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母慈子孝,上小學雞飛狗跳,幼小銜接班到底有沒有必要呢?

2021-01-09 瑾瑜與我

我的一位朋友是大學老師,從小就是學霸,學習對她來說從來就不是難事。在養育孩子方面,她認為孩子有一個開朗的性格和快樂的童年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她的計劃是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到了一年級再開始發力。

可沒想到到了一年級,好日子就過完了,三座大山壓下來了。

第一座大山就是課堂紀律,上課時還是延續在幼兒園的習慣,開心了就大叫,坐不住了就站起來伸懶腰。

第二座大山就是學拼音,一年級的老師教課速度都比較快,26個拼音沒學完,26個英文字母就來了。經常是孩子哭得「撕心裂肺」,自己氣得「七竅生煙」。

第三座大山是寫字,之前完全沒有學過規範寫字,但到了一年級,老師卻要求字跡工整、書面整潔。

輔導孩子作業時,真是心力交瘁

這是《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一書中的一個小故事,想必這個場面,上過小學一年級的家長都深有體會:

每天回家寫作業的時候,你在一邊吼,孩子在一邊哭;磨磨蹭蹭兩個小時過去了,一看一個字都沒寫,一問三不知;雖然自己上班已經很累了,但還是不敢錯過班級群的任何一個信息,害怕由於自己的疏忽而讓孩子第二天跟不上進度按理來說,一年級的學科知識,應該是整個基礎教育中最簡單的。但為什麼,一年級家長的焦慮卻並沒有減少呢?

正如開頭的那個故事所講,其實一年級的孩子,最先遇到的困難,不是學科知識有多難,而是因為學習習慣沒有養成,而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適應小學的環境等等問題。

很多專家學者都提到,中國幼小銜接的焦慮,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社會問題,這個局面不是一兩個因素造成的,而且家長的焦慮思想也很難一時間轉變過來。

因為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在焦慮孩子的一年級能不能平穩的度過,所以催生了「幼小銜接」這樣的學前教育班。幼小銜接,指的是兒童在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發展的過渡時期。

對於幼小銜接,有家長趨之若鶩,也有家長嗤之以鼻。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在正式上小學時,由於學的是自己已經會的內容,沒有新鮮感,所以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那麼幼小銜接到底有沒有用呢?到底需不需要上呢?如果需要,我們需要對比哪些因素呢?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惑,不妨和我一起來讀一下《好孩子,是教出來的》這本書。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

01 幼小銜接最重要的作用,是為了更好的銜接和過渡到小學生活

進入到一年級,意味著孩子正式進入到基礎教育階段。所以需要孩子端正學習態度、更長時間的保持專注力、愛上學習這件事。

但因為一年級和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大不相同,所以很多孩子從幼兒園以自由自在的遊戲為主的學習方式過渡到一年級的分科、系統的學習方式時,便會覺得很受拘束。如果這時老師再加以批評,很可能孩子的積極性就會大受打擊。

當孩子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再加上知識的大量堆積。我想,即便是我們成人,也會產生一定的牴觸情緒,更何況是一個剛換新環境的孩子。

這個時候的幼小銜接班,更多的意義在於,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能夠好好坐在椅子上做作業;培養好的閱讀習慣;練習握筆姿勢等等。

孩子的心理適應能力很重要

顏萍老師在《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一書中說:「上幼小銜接班最大的意義在於,孩子從心理上適應了學習的節奏,在生活上適應了正常的學習規律,養成了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能夠跟緊老師的教學進度,有能力去配合老師思考進階的拓展內容。」

在幼兒園,老師們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沒有太多的課堂觀念,也沒有很明確的分數觀念。但到了一年級,分數就成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我們這一代家長可能很熟悉一句話:「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當年被分數支配的恐懼,應該到現在還能列舉一二。雖然現在提倡素質教育,但無可否認的是,100分的試卷,比59分的試卷,更能讓孩子信心大增。

如果孩子一開始就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閱讀習慣,就可以平穩的度過這兵荒馬亂又至關重要的一年級。

孩子習慣好,家長越高興

02幼小銜接班一定要報嗎?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幼兒園什麼都不教,但一年級卻開始拼命灌輸,不上幼小銜接班,孩子的學習和閱讀習慣去哪裡養成呢?

我們並不是說幼小銜接班就一定要報,回到幼小銜接班的意義上來說,假如你的孩子有良好的閱讀和學習習慣,專注力也很不錯,那麼,讓TA完整的度過一個快樂的幼兒園時光也是不錯的選擇。

因此,上不上幼小銜接班,我們大可不必那麼焦慮,先仔細的觀察觀察自家孩子,有沒有必要去報幼小銜接班。

先觀察孩子的實際情況,再去衡量要不要

首先,摸清楚自家孩子的真實情況

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到底學習了一些什麼?孩子的優點在哪裡?缺點在哪裡?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有哪些欠缺?生活自理情況怎麼樣?與同學們相處得怎麼樣?

首屆全國十大明星校長卓立認為:家長每天至少需要花30分鐘來關注孩子的學習和在學校的見聞。

可能很多家長不在孩子身邊,所以對孩子的情況都不太清楚。所以看見別人報班了,擔心自己家孩子落後,就會急於報班。但如果不了解情況就胡亂報班,很可能會花冤枉錢,也可能會起到反作用,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

其次,老師可以向幼兒園老師了解一下,大班會學習哪些東西

如果大班學習的東西,和幼小銜接班所學的東西相差無幾,那幼小銜接班不報也罷。

第三,問問身邊已經上小學的家長朋友,了解一下一年級的生活規範和學習內容

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實地走訪一下,看看目標小學的一年級的生活規範和課程表,和孩子目前的水平做個對比,也可以買一套一年級教材研究一下。

幼小銜接,不等於知識的連結,更重要的應該是要培養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應不應該報,肯定是要從兒童視角出發。如果只有報班才能緩解自己的焦慮,那至少要知己知彼,不花冤枉錢。

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03如何選擇幼小銜接班?

其實孩子每時每刻都在學習,每個年齡段都有相對應的學習內容,因此每一項學習任務都不輕鬆。不同的是有些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比較強,可以自主學習,但有的孩子就需要督促才能逐漸養成好習慣。

因此,在決定要報幼小銜接班後,可以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孩子的形式。

幼小銜接班也有不同的形式,有全日制的、周末班、寒暑假班、還有針對名校的衝刺班。

這其中針對名校的衝刺班,目的性比較強,主要傳授名校的面試技巧和押題答疑,因此收費很高。如果一心想上名校的,可以選擇這種方式。

其他三種,如果孩子基礎較好,則可以選擇周末班或者寒暑假班,按課時收費,時間也不會太久。鞏固一下就可以了。

全日制的是按學期收費,比較全面,高度模擬小學生活作息和授課內容,孩子習慣不太好的可以考慮選擇這種方式。

到底選擇哪種方式,還是建議家長朋友們多了解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多實地走訪一下幼小銜接機構,著重看下課程表和學習氛圍。

自主學習才能為孩子提供更多可能

回到開頭,幼小銜接的意義,仍然是為了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所以,有些幼小銜接機構提倡「提前學會一年級課程,讓孩子輕鬆應對」。這樣的著實意義不大,還有可能出現「三年級」現象:搶跑學前班的「紅利」,到了三年級就沒有了。

學習習慣是基礎,學習能力是重點。之所以會出現上了一年級就雞飛狗跳的現象,其實就是因為學習習慣和能力沒有養成。

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於教大家都要去報幼小銜接班。而是讓家長朋友們,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正確認識孩子的基本情況,從而做出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選擇。

教育孩子的路上,肯定遠遠不止報不報幼小銜接班這一個困擾。

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家長要怎麼去開導孩子?上課總是不能認真聽講怎麼辦?孩子長大之後,總會會跟家長頂嘴怎麼辦?孩子總是說謊怎麼辦?孩子總是磨磨蹭蹭怎麼辦......

上述這些問題,家長們肯定都遇到過,有的可以順利化解,但有的卻又升級成了新的矛盾。基於這種普遍情況,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未來教育工作室編寫的《好孩子,是教出來的》這本書,組織了30多位優秀作者,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解靠譜的育兒知識。

因為故事真實,所以有代入感

因為每篇故事都是真實的,所以特別有代入感。而且作者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如上海交通大學學霸、心理諮詢師、醫學碩士研究生等等,可以給讀者提供比較全面的建議。

而且每篇故事裡面,都有滿滿的乾貨,有困擾的家長朋友們可以直接按照上面的建議來了解並處理實際問題,也可以在作者的公開社交帳號上與作者交流問題和經驗,是一本很不錯的實用書籍。

如果此刻,你正在為如何教育孩子而煩惱,又苦於沒有方法來解決問題,那麼《好孩子,是教出來的》這本書,可以讓你在家裡,就能學到一些方法。

END

我是@瑾瑜與我,左手帶娃右手寫作,專注情感與育兒,歡迎關注點讚,評論交流,感恩閱讀!

相關焦點

  • 幼升小需不需要上銜接班?聽聽小學老師怎麼說
    還沒上小學,就坐進培訓班,提前學對孩子好嗎?記者走訪省城幼兒園、小學、培訓機構等多家單位探究竟「我家孩子今年9月要上小學了。最近,幼兒園班裡很多小朋友都去上了幼升小銜接班。我覺得沒必要,不打算給他報。
  • 「母慈子孝」與「雞飛狗跳」
    「不談做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涉及做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我想這是大部分家長都遇到過的情境吧?是不是寫出了你的真實狀況了?假如是,你要小心了!為什麼?因為你的「母慈子孝」太功利,你的「雞飛狗跳」是恐懼。
  • 2018太陽帆幼小銜接班(學前班)春季火熱招生中!!!
    我們開設的幼小銜接班更是以其超群的品質,有口皆碑。      我們為孩子、為您提供:     一、絕對領先的知識教育。        從太陽帆幼小銜接班畢業的往期學生,經考核,其語言、數學、拼音等成績遠遠    優於周邊幼兒園大班及其他早教機構。
  • 看完小學一年級的教材,我決定自己給娃辦個幼小銜接班
    我一直都是一個秉持著要給孩子一個完美童年的教育理念的娘,自然沒有在上小學前做過多準備。而且幼兒園也不教小學知識,造成我家孩子在知識方面確確實實仿佛一張白紙。但是前段時間的一件事兒改變了我悠閒的心態,我有一個朋友,她家孩子也是9月份上小學,她總是想給孩子找幼小銜接班,但是趕上疫情,教育機構統統沒開門,只能讓她自己親自上陣。每天下班就開始給孩子「補課」,連著好幾個月了!
  • 關於幼小銜接家長知多少?拼音、識字、計算只是基礎知識儲備
    新學期伊始不少幼兒園的小朋友升入了小學,同時大班的孩子們也要開始為小學做準備了,這時候家長們為了孩子順利進入小學都會給孩子報一個幼小銜接班,幼小銜接指的是和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這之間的時間的一個銜接過程。
  • 部分幼兒園大班出現「空巢」現象,專家:是從眾心理在作怪
    7月上旬,各小學將陸續發出新生入學錄取通知書——又一批小豆包們走出幼兒園,邁進人生新的階段。然而,事實上,不少孩子早在半年甚至一年前就已經離開了幼兒園,為上小學開始了漫長的準備期,有的幼兒園大班甚至出現「空巢」現象。
  • 母慈子孝,雞飛狗跳,武功全廢
    母慈子孝,雞飛狗跳,武功全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個報導,媽媽晚上輔導孩子寫作業,因為孩子實在學不會媽媽心情比較激動,結果將自己送進了醫院。許多深有同感的家長對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件事進行了精闢總結: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
  • 家長報警:老師幼小銜接班上講鬼故事 孩子嚇哭總被噩夢驚醒
    今日(8月16日),多名家長報料稱,8月14日,在山東青島學子成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幼小銜接培訓的課堂上,一代課教師一連講了3個鬼故事,部分幼童當場被嚇哭。經詢問,他們才從孩子口中得知,之前在課堂上,老師曾多次講鬼故事。回家後,有幼童出現不敢一個人上廁所、半夜被噩夢嚇醒等反常行為。
  • 過度神話「幼小銜接」真沒有必要
    日前,中國青年報記者針對「幼小銜接」教育展開調查,透過家長的焦慮、私立教育機構的火熱,我們看到了當前教育的「起跑線」越來越提前,教育部雖然發布《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加快了學前教育的治理進程,但收效還有待觀望。(中國青年報)  教育,常聊常新。一個家庭,自從母親開始孕育新生命起,教育的話題就一直貫穿了整個人生。
  • 孩子上小學前,要不要學拼音這個問題,園長和校長「掐」起來了
    孩子上小學前,養成哪些習慣?要不要學拼音,要不要教認字?如果什麼基礎都沒有,進了小學會不會跟不上?再過一個月,就是一年一度的招生季,這些問題,都是很多新生家長所糾結的。事實上,這也是很多幼教專家關注的話題。  昨天上午,義烏舉辦了一個高峰論壇,把全市200多位幼兒園園長和小學校長湊到一起,談談關於「幼小協同、科學銜接」的話題。
  • 小學一年級數學很簡單?看看這4道題,你可能會懷疑自己的智商
    如果你也像我如此無知,認為小學數學一年級的數學題很簡單,那就看看下面這4道題,著實難住了不少家長,看完你以後,你可能會懷疑自己的智商,可能會懷疑自己曾經上的是不是假小學。試問一下,如果面對這樣的試卷,孩子雖然提前上了幼小銜接班,但不過是一遍遍的刷題,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又怎麼可能取得好的成績呢?所以我認為數學思維,仿佛數學這個武俠世界裡的任督二脈,打通以後才可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 倒計時1個月 四大方案教你搞定幼小銜接
    剛離開幼兒園的寶貝們終於要放手獨立上一年級了,該怎樣度過這段適應期?小學開學後的第一課,小調皮們會不會跟不上老師教拼音的節奏?遇上個孩子不喜歡的老師應該怎麼辦?煩惱多:幼小銜接的這些問題讓家長焦慮  煩惱一:暑假幼小銜接班該不該上?
  • 勵步英語,摩比思維與赫石體能聯手推出「幼兒園在家上」!
    原來假期一派母慈子孝、和氣洋洋,現在簡直「雞飛狗跳」,畢竟寶爸寶媽是一邊工作一邊帶娃,忙的不可開交。公司開個視頻會,4個人的會議,孩子作為第5人音量總是最大!想給他選個課程,假期全面發展,語數外音體美,五花八門,不知道哪個合適他!自己拿上iPad,卡通、電動輪番上陣,就是不願意運動一下。
  • 幼兒園普惠新浪潮|看圖豆教育如何抓住幼小銜接市場
    從2017年五月國家出臺方案 把普惠幼兒園定為一項重要的國家級幼教政策時起,已經過去將近兩年,各地幼兒園和早教機構也大都經歷了一段迷茫和探索時期。 同時對於家長來說, 他們也經歷一個觀望期—— 幼兒園要去小學化,但 他們對幼小銜接教育的需求卻並未因此減少。
  • 北京部分民辦幼兒園學習內容達二年級水平
    明年3月底之前,對有問題的幼兒園、小學、教育機構進行全面整改。北京青年報記者以家長身份探訪部分民辦幼兒園發現,幼兒園中開設「課後延時班」「學前班」「幼小銜接班」等成為常態, 100以內加減、認七八百個漢字、背《弟子規》、學 「邏輯規律」等語數外小學內容均在學習之列,學習難度達到小學二年級水平。
  • 小學霸:幼兒園不學拼音不寫字,這試卷能考100分嗎?
    還是看試卷說明吧對於普遍的一年級孩子來說,這一面沒有太難的地方,所考的都是聲母、韻母及幾個簡單的漢字。難點是第二題。按要求分類,要分出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再看第2面第六題、第七題都不是太難。第八題,這裡考了字詞,如果識字量不足或對詞語掌握不好,做這種題目就很容易出錯。
  • 4招《非暴力溝通》,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
    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大家一起探尋書中的奧秘,讓您的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一、 四大親子溝通誤區,讓親子交流淪為了「語言暴力」提起「暴力」,我們可能首先會聯想到新聞聯播中的違法案件,或是網上曝光的明星「家暴」事件。我們可能還會覺得,大多數的暴力,都是從身體上開始的。
  • 幼小銜接之培養時間觀念,到底有多重要?入學前知道這些還來得及
    朋友的孩子豆豆下個學期就要上二年級了,歷數從一年級走過來的各種艱辛,朋友感慨萬千。最讓朋友感慨深刻的,還是上廁所這件小事。幼兒園的時候,班上有專門的保育員。每到固定時間都會提醒孩子們上廁所。每個班都有獨立的洗手間,想上廁所的話,老師也不會限制,隨時可以上。可是上小學以後,情況變得大不一樣,老師不再是保姆式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