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科學早教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16科學早教大會」在京召開。來自早教生態圈的領航機構、早教創投、早教在線教育,以及國內外近50位權威早教專家,就科學早教的重要性、科學早教規範化、早教機構的科學課程體系研發、早教行業投資前景預估、早教在線教育的發展趨勢等做出了深入探討。
據悉,成立於2015年12月27日的中國關工委兒研中心科學早教專業委員會,是我國第一個專門針對0—6歲嬰幼兒早期教育進行科學專業研究的權威機構,其宗旨是指導中國早教事業向更科學、更系統、更成熟的方向發展。
洞察趨勢:科學早教需要生態建設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早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時代的進步,早教越來越受到中國父母的重視,加之二孩政策的出臺,中國家庭更迫切期待科學早教。
本次大會分為上午的主題論壇和下午的平行分論壇。在主題論壇上,權威專家和從業者負責人,通過主題演講、數據發布、主題討論,著重探討了進行科學早教行業的生態融合問題。與會人員一直以為,繼續倡導早教的科學性、強調科學早教的重要性、研討科學早教的思想和理念、踐行科學早教的方式方法等,不僅是責任之舉,更是家庭所想、國家所需、時代所趨。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侃、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鄔明朗分别致辭,並共同強調了科學早教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並表示只有早教各行業規範有序發展,才能推動科學早教儘快落地實施。家庭是早期兒童發展環境的主體;社區直接聯繫著千家萬戶;親子機構提供優質早教服務。只有三者密切聯繫在一起,才能確保兒童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
早教界專家探討科學早教如何落地實施?出版機構探討本土繪本如何拓展早教市場?科學早教的傳播渠道有怎樣的變化趨勢?視頻媒體內容如何與科學早教相結合?……圍繞這些議題,在下午舉行的平行論壇上,來自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科學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積木寶貝國際早教、蒲公英童書館、蒲蒲蘭繪本館、當當網、辣媽幫、樂視兒童、山東少兒電視臺等單位的專家、負責人等展開深入研討。積木寶貝是全國首家進行科學早教生態建設的機構,該機構首席教育官羅靜博士詳細講述了她們如何進行科學早教生態建設,線上線下結合,讓早教機構和早教媒體協同發展:一方面向媽媽傳遞科學早教理念、早教知識,幫助媽媽了解自己的寶寶;一方面為媽媽提供針對中國寶寶專門設計的豐富的遊戲、寓教於樂的視頻節目、親子繪本等。
與會者表示,研討成果讓他們更加明晰了早教界存在的問題以及將來發展的趨勢,對以後展開工作將有很大助力。
積木寶貝國際早教首席教育官羅靜博士
數據助力:科學早教大數據首次發布
大會上,主辦方聯合百度商業生態研究院發布了《大數據「預諫」科學早教蓬勃發展》,這是中國早教行業首次發布綜合性大數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全民兒童閱讀數據分析》;中國心理學會副秘書長梅建研究員則發布了《中國兒童早期發展狀況報告》。
「從1998年第一個早教中心在北京成立,開啟我國早教行業之路。幾十年間,早教行業經歷了萌芽期的孵化、發展期的混亂,正在規模化、有序化發展。未來,企業應當以早教為平臺,延伸至整個母嬰產業,打造全產業鏈。」百度商業生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侯麗斌女士發布了《大數據「預諫」科學早教蓬勃發展》的報告,從科學早教的必要性、系統性、傳播性等三方面分析了「市場潛力」、「供給側+需求側」和「營銷推廣」三大問題。通過分析百度搜索大數據、資本市場增長數據等,報告指出:
第一、全面二孩釋放早教需求,資本也青睞早教市場,目前來看,粵楚川湘皖等品類還有發展空間,京冀豫滬遼晉網點可考慮擴充。在政策力、資本力、市場力的共育之下,科學早教前景無限。
第二、從供給側來講,早教行業品牌格局變化較大,品牌效應還未形成。近三年來,傳統國外品牌搜索量從2014年45%下降到2016年僅佔到早教行業搜索詞的37%。從需求側來講,本土早教需求增長快、性格培養的理念受到關注,2014年—2016年,本土早教搜索瀏覽量增長了37%,幫助孩子進行積極心態的養成搜索瀏覽量增長了32%;視頻和其他需求搜索瀏覽量都增長了6%,多樣化需求趨勢明顯。
第三、早教行業現有營銷方式以直銷為主,缺少傳播。企業可按基礎需求、個性需求和經驗指導等不同來布置內容。
可見,早教企業應立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致力於共同打造出本土早教品牌,尤其要在視頻和其它需求上進行創新,滿足多樣化需求。
早教的火熱趨勢在閱讀數據的增長上也可見一斑。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張立分享了《全民兒童閱讀數據分析》,數據顯示,我國0—8歲的未成年兒童圖書閱讀率、閱讀量以及親子閱讀時間均呈逐步提升狀態。
《中國兒童早期發展狀況報告》是中國心理學會從北京、山西、吉林、黑龍江、寧夏、安徽、福建、上海、浙江等地區的10個幼兒園和26家早教中心的2910個樣本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跟蹤調研,首次對幼兒園和早教中心早教效果進行了評估,評估發現,參與早教的寶寶在注意力、短時記憶、思維能力等方面相比較與同年齡段的寶寶發育標準都有了顯著提高。
中國心理學會副秘書長梅建研究員在報告中指出,0—6歲嬰幼兒應從心理、智能、體能等三方面綜合入手,科學地達到「三維平衡」,從而為長期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侃致辭
中國兒科界泰鬥籍孝誠(左)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如文(右)親切交談
專家期望:「早教三問」首次提出
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6年中國早教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規模預測》顯示,2014年我國早教市場規模達1198億元,同比增長21.01%。若保持該增速,2017年早教市場規模將望突破200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
然而,與早教越來越受到重視、早教市場蓬勃發展相對應,是早教行業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此,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楊志彬在會上首次提出「早教三問」——
一問,中國孩子應該接受怎樣的早教體系?問題指向洋品牌是否適合中國孩子,探討早教是否有價值觀問題,是不是應該讓我們寶貝上洋品牌,接受了洋品牌教育的孩子是否會有「水土不服」。
二問,美國有迪士尼、英國有天線寶寶,中國孩子有什麼?問題重在指出中國早教從業者要努力去創造有中國風格、中國特色、蘊含中國價值觀,同時讓孩子喜歡的早教形象。寓教於樂,從而為中國孩子的快樂健康成長打下鮮明的底色和堅實的基礎。
三問,中國早教市場的標準化和規範化如何落地實施?問題指出了我國早教的標準缺失、規範化程度低的現狀,呼籲業內加快資源整合和體系建設,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健康有序的早教環境。
「早教三問」引發熱議。專家表示,近年早教行業可謂亂象叢生、真偽難辨,各種早教理論互相矛盾,各類體系都在大力宣傳自己的優勢,主動忽略和掩飾自己的不足……總之,各類早教機構瘋狂生長,而真正能夠稱得上「科學早教」的寥寥無幾。鄔明朗概括指出,「我國早教機構可謂成長迅速、魚龍混雜,機構運營、缺乏標準,課程設計、並非科學,師資薄弱、亟需提升。」
此外,「早教就得認洋品牌,中國品牌信不過」、「早教不需要研究」、「早教不需要科學」……類似的錯誤認識也在社會上擁有一定市場,最終導致「不敢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在選擇早教機構時,更多的是狂熱、盲目和不可預知,這對孩子的長期發展必然十分不利。
可見,回答「早教三問」的過程,也是中國早教行業進一步發展完善的過程。從業者表示,他們將以解答問題為方向和責任,探索和開發適合中國孩子的早教體系,為早教市場的標準化和規範化貢獻力量。
孩子強,則國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科學早教專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召開科學早教大會,把早教機構、出版、媒體、早教創投專家匯聚一堂,發布權威數據、理性分析現狀、深入洞察趨勢,從而達成科學早教的共識,以期共同推動中國科學早教的良性發展。
(責編:王曉華、朱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