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尿!這種蝸牛比手指還長,1隻就有上百條蟲!最近頻現深圳

2020-11-21 健康界

「龍舟水」時節已到

最近深圳的雨水頻頻發貨

 

圖片來源:深圳特區報

馬路邊邊、草叢邊

出現了一群氣定神閒的

大蝸牛!

   

這貨的個頭

比一根手指還長

每次一出動

總會吸引大家強勢圍觀

 

有人已經迫不及待 把他帶回家當寵物養

   

還有人忍不住「要對蝸牛動手了」

清蒸、紅燒、白灼……

   

你們是認真的嗎?!

快!放!開!那!只!蝸!牛!

 

因為

 

雨後出沒的這種大蝸牛,名副其實,叫非洲大蝸牛,又稱褐雲瑪瑙螺(沒錯,蝸牛和螺其實屬於同一家族)。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老家在非洲東部,非洲人至今都很愛吃。

上世紀30年代,這種大蝸牛被人們當食物引進到我國福建、臺灣養殖,結果它們趁「主人」不注意,逃到了大自然中建立了種群並開始迅速擴散,成為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在各地都泛濫成「災」。

 

這種「巨獸」吃起東西毫不含糊,各種蔬菜、農作物、植物,田裡的樹上的,統統一掃光,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所以它已經被我國列為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最可怕的是,生長在野外的非洲大蝸牛非常髒!

它們的黏液或糞便裡,可能攜帶很多寄生蟲和病原菌,這種蟲會傳播腦膜腦炎或腦膜炎等疾病。

 

而小孩子免疫力低,如果好奇去摸非洲大蝸牛,更容易中招!

 

2019年8月份,有家長反映,學校老師之前安排孩子去抓蝸牛,結果抓完這些大蝸牛後,孩子就發燒,燒到40度,班裡 ⅓ 的孩子都因病請假了。

 

大蝸牛和發燒有沒有關係,尚不得知。

不過,龍崗區疾控中心健康教育與促進科甘立勤說,大蝸牛寄生蟲感染率高。根據相關文獻報導——

在廣州: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27.3%,感染度為72條/螺;

在深圳: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31.0%,感染度為介於89.2-154.2條/螺。

 

還有遭「團滅」的——

1985年,臺灣一家9口人食用未經煮熟透的非洲大蝸牛後,全部感染該寄生蟲。

1999年,臺中一家6口生吃被蝸牛爬過的有機蔬菜後,全部感染廣州管圓線蟲,導致腦膜炎。

廣州管圓線蟲是啥?

廣州管圓線蟲是一種寄生蟲,能引起人獸共患寄生蟲病。

它的終宿主是老鼠,中間宿主包括褐雲瑪瑙螺、福壽螺、蛞蝓(即:鼻涕蟲)等,而人是廣州管圓線蟲的非正常宿主。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被感染的大蝸牛體內、排洩物、爬行留下的黏液中都會含有廣州管圓線蟲的幼蟲。

人可通過以下途徑感染廣州管圓線蟲——

生食或半生食被感染的螺肉;

傷口、黏膜與被感染的螺密切接觸;

食用被感染的螺汙染的沙拉、蔬果、水。

廣州管圓線蟲感染人體後可在人體各器官間移行,侵襲中樞神經、肺部、眼部等,造成腦膜炎、腦膜腦炎、視覺損傷甚至失明。

廣州管圓線蟲(又叫廣東住血線蟲)圖片:John F. Lindo / wikimedia

不過,廣州管圓線蟲儘管可怕,但只要我們做到以下幾點,就能遠離它——

不食用生螺肉;

避免破損皮膚、黏膜直接接觸「大蝸牛」的排洩物、黏液、組織;

接觸褐雲瑪瑙螺後注意清潔雙手;

注意螺與食物的隔離,避免蔬果、沙拉等食物被螺汙染。

 

可以......才怪!

吃了感染這種寄生蟲的非洲大蝸牛,或者接觸它們的排洩物,廣東住血線蟲就可能進入人體,寄生在人體中樞神經或腦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腦膜炎。即使煮熟,依然存在風險。

 

非洲大蝸牛身上有很多黏液,帶有各種細菌,對細菌的抵抗力弱的人,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所以,看到這些大蝸牛不要去碰,特別是小孩子。不要因為好奇,去捕捉野外的非洲大蝸牛作為寵物飼養。

在小區發現數量較多的「大蝸牛」:可以告訴物業,請專業殺滅病蟲害的公司進行處理。

如果在家裡發現少數蝸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鹽處理。蝸牛被撒食鹽後,軟體部分會融化成水而死。

   

01. 蚊子

登革熱的傳播渠道其實很單一,全靠白紋伊蚊的叮咬傳播,不會直接「人傳人」。伊蚊在吸食感染者的帶毒血液後,經過體內病毒複製,下次咬人時,就會將病毒傳染給了健康人。

最可怕的是,被感染的蚊子終生能傳播病毒,還能通過卵將病毒傳給後代。

孩子、孕婦、老年人、肥胖者容易中招。這些人群一旦開始有輕微症狀出現,建議立即就診。

應對方法

注意清除家中積水,以防蚊子在水中產卵。同時,保持家裡通風乾燥,可安裝紗門紗窗、掛蚊帳、使用殺蟲氣霧劑等方式驅蚊。

若被蚊子叮咬,可在傷口塗抹鹼性的肥皂水,或用鹽水塗抹衝洗。既安全放心,也能及時軟化紅腫緩解癢痛。

02. 蟑螂

蟑螂是卵生的,它們會將卵產在卵鞘中,孵化出幼蟲。一個卵鞘,少則孵出10隻幼蟲,多則50隻。

卵鞘像一個堅固的育兒箱,連殺蟲劑都無法穿透。

 

應對方法

① 預防蟑螂,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保持乾淨衛生,讓蟑螂在你家根本找不到吃的、喝的。

② 用膠餌「下毒」,毒了一個,傳染一窩。

③ 把家裡的縫隙,儘可能堵死!家裡的排水管口蓋,一定要一直蓋著。尤其是晚上,要裝紗門和紗窗並一直關閉,才能防止他們在夜裡竄入。

03. 蜱蟲

4-10月是蜱蟲的活躍期,它們喜歡將頭埋在人皮膚內吸血。蜱蟲身上攜帶著病原體,被蜱蟲叮咬後,叮咬部位會出現皮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嚴重或致被叮咬者高燒不退、並發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人被咬傷後,通常有7-15天的潛伏期。

相對於成人,喜歡去樹林、草叢玩耍的孩子們,則更容易成為蜱蟲的目標。

 

應對方法

大家可以隨身攜帶驅蚊水,最好不要在草地上久坐或久臥。若發現身上有蜱蟲,不要硬拽,以防其嘴上倒刺深入體內。可以先用酒精塗抹,再用鑷子取出,記住不可用手直接觸碰。

如果蜱蟲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鑽入過深,建議直接請醫生處理。

04. 恙蟲

恙蟲叮咬人時會分泌一種酶使人麻痺,皮膚被恙蟲叮咬後基本都會產生焦痂。恙蟲病潛伏期為4-21天,首發症狀是高熱,除了眼睛紅,會有皮膚紅腫、四肢麻痺、噁心嗜睡等症狀,嚴重者會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

 

應對方法

不要隨意坐在草地上,注意保護身體暴露部位。

如果野外活動後出現長時間高熱不退,且腰、腋窩、腹股溝等處發現焦痂,應及時就醫。

05. 蟎蟲

在潮溼的夏季蟎蟲更易滋生。一旦被蟎蟲叮咬,易引起炎症,傷口出現米粒或黃豆粒大小的丘疹、斑疹等。

 

應對方法

家居環境要注意通風換氣,保持乾燥,被褥勤洗勤換勤曬。被叮咬後,可服用抗組胺藥,塗抹解毒捺劑,若繼發感染需考慮使用抗生素。

06. 紅火蟻

紅火蟻有重複蜇刺的能力,被其叮蜇後有如灼傷般的疼痛感,其後會出現如灼傷般的水泡。少數人對毒液中的毒蛋白過敏,會有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風險。

 

應對方法

被叮咬後,可用鹽水或肥皂水清洗患處,再用外敷藥塗抹,一旦出現全身過敏反應,應儘快到醫院就診。

07. 蠓

比芝麻還小的小黑蟲,夏季公園內尤其多。

  

一旦人被吸血雌蠓咬傷,會出現紅點或者紅斑,就會渾身奇癢,而且越抓越癢,嚴重的還可能出現丘疹性蕁麻疹。

如果忍不住撓破了傷口,之後可因感染出現大面積紅腫,甚至中心部位會出現水泡。有的可變成水皰,嚴重者可出現血管性水腫或全身性風團及大片瘀斑。

應對方法

① 出門穿長袖長褲

② 隨身帶「傢伙」驅蚊

③ 最好別噴香水

① 家裡紗網要「密而不漏」(紗窗一定要密!一定要細!)

⑤ 將蠓蟲的「窩」剷除乾淨

⑥ 必要時求助專業消殺公司

08. 隱翅蟲

通常隱翅蟲爬到皮膚表面沒事,但若其被拍打或壓碎,體內的毒素會沾到皮膚上,引起隱翅蟲皮炎,或引發條狀或片狀水腫性紅斑。

應對方法

若發現隱翅蟲爬在皮膚上,切勿拍或碾壓,應把它彈走。如被咬,可內服抗組胺藥,外塗解藥捺劑或外用糖皮質激素。  

相關焦點

  • 這種蝸牛深圳很多,1隻就有上100條蟲,千萬別讓孩子碰
    這幾天   深圳天天下雨   草叢裡、花壇邊   突然出現了很多大大大大得成精的蝸牛!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有人盡顯吃貨本質   看到這麼大就以為肉多汁嫩   就上街抓一把回家先吃為敬   比如說這位爸爸   大老遠跑到廣東人地盤上吃蝸牛
  • 深圳多地雨後頻現這種動物,寄生蟲「成堆」!千萬不能碰
    最近深圳進入了「龍舟水」季節暴雨特別多但往往都是來的快,去的也快一場大雨過後不少人發現馬路或者公園的草叢邊出現了一群氣定神閒的大蝸牛!▼大蝸牛,到底有多大呢?我們來看看對比圖比一根手指還長如此龐大的蝸牛當你傍晚下班走在路邊忽然看見它馱著房子一樣的大殼出現在你腳邊不少人表示被嚇到
  • 扁扁的身體、數十條腿 車庫裡這種怪蟲是啥東東?
    扁扁的身體,有數十條腿,長得太嚇人了!最近市民於女士稱她去車庫取電動車時一條從沒見過的「怪蟲」出現在車庫裡爬到她小腿上嚇得於女士花容失色上周五晚於女士到小區底樓的電動車庫拿車突然感到腿上有東西爬過她低頭一看一隻外形酷似蜈蚣,體色黃褐長著十多對細長腳的蟲子正爬在她小腿上嚇得她大叫起來
  • 小區頻現「多足怪蟲」 身影遍布多地還會散發臭氣
    本報記者吳濤最近一段時間,市區一些居民小區裡,出現了許多「多足爬蟲」。為了對付這「蟲蟲大軍」,居民和物業使盡了腳踩、噴藥、開水燙等等招數,但都沒太大效果。因為蟲的體側有著兩排密密麻麻的腳,有人說,這是「百腳」,也就是蜈蚣。記者近日去實地一看,此類蟲子大多三五條一起行動,讓人看了心裡直發麻。
  • 最近經常出現的這種動物!千萬不能碰
    我們來看看對比圖比一根手指還長如此龐大的蝸牛當你傍晚下班走在路邊忽然看見它馱著房子一樣的大殼出現在你腳邊不少人表示被嚇到膽小的朋友們早已被嚇得敬而遠之但是,總有那麼幾個膽子大的不僅抓這種蝸牛來玩甚至還開始研究起吃法呃……你們這是認真的嘛對於上述種種行為
  • 最近常出現的這種動物千萬別碰!
    我們來看看對比圖比一根手指還長膽小的朋友們早已被嚇得敬而遠之但是,總有那麼幾個膽子大的抓這種蝸牛來玩快放開!它們的黏液或糞便裡,可能攜帶很多寄生蟲和病原菌,尤其是廣州管圓線蟲,這種蟲會傳播腦膜腦炎或腦膜炎等疾病。
  • 大雨後遍地爬的大蝸牛,為啥不能讓孩子碰?
    最近,深圳幾乎天天下雨。對於上述種種行為疾SIR只想說雨後出沒的這種大蝸牛,名副其實,叫非洲大蝸牛,又稱褐雲瑪瑙螺(沒錯,蝸牛和螺其實屬於同一家族)。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老家在非洲東部,非洲人至今都很愛吃。
  • 深圳雨後,大蝸牛小區「散步」被當野味!這種蝸牛能吃嗎?
    一直以來廣東人都以會吃敢吃而聞名今天就有市民跟我們報料稱因最近連日陰雨天氣小區裡的蝸牛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現身部分小區居民見狀腦子裡浮現出了法式蝸牛的畫面有些人竟然捉了些蝸牛小朋友玩蝸牛大人「食指」大動市民柳女士家住南頭星海名城,她說,最近深圳陰雨連綿,小區裡異常潮溼,暴雨過後,小區裡出現了非常多的蝸牛。有人就會把這些大蝸牛,拿回家吃了。
  • 雨後看見這種大蝸牛,千萬不能碰!
    雨後出沒的這種大蝸牛,名副其實,叫非洲大蝸牛,又稱褐雲瑪瑙螺(沒錯,蝸牛和螺其實屬於同一家族)。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老家在非洲東部,非洲人至今都很愛吃。上世紀30年代,這種大蝸牛被人們當食物引進到我國福建、臺灣養殖,結果它們趁「主人」不注意,逃到了大自然中建立了種群並開始迅速擴散,廣泛分布在廣東、廣西、雲南、福建、臺灣等地,成為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這種「巨獸」吃起東西毫不含糊,各種蔬菜、農作物、植物,田裡的樹上的,統統一掃光,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所以它已經被我國列為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 這條長有「手指」的魚,就是我們的共同祖先?
    這條長有「手指」的魚,就是我們的共同祖先?這條長有「手指」的魚,就是我們的共同祖先?提塔利克魚胸鰭的鰭條很不對稱,腹側的鰭條比背側的鰭條小好幾倍,研究者推測,這可能說明在胸鰭的底部,形成了一層肌肉。這層肌肉類似於四足動物掌心的肉,儘管還不足以支撐它們上陸,但可以幫助它們在河底移動。提塔利克魚還保留有胸鰭,但是魚鰭中已經具有骨骼支撐了,只是還缺少明確的指骨。
  • 鹽田大鵬海域頻現兇猛深海魚 遊人被咬傷(圖)
    鹽田大鵬海域頻現兇猛深海魚 遊人被咬傷  深圳東海域頻現魚群傷人  泳友懷疑與私自放生深海魚不適應淺海環境且海水溶解氧偏低有關  深圳新聞網訊 在離海岸邊幾米的水中,能抓到深海魚市民廖先生告訴晶報記者,他所在的一個遊泳愛好者群裡,有泳友發來多張自己被海魚咬到的照片,把他著實嚇得不輕。  在他展示的照片裡,傷者的耳朵以及腋下靠近胸部位置都被咬出了血印,雖然不深但看著也怪嚇人。  華先生是其中一名被海魚咬傷的泳友。
  • 蝸牛、寄生蟲、腦膜炎......
    【1】http://sz.szhk.com/2018/05/10/282999511540473.html   深圳這種蝸牛最很多 專家提醒:大蝸牛體內藏有大量寄生蟲  據相關文獻報導——  在廣州,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27.3%,感染度為72條/螺;  在深圳,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31.0%,感染度為介於89.2
  • 深圳馬路邊灌木叢可見,這種蝸牛別碰,更不能食用,小心寄生蟲
    很多小朋友對大蝸牛非常感興趣,甚至有的孩子還收到過觀察蝸牛的作業。不過,龍崗區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大蝸牛體內很可能感染有寄生蟲,小朋友和大蝸牛親密接觸極易被感染,千萬要小心。 「大蝸牛」叫褐雲瑪瑙螺,也叫非洲大蝸牛,不是我國本土物種,是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也是中國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南都記者在社交群上發現,有家長反映,學校老師之前安排孩子去抓蝸牛,結果去抓到這些大蝸牛後,孩子就發燒,燒到40度,班裡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因病請假了。
  • 近期雨水多蝸牛頻現 專家提醒:非洲大蝸牛細菌多,市民莫捕捉食用
    去年「越獄」的中華白玉蝸牛再出現時長大了一圈  連日的陰雨給陳肇聖帶來了驚喜,在東坪山李家小院裡,天剛放晴,一隻蝸牛爬了出來。陳肇聖發現,這正是去年10月「越獄」的中華白玉蝸牛之一。它不僅成功越冬,而且身上還長出了一圈漂亮的生長線。「蝸牛都是先長殼再長肉的,殼口那一圈淺黃色的部分就是新長出來的,特別明顯。」  陳肇聖,熟悉他的人都叫他「蝸牛哥」。
  • 眼睛裡鑽出3條活蟲驚呆醫生 幸虧還沒鑽進腦子
    漫畫 章麗珍  浙江在線01月05日訊元旦期間,微信朋友圈流傳著這樣一條消息:有位醫生在患者眼中取出3條活蟲。微信裡還附有兩張從眼中取活蟲的驚悚照片。   3條細線般白蟲困擾患者2個月   提醒:養貓養狗者要勤洗手  記者看到,一位醫生朋友在微信裡轉發:「養狗養貓的進來看下(轉自一位醫生師兄的發布,膽小慎點)。今早門診一位患者眼睛裡,發現活的會動的3條那麼長的寄生蟲!目前看,可能是結膜吸吮線蟲,養狗養貓的易感染!
  • 男子大膽遊客抱椰子蟹 簡直讓人嚇尿了
    男子大膽遊客抱椰子蟹 簡直讓人嚇尿了時間:2016-02-06 11:59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子大膽遊客抱椰子蟹 簡直讓人嚇尿了 一名遊客在印度洋的聖誕島上遇到一隻巨大的椰子蟹,他還大膽地把螃蟹舉起來拍照留念。簡直會被嚇尿了,如此大膽就不怕被蟄到嗎?
  • 女子右眼取出6條活蟲 最長一條有2釐米-女子,眼裡,6條,活蟲,最長...
    從未養過寵物,也沒有吃過野生動物,49歲的阿姨眼中居然長出了活蟲!據都市時報報導,7月24日上午,在寧波市第一醫院龍山分院,醫生從49歲的劉女士右眼中取出了6條活蟲,其中最長一條達到了2釐米,其他5條也在1.5釐米以上,著實讓人嚇了一跳。
  • 蝸牛的種類有哪些?
    蝸牛是陸生貝殼類軟體動物,從曠古遙遠的年代開始,蝸牛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蝸牛的種類很多,約25000多種,遍步世界各地,僅我國便有數千種。我國有食用價值的約11種,如褐雲瑪瑙蝸牛、高大環口蝸牛、海南堅蝸牛、皺疤堅蝸牛、江西巴蝸牛、馬氏巴蝸牛、白玉蝸牛等。
  • 每天抓十幾隻!廣東男子家中頻現怪蟲,專家:可能在衣物裡產卵
    每天都能抓到十幾隻 住戶:形似蠶蟲,每天抓都抓不完 「以前從沒見過這種蟲」,馮先生一家入住新房兩年多,年初偶然發現,家中臥室靠近地腳線的牆角出現一種白色小蟲,平時會拖著一個菱形「袋子」緩慢地在牆上爬行
  • 幼童眼裡長出四條蟲 系寵物傳染所致(圖)
    幼童眼裡長出四條蟲 系寵物傳染所致(圖) ■從患者眼睛裡找出的「蛇形蟲記者 王彬 攝    長一釐米多,體形如蛇狀,全身乳白色。邯鄲市臨漳縣一位兩歲男童因為時常與貓、狗玩耍,眼睛裡竟然生出4條長短不一的「小白蛇」。當地眼科醫生經過認真檢查,初步診斷孩子所患眼疾為罕見的結膜吸吮蟲病。  記者昨天上午從臨漳縣醫院了解到,小患者家住狄邱鄉,有寵物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