝸牛。這種被我國列為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田園殺手」,是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讓當地農民大為傷神。而專家也特別提醒,這些野生的非洲大蝸牛因為攜帶寄生蟲和蟲卵,千萬不要吃。

  現代快報記者調查發現,其實南京很多餐廳都有「蝸牛」這道菜,做法不一,有法式蝸牛、蝸牛湯、烤蝸牛、麻辣蝸牛……愛吃的人還不少。南京餐廳的蝸牛都是什麼蝸牛呢?專家說,用的就是非洲大蝸牛,不過都是人工飼養的,加工得當是安全的。

  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調查

  南京餐館賣的是什麼蝸牛?

  有的說是非洲大蝸牛,有的說是白玉蝸牛

  「價值128元的美味,僅售66元!特色優品龍蝦/鐵板香鍋牛蛙/鐵板香鍋瑪瑙蝸牛3選1。」山西路附近一家餐廳曾經特意推出了蝸牛這道菜。對於,鐵板香鍋瑪瑙蝸牛,菜餚備註寫著:瑪瑙蝸牛,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又稱為非洲大蝸牛,它已成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蝸牛。

  南京多家餐館裡也都有蝸牛這道菜。大家的賣點也各不相同。一家法式餐廳裡賣的是烤蝸牛,「就是把蝸牛烤熟了,放土豆泥和芝士。」還有一家西餐廳賣的是蝸牛湯,還有的是法式蝸牛。包括一些披薩店裡,也有「蝸牛」這道菜餚。

  南京餐館裡的蝸牛都是什麼品種?有的餐館說,不太清楚,反正都是國產的,有專門的進貨渠道。有的則說,是白玉蝸牛,肉是雪白的,殼也是白色的。還有的說,「是國產的,可以食用的,是專人飼養的,不是野生的那種。」

  那麼,批發市場上,都有些什麼蝸牛賣呢?南京眾彩物流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說,他們的批銷市場上,都是常見的小田螺,其中有一戶商家賣蝸牛,但也不是天天有蝸牛賣,「有時候有蝸牛,有時候沒有。」至於賣的是什麼蝸牛,這位負責人說,不是太清楚。

  疑惑

  「白玉蝸牛」又是什麼品種?

  其實,跟非洲大蝸牛是一回事

  南京的餐館裡,多數稱自己賣的是白玉蝸牛,也有的說是非洲大蝸牛。它們是一回事嗎?

  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黃成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它們其實是一個物種,白玉蝸牛在幼體時,殼是白色的,長大以後,它們的外殼也是褐色的。相比非洲大蝸牛,它們的個頭可能相對小一些,殼薄一些。不過,兩者是一回事。「之所以,叫白玉蝸牛,是因為肉是雪白的,飼養的周期相對短一些。法國人吃的蝸牛,也是從非洲來的。」

  黃成說,餐廳裡的蝸牛,應該都是人工飼養通過檢驗檢疫的。「非洲大蝸牛很大,基本上一個切片可以裝一盤。」黃成坦言,他本人就吃過非洲大蝸牛,覺得味道「就那樣」。

  在非洲西部地區,特別是黃金海岸的居民,視蝸牛為唯一的動物性蛋白質。非洲大蝸牛的塊頭比雞蛋還大,一個雞蛋通常重五六十克,而非洲大蝸牛可以長到100克左右。

  據介紹,目前世界上三大食用蝸牛除了非洲大蝸牛之外,還有法國地產的蘋果蝸牛和巴爾幹半島出產的光亮大蝸牛。而法國菜更是以法式焗蝸牛聞名,法國人吃蝸牛可以追溯到拿破崙時代,當時拿破崙帶兵打仗馬車上都必備成箱的蝸牛。

  提醒

  非洲大蝸牛到底能不能吃?

  野生的有寄生蟲,食用有安全隱患

  非洲大蝸牛究竟能不能吃?專家們的意見分成了兩派,有專家說能吃,也有專家說不能吃。

  農林專家認為,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尤其會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人類食用危害極大。農林專家呼籲,「千萬不能吃」。不過,黃成說,非洲大蝸牛,學名叫「褐雲瑪瑙螺」,在法國是一道名菜。在非洲、歐洲、南亞很多國家都有,最初它們進入中國,就是當成觀賞和美食引進的。野外的非洲大蝸牛要謹慎,它們在野外生活,環境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身上確實會有很多病菌,有很多寄生蟲在裡面,處理不好,人會患病。

  「野生蝸牛,如果半生不熟是不可以吃的,因為,它身上攜帶的病菌沒有被殺死,人會感染的。」黃成說,野生非洲大蝸牛如果要吃,必須燒熟,得高溫消毒,煮熟了才能吃。

  非洲大蝸牛

  劣跡斑斑

  1966年

  因一個孩子從夏威夷攜帶了2-3隻非洲大蝸牛到邁阿密,3年內便傳遍了整個邁阿密州,花園內的花卉植物枝葉幾乎被吃光。

  1932年

  我國臺灣省作為食物將非洲大蝸牛引種繁殖,有部分被棄于田野,結果導致了上世紀50年代臺灣農業的毀滅性災難。

  2006年

  雲南富寧縣部分鄉鎮的菜地、農田裡蔓延著一種「非洲大蝸牛」,使全縣3.1萬畝農作物不同程度遭受危害。

  2013年

  今年8月有媒體報導,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近兩年遭大量非洲大蝸牛入侵,當局已花費600萬美元清剿,至今成功捕捉12.8萬隻。據報導,目前,為更有效地對付大蝸牛,當局正訓練拉布拉多犬協助嗅出氣味,找出大蝸牛藏身處。

  [入侵]

  90多年前就已進入中國

  非洲大蝸牛,產於東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後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所以被稱為非洲大蝸牛。黃成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非洲大蝸牛不是現在才出現在中國的。

  如果說,非洲大蝸牛是外來入侵物種,那麼它們在90多年前就已經入侵了。據介紹,18世紀英國的傳教士將它們帶到印度,東南亞一帶。1921年,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創辦廈門大學時,從南洋引進了一些植物物種,無意之中將隱藏在植物根部等處的非洲大蝸牛帶進了廈大。由於廈門熱帶、亞熱帶的氣候非常適合它們的生長,非洲大蝸牛作為一種野生的物種在廈門落戶。

  20世紀70年代初期,雲南也發現了非洲大蝸牛。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意識到它們是一道名菜,從法國引進,開始出現人工飼養的非洲大蝸牛。

  [警告]

  北緯28°以南,不能放生

  非洲大蝸牛開始引進的時候,都是人工飼養的,但少數「狡猾」分子逃脫到野外。雲南、廣西、海南、福建、湖南南部、浙江南部的野外,如果看到非洲大蝸牛,正常。

  「北緯28°(浙江)以南,非洲大蝸牛是不能放生的。如果放生就會泛濫成災。」黃成說,非洲大蝸牛喜歡潮溼溫暖,而北緯28°以南的區域內,冬天也相對溫暖。比如南寧,冬天也會下雪,但下雪的日子非常短,也就一兩天就過去了。對於非洲大蝸牛來說,它們躲進泥土中冬眠就躲過去了。

  非洲大蝸牛,白天睡覺晚上行動,侵害對象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植物,飢餓時也吃紙張和同伴屍體,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而且,非洲大蝸牛的繁殖速度很快。

  [延伸]

  南京,非洲大蝸牛無法過冬

  在南京,非洲大蝸牛想要在野外生存下來,幾乎不可能。黃成對現代快報記者說,南方的冬天相對溫暖潮溼,就算下雪,很冷的天最長也就幾天,非洲大蝸牛熬一熬就過去了。而南京不同,南京的冬天有些怪,而且跨度很長,零下的氣溫常常是連續幾十天,一兩個月都在零下很常見。2008年,南京還出現了大暴雪。這麼冷的天,野外的蝸牛是「撐」不過去的,它們會往泥土中躲,但南京的泥土也是冰涼的,還是結冰的,它們無法冬眠,會被活活凍死。

  江蘇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長羊杏平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在江蘇的田間地頭,也有蝸牛,但都是地產小蝸牛,不是雞蛋大的非洲大蝸牛。

  雖然野外無法存活,但還是有市民把非洲大蝸牛當寵物來養。黃成說,當寵物養的非洲大蝸牛都是經過檢驗檢疫的,身上不會攜帶病毒病菌。

  非洲大蝸牛

  俗稱褐雲瑪瑙螺、法國螺。成體殼長一般有7-8釐米,最大可超過20釐米。喜棲息於植被豐富的陰暗潮溼環境及腐殖質多的地方。原產於非洲東部沿岸,目前已擴散至南亞、東南亞、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非洲大蝸牛可危害500多種作物,侵害對象包括農作物、林木、花卉等,且具有攝食兇猛、生長迅速、繁殖能力強等生物特性,在國際上號稱「田園殺手」。非洲大蝸牛的繁殖速度極快,雌雄同體,異體交配,一次產卵數達100-400枚。一旦傳入,可通過各種途徑迅速擴散。

相關焦點

  • 「田園殺手」非洲大蝸牛 爬上南京人的餐桌
    這種被我國列為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田園殺手",是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讓當地農民大為傷神。而專家也特別提醒,這些野生的非洲大蝸牛因為攜帶寄生蟲和蟲卵,千萬不要吃。  現代快報記者調查發現,其實南京很多餐廳都有"蝸牛"這道菜,做法不一,有法式蝸牛、蝸牛湯、烤蝸牛、麻辣蝸牛……愛吃的人還不少。南京餐廳的蝸牛都是什麼蝸牛呢?
  • 非洲大蝸牛爬上南京餐桌 專家提醒野生要煮透
    這種被我國列為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田園殺手」,是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讓當地農民大為傷神。而專家也特別提醒,這些野生的非洲大蝸牛因為攜帶寄生蟲和蟲卵,千萬不要吃。現代快報記者調查發現,其實南京很多餐廳都有「蝸牛」這道菜,做法不一,有法式蝸牛、蝸牛湯、烤蝸牛、麻辣蝸牛……愛吃的人還不少。南京餐廳的蝸牛都是什麼蝸牛呢?
  • 佛山:非洲巨型蝸牛上餐桌 專家稱攜有寄生蟲
    實際上,這些所謂的「大螺」,與近期入侵福州的非洲蝸牛屬同一物種。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永樂介紹,非洲大蝸牛是世界上個頭最大的陸生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溼、疏鬆多腐殖的環境中生活。  有人嫌棄有人愛  它甚至成了餐桌菜  面對外形奇特的「不速之客」,有的市民對其避而遠之,有的則分外鍾情。看到兒子在路邊把玩,一眼認出的劉小姐馬上將孩子拉走,並稱要回家消毒。也有市民覺得大蝸牛很萌,甚至抓上幾隻拿回家養起來。郭小姐還專門做了紙盒給它當窩,每天餵它吃菜葉。
  • 非洲的巨大蝸牛「跳」著入侵的物種,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
    曾經有一段時間,在沿海地區的人們在雨後的草地上,幾乎到處都能看到一種巨大的蝸牛!有專家提醒,這種大蝸牛是一種害蟲,不僅危害農作物、樹木、果樹、蔬菜、花卉等多種植物,而且還危害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體的中間宿主,特別是結核和嗜酸性腦膜炎,如果食用會造成極大危害。有「知心」的人認為,這種蝸牛並不可怕,早在90年前就來到廈門。
  • 非洲大蝸牛「入侵」廣西南寧 危害極大
    這種被我國首批列為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田園殺手」晝伏夜出,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系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廣西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從事外來生物研究的何工程師表示,他也是頭一回見到非洲大蝸牛實體。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事發抓蝸牛玩 手部莫名起紅疹    日前,居住在坡頭某海岸小區的王女士向記者報料,稱其在小區散步時,無意中發現草叢裡有一隻拳頭大的巨型蝸牛,覺得很新奇,一時興起便把它帶回家,送給兒子當玩具,「我兒子很開心多了個新寵物。沒想到,和這蝸牛玩了一會,他的手就起了許多紅疹,嚇得我急忙帶他去醫院。」
  • 非洲大蝸牛泛濫成災,非洲人的美味,為何到了中國卻沒人敢吃?
    天然的氣候促使大非洲大蝸牛隨意繁殖,破壞植被,入侵生態,天敵較少,導致非洲大蝸牛泛濫成災。但非洲人卻把非洲大蝸牛當作一種美味,在這方面,就算是中國吃貨也只能甘拜下風。為何非洲大蝸牛到了中國沒人敢吃呢?非洲大蝸牛是蝸牛中的一種,體型較大,在中國它被稱為菜螺或是花螺,屬於農民眼中的害蟲,要是看見了它們,一定會消滅掉菜地裡大快朵頤殘害莊稼的蝸牛。
  • 非洲大蝸牛來襲,它的危害有多大
    非洲大蝸牛原產地為非洲東部,但已經廣泛分布於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溼熱地區。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雲南、福建、臺灣等地。  非洲大蝸牛的習性  非洲大蝸牛喜好潮溼的環境。生活環境為陸地,主要棲息於菜地、農田、果園、公園、橡膠園裡、雜草叢生、樹木蔥鬱、農作物繁茂陰暗潮溼的環境以及腐殖質的土壤裡、枯草堆、洞穴中以及樹枝落葉和石塊下。
  • 入侵物種的另類:非洲大蝸牛,個頭拳頭大,中國吃貨也無可奈何
    這種蝸牛是陸地最大的蝸牛之一,身子攤開幾乎能平鋪整個手掌。每當雨季來臨,這種巨型蝸牛的爆炸式增長會讓很多南方人都為之發狂。這種蝸牛的成體殼長7-8釐米,最大可超過20釐米。它們的食譜從農作物、林木、瓜果等眾多植物,甚至還有紙張和同伴的屍體。有研究還表明非洲大蝸牛還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其複雜的食性確實不得不令人嘆服。
  • 螃蟹爬上了餐桌
    white在對斯裡蘭卡島野生螃蟹螃蟹爬上了餐桌螃蟹在大才島的海灘上螃蟹爬上了餐桌螃蟹爬上了餐桌螃蟹爬上了餐桌螃蟹爬上了餐桌螃蟹爬上了餐桌
  • 非洲大蝸牛在中國泛濫,被列入「黑名單」,中國人表示不敢吃
    在非洲加納,當地人一年就能吃掉1,500萬公斤的大蝸牛,很多人會特意到野外捕捉大蝸牛,然後拿到市場上售賣。在非洲是「國民食材」的非洲大蝸牛,到了中國就不受待見了。在中國估計沒多少人敢吃非洲大蝸牛——畢竟美食雖可貴,生命價更高!
  • 非洲大蝸牛多可怕?物種入侵的另類,水泥都能吃,國人也無可奈何
    從牛蛙到小龍蝦,很多入侵物種都紛紛走上餐桌,非洲大蝸牛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這種來自非洲的入侵物種,不僅沒有成功走上餐桌,還讓各國深受傷害。和嚇哭眾多北方漢子的南方大號蟑螂一樣,非洲大蝸牛也是蝸牛家族的巨型產品。這種蝸牛是陸的最大的蝸牛之一,身子攤開幾乎能平鋪整個手掌。每當雨季來臨,這種巨型蝸牛的爆炸式增長會讓很多南方人都為之發狂。
  • 非洲大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在我國古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提及蝸牛能入藥。正是因為菜太好吃了,所以很多吃過蝸牛的人總會抱怨一隻烤蝸牛太小,蝸牛太小吃不飽,為什麼不能換成更大的蝸牛呢?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非洲大蝸牛。 被非洲人非常喜愛的大蝸牛,到底有多大呢? 一般來說,蝸牛的體積相對較小。人工養殖的中國蝸牛大小只有1.6釐米,散養的大約3釐米。而非洲蝸牛成年後平均殼大小可達七八釐米,甚至能達到20釐米的長度。
  • ...非洲,大蝸牛,外來,生物,致命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媒體...
    哪樣的是有害的非洲大蝸牛?一起來看。非洲大蝸牛是何方神聖?非洲大蝸牛(Achatina fulica Ferussac),又名褐雲瑪瑙螺、露螺、東風螺、菜螺、花螺和法國螺等,原產於非洲東部沿岸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島一帶。非洲大蝸牛有三大特點——首先,就是「大」。
  • 帶你了解非洲大蝸牛
    近日,在福建廈門頻繁出現非洲大蝸牛,其實,這種生物早在1930年就入侵到我國了。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非洲大蝸牛。截自新浪微博非洲大蝸牛:Achatina fulica,英文俗名,giant African snail;又稱稱褐雲瑪瑙螺、非洲巨螺、瑪瑙蝸牛。
  • 【微言新識】認識非洲大蝸牛
    近日,網上盛轉這樣一條微博:「拳頭大小的蝸牛驚現福州街頭。經鑑定,這是『非洲大蝸牛』,是我國首批公布的有害入侵物種,其破壞力很強,會危害500多種作物,甚至連水泥都吃。提醒:非洲大蝸牛會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千萬別摸,更不能吃!」。 「非洲大蝸牛」究竟是什麼?讓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為您介紹。
  • 法國人最愛吃的蝸牛,是從非洲進口的大蝸牛嗎?
    如今,在我國很多地方的法國西餐廳裡,也都可以看到法式焗蝸牛這道菜的身影,作為地方特色美食之一,也有很多人沒去過法國,卻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吃過法式焗蝸牛,那麼,法國人吃的蝸牛,與非洲人喜歡吃的蝸牛是一種東西嗎?根據資料顯示,在19世紀,法國商人在非洲看到非洲人喜歡吃的非洲大蝸牛之後,覺得這是一個商機,於是將非洲大蝸牛帶回法國,還專門辦起了養殖場。
  • 科普|巨型蝸牛出沒,請避讓!
    而現在我們會看到一些成群結對出沒的"巨型蝸牛",體長一般在7釐米左右,最長的能超過20釐米!它們名叫非洲大蝸牛,背上有螺旋狀的外殼,有7~9個螺層,殼面為黃或深黃底色,帶有焦褐色霧狀花紋,故又稱褐雲瑪瑙螺。
  • 颱風過後非洲大蝸牛橫行,疾控中心:不要吃更不要養,當心得病!
    還有網友爆料稱:有學校布置作業,讓學生抓蝸牛進行觀察,有人疑因抓非洲大蝸牛患病毒性感冒。 視頻由網友提供 南都記者發現,此前,也有孩子拿這些大蝸牛當寵物養,甚至還有廣東人將它們作為煲湯食材,端上了餐桌。 這些大蝸牛其實很危險。研究發現:其易攜帶一種名為「廣州管圓線蟲」的寄生蟲,可能讓人染得結核病、腦膜炎,若治療不當甚至有致死風險。
  • 非洲這個入侵物種,讓中國人頭大了
    世界上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人,對中國人都有一個刻板印象,就是中國人好像什麼都能吃,之前從澳大利亞來的入侵物種小龍蝦,在當地成為了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但來到中國之後,卻成了一種要靠淡水養殖才能生存的生物,深受中國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