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和幼兒園不重要?因為孩子太小學不到,沒有必要選擇好學校?

2020-12-04 孫水風說美食

一些老人家覺得早教和幼兒園不重要,因為孩子太小學不到什麼沒有必要選擇好學校。這個問題我想分成三部分回答,一是「早教重不重要」;二是「要不要上早教中心或幼兒園託班」;三是怎麼定義和選擇這個「好學校」。01早教重不重要?答案是:重要。當前,從寶寶出生,父母就開始謀劃給寶寶做啟蒙教育,誰都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不得不承認,科學合理的早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早教的內容很多,專業一點來說就是「五大領域、八大智能」的開發,包括感統訓練,智力開發,語言訓練,性格培養,專注力培養等等,而這些概念轉化到實際的教學課程,可以包括:音樂、舞蹈、樂高、美術、英語、廚廚樂、數學等等。

音樂啟蒙:給孩子創造音樂環境,然後通過遊戲,結合繪畫、繪本、舞蹈、樂器等,鍛鍊他們的感官、韻律、節奏、語言、協調性等能力。當然,很多家長已經為孩子計劃好以後學習樂器,那麼音樂啟蒙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感統課:藉助專業感統訓練器材,進行大動作、精細動作等五大領域訓練,增強感統。感統失調的孩子,可能注意力不集中,平衡感不好,動作發展遲緩等等。樂高課:有專業的老師,給孩子一個主題,並作簡單的構建思想的引導。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拼出不一樣的造型,比如房子、汽車、遊樂場等。刺激了孩子想像力,鍛鍊孩子的空間感。

創意美術:運用各種美術元素,利用手邊各種素材,進行有主題或無主題地創作,比如製作花、水果籃、冰淇淋、森林等,鍛鍊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感受美感、發揮想像力。數學啟蒙:讓孩子認識數字,主要是進行數量感知。另外,還有一些圖形認知,對空間的了解。全腦:課程主要包括百科閃卡、地圖閃卡、國旗閃卡、世界名畫閃卡、順序記憶、幾何圖形認知、故事順序記憶、吹球、迷宮、拼圖、空間感知等課程,同時開發孩子的左右腦。02要不要上早教中心或幼兒園託班?答案是:不一定。進不進行早教」和「上不上早教機構」是完全兩回事。早教是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境下實施的。

而上不上早教中心,取決於每個家庭的需求。家庭早教成本低,增強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缺點是方法可能不系統、不科學,孩子接觸的人過少。有以下三種需求時,建議去上早教中心或幼兒園託班。針對一些相對專業的啟蒙教育,例如樂高、美術、英語等領域,家長不具備教學能力時,可以選擇。以英語為例,雖然我們可以在家裡陪孩子聽英文兒歌,讀英文繪本,看英文動畫。但是,家庭早教缺的是一個系統的教學方案和良好的互動輸出環境,另外,我們還會擔心自己的口語發音是不是標準等問題。培養孩子自理能力、規範行為習慣、與集體融合的能力時。孩子在父母面親總喜歡撒嬌,往往難以立規矩。

父母均上班,且晚上加班多,老人精力有限,只能關注孩子是否吃飽穿暖。給孩子選擇早教機構或託班,可以解放老人。03「好學校」的定義和選擇。答案是:最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家長在選擇的時候,需要考慮以下因素。距離。選擇距離近的早教中心或幼兒園託班。一來方便接送;二來照顧到老人的身體和安全;三來方便應對突發情況;四來可以適應冬天睡懶覺的情況。環境。環境良好、衛生,包括硬體和軟裝。廚房衛生,消毒做得如何。飲食合理,陽光充足。有安全的戶外活動場地。師資配比。早教中心,一般一個主教一個副教。因為每節課的時間在1個小時以內。

而託班時間較長,標配是3個老師,一位班主任,一位教輔老師和一位保育員。如果學生過多,老師可能顧不過來。老師素質。老師要有耐心和愛心。畢竟小孩子情緒多,生活上也需要多照顧和呵護。課程。如果是早教中心,通過試聽,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課程。如果是幼兒園託班,選擇主要是進行生活習慣和基礎認知的培養的學校,如果有特色課程更好。不需要找那種超前學課教育的學校,否則給孩子增加負擔,還容易抹殺孩子的靈性。收費合理。並非最貴就適合,我們還是要考慮家庭的可承受範圍。

相關焦點

  • 幼兒園母慈子孝,上小學雞飛狗跳,幼小銜接班到底有沒有必要呢?
    因為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在焦慮孩子的一年級能不能平穩的度過,所以催生了「幼小銜接」這樣的學前教育班。幼小銜接,指的是兒童在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發展的過渡時期。對於幼小銜接,有家長趨之若鶩,也有家長嗤之以鼻。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在正式上小學時,由於學的是自己已經會的內容,沒有新鮮感,所以會對學習失去興趣。那麼幼小銜接到底有沒有用呢?
  • 臨滄早教:細數周邊都有哪些優質的幼兒園和早教機構
    臨滄市的早教機構大多主要分布在臨翔區,而鳳慶縣、永德縣、鎮康縣、雲縣、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等幾個轄區的縣份,早教培訓機構和幼兒園就分布得比較少了,這也反映出各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存在著先後差異。
  • 幼兒園就學英語真的好嗎:專家稱「沒必要」,是家長太焦慮了
    幼兒園就學英語真的好嗎:專家稱「沒必要」,是家長太焦慮了 林曉瑩/錢江晚報 2017-03-21 11:06
  • 英語學習越來越低齡化,起步晚的孩子到底有沒有機會逆襲?
    我是一個佛系媽媽,從早教機構到英語啟蒙,哪一樣都沒有跟上潮流。因此,由於分離焦慮胖米上幼兒園哭了2個多月,上小學哭了將近2個月。英語從無啟蒙,到快3歲時我才開始有意識給她找些英文動畫片,每天看起來。直到5歲半,胖米的26個字母還分不太清楚,單詞倒是會了一些,也是偶爾記得偶爾忘了。當時不僅一個人告訴我說,你們家孩子英語學得太晚了,以後她會跟不上的。我並沒有太動容,還想再等等,再等等。
  • 孩子在上小學前,要讓孩子提前學習拼音知識嗎,這裡有答案
    目前我國幼兒園並不是以教授知識為主,孩子在幼兒園中學習到的知識並不是系統知識,孩子在幼兒園中學到的主要是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科學系統知識,孩子在幼兒園接觸的還不多,例如語文的拼音,孩子在幼兒園接觸的並不多,但天津這學對學習語文這一門功課來說是很重要很基礎的,孩子上完幼兒園就要去升小學
  • 幼升小需不需要上銜接班?聽聽小學老師怎麼說
    還沒上小學,就坐進培訓班,提前學對孩子好嗎?記者走訪省城幼兒園、小學、培訓機構等多家單位探究竟「我家孩子今年9月要上小學了。最近,幼兒園班裡很多小朋友都去上了幼升小銜接班。我覺得沒必要,不打算給他報。
  • 英語口語不會,漢字書寫不對,孩子早教靠誰?牛聽聽讀書牛體驗
    兒童早教,在早些年似乎只有條件好的家庭孩子才能享有的私人教育。如今在社會需求進步下已經進階成為成長燻教體系。當年花大價錢大時間才能享有的面對面私人早教,如今逐漸演變成在家就能人人擁有的大眾社會資源,只不過很容易讓你在家中不知不覺養了一堆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的機器人們。
  • 過度神話「幼小銜接」真沒有必要
    日前,中國青年報記者針對「幼小銜接」教育展開調查,透過家長的焦慮、私立教育機構的火熱,我們看到了當前教育的「起跑線」越來越提前,教育部雖然發布《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加快了學前教育的治理進程,但收效還有待觀望。(中國青年報)  教育,常聊常新。一個家庭,自從母親開始孕育新生命起,教育的話題就一直貫穿了整個人生。
  • 從小霸王到火火兔,再到傻蛋機器人,早教機讓早教變得更好了嗎?
    宋師傅為了孫子學習,買了一臺叫做「二蛋」的早教機器人,結果問這機器人「一加一等於幾」,機器人回答「等於1」:新聞裡說的「二蛋」機器人就是這貨:關於早教機一類的產品,毛爸一直不太認同,因為它是在揠苗助長風氣下誕生的極具中國特色的產品(當然,國外也有)。
  • 孩子理解能力差,是思維能力沒有培養好,在關鍵期用對方法很重要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成績差,理解能力差時都會認為是孩子不肯學,或者天生笨,其實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錯的,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至於為何後天表現差距這麼大,其實這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培養好孩子的思維能力,導致孩子對很多事情的理解能力都有偏差。
  • 早教培訓機構為何混亂?「兩不管」局面導致問題泛濫
    不過,不少家長曾向澎湃新聞記者反映,雖然知道「零起點」教育,但一些教育類的微信公號加重了他們的焦慮:「身邊有孩子上幼兒園或小學的都在看這些公號,很多人都按公號說的去做,我不做能行嗎?」家長們的焦慮給了無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可乘之機。
  • 家長瘋狂追捧早教市場 1歲7個月孩子上課近1年
    相關專家表示,這個《指南》是一個科學詳細的參考,可以讓老師和家長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遏制「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在不少人眼裡,孩子會認多少字、背多少單詞、做幾道數學題,成為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但這樣的標準到底有無科學性?早期教育如何異變為早期培訓?早期教育有沒有效果?連日來,記者對南寧市的早教機構和幼兒園進行了調查。
  • 瘋狂早教成暴利行業 「起跑線陷阱」有多大?
    在南京一家建築設計院工作的黃女士給剛出生的孩子制訂了一整套早教課程規劃:9個月之前,每兩周上一次親子課;9~15個月,每周上一次感知訓練課……「相信經過兩年多的強化訓練,孩子一定會在面試中脫穎而出,進入最好的幼兒園學習」。  「真正的早教不是讓幼兒上培訓班,而是以父母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 不支持:取消英語高考,實際上是親手堵住了孩子的上升通道
    隨著全球的國際化,各種資訊、信息都是以英語的形態出現,如果我們想要了解最新鮮的資訊、最全面的消息,勢必要自己懂得英語。不懂英語的人,獲取信息只能夠從中文網站去獲得,而中文網站的信息,都是由別人的二手信息轉載而來,它的客觀性有待考證,基本上已經失去了本來的面貌。而如今是一個信息的時代,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差別很多時候就是來自於信息的不對稱。
  • 國家禁止幼兒園小學化,那就讓孩子零基礎入學?
    關於幼兒園小學化的話題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這幾年,關於「牛蛙」「雞娃」的話題也是屢屢見諸於眾多新聞和微信公眾號大咖的文章裡;那麼,國家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是不是真的就在孩子上學前讓孩子「放飛自我」什麼也不用管了?
  • 幼兒園不教知識,孩子上小學跟不上咋辦?快用優學派AI伴學機器人
    幼兒園不教知識,孩子上小學跟不上咋辦?本網1月07日訊 近日,一則「如何看待幼兒園不教知識了」的話題登上知乎熱搜榜,幼兒園不教知識再次引起廣大家長的關注。目前,教育部門明令禁止幼兒園小學化,不提前給孩子講授拼音、識字等知識,這可愁懷了家長:孩子在幼兒園學不到知識,等上了小學跟不上進度怎麼辦?家長想送孩子上補習班,可補習班孩子多,老師講的知識很籠統,花費高額補習費也達不到理想效果,怎麼辦?
  • 為什麼讓孩子從小學英語?只為了提高成績嗎?
    他們在上了初中和高中以後的,英語能力也是參差不齊的。這並不能說明,孩子從小學英語就是不好的。從我接觸到的孩子來看,他們所掌握的語言知識確實比沒有參加過課外班或早教的孩子要多。 這更體現了孩子從小學習英語,只要他能將老師要求的一切內容掌握到位,確實比啟蒙晚的孩子學得紮實。
  • 德國移民孩子上學怎麼辦?幼兒園到高中最全解析
    許多移民來到德國是為了給他們的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中國和德國私立幼兒園的日益普及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德國教育歷來獨樹一幟,其教育水平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德國所有的公共義務教育都是免費的。在校期間,他們需要掌握德語、英語和至少一門其他語言。他們的成績單直接被英美學校認可。因此,許多移民家長把德國視為英美名校的跳板。
  • 孩子和學校推薦的英語軟體吵架?「口語100」功能遭質疑
    這位媽媽跟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吐槽:「兒子之前上過國際幼兒園,口語有一定基礎,後來也一直在課外班學英語,但現在每次跟讀不要說滿分了,就連老師要求的85分都常常達不到。他當天之所以崩潰大哭,正是因為讀到懷疑人生。」
  • 孩子出生頭六年,父母遵守早教6原則,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
    很多家長誤以為3歲前的孩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用學,等到上幼兒園的時候再教就趕趟。其實,從進入幼兒園時孩子們的表現就能看出,早教給孩子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一大步。有些孩子剛上幼兒園時,不會主動交朋友、不會獨立穿衣、如廁,甚至說話也是磕磕巴巴不流利,但經過專業早教的孩子,通常獨立性、自理能力更強,在語言表達、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社交能力等多種能力上都有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