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新識】認識非洲大蝸牛

2021-02-24 廣東疾控

近日,網上盛轉這樣一條微博:「拳頭大小的蝸牛驚現福州街頭。經鑑定,這是『非洲大蝸牛』,是我國首批公布的有害入侵物種,其破壞力很強,會危害500多種作物,甚至連水泥都吃。提醒:非洲大蝸牛會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千萬別摸,更不能吃!」。

「非洲大蝸牛」究竟是什麼?讓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為您介紹。

「非洲大蝸牛」就是老廣熟悉的東風螺

●非洲大蝸牛學名褐雲瑪瑙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東風螺。成體殼長一般為7~8釐米,最大則可長到超過20釐米。

●起源於東非,我國於1931年首先在廈門發現;南方的廣東、福建等地有自然分布。

●喜歡於夜間活動和攝食,通常生活在陰涼、潮溼的地方,如芭蕉樹根下縫隙、芭蕉樹葉裡、瓦礫石下、潮溼的牆壁、陰溝、草叢、泥洞以及垃圾堆等處。雨後晴天時,會從各隱蔽的場所爬出。

●攝食兇猛,食量較大,為雜食性。幼螺以腐植性食物為主,成螺以綠色植物為主。

非洲大蝸牛致病嗎?

●非洲大蝸牛是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其廣州管圓線蟲自然感染率很高,個別可高達60%;其感染的蟲密度也很高,有的體內可有成千上萬條蟲。

●人們生吃或半生吃含感染期幼蟲的非洲大蝸牛後,就有可能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病。

●近年來,隨著飲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由於生吃非洲大蝸牛、福壽螺等引起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的可能性增大。

●另有報導稱,在實驗條件下,非洲大蝸牛可經過破損皮膚而使人感染廣州管圓線蟲,因此,不建議把非洲大蝸牛當寵物來養。

另一種值得關注的螺——福壽螺

●福壽螺是在廣東省廣泛分布的一種螺,個體較大,有巨型田螺之稱。

●福壽螺也會感染廣州管圓線蟲,人食用生的或加熱不徹底的福壽螺後就有可能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病。

●由於福壽螺的繁殖能力很強,數量龐大,容易採集,因此福壽螺對於傳播廣州管圓線蟲的作用和意義更大。

●2006年北京的福壽螺事件以及近年福建、浙江和廣東發生的廣州管圓線蟲病局部暴發事件,都是由吃福壽螺引起的,應引起關注。

(指導專家: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 鄧卓暉主任醫師)

──────────────────

如要獲得更多關於科學防病的知識,請點擊標題下的藍色字「廣東疾控」關注廣東省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廣東疾控」

如覺得內容不錯,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

相關焦點

  • 被列入黑名單的美食,繁殖能力超強的 非洲大蝸牛,你認識嗎
    作為原產於非洲東部的一種中大型蝸牛,非洲大蝸牛最大可長到20釐米。非洲大蝸牛是一種晝伏夜出的動物,他們喜歡陰涼的氣候,一般在下雨天遇上非洲大蝸牛的次數會大很多,非洲大蝸牛是雜食性動物,他們一般以水果蔬菜為食,也會食用同伴屍體和水泥,而且非洲大蝸牛還是不少細菌的攜帶體,在上個世紀就被我國拉入了禁止養殖的黑名單中。至今非洲大蝸牛都沒有從黑名單中被移除,可見非洲大蝸牛有多可怕了。
  • 被列入黑名單的美食,繁殖能力超強的 非洲大蝸牛,你認識嗎
    這種動物就是非洲大蝸牛了。作為原產於非洲東部的一種中大型蝸牛,非洲大蝸牛最大可長到20釐米。非洲大蝸牛是一種晝伏夜出的動物,他們喜歡陰涼的氣候,一般在下雨天遇上非洲大蝸牛的次數會大很多,非洲大蝸牛是雜食性動物,他們一般以水果蔬菜為食,也會食用同伴屍體和水泥,而且非洲大蝸牛還是不少細菌的攜帶體,在上個世紀就被我國拉入了禁止養殖的黑名單中。
  • 非洲大蝸牛的進擊之路
    那我們不妨來看看,這種名為非洲大蝸牛的入侵物種,是怎麼一步一步佔領了我們的住宅小區的~~~非洲大蝸牛的進擊之路遙遠的東非溼熱的土壤中,生活著這個地球上最大的陸生蝸牛——非洲大蝸牛。走出非洲的大蝸牛在南亞、在東亞、在南歐、在美洲,總的來說全世界溼度較大的亞熱帶和熱帶地區都有了它們的身影,非洲大蝸牛的先驅者在世界各地為了生存堅強的抗爭著。想要成為成功的入侵者,「過五關,斬六將」那是必須的!!!
  • 非洲大蝸牛猛於「食人鯧」
    非洲大蝸牛猛於「食人鯧」  可危害100多種草本、木本、藤本植物,中山口岸日前首次截獲這種國家二類有害生物  本報訊 (記者商琦 通訊員陳灩 劉道嶽 陳霞)兩三隻小小的蝸牛居然可以將美國一個州的植物吃個精光?這個可怕的傢伙就是非洲蝸牛。
  • 非洲大蝸牛:好吃的入侵物種
    非洲大蝸牛,又叫褐雲瑪瑙螺,屬於瑪瑙螺科瑪瑙螺屬,的確產於非洲,更精確一點說,是東非。非洲大蝸牛最大的特點是大,大到什麼程度呢?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最近,每逢暴雨後,小區裡都有很多非洲大蝸牛,但這麼多非洲大蝸牛爬上牆自己是第一次見到。」梁女士說。 在梁女士的指引下,記者在該小區兩面牆上見到密密麻麻的非洲大蝸牛,有的非洲大蝸牛正緩慢地往上爬,牆面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跡。有的非洲大蝸牛一動不動,爬得高的非洲大蝸牛差不多爬了2層樓那麼高。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怎麼回事?非洲大蝸牛長什麼樣可以吃嗎
    最近不少市民在小區散步時發現,草叢裡、人行道上隨處可見一種類似蝸牛但比普通蝸牛大的小動物。有些小孩抓起來當寵物,還有市民說要揀回家煮著吃……關於它的新聞也頻頻登上各大網站、微信公眾號,儼然成為當前的「網紅」。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不少市民在公園和小區裡發現了這種巨型蝸牛的蹤跡。這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興趣,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    然而,專家發話了,這種「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它屬於入侵物種,自身攜帶多種寄生蟲,家長特別需要看好自家「熊孩子」。
  • 法國人最愛吃的蝸牛,是從非洲進口的大蝸牛嗎?
    如今,在我國很多地方的法國西餐廳裡,也都可以看到法式焗蝸牛這道菜的身影,作為地方特色美食之一,也有很多人沒去過法國,卻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吃過法式焗蝸牛,那麼,法國人吃的蝸牛,與非洲人喜歡吃的蝸牛是一種東西嗎?根據資料顯示,在19世紀,法國商人在非洲看到非洲人喜歡吃的非洲大蝸牛之後,覺得這是一個商機,於是將非洲大蝸牛帶回法國,還專門辦起了養殖場。
  • 非洲大蝸牛 盛夏刷爆朋友圈
    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拳頭大的非洲大蝸牛,頻頻出現在公園、小區裡食量驚人 危害公園小區已多年市民王先生家住融信大衛城,每天晚飯後,都會在小區裡散步。最近一連好幾天,他都在道路上、草叢裡看見不少非洲大蝸牛,有時甚至會一不小心踩到。「尤其下雨後,蝸牛出沒更加頻繁。」王先生將此事反映到物業。
  • 帶你了解非洲大蝸牛
    近日,在福建廈門頻繁出現非洲大蝸牛,其實,這種生物早在1930年就入侵到我國了。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非洲大蝸牛。截自新浪微博非洲大蝸牛:Achatina fulica,英文俗名,giant African snail;又稱稱褐雲瑪瑙螺、非洲巨螺、瑪瑙蝸牛。
  • 非洲大蝸牛不是法餐蝸牛 若食用可能感染腦膜炎
    「這是很常見的食用蝸牛啊,難道不能吃嗎?」昨日,看了本報《這種巨型蝸牛不能碰更不能吃》一文報導後,許多熱心讀者致電晨報新聞熱線8080000表示疑惑。甚至還有讀者稱,一些山寨版的法國大餐用的就是這種非洲大蝸牛。針對這一說法,記者走訪並諮詢了有關專家,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大民教授表示,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不可隨意食用。
  • 非洲大蝸牛究竟有多恐怖?
    以前美軍還把這種蝸牛當做軍隊儲備糧,比較耐儲存。非洲巨型陸生蝸牛是典型的全球性災害,它為世界帶來了物種入侵的威脅。這種蝸牛原產於非洲東海岸,但現在遍布亞洲,環太平洋區域和美洲——事實上,除了澳洲以外的所有北回歸線以內的大陸和島嶼都已經被這種大蝸牛佔領了。
  • 恐怖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從非洲一路蔓延到了世界各地
    早在許久之前我們就曾科普過非洲大蝸牛,不過當時說的不夠詳細。其實非洲大蝸牛的種類是很多的,足足有五個亞種,分別是:非洲大蝸牛左旋亞種、非洲大蝸牛凹臍亞種、非洲大蝸牛指名亞種、非洲大蝸牛加納亞種和非洲大蝸牛黃色亞種。
  • 非洲大蝸牛來襲,它的危害有多大
    目前,入侵我國的物種已達到529種,常見的有水葫蘆(鳳眼蓮)、紫莖澤蘭、非洲大蝸牛和巴西龜等,它們對我們本土的動植物都產生了極大的威脅,有些還會傳播病菌,損害人體健康。  奧秘世界小編今天要說的是非洲大蝸牛,它是中國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是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系中國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 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 是腹足綱動物,為陸棲蝸牛。俗名褐雲瑪瑙螺、菜螺。
  • 「田園殺手」非洲大蝸牛 爬上南京人的餐桌
    這兩天,南寧市郊出現了大量的非洲大蝸牛。而專家也特別提醒,這些野生的非洲大蝸牛因為攜帶寄生蟲和蟲卵,千萬不要吃。  現代快報記者調查發現,其實南京很多餐廳都有"蝸牛"這道菜,做法不一,有法式蝸牛、蝸牛湯、烤蝸牛、麻辣蝸牛……愛吃的人還不少。南京餐廳的蝸牛都是什麼蝸牛呢?專家說,用的就是非洲大蝸牛,不過都是人工飼養的,加工得當是安全的。
  • 非洲大蝸牛「入侵」廣西南寧 危害極大
    這就是非洲大蝸牛 (資料圖片)  揭秘  非洲大蝸牛驗明正身  當日下午,記者帶著幾隻「鼻涕車螺」趕往廣西植物保護總站。該站檢疫檢驗科工作人員沈昆辨認出,這就是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非洲大蝸牛。  沈昆說,境內滅殺處理非洲大蝸牛的工作已經移交給廣西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記者不妨前往該部門採訪。
  • 非洲大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非洲大蝸牛。 被非洲人非常喜愛的大蝸牛,到底有多大呢? 一般來說,蝸牛的體積相對較小。人工養殖的中國蝸牛大小只有1.6釐米,散養的大約3釐米。而非洲蝸牛成年後平均殼大小可達七八釐米,甚至能達到20釐米的長度。
  • 非洲大蝸牛爬上南京人餐桌 被稱田園殺手
    「之所以,叫白玉蝸牛,是因為肉是雪白的,飼養的周期相對短一些。法國人吃的蝸牛,也是從非洲來的。」  黃成說,餐廳裡的蝸牛,應該都是人工飼養通過檢驗檢疫的。「非洲大蝸牛很大,基本上一個切片可以裝一盤。」黃成坦言,他本人就吃過非洲大蝸牛,覺得味道「就那樣」。  在非洲西部地區,特別是黃金海岸的居民,視蝸牛為唯一的動物性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