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
深圳天天下雨
草叢裡、花壇邊
突然出現了很多大大大大得成精的蝸牛!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有人盡顯吃貨本質
看到這麼大就以為肉多汁嫩
就上街抓一把回家先吃為敬
比如說這位爸爸
大老遠跑到廣東人地盤上吃蝸牛
嚇得孩子發票圈求救
還有的家長
本著讓娃親近自然的態度
允許好奇心爆棚的孩子抓來觀察
甚至還帶回家養
老師也不例外
對於上面這種行為
我想說——
除非你不怕
孩子很可能因此感染寄生蟲
造成腦膜炎、腦膜腦炎甚至失明!
如下圖這種,在雨後經常看到的蝸牛被稱為:非洲大蝸牛,又稱褐雲瑪瑙螺。
圖片來源:網絡
褐雲瑪瑙螺非我國本土物種,是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也是中國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據說,這種蝸牛連水泥都吃!可以說是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據相關文獻報導——
在廣州,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27.3%,感染度為72條/螺;
在深圳,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31.0%,感染度為介於89.2-154.2條/螺。
廣州管圓線蟲是一種寄生蟲,能引起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它的終宿主是鼠,中間宿主包括褐雲瑪瑙螺、福壽螺、蛞蝓(即:鼻涕蟲)等,而人是廣州管圓線蟲的非正常宿主。
圖片來源:網絡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被感染的褐雲瑪瑙螺體內、排洩物、爬行留下的黏液中都會含有廣州管圓線蟲的幼蟲。
人可通過以下途徑感染廣州管圓線蟲:
生食或半生食被感染的螺肉
傷口、黏膜與被感染的螺密切接觸
食用被感染的螺汙染的沙拉、蔬果、水
廣州管圓線蟲感染人體後可在人體各器官間移行,侵襲中樞神經、肺部、眼部等,造成腦膜炎、腦膜腦炎、視覺損傷甚至失明。
今年3月,國內外媒體曾報導了澳大利亞雪梨一個帥氣男孩的遭遇——因為生吃了幾隻蛞蝓,歷經3年治療還是癱瘓了,而他感染的正是廣東管圓線蟲。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還有些人遭遇的比這位男孩更慘:
1985年,臺灣一家九口人食用未經煮熟透的非洲大蝸牛後,全部感染該寄生蟲,導致四人死亡。
1999年,臺中一家六口生吃被蝸牛爬過的有機蔬菜後,全部感染廣東管圓線蟲。導致腦膜炎。
廣州管圓線蟲儘管可怕,但只要我們做到以下幾點,就能遠離它:
不食用生螺肉;
避免破損皮膚、黏膜直接接觸褐雲瑪瑙螺的排洩物、黏液、組織;
接觸褐雲瑪瑙螺後注意清潔雙手;
注意螺與食物的隔離,避免蔬果、沙拉等食物被螺汙染。
不點小心心,就不給你
圖片來源:soogif.com
-End-
資料來源:「深圳龍崗疾控」微信公眾號
喜歡就賞深小衛一顆小心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