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培訓機構到底有沒有人管?
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此前報導,2016年6月,上海一家早教機構工作人員用垃圾桶邊緣給3歲孩子擦嘴;今年11月,另一家早教機構採用不當手段對孩子進行體罰。經查,這兩家早教機構都沒有辦學資質。
無數家長趨之若鶩的「百花學習塾」、「學而思」等教育培訓機構的部分教學點,也被查出沒有辦學資質。還有媒體報導稱,北京的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突然倒閉,拖欠學生家長30萬元;重慶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破產被數百名家長圍堵,造成現場混亂。
長期關注教育培訓行業發展的上海市人大代表劉櫻認為,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管長期處於空白狀態,工商部門對其管理非常寬泛,而教育部門認為教育培訓不屬於義務教育、學歷教育範疇,所以造成了「兩不管」局面。
上海市教委表示,為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對早教和託兒服務機構的監管,正組織專家研究制定民辦幼兒教育培訓機構規範管理規定等系列政策。
焦慮從2013年9月的新學期開始,上海小學一年級全面實施「新生零起點」教學,代替「分數唯一」的「等第制」評價同時在全市鋪開。
不過,不少家長曾向澎湃新聞記者反映,雖然知道「零起點」教育,但一些教育類的微信公號加重了他們的焦慮:「身邊有孩子上幼兒園或小學的都在看這些公號,很多人都按公號說的去做,我不做能行嗎?」
家長們的焦慮給了無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可乘之機。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今年5月,為了給孩子報名上教育培訓機構「百花學習塾」,許多上海家長連夜排隊,黃牛號從1000元升至最高5000元。
當官方證明其中山公園教學點並無教育培訓資質後,該培訓機構在上海各點的報名收費全部叫停,但大部分接受採訪的家長表示不太在意有沒有資質。「有沒有資質有什麼關係?我看中孩子(升民辦小學)的面試通過率。只要結果是好的就行,沒有辦學資質又不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一位父親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無獨有偶,以奧數特色聞名的教育培訓機構「學而思」同樣受到家長追捧。據媒體報導,為了搶該培訓機構一個入學名額,家長可以徹夜在教學點排隊,會提前設定鬧鐘參與手機App秒殺。
「孩子上大班的時候,天天晚上補課到晚上9點,加上周末兩天全天都要去培訓機構補課,那一年幾乎沒有休息日。」上海市民鄭女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她的孩子今年9月剛剛步入小學,幼兒園時曾到過「學而思培優」上課,也接觸過「百花學習塾」。她認為,培訓機構對考題的分析、解題的思路「往往很有一套」。
另一位上海家長邱先生說,他的女兒今年上幼兒園大班,他也給5歲的女兒在「學而思」報名了數學班。「孩子那麼小去就去補課也是不得已。公辦學校講求對口和派位,民辦學校則是自主招生,說是面談,網上各種民辦學校的面試真題和面試經驗都在提醒家長:一張白紙想去考,甚至可能連題目都看不懂。」邱先生說。
亂象教育培訓市場火爆的另一面是糾紛不斷、亂象叢生。
前文提到的「百花學習塾」在今年5月叫停上海各教學點報名後,又在8月重新悄悄開班,徐匯校區和虹口校區甚至在10月份進行了擴招。12月2日,徐匯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百花學習塾(徐匯校區)目前無辦學資質,已經要求機構停止違規行為,包括報名招生和上課。如經查證百花徐匯校區有違規擴招一事,徐匯區教育局將全力配合工商進行聯合查處。
11月25日,上海市民林女士向澎湃新聞記者反映,今年7月,她在「贏在起點」早教中心(大寧分校)籤訂了一份價值33880元,總共168節課時的兒童家長共育的課程協議。在優惠的價格、「可以退款」的承諾以及機構信譽的誘惑下,她當即籤下了這份協議。
但是,孩子上了幾節課後,林女士感覺不甚滿意,「沒有任何教材,和輔助學習的資料,課後無法複習,老師上課孩子分三六九等。」
在孩子上了24節課後,林女士要求退款,卻竟得到了與之前截然不同的答覆。「他們告訴我,由於我享受的是優惠價,退款需要按照一定的退款細則。」林女士說,「籤協議前什麼都沒說,退款的時候忽然搬出一套公式。」
她認為,退款額應該按照已讀課時佔總課時的比例來算,但根據公式,機構只退還在此基礎上的三分之二,少退1萬多元。隨後,澎湃新聞記者聯繫了贏在起點(大寧校區)相關負責人,其表示退費必須按照協議中的退費細則和公式執行,且協議條款符合教育局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教委官方微信公眾號顯示,「贏在起點」早教中心隸屬的上海華浦教育進修學校只在長寧區教育局有過備案,「贏在起點」大寧分校在所屬的靜安區教育局並無備案,因此沒有辦學資質。
沒有辦學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還可能發生孩子遭到不良對待、老闆捲款跑路等情況。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 6月20日,上海培正逗點早教中心(長壽路分校)工作人員用垃圾桶邊緣給3歲孩子擦嘴,經查,該教育培訓機構也無辦學資質。
據《新京報》報導,2013年11月,已有15年歷史的在上海從事中小學教輔的易思教育因資金鍊斷裂關門,老闆捲款逃走並拖欠員工工資。2014年2月,北京引航思培訓機構突然倒閉。據了解,該培訓機構是2013年5月成立的,因經營不善而被迫停課,拖欠近40位學生家長的費用共計約30萬元。2014年2月,重慶渝中優維語言培訓學校(對外簡稱「南瓜英語」)因破產關門引發退費糾紛,導致數百名家長圍堵機構,造成現場混亂。
對策根據上海市工商、上海市教育委、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的《上海市經營性民辦培訓機構登記暫行辦法》,對教育培訓機構的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員和教師做出了一定要求:從事文化教育類培訓的法定代表人需要具有5年以上培訓機構負責人工作經歷,同時具有相應教師任職資格和中級以上教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經營性民辦培訓機構根據辦學規模配備2名以上專職教育教學管理人員,需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以及5年以上培訓機構教學管理工作經歷。從事文化教育類培訓的,應具有相應教師任職資格;從事文化教育類培訓的專兼職教師應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和相應的教師任職資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辦法中,並未找到明確的違規處罰措施。
長期關注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的上海市人大代表劉櫻表示,為全面實行素質教育,上海市教委提出「零起點,等第制」,校內各科成績不打分,這一政策的出發點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但是,一些家長卻仍然非常焦慮,到了課後給孩子瘋狂報班。家長的焦慮在於,現在學校的教學進度很快,同在一個班的同學水平參差不齊。對於上課「吃力」的同學,如果不補課,很有可能跟不上進度,對於學有餘力的同學,可能他有更遠的目標,需要進一步培訓。
劉櫻認為,正是這種需求加速了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但導致亂象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培訓行業門檻相對較低,但利潤很高。目前,申辦一個民辦培訓機構,只需要50萬元左右的註冊資金,自有或租賃一定面積教學場地,以及數名專職教學人員等條件,就可獲得辦學許可證;對教育諮詢類機構,只需10萬元註冊資本即可在工商局註冊成立。
「但造成教育培訓機構亂象的關鍵原因是無人監管。」劉櫻說,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管已經長期處於空白狀態,工商部門對其管理非常寬泛,而教育部門認為教育培訓不屬於義務教育、學歷教育範疇,所以造成了「兩不管」局面,從而導致問題泛濫,「希望教育部門和工商部門能夠儘快協調,建立一個聯合執法部門,對於無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進行嚴厲查處。」
上海市教委表示,為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對早教和託兒服務機構的監管,正組織專家研究制定民辦幼兒教育培訓機構規範管理規定等系列政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