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我們經常可以在路邊見到一種大蝸牛,不少小朋友也對它很感興趣,但疾控專家就提醒,這種蝸牛千萬別碰 ,否則後果很嚴重!
這種蝸牛也叫非洲大蝸牛,不是我國本土物種,而是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隨著時間推移,它們的繁殖數量越來越多,非洲大蝸牛不僅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還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
目前,該螺已擴散至我國廣東、香港、雲南、廣西、湖南、福建及臺灣等地,並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
正如前面所說,非洲大蝸牛寄生或攜帶大量病原體,常見的就是以下幾種。廣州管圓線蟲成蟲寄生於鼠類肺部血管,幼蟲主要寄生於非洲大蝸牛和福壽螺等體內,人如果生食或半生食這些螺類,就可能被感染廣州管圓線蟲。數據來自文獻《深圳南山區廣州管圓線蟲主要螺類宿主感染狀況調查》
廣州管圓線蟲Ⅲ期幼蟲可經口或皮膚侵入人體,因此生食或半生食螺類,是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的關鍵因素。廣州管圓線蟲感染潛伏期為2-20天,幼蟲在體內移行過程中會造成相應部位組織損傷,出現腸炎、呼吸道感染等症狀。最嚴重是,如果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則會造成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腦炎和腦膜腦炎,輕者發熱、劇烈頭痛、噁心,重者甚至會引起昏迷和死亡。非洲大蝸牛的體內有多種寄生菌,比如有假單胞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沙雷氏菌和芽孢桿菌等條件致病菌,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感染這些細菌則會出現相應的症狀。
來源:廣西新聞頻道、在線大搜索
家在永福綜合整理。
編輯:夏荷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所載內容來源於網際網路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