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頭六年,父母遵守早教6原則,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

2021-01-15 寶媽生存筆記

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姆在1964年做了一個研究,其團隊對千名兒童經過觀察之後得出結論:

如果將17歲時測得的普遍智力水平定為100%,那麼大約有50%是在4歲之前形成的,有30%是在4-8歲形成的,20%是在8-17歲形成的。

這項研究表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被稱為教育效果「遞減規律」。

科學研究也表明,0-6歲是大腦快速發育期,這一階段孩子的生活環境和接受的信息刺激將會激活大腦細胞,幫助腦神經形成更多突觸,提高智力水平。

因此,孩子出生頭六年,家長應該格外注重孩子的早教,這個時期的早教效果可以說是事半功倍的,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

那麼,父母需要注意哪些早教原則呢?

0歲起步原則

著名的生理、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說過:「嬰兒從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

很多家長誤以為3歲前的孩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用學,等到上幼兒園的時候再教就趕趟。其實,從進入幼兒園時孩子們的表現就能看出,早教給孩子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一大步。

有些孩子剛上幼兒園時,不會主動交朋友、不會獨立穿衣、如廁,甚至說話也是磕磕巴巴不流利,但經過專業早教的孩子,通常獨立性、自理能力更強,在語言表達、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社交能力等多種能力上都有明顯的優勢。

激發興趣原則

0-6歲的孩子在學習方面是缺少主動性的,孩子一開始並不懂什麼是需要學的,不懂努力、堅持,但是感興趣的事物卻能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所以早教的方式一定要避免枯燥、死記硬背、灌輸式教學等方法,最好的方式就是激發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主動學。

比如結合孩子喜歡的玩具、動畫片、繪本、遊戲等方式,有家長的陪伴、有家長的表揚,這些都能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下提起興趣。

積極暗示原則

曾有一個實驗,一個人對著一盆花每天說讚美的話,對另一盆花每天說:「你好醜」等批評的話,過了不久每天被誇獎的花越開越好看,而每天被批評的花卻枯死了。

花朵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孩子呢!0-6歲孩子缺少基本的判斷能力和自己的主見,所以他們很容易輕信外界的評價,因此如果家長總是批評孩子或者缺少對孩子的誇獎,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夠好、沒能力,越來越自卑。

但是,如果過度誇獎孩子,則會讓孩子變得自大、自負,所以在早教過程中家長既不能一味批評數落孩子,也不能一味誇獎孩子,而是應該描繪事實、鼓勵孩子進取、誇獎進步和努力、批評懈怠。用積極的語言暗示孩子。

化難為易原則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基礎的能力還沒有發展完善,所以在學東西的時候只需要學些皮毛即可,也就是啟蒙。

早教階段的啟蒙主要是在孩子的內心中埋下一顆感興趣的種子,等到孩子進入學校之後,對知識有初步的了解、有深究的興趣、有努力的意識,成績自然不會差。

生活課堂原則

國家教育部門要求幼兒教育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中」。

根據0-6歲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孩子的專注力平均只有幾分鐘,身體處於發育階段不能長時間坐著不動,所以早教應該是結合遊戲讓孩子感受到樂趣。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家庭就應該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孩子可以在生活中以興趣、遊戲等方式感受知識。

家庭與幼兒園結合原則

孩子在出生後的前三年中與父母建立了精神上的關聯,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最親近的人,也是最特別的人。雖然大部分孩子3歲就要進入幼兒園了,但對孩子的早教卻並不能完全託付給老師,而是應該多於幼兒園溝通,做到家庭與幼兒園結合的早教模式。

相關焦點

  • 腦科學家:父母沉迷早教,孩子會變成催熟的番茄,很美卻失去風味
    5歲孩子一年10個班,花費20萬一說起報興趣班這件事,小區媽媽群裡就炸了鍋。上千條微信刷下來發現,完全不報班的媽媽根本沒有,報的最多的是一個北大媽媽,女兒小靈今年5歲,報了10個班,花費20萬,包括:芭蕾、鋼琴、書法、繪畫、英語、右腦開發、口才、圍棋等等,而且還專門僱了個阿姨接送,因為孩子不在興趣班,就是在去的路上,簡直比大人還要忙。
  • 給娃報班有多瘋狂?鄭州有媽媽「一年花掉10個Gucci包!」
    在婧婧的朋友圈裡,經常能看到她在「曬咖啡」,而喝咖啡的背後,不是在等娃下課,就是在送娃去上課的路上。孩子們扎堆各類興趣班、補習班,家長則聚在咖啡館聊孩子。其實在鄭州,這樣的情景已經成為周末最為常見的生活鏡頭。儘管給孩子減負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家長們給孩子報班的熱情卻持續高漲。2020就要結束了,你在給娃報班的路上花費了多少錢了呢?
  • 過來人經驗:周末興趣班等娃,家長的不同表現,反映孩子將來成就
    文|文兒作為一名上學娃家長,周末比平時還要忙,原因就是要送娃去興趣班。當然,把娃送進班裡後,剩下的等待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了。一般興趣班會有等待區,幾排座位家長隨意坐,有的等待廳還有顯示屏,上面顯示實時教學畫面,供家長參考。運動類的興趣班,家長面前是透明玻璃牆,可以直觀地看到裡面孩子的一舉一動。
  • 李玫瑾:12歲以前不要著急給孩子報興趣班,腦力訓練才是關鍵
    因此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早早的在給孩子規劃未來,定好路線,希望孩子可以是優秀的。而近幾年各種早教機構和培養興趣的興趣班都是雨後的竹筍,順勢生長,為了迎合家長們的迫切的心理。李玫瑾:再愛孩子,12歲以前不要給孩子報這2種興趣班,腦力訓練才是關鍵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就說過家長不要過早的給孩子上興趣班,這樣很有培養出來的不是孩子的興趣而是反感。尤其是這2種興趣班,報了也是浪費錢,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
  • 8歲前給孩子思維訓練是關鍵,這2種興趣班,既浪費錢還耽誤了孩子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認為你的孩子聰明嗎?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會回答:「聰明」。的確,每個父母都會認為自己的小孩是最聰明的!從小到大,家長都在為自己孩子的未來而奮鬥著,為孩子報補習班興趣班,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尤其是最近兩年,似乎家長們都很「驕傲」地給孩子報興趣培訓班。
  • 花昂貴的學費讓娃上早教,值不值?看完這3點,你就心中有數了
    花昂貴的學費讓娃上早教,值不值?看完這3點,你就心中有數了現在說起孩子的學習,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初中開始抓了。如今孩子們的競爭線真的是越發的靠前了。如今就連上一個好的私立小學還有幼兒園都已經失去了絕對的優勢,大多數父母都是在寶寶一歲之前就要開始競爭了。
  • 「孩子報興趣班沒用,是金子總會發光」散養會錯過天賦的成長嗎?
    文/可馨育兒 每對父母都盼著孩子學有所成,所以在他們幼年就開始報各式各樣的課外班,唯恐他們落人一步。誠然,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他們學習課外技能是有一定好處的,但課外興趣班是不宜多報的。
  • 媽媽一口氣給6歲女兒報了10個輔導班,孩子就贏在起跑線了嗎?
    有人會說做父母的都這樣,但你知不知道,當付出用力過猛的時候,給孩子帶來反作用帶來的反作用會有多大?甜心媽媽就是這樣——她一口氣給6歲的女兒報了10個輔導班:主播、模特、英語、滑冰、畫畫、中國舞…當甜心開啟新的一天,其實也是她最難熬的一天。
  • 養孩子一年補習費花掉10個愛馬仕,這些父母的焦慮和我們無關嗎
    書中說:小孩一年補習班,夠買10個愛馬仕;養孩子就像開公司,當媽就是當孩子的CEO;娃上小學四年級是個坎,很多職場精英女性在這個節點紛紛回歸家庭,「上岸」——考進重點學校的過程已經是團隊作戰,「要有個教練,有個營養師,有個規劃師
  • 孫儷的年終總結小作文,透露給孩子選擇興趣班的關鍵所在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相信有很多的父母都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在學習課本知識外,還可以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以便孩子能掌握一門技能,有傍身的本領。同時令父母苦惱的是,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孩子不樂意去上,不僅浪費了錢,還讓孩子厭惡興趣班。所以,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時,要根據下面的三個要求再決定報興趣班。
  • 李玫瑾教授坦言:沒必要給孩子報的3種興趣班,浪費錢還沒意義
    案例最近我跟妻子的矛盾越來越嚴重,因為妻子跟風給孩子又報了一個興趣班。給孩子報興趣班我不反對,但是她沒有根據孩子的喜歡去選擇,而是自己覺得這樣的興趣班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給孩子報名。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看似對孩子好,但其實時常發生父子、母子矛盾,因為很多家長不顧孩子的想法,堅持選擇自己看好的興趣班,甚至盲目的望子成龍等等,這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次巨大的傷害,嚴重者會讓孩子對其它的興趣班也會抱有牴觸心理。
  • 家長瘋狂追捧早教市場 1歲7個月孩子上課近1年
    早教產業急速擴張 100元一節課讓孩子學到了什麼?  編者按:最近,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指南》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 傳統興趣班教育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了解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可是媽媽還給孩子報了一個奧數班和繪畫班,漸漸地孩子每周除了到學校上課,放學後就要往課外輔導班進行作業鞏固,周末還要上興趣班,慢慢的孩子的興趣就全部被熄滅掉了,每次一到上課孩子不是無精打採就是全臉的哀怨求著媽媽這次可不可以別去。
  • 孩子花100多萬上興趣班,卻算不出20以內的加法,家長值嗎?
    我身邊有不少家長,每到孩子開學季,不是發愁孩子的學費怎麼辦,而是發愁給孩子報幾個輔導班和興趣班,發愁哪個興趣班學了對孩子未來的前途發展更有利。這種現象,還愈演愈烈,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孩子上3年興趣班花100多萬,老人賣了一套房之前看了一個名叫《教師請回答》的教育節目,有一期講的是讓孩子上輔導班的事。
  • 既然人會丟失6歲前的記憶是事實,那我們的幼兒早教還有用嗎?
    而我們又在一定程度上是「完美主義者」,都想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育兒方法,好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以至於很多家長在孩子還未出生時就在做胎教、兩三歲時就叫他們背詩寫字、四五歲時便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
  • 如何培養寶寶學習音樂的興趣?父母學會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音樂
    不如媽媽給你報古箏興趣班,我們一起學習,好嗎?」女兒興奮地說:「太好了,我們一起學習,比賽看看誰學得快,學得好!」看到女兒這麼有興趣,我當天就給她報了古箏興趣班,陪她一起學習。著名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說過: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學習音錯覺,讓他們在音樂的天地裡翱翔。孩子能夠對音樂產生興趣,這不僅有助於開發他的想像力,還有可能激發他的音樂細胞。
  • 花了6年的時間,終於知道孩子的興趣班應該要怎麼選?
    我看過那種在音樂考級考場外面,一邊被媽媽罵得淚水連連,一邊歪著頭拉小提琴的孩子,從他的眼神裡,感覺考級結束後,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願意再拉小提琴了。這樣的學習又有什麼意義呢?2、不知不覺ALEX同學已經6歲了,回顧這6年來,我給他報過的那些興趣班,其實現在想起,有很多是自己踩了坑。
  • 在這些好玩的興趣班面前,奧數、英語、鋼琴都不算什麼……
    如今父母給孩子報課外興趣班 已成為標配 出門見了同學的家長 都不問:你給孩子報興趣班了嗎?
  • 「最討厭的人是爸媽」6歲女孩一天十幾個興趣班,依舊輸在起跑線
    可現在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過度重視,才剛剛步入學齡前的兒童,就已經被家長安排了好多興趣班,這樣過度重視讓孩子焦慮,家長忽視了這個年齡的孩子該有的活潑。那些忙碌在各個興趣班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被緊張的氛圍包裹著。整天就是在興趣班和去興趣班的路上,身上看不出稚嫩的活潑,只有滿臉的疲憊。
  • 小布早教靠譜嗎?適合什麼年齡段的孩子啊?
    小布早教靠譜嗎?小布早教專為0-6歲的家長提供伴隨式的線上家庭早教課程。我是在孩子1歲半的時候給孩子報的早教課,裡面有遊戲、音樂、繪畫等孩子需要的課程,而且還是按照月齡進行推送的,每天我都會從裡面選一個遊戲或課程,和孩子一起做,孩子開心,我也輕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