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雙叒叕有一家早教機構破產關停,而且還是媽媽們都非常熟悉的「巧虎」旗下早教機構——「巧虎KIDS」。
據了解,這個門店關停,有400多名學生受影響,涉及學費超過500萬元。
其實疫情以來,已經有不少線下早教機構關停,三天兩頭的「跑路」新聞也讓家長們矛盾不已。
一方面不想錯失孩子早期教育和高質量的親子互動時光,一方面又擔心特殊時期預付學費的風險。
今天小鴿子就來給大家講一下,報名早教早託機構一定要注意的那些坑。
01:合同暗藏霸王條款,想退費可能還得倒貼
市場上的早教早託機構使用的都是預先擬好條款的合同,而這種合同很可能就會含有概不退費或條件苛刻的退費條款。
在這次巧虎kids的關停風波中,就有家長氣憤地表示:
退費的時候要扣所謂的「違約金」「手續費」,每節課的單價也變了,連購課贈品都要算錢。
其實,這不是巧虎kids第一次被爆合同霸王條款。
2019年底就有媒體曝出,哈爾濱一家巧虎kids搬家,家長覺得路途太遠,不願意再去上課,於是要求退費,竟然發現按合同條款可能還要「倒貼錢」。
其實這類的合同條款是很多早教或早託機構的常規做法,榜主拿到一份知名早教機構的銷售協議,給大家感受一下其中的條款:
首先在協議正面顯眼的地方,機構把家長實際需要支付的價格寫在了「優惠價」這一欄,然後蓋上紅章「一切口頭承諾無效」、「如全轉異地或退款,需扣除360元會員費及禮品費用」、「贈課不享受退款及轉課」。
眾所周知,早教早託機構先提高所謂的原價,再通過各種活動給家長計算所謂的優惠價,是非常普遍的銷售手段。
在這樣的基礎上,協議裡再加上一行小字,「本人在此聲明已閱讀並接受本協議背頁所列所有條款」,而這些條款裡正包含了極為嚴苛的退款條款,甚至機構更換授課場地不需要得到家長同意,只需要提前30天告知。
由於這類協議或合同幾乎都是由早教早託機構單方事先擬定並印製,家長只能概括地表示接受或不接受。
以致於榜主在微博隨便一搜,就能看到各種家長的怒吼:
很多家長往往都是等到維權的時候,才驚覺當初怎麼會籤下如此不平等條約?
02:課包越長越優惠,不知完課和跑路哪個先來
現在市面上早教機構的課包基本最短都要48節課/年,大多數都是會像下面這種給家長疊加課時,48+48、72+72、120+120,真是不知猴年馬月才能上完。
而且銷售顧問全都是數學天才,一定會非常好心地給你贈課,再非常貼心地幫你把攤下來每節課多少錢算得清清楚楚。
以上面這個早教的課包計算,七個月的24個課時每節課要440元,但是如果買三年180個課時的課包,每節課只需要282元,一節課價差就158元了!
家長看到這貼心的計算結果還能淡定嗎?買到就是賺到啊!
然而,這種看似佔便宜的事情往往最容易吃虧。單從家長自身考慮,這些問題就是存在的風險:
▲ 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歡上課?家長能否堅持長期固定上課?
▲ 一年52周,排除節假日,全家外遊、孩子生病、天氣惡劣這些特殊情況會有多少周?
▲ 家庭是否會有搬遷的可能?
▲ 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還有多少時間上早教課?
更別說早教早託機構可能存在更換經營主體、更換經營場地、甚至關停破產的風險,每每到這種時候,退費可以說是難之有難的事情。
其實早在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對於培訓機構規範收費管理提出了要求。
《意見》中明確指出:培訓機構要「嚴格執行國家關於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03:宣傳包裝高大上,實際可能有出入
畢竟是動輒上萬的學費,早教早託大多都打著高端科學的噱頭,英式、澳式、美式教育,蒙氏教育,外教上課等等。
然而,實際上課過程中,家長很可能會發現現實與當初銷售嘴裡說的怎麼不一樣?
去年就曾有媒體報導,一家主打外教繪畫、樂高等課程的早教機構,突然單方面通知家長暫停外教課程。
圖源:界面新聞
此外還有「一對一」變「團體課」、「黃金師生比」變「烏泱泱大班」等各種情況。
總之,交錢前「花式」承諾,交錢後愛咋咋地,當初家長看中的噱頭,在課程期內未必能持續得到保障。
04:老師資質成迷,教學質量難保障
老師的資質是早教早託課程的核心,但卻是大部分家長最容易忽略的。
多年前,報紙媒體就報導過,即使是在知名的早教機構,也有近三成的老師無證。
由於持證和不持證的員工薪酬有一定的差價,不少機構為了控制成本,會採取一個班一位持證老師搭配幾名無證老師的方法。
甚至有些機構,所謂的持證老師,只是手持機構內部的培訓結業證,而這種培訓,很可能只是為期10天半個月而已。
除了教師資格證,還有一種證件是大家很容易忽略的——健康證。
作為直接和幼兒接觸的人員,必須持健康證上崗,然而現實情況是,即使是在大型連鎖的機構,也有可能出現健康監管的漏洞。
就在去年,江蘇一家美吉姆竟然有老師被查出肺結核,從而導致多名幼童疑似感染。
看到這些,小鴿子也是驚出一身冷汗。
無論是教學資格還是健康狀況,都和孩子息息相關,必須要重視!
05:機構場地沒有資質?直營加盟傻傻分不清!
一個正規的早教早託機構最基本的,是要進行教育類的工商註冊,其營業執照上的經營範圍應該包含教育培訓類相關的經營項目。
小鴿子就在網上看到了大量這類打著「共享託育」「寶媽創業」「平衡家庭與工作」標籤的機構宣傳。
從宣傳圖可以看出,相關機構都是開在住宅裡,通過裝修改裝成託育園區的樣式。
但這些小區裡的私人早教園、家庭共享式託育,是不是真的能拿到這些資質呢?
住宅用地符合教育培訓經營的要求嗎?消防通過了驗收嗎?機構的重點是「寶媽創業」還是「早教託育」?
除了以上這些問題成迷以外,特別重要的是,對於早教早託機構來說,直營和加盟是有很大區別的。
尤其是在發生日常服務或退費糾紛的時候,家長就能很明顯地感受到。
前文提到的巧虎kids關停門店,其實就是一個加盟商經營的。
在今年稍早的時候,著名的早教機構悅寶園多家加盟店也相繼倒閉,200多名家長被迫走上維權路。
但並不是所有早教機構退場時都會這麼不體面的。
今年6月,由迪士尼公司直營的培訓品牌迪士尼英語決定關停時,主動提出為家長退費、賠償員工的方案。
據親歷者反饋,迪士尼英語全額退還了沒有使用的課時費用,此外按合同給予家長10%的補償,安排特定時間、專人對接退費。
可見,加盟店和直營店還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
加盟店交了加盟費,就是自負盈虧的狀態,而加盟店本身的償債能力是非常弱的,一旦出了問題,總部一句「門店是獨立的運營主體」就可以避免連帶責任了。
06:特殊時期如何避坑?
說了那麼多早教早託的坑,家長一定會問,這些機構的課還能報嗎?
當然可以!
家長在有早教或早託需求的時候沒有必要因噎廢食,但以下這些避坑指南請務必記牢。
仔細核對條款
家長們一定要看清楚協議再籤名,項目內容、師資安排、培訓期限、時間安排、收費金額及退費方式、雙方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免責條款等務必逐項檢查。
在特殊時期,家長尤其要關注「不可抗逆因素不退錢」這類條款,對於有疑問的條款可以直接向銷售提出修改或刪除的意見。
儘量選擇短課包
家長千萬不要被「優惠」衝昏了頭腦,選擇短課包,儘量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查核經營主體和教師資質
先了解清楚想報名的機構是直營店還是加盟店,做到心中有數。同時,交錢之前務必讓銷售出示營業執照、辦學許可證、教師資格證、健康證這些證件進行查核。此外,雖然急救證並不是必要的證件,但老師是否擁有急救的知識也應該在家長的考量範圍內。
保存好原始材料
完成報名後,一定要索取和機構名稱一致的發票,留好繳費證據以及與銷售溝通的證據,以防萬一。
懂得說NO
早教早託的銷售會人為製造焦慮,或者通過高強度的信息騷擾,在心理上脅迫家長付費購課。如果家長覺得報名很勉強,或者有疑慮,千萬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拒絕而稀裡糊塗付款。 你可以和銷售說「明天再來」「手機沒錢」「跟家人商量」等,總之,必須在冷靜後,獨立理智作出的決定才不會後悔。
媽媽們有沒有帶孩子去早教班體驗過?有沒有報過早教或者早託?有沒有試過糊裡糊塗籤了協議?有沒有踩過什麼坑?歡迎留言告訴榜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