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蝸牛,外來,生物,致命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媒體...

2020-11-21 驅動之家

對於真正的吃貨來說,沒有什麼是不敢吃的,但最近,就出現了一種讓吃貨都望而卻步的生物。

據報導,因南方連續暴雨天氣,廣東、福建等多地出現「巨型蝸牛」,這些蝸牛不僅個頭巨大,而且數量十分驚人,有小區幾個小時內就撿了幾百隻大蝸牛。

有人高興了,這不就是來送肉的嗎?但其實別說吃了,連碰都不能碰!

因為這些大蝸牛的真身是非洲大蝸牛,是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之一,還是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它們攜帶寄生蟲和細菌,接觸很可能傳染一些致命的疾病。

到底能傳染什麼疾病?哪樣的是有害的非洲大蝸牛?一起來看。

非洲大蝸牛是何方神聖?

非洲大蝸牛(Achatina fulica Ferussac),又名褐雲瑪瑙螺、露螺、東風螺、菜螺、花螺和法國螺等,原產於非洲東部沿岸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島一帶。

非洲大蝸牛有三大特點——

首先,就是「大」。體長約7-8cm,最大可達20cm,形象點就是↓↓

其次,是「能吃」。非洲大蝸牛食性廣,從蔬菜到花卉,從農作物到草本植物,500 多種植物都難逃它的魔爪,被稱為「田園殺手」。

最後,是「能生」。非洲大蝸牛的產卵量,個體之間差異較大, 平均約150-250粒。

有研究報導非洲大蝸牛一年可產卵4次,且每次產卵數量逐漸增加。同時, 從其年齡結構的發展趨勢看, 此螺的壽命大多為4 年,個別的還可能5年以上。

這樣一個「能吃能生」的「大個子」,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檢疫有害螺類。

這種行動緩慢的生物是如何傳入到我國的呢?據稱,該螺首次在廈門大學校園內被發現,認為是從新加坡運回的植物中夾帶著非洲大蝸牛的卵和幼螺而繁殖起來的。

目前,該螺已擴散至我國廣東、香港、雲南、廣西、湖南、福建及臺灣等地,並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

非洲大蝸牛有什麼危害?

正如前面所說,非洲大蝸牛寄生或攜帶大量病原體,常見的就是以下幾種。

1、廣州管圓線蟲

廣州管圓線蟲成蟲寄生於鼠類肺部血管,幼蟲主要寄生於非洲大蝸牛和福壽螺等體內,人如果生食或半生食這些螺類,就可能被感染廣州管圓線蟲。

廣州管圓線蟲Ⅲ期幼蟲可經口或皮膚侵入人體,因此生食或半生食螺類,是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的關鍵因素。

另外,裸露的皮膚直接接觸螺肉,也可引起感染。

廣州管圓線蟲感染潛伏期為2-20天,幼蟲在體內移行過程中會造成相應部位組織損傷,出現腸炎、呼吸道感染等症狀。

最嚴重是,如果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則會造成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腦炎和腦膜腦炎,輕者發熱、劇烈頭痛、噁心,重者甚至會引起昏迷和死亡。

2、寄生菌

非洲大蝸牛的體內有多種寄生菌,比如有假單胞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沙雷氏菌和芽孢桿菌等條件致病菌,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感染這些細菌則會出現相應的症狀。

3、成為傳染源

此外,已經死亡的非洲大蝸牛會招引大量綠蠅,而這些蒼蠅又會攜帶並傳播致病病原體。

所有非洲大蝸牛都不能吃嗎?

非洲大蝸牛能否食用?

不能吃!不能吃!千萬不能吃!

野生的非洲大蝸牛殼面為黃或深黃底色,帶有焦褐色霧狀花紋。身上有很多病菌和寄生蟲,不能食用,即使煮熟,依然存在風險。

我們在餐館吃的一種叫白玉蝸牛,雖然跟它很像,但不是一種東西。

白玉蝸牛是中國獨有品種,在非洲大蝸牛品種中改良而成的一個新品種,因其頭、腹、足潔白如玉,亦稱為「中華白玉蝸牛」,在我國已有20多年的養殖歷史。

白玉蝸牛人工飼養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營養價值較高的美食。

如何驅趕非洲大蝸牛?

首先,千萬不要因為好奇去觸摸、食用或者當寵物養,因為這種蝸牛爬行留下的黏液中也可能有病原體、寄生蟲等。

如果摸了,記得一定要洗手。

就非洲大蝸牛而言,不直接接觸或食用,一般不會感染廣州管圓線蟲,人與人之間亦不會傳染。

其次,非洲大蝸牛喜歡潮溼的環境,因此保持院子及陽臺清潔,清理潮溼積水的角落,或直接用生石灰粉撒施,是治理非洲大蝸牛傳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黎明、黃昏、夜間或雷雨後是蝸牛活動覓食的時機,可利用其習性,用食物誘殺。

最後,如果接觸非洲大蝸牛後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醫務人員接觸史。

看完依然毛骨悚然,記住:別吃!別碰!

相關焦點

  • 江蘇張家港截獲外來有害生物活體非洲大蝸牛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南京3月18日電(記者劉巍巍、何磊靜)張家港海關18日通報,該關近日在一批進口木材中截獲外來有害生物非洲大蝸牛。目前海關已對這批貨物實施燻蒸除害處理。張家港海關工作人員近日在對一批來自非洲安哥拉的貨櫃運木材進行現場查驗時,截獲一頭具有瑪瑙花紋的大型蝸牛,隨即進行取樣送檢。經鑑定確認,該蝸牛為非洲大蝸牛,是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的外來檢疫性有害生物。
  • 非洲大蝸牛來襲,它的危害有多大
    原標題:非洲大蝸牛來襲,它的危害有多大   目前,外來的入侵生物是破壞本土生態環境的「主力軍」。它們可能是動物,也可能是植物,往往通過運輸、貿易、旅遊等人類活動而偶然進入本土。  在中國吃客吵鬧著要幫別國消滅小龍蝦、牛蛙和大閘蟹的時候,大家是否知道,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生物入侵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 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非洲大蝸牛
    因為嚴重影響生態,被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界: 動物界 Animalia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綱: 腹足綱 Gastropoda目: 柄眼目 Stylommatophora科: 非洲大蝸牛科 Achatinidae屬: 非洲大蝸牛屬 Achatina種: 非洲大蝸牛 A. fulica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怎麼回事?非洲大蝸牛長什麼樣可以吃嗎
    最近不少市民在小區散步時發現,草叢裡、人行道上隨處可見一種類似蝸牛但比普通蝸牛大的小動物。有些小孩抓起來當寵物,還有市民說要揀回家煮著吃……關於它的新聞也頻頻登上各大網站、微信公眾號,儼然成為當前的「網紅」。
  • 外來侵略物種大蝸牛,不能碰!不能養!不能吃!
    外來侵略物種大蝸牛,不能碰!不能養!不能吃! 這種蝸牛是非洲大蝸牛,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多在華南地區出現,夏季尤其多。但深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指出,大蝸牛寄生蟲感染率比較高。 這種和蝸牛很像,但比普通蝸牛大的小動物叫「褐雲瑪瑙螺」,也叫非洲大蝸牛。食用非洲大蝸牛可能會被傳染寄生蟲,甚至可能引起致命的腦膜炎。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最近,每逢暴雨後,小區裡都有很多非洲大蝸牛,但這麼多非洲大蝸牛爬上牆自己是第一次見到。」梁女士說。 在梁女士的指引下,記者在該小區兩面牆上見到密密麻麻的非洲大蝸牛,有的非洲大蝸牛正緩慢地往上爬,牆面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跡。有的非洲大蝸牛一動不動,爬得高的非洲大蝸牛差不多爬了2層樓那麼高。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同時,還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土著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消失和滅絕。」  廣西近兩年出現的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入侵物種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南寧市周邊地區,不時能看到如雞蛋大小的蝸牛,它們晝伏夜出,禍害莊稼、蔬菜,已被確認為非洲大蝸牛,也是我國列為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 對於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人類可以吃光它們?別為了食慾鋌而走險
    最近有一種生物在網上出了名,我國各地均有發現(南方居多),引來眾多媒體關注。它的名字叫非洲大蝸牛,真的很大。非洲大蝸牛又叫褐雲瑪瑙螺(Achatina fulica),是柄眼目、瑪瑙螺科、瑪瑙螺屬的一種軟體動物,在寵物圈裡還有個商品名叫白玉蝸牛,非常瑪麗蘇。
  • 非洲大蝸牛「入侵」廣西南寧 危害極大
    這種被我國首批列為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田園殺手」晝伏夜出,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系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廣西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從事外來生物研究的何工程師表示,他也是頭一回見到非洲大蝸牛實體。
  • 非洲大蝸牛的進擊之路
    那我們不妨來看看,這種名為非洲大蝸牛的入侵物種,是怎麼一步一步佔領了我們的住宅小區的~~~非洲大蝸牛的進擊之路遙遠的東非溼熱的土壤中,生活著這個地球上最大的陸生蝸牛——非洲大蝸牛。事件的轉機來自於好客的非洲人將這種「食物」介紹給外來的客人,非洲大蝸牛藉此登上了開往世界各地的貨輪,開始了開掛的螺生。
  • 帶你了解非洲大蝸牛
    近日,在福建廈門頻繁出現非洲大蝸牛,其實,這種生物早在1930年就入侵到我國了。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非洲大蝸牛。截自新浪微博非洲大蝸牛:Achatina fulica,英文俗名,giant African snail;又稱稱褐雲瑪瑙螺、非洲巨螺、瑪瑙蝸牛。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水泥都能吃,國人束手無策,在非洲難以生存
    入侵我國,最大體長能超過20釐米近幾年來,我國對於外來入侵物種管控得非常嚴格,但總有一些漏網之魚令我們非常頭疼,其中非洲大蝸牛就是一種令中國人很苦惱的外來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是中大型的陸棲蝸牛,成年的蝸牛殼長一般為7至8釐米左右,最大則能超過20釐米。一般非洲大蝸牛是夜行性動物,屬於雜食性,基本上都是在潮溼的環境當中活動,尤其喜歡在下雨天以及夜間的時候出沒。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水泥都能吃,國人束手無策,在非洲難以生存
    01非洲大蝸牛入侵我國,最大體長能超過20釐米近幾年來,我國對於外來入侵物種管控得非常嚴格,但總有一些漏網之魚令我們非常頭疼,其中非洲大蝸牛就是一種令中國人很苦惱的外來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什麼都能吃,一般會吃農作物、林木、果樹、花卉、蔬菜等植物,特別飢餓的時候也會食取紙張和同伴的屍體,甚至還能啃食和消化水泥,是一種非常具有危害性的外來入侵物種,危害作物數量多達500多種。另外,非洲大蝸牛還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尤其能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所以這種蝸牛人們也不可以食用。
  • 驅動清潔工 完全卸載老驅動-驅動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媒體...
    DIY玩家經常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安裝驅動,換了新的硬體要重新安裝驅動,看到出了新的催化劑或者Forceware驅動也會忍不住升級一下,天長日久,系統中自然也就存下了不少老的過時的不用的驅動。而且比較鬱悶的是有些驅動並沒有卸載選項或者卸載不乾淨,有時候這些不用的驅動對系統性能也多少造成了一些影響,對於這些賴著的「房客」我們只能刪之而後快。
  • 草坪驚現十幾隻非洲大蝸牛 專家:不觸碰不食用
    ­   如果雨後你在福州一些草地上遇到雞蛋大的蝸牛,千萬不要流口水,想著帶回家「蒸煮煎炒炸」,或者抓回家去當寵物養,因為它們身上有可能攜帶病原體、寄生蟲等。前日傍晚,盧先生就遇到一群非洲大蝸牛。­  6日傍晚,一場雷陣雨後,家住倉山的盧先生帶著孩子出門,到福建師大倉山校區內的科學會堂前草坪騎車。突然,3歲的娃娃喊爸爸:「快來看,大蝸牛!」
  • 非洲大蝸牛已在中國成災!傳播多種疾病,千萬不能碰
    這種蝸牛也叫非洲大蝸牛,不是我國本土物種,而是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隨著時間推移,它們的繁殖數量越來越多,非洲大蝸牛不僅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還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     目前,該螺已擴散至我國廣東、香港、雲南、廣西、湖南、福建及臺灣等地,並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
  • 非洲大蝸牛 盛夏刷爆朋友圈
    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拳頭大的非洲大蝸牛,頻頻出現在公園、小區裡食量驚人 危害公園小區已多年市民王先生家住融信大衛城,每天晚飯後,都會在小區裡散步。最近一連好幾天,他都在道路上、草叢裡看見不少非洲大蝸牛,有時甚至會一不小心踩到。「尤其下雨後,蝸牛出沒更加頻繁。」王先生將此事反映到物業。
  • 巨型蝸牛入侵南寧 專家稱大蝸牛天敵多不必太恐慌
    原標題:巨型蝸牛入侵南寧 專家稱大蝸牛天敵多不必太恐慌   近日,多家媒體均以「巨型蝸牛入侵南寧」為題,報導了南寧市沙井中學附近一菜地裡出現非洲大蝸牛一事。外來入侵物種,這一平時很少有人提及的話題,再次吸引公眾注意。
  • 恐怖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從非洲一路蔓延到了世界各地
    早在許久之前我們就曾科普過非洲大蝸牛,不過當時說的不夠詳細。其實非洲大蝸牛的種類是很多的,足足有五個亞種,分別是:非洲大蝸牛左旋亞種、非洲大蝸牛凹臍亞種、非洲大蝸牛指名亞種、非洲大蝸牛加納亞種和非洲大蝸牛黃色亞種。
  • 非洲大蝸牛爬上南京人餐桌 被稱田園殺手
    這兩天,南寧市郊出現了大量的非洲大蝸牛。這種被我國列為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田園殺手」,是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讓當地農民大為傷神。而專家也特別提醒,這些野生的非洲大蝸牛因為攜帶寄生蟲和蟲卵,千萬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