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上小學,就坐進培訓班,提前學對孩子好嗎?記者走訪省城幼兒園、小學、培訓機構等多家單位探究竟
「我家孩子今年9月要上小學了。最近,幼兒園班裡很多小朋友都去上了幼升小銜接班。我覺得沒必要,不打算給他報。可是,前幾天我聽朋友說,她給孩子上小學報名時,發現孩子們被問了拼音、加減法方面的一些問題,還在一張表上勾了優良差等。我一聽這話,又糾結了,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報班呢?小學一年級真像有的家長說的那樣,講課特別快,默認孩子們是學過的嗎?」
近日,幼兒家長李女士打來電話,反映自己在孩子幼升小問題上遇到的選擇難題。記者調查發現,幼升小銜接班現在十分火熱,很多未讓孩子上學前班的家長都選擇了銜接班。
幼升小銜接班教什麼內容?對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有好處嗎?是否像某些家長擔心的,沒有學過拼音、複式運算,孩子上小學會跟不上進度?幼小銜接究竟應該重視什麼?就家長關心的內容,連日來,記者進行了採訪。
家長疑問
幼兒園升小學,孩子需不需要上銜接班?
李女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老大如今上高中,老二今年幼兒園畢業。當年,老大就沒有上學前班,從大班直接升入小學後,孩子的學習也沒有受到影響。
「其實,當時我也為老大上不上學前班困擾過,不過,孩子爸爸立場比較堅定,認為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年齡的事,順其自然最好,後來我也就打消了讓孩子上學前班的念頭。」李女士說,老二是在一家公立幼兒園上的,幼兒園沒有學前班,中班升大班的時候,一個班40多個孩子有一半離開幼兒園轉去上學前班,只剩下21個孩子,「我家老二沒轉。」
老二幼兒園畢業了,李女士的計劃裡,原本是沒有讓孩子上銜接班這一項的。7月上旬,是小學報名的時間。李女士聽朋友說報名時老師要問孩子拼音、加減法,還要標上優良差的情況,一下就猶豫了,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給孩子報個幼升小銜接班,「孩子班裡,沒報銜接班的只有五六個,其他的都報班了。」其實,即便是這五六個沒報銜接班的,其中還有兩三個是年齡不夠上小學,打算再讓孩子上一年學前班的。
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幼兒園孩子的家長。公立幼兒園沒有學前班,普遍存在孩子不上大班轉去上學前班的情況,而民營幼兒園,有的有學前班,有的則在大班教學裡加入了拼音、加減法等內容,每天晚上還會給孩子布置作業。「你孩子上小學後,老師會默認你孩子是上過學前班的,但是如果孩子只上到大班,就完全不學拼音,數學也只會特別簡單的內容,那孩子肯定會跟不上。」一位家長這樣形容自己的看法。說這個話時,他有些激動,焦慮的狀態顯露無疑。正是在這種擔心、焦慮下,對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很多家長選擇讓他們上銜接班。
記者走訪
幼升小銜接班到處開花,不愁招生
「幼小銜接,如何順利跨越鴻溝,千裡之行贏於幼小銜接」,「名牌小學,入學準備」……家長的焦慮、擔心,激發了商家的熱情。記者走訪中發現,在省城,幼升小銜接班開辦得火熱,不僅大型培訓機構,像京翰教育、學而思培訓機構都開辦幼升小銜接班,一些民營幼兒園、繪本館甚至連小飯桌也紛紛搶佔「幼小銜接」的陣地。「我們的幼升小銜接暑期班是2014年開辦的,只有數學班。」太原學而思培訓學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年報名人數都不少,很多家長反映想報名都報不上。通常7月份開始報名,8月中旬上為期10天的課程,收費1020元。「我們一個班15個孩子,教師是外聘有兩年以上教學經驗的小學老師,能確保孩子的聽課質量。」
記者又以家長身份聯繫了位於北中環的某民營幼兒園,這裡的幼升小銜接班上課時間大約是7月中旬到八月,每天上午上4小時課,共20天,費用共計1600元。該幼兒園的王老師告訴記者,他們的銜接班開了三年了。今年已經招滿一個班,20多個孩子,7月初開課,7月中旬計劃再開一個班。
張女士是一家小飯桌的負責人。平時,小飯桌是帶輔導作業的。孩子放暑假後,她就開了幼升小銜接班,現在有五六個孩子在她那兒上課。「我也不主張孩子上學前班,現在銜接班主要是給孩子們過一下拼音,並不要求他們背得滾瓜爛熟。」張女士說自己是學幼師的,從學校畢業後曾在幼兒園工作,直到生了孩子自己才辦起小飯桌。辦銜接班,一是家長們有這個需求,二是小飯桌的場所是租來的,她不想浪費這兩個月的租金。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很多同學都是從事幼兒教育的,據她了解,不少繪本館都辦了銜接班,一些幼兒園也開了銜接班。
原因分析
幼小銜接班為何受青睞,有三大原因
不可否認,幼小銜接班目前的確處於一種火熱的狀態。這又是為什麼呢?記者通過多方面採訪,了解到原因大概有3個方面。
原因一:學前班辛苦、零基礎沒譜,不到一個月的銜接班受歡迎
「學前班讓孩子一年都比較辛苦,銜接班就十幾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孩子們沒那麼累,所以,與學前班比起來,家長就願意讓孩子上銜接班。」孩子家長張先生這樣告訴記者,他給孩子報了銜接班,而且,孩子的同學裡,有不少選擇銜接班的。
在張先生所在的家長群裡,記者做了個調查,不少家長認為,讓孩子一年時間上學前班學小學課程太辛苦了,但是,完全不上,又擔心孩子上小學後跟不上教學進度,所以,上個銜接班正好。
原因二:擔心孩子基礎差,喪失學習積極性
「我身邊的家長,基本都讓孩子上學前班了,還有孩子上專門的拼音班。」馬女士說,讓孩子上銜接班完全是被逼無奈,聽說小學課程進行得很快,不想讓孩子在剛上小學的新環境中有挫敗感,畢竟一環扣一環,就都提前學了,「要是從一開始就跟不上,這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採訪中,不少家長都擔心,老師講課進程會根據多數學生的基礎進行,自家孩子基礎差的話,擔心孩子的自尊心、學習積極性會受到影響,認為自己笨,不如別人,而這種情緒可能會伴隨孩子整個求學時間。
原因三:社會環境影響,要贏在起跑線上
除了家長自己對於孩子教育心理本身的擔憂,社會環境對孩子教育的關注也讓家長「壓力山大」,不少家長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
記者以家長身份聯繫了三牆路一家幼升小銜接班,負責人白老師開口就問孩子之前是否學過拼音,識字量上千沒有。「如果什麼基礎都沒有,來銜接班也吃力。」白老師說,「重點小學的孩子起點高,很多小學一年級就有英語課。上課時,老師點名叫起來就讓讀字母,甚至單詞和簡單句子。因為多數孩子都是學過的,老師講基礎時就過得快了。」白老師還舉例說,她知道一個孩子「零基礎」就讀杏花嶺區的一所小學,結果去了語文、數學、英語都跟不上同班同學,產生了自卑和厭學情緒。
不同聲音
提前學知識,有些家長認為沒必要
雖然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上學前班、銜接班,但仍有不少家長認為,提前讓孩子學小學的知識,並沒有必要。記者「潛伏」進一個幼兒園家長微信群裡,聽家長們如何說。在討論幼升小銜接班問題時,不知是湊巧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參加討論的多是未讓孩子參加銜接班的家長,報名銜接班的家長參與的相對較少。
李媽媽:什麼年齡做什麼事,這一點很重要。教育問題是一個宏觀和綜合的問題,造成學前班、幼銜小火熱的局面,家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其實,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拼音孩子已經潛移默化接觸到了,所以,不參加幼銜小不會影響他以後學習的。
賈媽媽:在糾結中報名參加幼升小。
王媽媽:本來想上拼音班,聽講兩小時孩子只學了a ,就放棄報班的念頭。個人認為培養學習習慣更重要,還有閱讀習慣、思考習慣,這些都是影響一生的,比暫時跟不上拼音更重要。如果孩子因為初次接觸考試、排名產生心理落差,家長應該做好鼓勵和安慰孩子的準備。
葛媽媽:我家孩子沒上中班,上過兩次大班。我覺得還不到年齡就去學,無異於揠苗助長,還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且,有些家長說孩子上過銜接班只在一年級有優勢,二年級以後差距就不明顯了,差距變小優越感消失,更易受打擊。家長要有自己的主意。
章媽媽:我家孩子也沒上過銜接班,我也不提倡孩子上,上小學剛開始是吃力,但不能低估孩子的適應能力,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應該長遠考慮。
老師答疑
孩子真要會那麼多嗎 聽聽小學老師怎麼說
「孩子們都有基礎,老師上課進度就比較快。」「上一年級,拼音講一個月,就過一遍。孩子沒學過怎麼跟得上。」「現在一年級都是默認孩子上過學前班的,開始講得特別快」……家長中間,關於一年級的傳說很多。那麼一年級究竟如何教學,家長們的擔心是否過於焦慮?記者採訪了省城幾位小學老師,聽聽他們怎麼說。
一年級班主任:預學一年級的優勢,並不能長時間保持
壩陵橋小學一年級1班班主任李老師說,上過學前班和銜接班的學生,剛上一年級時確實接受知識比較快,適應得比較好,作業完成和考試成績也好一些,但是這種優勢並不一定能長時間保持。去年開學,曾有位家長私下找她,說自己孩子沒有上過學前班,沒有學過拼音、算數,擔心孩子上學跟不上。「剛開學時,這個孩子跟其他孩子相比,對學習、考試這些事情都不太懂,期中考試成績一般。但是最近的期末考試,成績已經達到平均線,跟其他孩子沒有什麼差距。」
提前學習的優勢能保持多久?李老師說她自己的孩子讀小學前上過學前班,剛開始成績確實好一些,但到二年級以後,這個優勢基本就不存在了。二年級以後,學生們誰的學習更好,看的是理解能力、認真程度等。
如果孩子「零基礎」入小學,起點不如身邊同學,會不會讓孩子沮喪,而影響學習積極性?李老師說,其實孩子剛上小學時,對成績、考試這些事情並沒有太過在意,真正在意的是家長。「一年級內容不多,孩子們都能學得會。『零基礎』孩子剛開始相比學過的孩子,必然會慢一些,成績也可能差一些。這需要家長正確引導,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對孩子進行輔導,而不是指責。」
語文老師:教學進度統一安排,不會因孩子基礎不同改變
就具體學科上,「零基礎」學生與預學一年級知識的孩子差在哪裡,影響大不大?
新建路小學(羊市街校區)二年級13班語文杜老師告訴記者,她沒有去看過幼升小銜接班的內容,但是她覺得如果只是提前教一年級的一些課,那沒有太多意義,因為一年級也會教這些內容。
對於家長們的擔心,杜老師說,孩子們從小學一年級正式開始學習生涯,開始要學拼音、學漢字,是有一些吃力,但是教學進度都是由大綱統一安排的,不會因為一些孩子有基礎就講得快,都是按照孩子沒有基礎來教的。孩子提前學了,上小學也會再學一次。「家長不需要太過擔心,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強。而且在一二年級,主要教學任務就是漢字,在學漢字的過程中,會反覆地教孩子拼音和寫字,一般水平的孩子都能掌握。」
數學老師:如果提前學太多、又不系統,孩子可能不認真聽講
壩陵橋小學一年級1班數學何老師說,幼小銜接應該有所過渡,但是如果學的東西過多,可能適得其反,目前,班裡多數孩子都上過學前班或幼小銜接的暑期班,但接受知識的水平依然參差不齊。「有的孩子因為學過些,上課就不怎麼認真聽講。其實,很多學前班和幼小銜接的補習班教學時,教的是一些皮毛,沒有什麼規劃,教學也不系統,孩子這麼學,容易只重視結果,不重視思維過程。」何老師說,這樣的孩子讀小學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因為已經懂得一兩種解題思路,當老師教其他解題思路時,孩子就會不好好聽課,而實際上之前孩子知道的可能只是皮毛。另外,提前學得太多,孩子上小學後還會再學一次,有些學過的孩子會浮躁,這些情況可能會讓孩子形成不好的學習習慣。反而沒有提前學過太多東西的孩子,上課和寫作業都比較認真。
託管班負責人:學得太多好處有限,還可能導致學習習慣不好
市民張女士在府東街開了個小飯桌,已經有三四年了。平時,有30多個讀小學的孩子在她這兒吃飯,其中,十多個孩子下午放學後還要在這裡寫作業,由她和另外一名老師進行輔導。
對上過學前班、幼小銜接班和「零基礎」孩子在上小學後的表現,張女士認為,提前學過小學知識的孩子,出現厭學、浮躁等不良學習習慣的比例和程度比「零基礎」孩子更大。「雖然沒有特別反感學習的那種,但是大部分提前上過學前班的孩子或多或少表現出不想學的情緒,沒有什麼求知慾望,就想著玩兒。」張女士說,在她這裡寫作業的孩子中,多數都提前學過小學內容,「這些孩子寫作業時沒有那麼主動,不主動思考,老是等著老師告訴答案。」張女士還見過一個孩子在小學前就已經練了一手好字,但就是不願意好好寫,這也是對學習厭煩的表現。
相比而言,張女士發現「零基礎」的孩子雖然出於天性也想玩,但寫作業時能靜下心來,也願意主動思考。「去年有個孩子來我這裡上託班,他沒有上過學前班,也沒有上銜接班,但是現在也挺好的,在班裡是班長,期末考試雙百分。」不過,張女士說,提前學小學內容好不好也不能一概而論,「我們這裡來過一個性格特別慢的孩子,沒有上過學前班、銜接班,上小學也跟不上,他現在也有些厭學。」
教育部門:幼兒園不允許教一年級課程
就幼升小的問題,記者採訪了太原市教育局學前教育處。一位工作人員明確表示,幼兒園是不允許教小學課程的,教學以遊戲為主,培養孩子表達、社交等能力,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們應該是零基礎上小學。他們也曾多次下文件,要求幼兒園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都不允許教小學一年級要學的內容,但現實的情況是,很難杜絕幼兒園教文化知識的現象。
記者採訪中發現,公立幼兒園在杜絕小學化傾向方面做得比較好,私立幼兒園就差一些,有的在大班課程中加入了拼音等內容,還會給孩子布置作業,有的直接開了學前班。該工作人員表示,杜絕小學化傾向是不分公立私立的,他們每年都會想辦法制止,比如,接到家長舉報就去查。但從以前的情況來看,一些幼兒園講一年級知識、開學前班,多是在家長的要求下進行的。家長向他們舉報的,只有幼兒園要求孩子買課本這種情況。「不提倡孩子提前學習一年級的文化知識!」採訪中,該工作人員多次這樣強調。
○延伸採訪
幼兒園和小學教學內容有何區別?
按照教育部門規定,幼兒園裡是不允許教小學的內容。那麼,幼兒園裡主要教哪些內容呢?記者採訪了太原市公立幼兒園育蕾幼兒園副園長張洪燕。
張副園長告訴記者,育蕾幼兒園完全根據幼兒園的教學指導綱要來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拿大班為例,每天最多一節集體活動課,孩子們圍坐在一起,上30分鐘到35分鐘的課,其餘時間就是各種各樣的遊戲,有區域遊戲、戶外遊戲,還有功能室活動等,通過各種遊戲,對孩子們進行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方面的教育,讓他們保持心理和身體的健康,有社會意識,有社會交往能力等。也就是說,幼兒園主要是對孩子進行各種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教育。幼兒園的教學是沒有課本的,不會教孩子們拼音,但會教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
到了小學,孩子們就要進行正規的教學,每天上午要上4節課,下午上兩節課。一節課與一節課之間,只有短暫的課間休息時間。下午放學後,大部分時間都會有作業需要完成,到了期末,還要進行考試。
學前班、銜接班都教什麼?
學前班、幼升小銜接班言稱是為孩子就讀小學做準備。那學前班和銜接班所教授內容是什麼呢?「我們的學前班文化課有語文、數學和英語。」北大街一家民營幼兒園負責人王女士告訴記者,語文課上,會讓孩子熟練使用漢語拼音,掌握約2000個漢字。數學會教100以內的加減算術。英語會教26個字母,一些常用單詞、句子。另外,還有音樂、畫畫、手工等課程。
幼升小銜接班的課程設置比學前班簡單不少,主要內容就是數學和語文。有的銜接班課程比較繁重,北大街的這家民營幼兒園也開辦暑期銜接班,排了20天左右的課程,語文要教拼音和一些漢字,數學會教孩子50以內的數字和簡單加減運算。也有銜接班的課業相對較輕,京翰教育的幼小銜接班語文課只教孩子拼音,主要是培養孩子學習的習慣和上下課時間觀念。
幼小銜接的各種輔導書中,對這個階段孩子的知識量也有一定要求。在當當網評價人數最多的《小學一年級預備班數學必知必會》中,數與計算要求會20以內的加減法,另外面試專題中有方位常識、幾何初步、長度常識、認識時鐘、認識人民幣等。在《小學一年級預備班語文必知必會》中主要有拼音、353個識字量和簡單閱讀、聽說、看圖說話訓練。
對此,記者採訪的一年級老師表示,這樣的話,孩子提前學的內容太多了。據了解,一年級語文課程要求,學生能熟練使用拼音和100多個漢字,認識兩三百個漢字。數學要求孩子會20以內加減運算,100以內的讀法和寫法,還有認識圖形、認識人民幣等。
幼升小到底需要做好哪些銜接?
幼兒園升小學,家長需要做什麼準備?孩子們能順利適應嗎?
可以說,幼兒園和小學的教學是完全不同的。為了讓孩子能夠實現幼兒園和小學的良好銜接,採訪中,多家公立幼兒園的負責人都表示,會帶領孩子們去小學參觀,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體驗小學生的學習生活。除了參觀小學外,幼兒園還各有各的方法,讓家長了解幼銜小方面的知識。杏花嶺區實驗幼兒園教學主任王曉莉說,他們園請來小學老師給家長們講解提前學習文化知識的利弊,引導家長從生活、心理、生理、物質、學習習慣等方面,為孩子進入小學做好準備。
而幾位一年級老師都表示,升小學前,家長不應太過重視知識學習,更需要重視孩子習慣的培養。他們從不同角度給了家長一些建議。
杜老師說,之前孩子在幼兒園主要是玩兒,而一年級以後,需要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比如平時規定孩子看電視、玩兒的時間。
李老師建議家長平時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除了多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讀書,平時見了廣告牌等,都可以給孩子講解。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很重要。」此外,李老師認為培養孩子動腦筋思考和觀察世界的習慣很重要,這對孩子上學後獨立思考問題很有幫助。
何老師建議,就數學方面來講,家長教孩子一些簡單認數,一般50或100以內,不需要教太多數學運算。「比如數花朵、接觸人民幣等,另外寓教於樂,不要太早讓孩子接觸枯燥的學習。」何老師說,這樣孩子在一年級接觸課本時,不會太陌生,但也沒有學習壓力和厭煩情緒,能比較快地接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