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大鵬海域頻現兇猛深海魚 遊人被咬傷(圖)

2020-11-23 搜狐網
一位泳友耳朵被海魚咬傷。
海岸附近出現的海鰻。
泳友在海岸邊水裡發現的海鰻。


  鹽田大鵬海域頻現兇猛深海魚 遊人被咬傷

  深圳東海域頻現魚群傷人

  泳友懷疑與私自放生深海魚不適應淺海環境且海水溶解氧偏低有關

  深圳新聞網訊 在離海岸邊幾米的水中,能抓到深海魚,這是不少「吃貨」的夢想。連日來,有許多泳友反映,在鹽田、大鵬海域海岸邊發現許多深海魚,包括深水石斑魚、海鰻等,許多人在岸邊打撈,而同時,還有些人在岸邊遊泳時被海魚咬傷。

  深圳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發布消息稱,大鵬灣官湖和沙魚湧近岸海域大批魚類浮頭或死亡,是該海域海水溶解氧過低導致的。但對於海岸邊出現海鰻還咬人的現象,泳友懷疑,可能是人為放生深海魚類造成的。

  近海遊泳被海魚咬傷

  「不知能不能吃,但抓住時都還是活的,有人猜測是放生的,也有人說是赤潮影響,也有說可能是汙染。」市民廖先生告訴晶報記者,他所在的一個遊泳愛好者群裡,有泳友發來多張自己被海魚咬到的照片,把他著實嚇得不輕。

  在他展示的照片裡,傷者的耳朵以及腋下靠近胸部位置都被咬出了血印,雖然不深但看著也怪嚇人。

  華先生是其中一名被海魚咬傷的泳友。他告訴晶報記者,平時每個星期都會和朋友到鹽田背仔角海遊,以往這裡水質比較好,但23日當天,他們下水前發現,這裡的水質有些問題:「當時海水有種下水道的腥臭味,我們就沒敢多遊,只是遊出了離海岸線兩三百米。」在準備往回遊的時候,突然,華先生感覺左側腋下附近一陣刺痛,定睛一看不得了,一條粗壯的海鰻緊緊咬住了他。

  華先生並沒有很慌亂,憑藉多年的水性和經驗,他直直向岸邊遊去,在此期間,為避免刺激海鰻導致傷口加深,他沒有用手觸碰海鰻,而是與海鰻同遊。直至離海岸邊不到三五米的時候,隨著華先生即將站起,海鰻脫口離去。華先生說,他們猜測,海洋中可能出現異常,才會出現海魚主動攻擊人的現象,「問題應該還挺嚴重的」。

  據悉,位於深圳市小梅沙往東方向3公裡的背仔角檢查站旁邊的背仔灣沙灘,因為沙白、水清,沒有大、小梅沙般人頭湧洶,而且不收門票,因此每逢夏天都有不少人到該處消暑、暢泳。但問題是,這個區域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對遊泳者來說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

  這是放生惹的禍?

  與背仔角情況類似的,還有大鵬南澳、葵湧多個海域,乃至遠在惠州大亞灣海域。晶報記者隨後採訪到了另外一位在背仔角現場的泳友焦先生。他表示,以往在背仔角海域遊泳的時候,經常看到有市民從海產市場裡購買上萬元的海產,開著小艇在海域裡放生。「不知道這次是怎麼回事,放生的魚都不走,也不往深海遊,很多就被衝到了岸邊水域。」他說。

  晶報記者翻查資料發現,2015年4月,有媒體報導稱,有人在當地著名「避暑勝地」背仔灣沙灘海域放生海鰻,結果造成兩宗海鰻咬傷人的事件。其中一名成年人左腳被咬傷,送院縫了4針,另一名小孩的雙腿被嚴重咬傷,隨後被送到鹽田醫院簡單治療後,轉送到南山醫院,縫了100多針。

  對於放生一事,除了焦先生,包括華先生在內的多名資深泳友都予以了證實。據他們描述,經常有人購買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海產,投放至附近海域。「我們都見到過,也跟他們近距離聊過,有時一隊十幾人。他們這頭把海產倒下去,人走了沒多久,就有人開著船回來撈。」焦先生說:「之前我們也勸過他們,後來他們就改到離海岸線遠一點的海域去了。」

  華先生表示,沒有見到他們放生的具體魚類,所以不敢輕易下判斷,但諸多海鰻、石斑魚,也確實容易讓人引發聯想。「當時我們上岸後,大致看了一下海面,水裡至少還有三四條海鰻。」提及當時情況,華先生驚魂未定。

  晶報記者隨後調查發現,深圳存在多個放生組織,會不定期組織人員前往深圳各處放生,放生位置也遍布深圳各地,有的在飲用水庫,有的在山上,有的在海邊。在百度「深圳放生群吧」,不少網友也相互分享放生活動信息並且組建QQ群方便交流,甚至還有以放生為名組織的單身聚會活動。

  市民陳先生認為,正確的放生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如季節、時段、天氣、地點、環境容納量等等,要求一定專業性,並且也應該在被監管的情況下進行。

  監測部門接報稱大量魚類死亡

  分析發現水溶解氧過低

  4月22日,深圳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接到大鵬灣官湖和沙魚湧近岸海域發現大批魚類浮頭或死亡的報告,隨即對該海域海水進行監測,發現大鵬灣官湖和沙魚湧近岸海域有大約2平方公裡的缺氧區(溶解氧濃度小於2mg/L),經實驗室分析,初步判定海水溶解氧過低是導致該海域魚類、蝦蟹死亡的主要原因。

  4月23日,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發布通報稱,根據跟蹤監測,23日,沙魚湧近岸海域缺氧區(溶解氧濃度小於2mg/L)面積不足1平方公裡,周邊海域溶解氧濃度逐步升高。除溶解氧指標外,其他監測指標基本處於正常範圍。初步判斷外海低氧水團流入官湖至沙魚湧近岸海域是導致該海域缺氧的主要原因。

  昨日,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再度發布通報稱,根據監測,沙魚湧近岸海域海水中溶解氧濃度逐步升高,離岸2公里海域底層海水有小範圍缺氧區(溶解氧濃度小於2mg/L),周邊海域溶解氧濃度恢復至正常範圍。

  有泳友表示,當海水溶解氧過低時,如果再在此放生深海魚,會加劇海魚的缺氧,造成深海魚的不適應而發生咬人事件。

  法規連結

  今年剛實施的新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對野生動物放生出臺了明確的處罰責任。其中第三十八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將野生動物放生至野外環境,應當選擇適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當地物種,不得幹擾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產,避免對生態系統造成危害。隨意放生野生動物,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或者危害生態系統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晶報記者 王子鍵/文 圖由受訪者提供)

news.sohu.com false 綜合 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17-04/25/content_16079543_2.htm report 3912 一位泳友耳朵被海魚咬傷。海岸附近出現的海鰻。泳友在海岸邊水裡發現的海鰻。鹽田大鵬海域頻現兇猛深海魚遊人被咬傷深圳東海域頻現魚群傷人泳友懷疑與私自放生深海魚不適應

相關焦點

  • 深圳男童被放生海鰻咬傷 網友直呼「造孽」
    然而近日,深圳鹽田背仔角海灘的海鰻(一種兇猛肉食性動物)放生行為卻近乎奪了遊人的生路——一名女子、一名8歲男童被放生的海鰻咬傷。事件發生後,引得網友直言放生如同「造孽」,「這不是放生,這是投毒」。回顧:男童被放生海鰻咬傷4月26日,在背仔角海灘遊玩時,李女士與一名8歲男童被水中的海鰻咬傷,李女士左腳縫四針,男童雙腿縫了近百針。原來,在他們去遊玩的前幾日,有一組織曾在此沙灘放生。
  • 奇醜無比的「無臉魚」,只在澳大利亞海域才有,屬於深海魚!
    澳大利亞現無臉魚,這條魚無眼無鼻,科學家認定其為新物種。當地時間2017年5月31日,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和聯邦科學與研究組織一艘考察船在該國東岸水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深海探索,發現了一條奇特的「無臉」魚,這條魚無眼無鼻,科學家認定其為新物種。
  • 這頭長吻飛旋海豚在大鵬海域要擱淺……
    &nbsp&nbsp&nbsp&nbsp時間:9月12日&nbsp&nbsp&nbsp&nbsp地點:大鵬海域&nbsp&nbsp&nbsp&nbsp主角:海豚、船家、「潛愛大鵬」義工等
  • 日本地震現罕見怪魚 盤點全球深海恐怖怪獸(組圖)
    由於近年來多地地震頻發,使得深海處的「怪魚」或人們從未見過的「怪物」出現在靠近海岸的地方,令人們嘖嘖稱奇。  日本海岸現白色「怪物」 形似白鯨  日本於2011年發生大地震及海嘯後,有生還者拍下一頭「怪物」被衝上海岸。片段近日曝光,引起網民熱議,但對於其品種卻莫衷一是。
  • 臺衝浪海域現兇猛公牛鯊 兩釣客與其搏鬥1小時勝出
    臺衝浪海域現兇猛公牛鯊 兩釣客與其搏鬥1小時勝出 2016-03-03 14:09: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臺灣東海岸東河衝浪海域竟出現大尾兇猛公牛鯊
  • 紐西蘭沙灘驚現「食人魚」,牙齒鋒利、兇猛無比,見人就咬
    據悉,這種魚學名帆蜥魚(Lancetfish),是可以生存在水下2000米的兇猛深海捕食者,雖然遍布全球各海域這種魚性情兇猛,且非常貪食,以各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為食。因為這種魚還會吃同類,所以有了「食人魚」的外號,據稱帆蜥魚確實也有吃人的傾向。小魚一旦被它咬住,幾乎無生還可能。
  • 紐西蘭沙灘驚現「食人魚」,牙齒鋒利、兇猛無比,見人就咬
    據悉,這種魚學名帆蜥魚(Lancetfish),是可以生存在水下2000米的兇猛深海捕食者,雖然遍布全球各海域這種魚性情兇猛,且非常貪食,以各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為食。
  • 深海龍魚與龍魚
    提起龍魚,大家都會想到那威武神氣的身型,氣定神閒的遊姿以及閃閃發光的鱗片,龍魚捕食瞬間表現出來的兇猛也被不少玩家津津樂道
  • 深海怪魚,滿嘴獠牙的帆蜥魚,讓人覺得可怕不敢有食慾!
    海洋佔地面積達到3.6億平方公裡,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所以在海洋中,還有很多物種,是人們沒有見過,特別是深海中,有些生物長得完全出乎人的所料,來看看這種長著滿嘴獠牙的深海怪魚——帆蜥魚!帆蜥魚外形看起來非常嚇人,體型一般長達2米以上,最為明顯的就是魚嘴裡長滿了誇張的獠牙,密密麻麻的小牙齒,可見攻擊殺傷力有多強。除了魚嘴獠牙,還有就是這種魚的背鰭又長又高、呈帆狀,所以稱為帆蜥魚。
  • 男子深圳海灘放生大量兇猛海鰻 小孩被咬縫百針(圖)
    據港媒報導,近日有深圳市網民在微博發貼稱,昨日上午有人在當地著名「避暑勝地」背仔灣沙灘海域放生海鰻,結果造成兩宗有人被海鰻咬傷的事件。  其中一名成年人左腳被咬傷,送院縫了4針,另一名小孩的雙腿被嚴重咬傷,隨後被送到鹽田醫院簡單治療後,轉送到南山醫院,於昨晚8時縫了共100多針的手術。
  • 土耳其深海現巨泡4米寬 盤點海洋深處五大神秘生物恐怖毒蛇魚【圖】
    土耳其深海現巨泡  神秘的海洋世界無奇不有,近日,一名潛水員日前在土耳其一處水域深海中發現一個「巨無霸泡泡」,目測估計有4米寬,如同一輛車子大小,其觸感相當柔軟,且「巨泡」內有許多「斑點」在遊動。  潛水員譚瑞弗(Lutfu Tanriover)7月中在土耳其費特希耶(Fethiye)臨近海域約22米深的深海處發現一個不知名的巨無霸泡泡,其外觀呈現透明且觸感相當柔軟;此外,當近距離觀察可察覺巨無霸泡泡內含有許多遊動的斑點;這個意外發現也讓譚瑞弗既興奮又感到害怕,事後將整個目擊過程上傳至影音平臺網站Vimeo上,引起許多網友討論。
  • 日本沿海頻現罕見深海魚 民眾擔心地震或海嘯先兆
    原標題:日沿海現罕見深海魚引民眾擔心 此前多次大地震前這類魚被衝上岸日本本州北部沿海地區的漁民一周內接連發現三條罕見的深海魚類,消息傳開後引發不安,民眾擔心此為地震或海嘯的先兆。此前多次災難如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前,也有多條這類魚被衝上岸。
  • 日本海域驚現"地震魚",這種魚到底是什麼?
    此前,南千島群島海域曾經發生了地震,而這次日本漁民發現地震魚現身,自然是非常的吃驚。雖然這樣的說法只是民間的傳說,但是漁民對於這種事情還是深信不疑的,畢竟地震魚生活在深海之中,只有海底的環境發生改變,它們才會離開自己生活的位置。
  • 日本近海現大量深海巨口魚 專家稱或因海洋異變
    圖為深海巨口魚【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Sponnich Annex網站4月23日報導,22日,日本高知縣在其位於室戶海灣海域設置的定位漁網內,發現了105條平日很難見到的深海「巨口魚進入2014年,日本各地相繼捕獲了不少諸如「大王烏賊」之類的深海魚,但這些魚類的出現原因及其生活習性仍是未解之謎。據報導,「巨口魚」的棲息地是距離定位漁網50米以外,水深120-800米的深水區。這種「巨口魚」通體發黑,長著尖銳的牙齒,下顎的觸鬚上有發光器,來就像一臉壞笑看著人們一樣。
  • 秋天來了蛇蟲兇猛 被咬傷蜇傷可別大意
    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周育舟 黃遠來 通訊員 唐靖豪/文 卿要林/圖 統籌:黃遠來隨著生態環境的變化,馬蜂窩多見於小區,圖為消防員正摘除一居民樓馬蜂窩。(資料圖片)1 秋季蛇蟲進入活躍期進入秋季以來,有市民反映在都樂公園、龍潭公園內頻頻發現毒蛇出沒,引發不少市民擔心。而柳鐵中心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周濤也表示,入秋後被毒蛇、毒蟲咬傷蜇傷的患者也多了起來,毒蛇主要是眼鏡蛇,而毒蟲主要有馬蜂、隱翅蟲和蜈蚣。為何毒蛇和毒蟲會在秋季出沒?
  • 美科考隊探秘千米深海 邂逅眾多神秘生物(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9日報導,近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奧凱諾斯」探測隊(OkeanosExplorerteam)完成了一個多月的深海探測任務。
  • 山東黃海海域驚現「怪魚」 此前從未打撈過(圖)
    月魚資料圖。  齊魯網1月9日訊(記者 黃璐璐)據山東廣播新聞頻道《直播山東》報導,1月8日凌晨,即墨市鰲山衛漁民在黃海海域捕回一條怪魚,這條魚呈圓盤狀,體長半米、重40斤,身上遍布白色的圓斑,大魚腹部左右兩側各有一個直徑5釐米的深色圓坑,據分析,這可能是在深海裡被章魚的觸手吸住,或者被其他海洋生物吸在身體上造成的外傷。
  • 澳大利亞發現奇怪深海生物 眼睛凸出外形卡通(圖)
    中新網2月22日電據外媒報導,繼上周一條頭似海豚身似鱷魚的奇怪深海生物於新南韋爾斯省擱淺,澳大利亞再有漁民發現奇怪的深海生物。據報導,這條怪魚長有數十隻尖利牙齒,眼睛凸出,外形十分「卡通」。這條長38公分的魚是在奧德來源維多利亞省海岸被捕網抓住。
  • 日本高知縣捕獲神秘深海魚 或與海底異變有關(圖)
    人民網東京4月23日電 (滕雪)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高知縣室戶岬附近海域固定網中22日捕獲了105條神秘深海魚,判明為巨口魚科巨口魚屬「明鰭袋巨口魚(日文名:ホテイエソ。英文名:Photonectes albipennis)」,其生態環境目前還是個謎。專家稱,在21日就已捕獲了9條該神秘魚類,而在短時間內又出現大規模深海魚的現象,恐與海底環境發生異變有關。
  • 俄漁民捕獲雙嘴深海怪魚 盤點世界上的怪魚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3日報導,近日,俄羅斯漁民在俄羅斯東南部沿海的濱海邊疆區海域,捕獲了一條長相怪異的魚。這條魚形態醜陋,還長著兩張嘴。網友指責這可能是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汙染了相關海域,導致魚類基因變異,才有了這樣的怪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