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蝸牛」3隻7年育17000個,中國吃貨不敢吃,卻是非洲人最愛

2020-12-03 一隻螞蟻什麼都做不了

」巨型蝸牛「3隻7年育17000個,中國吃貨不敢吃,卻是非洲人最愛

很多人喜歡旅遊,因為可以放鬆自己,瀏覽異域風景,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人生閱歷,品嘗其它地區的美食,體驗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每一段旅行都是人生當中非常美好的記憶和經歷。即便是有的時候,因為時間或者是經濟的原因,不能立馬外出旅行,如果有一些人可以通過上網的方式,從一些文字或者是圖片當中感受其他地區的風景和美食。

生活當中有很多人特別喜歡品嘗美食,經常被大家調侃為吃貨。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經常會想盡各種方法品嘗不同的美食。

往往因為國家不同,地域不同,也是文化不同,所認可和欣賞的美食也是有差別的,比如說非洲有一種當地居民非常喜歡吃的美食,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簡直是不敢吃。

我們經常在下雨天之後看到一些蝸牛爬,在非洲,很多比較潮溼的地區,有更多非常大的蝸牛,甚至一隻都有巴掌那麼大,這種蝸牛就是在非洲當地非常受歡迎的非洲大蝸牛。

想想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見到個頭這麼大的蝸牛,肯定會嚇一跳,更別想去吃了。

曾經在中國,有人引進了這種非洲大蝸牛來飼養,雖然沒有造成多大的危害,但是因為飼養沒有成功,結果乾脆把那些非洲大蝸牛都扔在了荒山。但是曾經有一個孩子帶了三隻非洲大蝸牛到美國,最後這三隻非洲大蝸牛,在七年時間裡繁衍了17000多隻後代,因為一個母蝸牛一年都能產下1200顆卵,讓很多人驚嘆這種蝸牛的繁殖效率。因為考慮這種體型非常巨大的蝸牛身上會含有一些病菌,所以很多吃貨,也不敢下嘴。

雖然其他地區不敢吃這種大蝸牛,但是非洲的居民特別喜歡吃,他們會直接把這種蝸牛放在火上烤,告訴之後,添加一些其他的佐料直接吃,後來因為吃的量太多,野生數量不足,直接乾脆人工養殖,雖然覺得這種蝸牛身上有許多病菌,但是同時也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因為除了燒烤,還可以直接爆炒來吃。

確實是不同的地區飲食文化也不一樣,很多食物,在這個地區非常受歡迎,但是到了其他的地方,卻並不一定有同樣受歡迎,甚至會遭到唾棄。

相關焦點

  • 入侵全球的非洲野味,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中國吃貨根本狂不起來
    蝸牛與魚翅、乾貝、鮑魚並列成為世界四大名菜,法國蝸牛、庭園蝸牛和瑪瑙蝸牛都是不少中國饕餮的最愛,然而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吃貨卻狂不起來。在雨季到來之時,一種超大號蝸牛就在南方一些城市的街道中出現,這種超大號蝸牛一般為7-8釐米,最大則可長到超過20釐米,是中大型的陸棲蝸牛。不要對它表露好意,不然它就會不客氣地給您的臉做一個面膜。
  • 非洲大蝸牛中國泛濫成災,非洲人的超級美味,中國吃貨卻不敢吃
    非洲大蝸牛中國泛濫成災,非洲人的超級美味,中國吃貨卻不敢吃非洲蝸牛,也被稱為棕色雲曼納蝸牛,屬於瑪瑙科瑪瑙屬。在非洲,非洲蝸牛可以說是超級美食。非洲加納一年可以吃掉1500萬公斤蝸牛。然而,在非洲蝸牛入侵中國之後,它變得廣泛,但中國的敵人卻不敢吃它。這就是為什麼?
  • 廣東人並不是什麼都敢吃,至少非洲大蝸牛就不敢吃
    中國吃貨堪稱地表最強,而廣東吃貨更是中國吃貨的代表。名聲在外的廣東吃貨們,被世人調侃為在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一群人。外地人認為幾乎沒有什麼是廣東人不敢吃的,比如貓肉、蛇肉、蟲子等這些我們大部分人不能接受的食物,廣東吃貨都毫無顧忌。但是廣東人也不是什麼都敢吃,比如非洲大蝸牛。
  • 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吃貨根本狂不起來
    但從其俗名就可以看出,非洲大蝸牛並非中國的本地種,而是其他地方來的。雨後出落得特別動人的非洲大蝸牛兩百年前,這些蝸牛隻生活在東非的沿岸地區,如肯亞、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等地都是它們的地盤。但到了19世紀中,它們就不再安於現狀開始向全球出發,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入侵生物之一。
  • 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中國吃貨根本拽不起來
    ,要是俺上場,絕對整出個滿漢全席的滋味!夠大吧當地居民面對這種恐怖的巨型蝸牛正不知道如何處理時,環球時報官方微博發了一條微博,提示這種巨型蝸牛是非洲大蝸牛,會傳播結核病,它們身上攜帶了寄生蟲和細菌,與之接觸容易感染疾病,特別是小盆友,千萬不要隨意抓過來玩!
  • 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中國吃貨根本狂不起來
    雨後出落得特別動人的非洲大蝸牛兩百年前,這些蝸牛隻生活在東非的沿岸地區,如肯亞、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等地都是它們的地盤。但到了19世紀中,它們就不再安於現狀開始向全球出發,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入侵生物之一。非洲大蝸牛走出非洲路線當然,行動緩慢、不會飛又不會遊的蝸牛,是不可能自己完成跨海遷徙的。說到底,還是得靠不安分的人類帶路。
  • 非洲大蝸牛在中國泛濫,被列入「黑名單」,中國人表示不敢吃
    在非洲加納,當地人一年就能吃掉1,500萬公斤的大蝸牛,很多人會特意到野外捕捉大蝸牛,然後拿到市場上售賣。在非洲是「國民食材」的非洲大蝸牛,到了中國就不受待見了。在中國估計沒多少人敢吃非洲大蝸牛——畢竟美食雖可貴,生命價更高!
  • 非洲野味不怕中國吃貨,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中國吃貨狂不起來
    根據動物學家的介紹,在19世紀之前,非洲大蝸牛都只在非洲的東海岸生活,可是從19世紀開始,伴隨著人口的流動,非洲大蝸牛也開始朝著全世界進發,如今早已經在世界各地泛濫了。有趣的是,這種恐怖的大蝸牛在非洲,其實並沒有泛濫成災,反而數量甚至沒有其它地方的多,因為非洲人非常喜歡吃它們,對於非洲人來說,這種大蝸牛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如果大家有機會去非洲遊玩,會看到路邊的小吃攤很多都在售賣這種巨型蝸牛,不是將它們給煮熟了,就是給烤著吃,雖然非洲人的做飯手藝挺一般,不過處理非洲大蝸牛上,還是花樣很多的,甚至還有非洲人專門拍攝烹飪非洲大蝸牛的視頻。
  • 吃還是不吃?非洲大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身為一個吃貨,就沒有任何食物能阻擋他們的腳步。中國在世界上最出名的就是,啥都能做成美食的國家,亞洲鯉魚,小龍蝦,豬大腸,鮑魚,扇貝等,甚至在國外泛濫成災的生物,都能被我們國人吃到被保護。
  • 誰說只有中國吃貨最能吃,非洲吃貨把滿山的蝸牛都吃到差點瀕危了
    說到吃,肯定都會先想到中國的吃貨們了。中國吃貨可謂是無所不吃,只要是能入口的就都能做成美味端上飯桌,就連在國外都讓人備感頭疼的小龍蝦,都被中國吃貨吃到需要人工養殖才能供應市場需求,可見中國吃貨的可怕。不過,在遙遠的非洲大陸,我們的黑人兄弟們也是非常能吃的呢,讓我們來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吧。
  • 和小狗一般大的蝸牛是寵物,是非洲美食,我們吃貨不敢下嘴
    然而,有一種動物,至今讓很多人不敢下口,那就是非洲大蝸牛。儘管法式焗蝸牛是一道享譽全球的名菜,但是對於這種體型比普通蝸牛大十幾倍的巨型蝸牛,種種行為習慣,讓人們心有餘悸,更不敢吃進肚子裡。在我們國家兩廣地區,每到雨季,這些巨型蝸牛就會出現在小區的道路上,留下黏糊糊的痕跡,簡直就是噩夢。非洲大蝸牛和一般蝸牛最大的區別就是,體型巨大。
  • 非洲大蝸牛泛濫成災,非洲人的美味,為何到了中國卻沒人敢吃?
    不少人尤其是絕大多數女生,對軟體動物們總是會下意識地有所恐懼,蝸牛則是最常見的軟體動物之一。它們背著厚重的保護殼,行動緩慢,喜好雜食,生命力旺盛。有一道法國名菜法式蝸牛,使用的便是蝸牛的一種,歐洲大蝸牛。而非洲也有大蝸牛的存在,這一類蝸牛卻是害蟲。
  • 入侵物種的另類:非洲大蝸牛,個頭拳頭大,中國吃貨也無可奈何
    從牛蛙到小龍蝦,中國吃貨似乎已經成了入侵物種瑟瑟發抖的對象。雖然我們知道這純屬調侃,但也可看出中國飲食文化的深邃。不過,在眾多入侵物種中,這種來自非洲的蝸牛卻讓中國吃貨有些犯難。這種蝸牛是陸地最大的蝸牛之一,身子攤開幾乎能平鋪整個手掌。每當雨季來臨,這種巨型蝸牛的爆炸式增長會讓很多南方人都為之發狂。這種蝸牛的成體殼長7-8釐米,最大可超過20釐米。它們的食譜從農作物、林木、瓜果等眾多植物,甚至還有紙張和同伴的屍體。有研究還表明非洲大蝸牛還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其複雜的食性確實不得不令人嘆服。
  • 廣東人作為最厲害的吃貨,為什麼不吃非洲大蝸牛呢?
    非洲大蝸牛,產於東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後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所以被稱為非洲大蝸牛。非洲大蝸牛不是現在才出現在中國的。在90多年前就已經入侵了。20世紀70年代初期,雲南也發現了非洲大蝸牛。
  • 非洲吃貨瘋狂起來不輸中國人,繁殖力超強的蝸牛幾乎被吃光
    非洲吃貨瘋狂起來不輸中國人,繁殖力超強的蝸牛幾乎被吃光,對於吃貨來說,每天只要有美食可以吃就會很滿足了。說到吃貨,其實這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吃貨,因為民以食為天,所以這吃自然也就是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了。不過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人們在吃的美食也是不一樣的。
  • 54年前一家美國人從非洲帶回3隻蝸牛,後泛濫成災,為啥不吃?
    非洲大蝸牛是在1966年,跟著一家佛羅裡達人「登陸」美國的。這家人當時去非洲旅遊,回程時,家中的小兒子出於喜愛,偷偷在行李中藏了3隻,回到家後,他就將這三隻非洲大蝸牛送給了自己的奶奶。自打奶奶將它們放生,接下來事態的發展就不受控制了,非洲大蝸牛種群爆發,佛羅裡達州花了10年時間和100萬美元,消滅了大約2萬隻非洲大蝸牛,才放緩了它們入侵的腳步。
  • 最成功的外來入侵物種,中國吃貨無人敢吃,可在越南卻很多人在吃
    可除了這些之外,其實世界各地還有很多的物種入侵,當然我們中國也是有這樣的現象,不過由於中國號稱吃貨的天堂,所以絕大部分的外來入侵物種在中國的壽命幾乎超不過第二天,就比如小龍蝦和非洲牛蛙。可凡事無絕對。小龍蝦和非洲牛蛙雖然在中國沒有很好的入侵成功,但有這麼一些生物就在中國入侵成功了。對其中之一就有一種名叫非洲大蝸牛的外來物種,它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廣東等沿海地區。
  • 非洲人喜歡吃的大蝸牛,在中國開始泛濫,但我國的吃貨卻直接放棄
    有一種非洲大蝸牛最近被關注了,因為它的到來,在我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這種蝸牛又叫褐雲瑪瑙螺,也是非洲人非常喜歡的一種美食,就加納這個小國家一年就可以消耗掉1500萬公斤蝸牛。這種蝸牛已經開始在中國泛濫,雖然是非洲人喜歡的美食,但是咱們的吃貨卻不敢吃,這又是什麼邏輯呢?
  • 這一物種成功入侵中國,中國吃貨:不敢吃啊!
    最典型的就是澳洲野兔事件以及美國的亞洲鯉魚事件。當然了,這些物種入侵事件其實是因為人為失誤。而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們中國似乎從來沒有面臨到這種問題,因為很多的生物來到中國之後貌似都成為了我們的一道美味。比如很久之前的非洲牛蛙以及小龍蝦,作為外來入侵物種,他們甚至被吃到了需要人工繁衍。由此可見中國吃貨是多麼的厲害呀!但也並非是所有的物種入侵都在中國失敗了。
  • 吃還是不吃?巨型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作為吃貨,不可能不知道蝸牛肉,蝸牛、魚翅、鮑魚和乾貝被稱為世界四大名菜,其中蝸牛是最受歡迎的。也正是因為菜餚太美味,很多吃過蝸牛的人總是抱怨,一份焗蝸牛,量少,蝸牛也小,不夠吃也吃不過癮,為什麼就不能換大一點的蝸牛呢?事實上,在非洲,確實有很多人會食用一種比普通蝸牛大很多的非洲大蝸牛。號稱非洲最喜愛的食物,究竟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