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真相!小蝸牛,大危害,「勵志」蝸牛大量繁殖湧現所帶來的

2020-12-05 夏日花影

「蝸牛,蝸牛,先出犄角後出頭」「給我一個小小的家,一個蝸牛的家」,提起蝸牛,大家都會覺得這小東西實在可愛。一隻小小的蝸牛,有著硬硬的外殼,與柔軟無比的內心。它雖然弱小,內心卻很強大,它不斷地爬啊爬,失敗了,繼續爬,從來沒有疲憊和放棄,很久以來,它都是勵志的代名詞。

可是,曾幾何時,那不常見的蝸牛多起來了。記得小的時候,幾乎見不到蝸牛,我是北方人,覺得蝸牛應該多在南方吧。今年春天,我在一樓的小院子開闢了幾平米的土地,種花種菜。一場雨過後,發現葉子上、莖杆上、地上,到處都是漫爬的蝸牛,有的正在啃食葉子。我趕快撿拾,一會兒工夫就撿到幾十隻。走到院子外面,小區綠化帶裡,發現一棵樹的溼漉漉枝幹上竟然爬滿了蝸牛。這一刻,才明白,小小的勵志蝸牛,原來它的頑強與執著,它的大量出現,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是無比巨大的傷害。

近些年,蝸牛越來越多,只要是雨過之後,潮溼地帶隨處可見。它們以植物的葉子、莖稈、果實等為食。不少農作物受到蝸牛泛濫的影響,出現減產、農產品賣相不好等,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危害。

蝸牛之所以在短短幾年就越來越多,原因在於它的生命力非常頑強。

其頑強表現在:

1.蝸牛的殼是它的強力保護傘。

蝸牛有堅硬的殼,而且殼隨著蝸牛的長大而不斷長大。堅硬的質地躲避了自然界很多傷害。並且,只要它感覺到危險,立刻縮進殼裡,免受外界傷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蝸牛外殼損害致殘時,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質修復肉體和外殼。

2.蝸牛分泌的黏液對自身的保護。

我們知道,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痕跡,原因是它一邊爬一邊釋放黏液,避免了柔軟的身體受到摩擦和損傷,有助於行走。據有人做過實驗,證明蝸牛即使爬過鋒利的刀片,身體也不會有任何損傷,原因即是這種黏液保護了它。足底分泌黏液還能讓它躲避螞蟻等的傷害。

3.蝸牛可以很久不吃不喝依然存活。

我們人類幾天不吃飯不喝水就會引發死亡,但是蝸牛不一樣,如果周圍環境乾燥了,它會縮進殼中,在殼口分泌一層幹膜隔絕外界,幾個月不吃東西,依然能活著。只要外界溫度合適了,空氣溼潤了,下過雨了,它就能隨時爬出來,尋找食物吃。

4.食物範圍廣,不挑食。

蝸牛吃的東西很廣,植物的葉子莖杆果實花朵都可作為它的食物。我小院裡種的蔬菜,像黃瓜、絲瓜、南瓜、根達菜、葡萄葉子,南瓜花,小白菜,都是它的美食。

5.繁殖能力強。蝸牛的繁殖很有意思。蝸牛是雌雄同體的,大部分種類的蝸牛需要兩個個體交配,互相交換精子。蝸牛將卵產在潮溼的泥土中,一般兩到四周小蝸牛就會破土而出。一隻蝸牛一次可產100~200個卵。每隻蝸牛每年可產卵6~7次。

蝸牛卵
小蝸牛

近些年來,由於禁止農作物莖杆等焚燒,小麥秸稈直接還田,土地沒有經過高溫灼燒,蝸牛的卵也就沒有被燒死。另外就是現在的鳥類和青蛙等蝸牛的天敵也相對少了,加上蝸牛繁殖能力強,因此,蝸牛越來越泛濫。

如何滅蝸牛呢?

應該最好選擇春末夏初,尤其5~6月份蝸牛繁殖高峰期之前,及時消滅長大的蝸牛。可以放養雞鴨吃它們。還可以人工捕捉蝸牛。田間勞作時,見到就捕捉,可以起到很好的滅蝸牛效果。

石灰粉,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在菜的根部周圍撒一些石灰粉,蝸牛在晚上出來時經過,就會失水或燒死。 但要注意石灰不能灑得太多,否則會影響土壤,不利於蔬菜的生長。

還可以撒鹽,因為蝸牛身體表面(除了殼)有一層黏液,當撒上鹽後,蝸牛運動和呼吸能力降低,黏液滲到體外,使蝸牛身體萎縮,細胞因缺水最後死去。

另外就是採用化學藥物防治了,這是不得已的做法,因為畢竟有化學危害。我這不再多寫了。

誰也沒有想到,小小的土蝸牛會給農業和人們生活帶來如此的麻煩和危害。

其實,很多蝸牛品種是可食的,營養豐富,還有藥用價值。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較詳細地記述了蝸牛的形態及藥用價值。

蝸牛肉中的蛋白質、香豆精、生物鹼、有機酸等元素都比甲魚、豬肉和一切蛋類食品中的含量還要高,尤其是蛋白質含量居世界動物之首。蝸牛身上的高蛋白、高鈣質、低脂肪、低膽固醇對人類健康很有好處,其體內有20多種胺基酸和30多種酶素,都是人最為需要而從其它食物中又難以攝取的。從蝸牛蛋白腺中提取出的凝集素對血液研究有很大的應用價值,每一克凝集素在國際市場的價格遠遠超過黃金的價格,所以蝸牛素有"軟黃金"之稱。

白玉蝸牛就是被人們大量飼養的,它色澤鮮美如玉,風靡於全世界。

白玉蝸牛

我們文章裡所說的是,那些小蝸牛,灰色的外殼,一般大小在1-2釐米。

小小蝸牛,不再只是背著重重的殼,一步一步向上爬的頑強、執著與堅持的代名詞,它還是會給人類農業生產和生活帶來危害的「小強」,眼看著它們繁殖得越來越多,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相關焦點

  • 非洲大蝸牛「入侵」廣西南寧 危害極大
    這種被我國首批列為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田園殺手」晝伏夜出,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系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廣西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從事外來生物研究的何工程師表示,他也是頭一回見到非洲大蝸牛實體。
  • 被列入黑名單的美食,繁殖能力超強的 非洲大蝸牛,你認識嗎
    而有一些入侵物種更是被我國直接拉入了黑名單,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一種被我國列入黑名單的入侵物種,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種讓中國吃貨都無能為力的動物是什麼。而我國之所以會引進非洲大蝸牛的主因是因為非洲大蝸牛容易養殖,個大也很大,養得好一隻非洲大蝸牛就能頂好幾隻小蝸牛。
  • 被列入黑名單的美食,繁殖能力超強的 非洲大蝸牛,你認識嗎
    而有一些入侵物種更是被我國直接拉入了黑名單,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一種被我國列入黑名單的入侵物種,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種讓中國吃貨都無能為力的動物是什麼。這種動物就是非洲大蝸牛了。作為原產於非洲東部的一種中大型蝸牛,非洲大蝸牛最大可長到20釐米。
  • 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蝸牛危害特點及防治措施
    夏天到了,又是蝸牛高發季節,潮溼的地方或者下雨的晚上,蝸牛就會出來危害花木,而且讓人覺得不舒服。如何進行防治呢?下面花草樂和您分享蝸牛的防治措施。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蝸牛危害特點蝸牛是一類陸生軟體貝類,雜食性,以取食綠色植物為主,在園藝上取食花卉、蔬菜等,所以野生的蝸牛對農作物危害較大,它是害蟲不是益蟲。蝸牛一般以幼、成貝在草叢、瓦礫、土壤裂鏠及作物根際土中等處越冬。當氣溫升到10℃以上時就開始活動,江南地區一般一年有二個為害期,4~8月份和9~11月份,此兩時期亦是媧牛的產卵高峰期。
  • 蝸牛危害紅薯,伴有大量蝗蟲,葉片孔洞到底是啥原因?
    今天去紅薯地裡,看到了很多蝸牛,在農耕子的認知裡,蝸牛喜歡取食幼嫩的莖葉、花和花絲,萬萬想不到的是,小小的蝸牛竟然不是開天窗,而是將紅薯葉片咬成一個大洞。都說,可以就是用來探知世界的,也是被用來推翻的,農耕子可以鄭重其事地告訴你,這塊地超過50%的紅薯葉片都有孔洞,而且孔洞上就有正在取食的小蝸牛和蝗蟲若蟲。
  • 非洲大蝸牛來襲,它的危害有多大
    目前,入侵我國的物種已達到529種,常見的有水葫蘆(鳳眼蓮)、紫莖澤蘭、非洲大蝸牛和巴西龜等,它們對我們本土的動植物都產生了極大的威脅,有些還會傳播病菌,損害人體健康。  奧秘世界小編今天要說的是非洲大蝸牛,它是中國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是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系中國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 非洲大蝸牛猛於「食人鯧」
    非洲大蝸牛猛於「食人鯧」  可危害100多種草本、木本、藤本植物,中山口岸日前首次截獲這種國家二類有害生物  本報訊 (記者商琦 通訊員陳灩 劉道嶽 陳霞)兩三隻小小的蝸牛居然可以將美國一個州的植物吃個精光?這個可怕的傢伙就是非洲蝸牛。
  • 這種巨型蝸牛碰不得,對蔬菜危害極大
    有什麼樣的危害?到底能傳染什麼疾病?哪樣的是有害的非洲大蝸牛? 據稱,該螺首次在廈門大學校園內被發現,認為是從新加坡運回的植物中夾帶著非洲大蝸牛的卵和幼螺而繁殖起來的。 目前,該螺已擴散至我國廣東、香港、雲南、廣西、湖南、福建及臺灣等地,並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這種外殼呈棕色條紋狀的蝸牛個頭真不小,最小的身長也有四五釐米,大的有小朋友拳頭那麼大。    同住一小區的黃先生告訴記者,一天深夜他下班回家路上不小心踩到了一隻蝸牛,聽到嘎嘣脆,以為自己踩到小餅乾了,結果打開手機電筒一看,地上密密麻麻爬滿了小拳頭般大的蝸牛,瞬間被嚇得頭皮發麻。
  • 養殖蝸牛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蝸牛能帶來的益處
    我們需要注意的就是以下三點:一、蝸牛屬夜晚出動物,投餵食物最好在接近黑天的時候,尤其在夏季,一些瓜果植物葉等容易將水分揮發掉;飼料放的時間太長將會慢慢的腐爛,在快天黑的時候給蝸牛餵食可縮短存放時間,保證我們的食物良好度。投餵飼料的時候,可和清水一起,供其食用。二、投餵的青飼料、精飼料應合理搭配。
  • 種植大白菜,容易遭受蝸牛的危害,如何防治蝸牛?
    蝸牛屬於軟體動物,據有關資料顯示,蝸牛是在陸地上十分常見的腹足綱軟體動物,在我國還是一種中藥材,蝸牛喜歡晝伏夜出,白天隱蔽在陰暗,潮溼,的遮光處,害怕陽光直射,土壤疏鬆,富含有機質的菜園裡是一種非常常見而又普通的害蟲之一,由於蝸牛不屬於蟲類,一般的殺蟲劑對蝸牛是無效的,所以有不少的農民朋友,種植的白菜上出現了蝸牛危害,認為噴灑一些殺蟲劑就好了,
  • 夏玉米地蝸牛要重視,5點幫你認清蝸牛危害,防治謹記要「早」
    夏玉米生長過程中,蝸牛危害現象呈現越來越重的態勢,由次要的有害生物逐漸成為了主要有害生物,對夏玉米花絲授粉甚至籽粒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很多農民朋友會問,記得很久之前,地裡有蝸牛但沒有如此嚴重,是什麼讓這麼難防治的蝸牛泛濫了呢?
  • 蝸牛危害蔬菜,農民該如何防治?
    提要:關於蝸牛,對農作物的危害防治方法,大家了解多少?蝸牛危害蔬菜蝸牛又叫蜓蚰螺、水牛,為軟體動物,屬於腹足綱柄眼目巴蝸牛科,主要有同型巴蝸牛和灰巴蝸牛兩種,均為多食性幼貝食量很小,初孵幼貝僅食葉肉,留下表皮,稍大後以齒舌刮食葉、莖,形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咬斷幼苗,造成缺苗斷壟。灰巴蝸牛和同型巴蝸牛成螺的貝殼大小中等,殼質堅硬。蝸牛的具體特徵有哪些?
  • 非洲大蝸牛 盛夏刷爆朋友圈
    N海都記者 石磊磊 羅丹凌 文/圖「有好多拳頭一般大小的蝸牛躲在草叢裡,看著『萌萌噠』,不知道能不能吃?」入夏後,不少福州市民在公園和小區裡,發現了非洲大蝸牛的蹤跡。從西湖公園、溫泉公園,到倉山融信大衛城小區,大量巨型蝸牛都在怒刷「存在感」。
  • 非洲大蝸牛不是法餐蝸牛 若食用可能感染腦膜炎
    「這是很常見的食用蝸牛啊,難道不能吃嗎?」昨日,看了本報《這種巨型蝸牛不能碰更不能吃》一文報導後,許多熱心讀者致電晨報新聞熱線8080000表示疑惑。甚至還有讀者稱,一些山寨版的法國大餐用的就是這種非洲大蝸牛。針對這一說法,記者走訪並諮詢了有關專家,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大民教授表示,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不可隨意食用。
  • 蝸牛、寄生蟲、腦膜炎......
    【1】http://sz.szhk.com/2018/05/10/282999511540473.html   深圳這種蝸牛最很多 專家提醒:大蝸牛體內藏有大量寄生蟲  據相關文獻報導——  在廣州,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27.3%,感染度為72條/螺;  在深圳,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31.0%,感染度為介於89.2
  • 非洲大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在我國古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提及蝸牛能入藥。正是因為菜太好吃了,所以很多吃過蝸牛的人總會抱怨一隻烤蝸牛太小,蝸牛太小吃不飽,為什麼不能換成更大的蝸牛呢?每一所餐廳的菜單上,毫無意外,都會有與非洲蝸牛有關的食物,無論是加工成商業化的蝸牛肉,還是煮熟切片的蝸牛肉罐頭,都有出售。
  • 【微言新識】認識非洲大蝸牛
    近日,網上盛轉這樣一條微博:「拳頭大小的蝸牛驚現福州街頭。經鑑定,這是『非洲大蝸牛』,是我國首批公布的有害入侵物種,其破壞力很強,會危害500多種作物,甚至連水泥都吃。提醒:非洲大蝸牛會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千萬別摸,更不能吃!」。 「非洲大蝸牛」究竟是什麼?讓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為您介紹。
  • 非洲大蝸牛爬上南京人餐桌 被稱田園殺手
    這兩天,南寧市郊出現了大量的非洲大蝸牛。這種被我國列為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田園殺手」,是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讓當地農民大為傷神。而專家也特別提醒,這些野生的非洲大蝸牛因為攜帶寄生蟲和蟲卵,千萬不要吃。
  • 非洲人喜歡吃的大蝸牛,在中國開始泛濫,但我國的吃貨卻直接放棄
    我們也能看到,這些外來的物種確實給當地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有一種非洲大蝸牛最近被關注了,因為它的到來,在我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這種蝸牛又叫褐雲瑪瑙螺,也是非洲人非常喜歡的一種美食,就加納這個小國家一年就可以消耗掉1500萬公斤蝸牛。這種蝸牛已經開始在中國泛濫,雖然是非洲人喜歡的美食,但是咱們的吃貨卻不敢吃,這又是什麼邏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