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常對孩子做這件「小事」,娃不僅專注力強,還一天比一天聰明

2020-12-05 楠姐和你聊育兒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是否有這樣的煩惱,孩子無法專注做好一件事,常常只有3分鐘熱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入學之後,父母會越來越關注「專注力」這件事情,但專注力問題,早在學齡之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所以培養好孩子專注力就變得至關重要。

研究表明:孩子在2歲時,專注時長大約為7分鐘;3歲時大約為9分鐘;4歲時大約為12分鐘;5歲時大約為14分鐘。因此,想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應該從2歲開始。

什麼是專注力?

孩子的專注力就是指他們將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系統都集中在一個事情上,正常來說,專注力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比如專心的吃飯、玩玩具、看電視等等,這都算是孩子專注力的表現。

為什麼小孩子的專注力會這麼差?

孩子專注力比較差的話,不僅會影響孩子大腦的正常發育,還會分散孩子的心,出現這種情況,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嚴重問題,就拿關鍵的睡前一個小時來說,有多少家長沒有注意,孩子寵著孩子去看電視?

根據大腦發育教育分析:人的大腦當中一共有兩種波,一種是跟催眠有關的阿法波,另一個是跟專注力和理性思考的貝塔波。如果孩子看電視的時間越長,那麼鬧鐘的阿法波就會越強,相對貝塔波就會就會減少,從而孩子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就會有明顯的下降。

耶魯大學的電視與兒童專家辛格(Jerome Singer)曾建議,孩子們在學習和閱讀習慣還沒養成之前,最好不要讓孩子看電視為妙。

因此,跟孩子看電視相比,父母跟孩子睡前親子共讀,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自制力。因此,每天在孩子睡前花半個小時進行親子閱讀,就是被父母常常忽視的「小事」。

親子閱讀為什麼能提升專注力?

2010年,日本科學研究生院的兒童學家Shohei Ohgi和同事曾經有過一項研究,研究結果發現:親子共讀時,孩子大腦的前額葉部位得到刺激。

關於親子共讀,童書作家粲然在《騎鯨之旅》一書中說過:「共讀,追根到底不在讀,書只是通往心靈的途徑。騎鯨之旅最重要的,是彼此懷著溫柔的心共同尋找和經歷,尋找和經歷你和孩子真正需要的此生、此世界。」

長期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專注能力,還能夠提高認知能力、語言能力等等,而且被書籍薰陶過的孩子大腦中儲存的知識量要比同齡人多,這樣等到上學之後,孩子學習能力會變得更強,不會出現反感學習的情況。

但是,現在有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和讀繪本時,僅僅是將內容故事照搬敘述了一遍,認為這樣孩子就能學習了,但是,父母讀完之後娃並不能理解故事中的內容,更沒有引起思考,這樣不僅沒有給孩子帶來好處,還會令孩子厭煩閱讀!

如何做到高質量的親子閱讀?

1、家長不要有功利心要放鬆心態

有的家長在進行親子閱讀的時候,都想讓孩子必須學會書籍中的知識,認為孩子學不會就白費了,不過,家長千萬不要抱這種心態!

我最初給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時候就在功利心,每次都要求孩子跟著我一句一句讀,剛開始還好但後來孩子表現得很不情願,就很喜歡隨意地讀給他聽。

經過了半個月之後,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進行睡前閱讀是我讀上一句的時候她能接上下一句,這時候我才發現,孩子已經無形中將書中的知識牢記在大腦中了。

所以,我們在給孩子閱讀時一定要保持平常心,就像自己平時讀書一樣,自然隨意地去閱讀,而不是為了某種目的而於閱讀。

父母只需好好享受這溫暖的親子時光,你就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

2、把親子閱讀養成一種習慣

親子閱讀最重要的就是能堅持下去,家長千萬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將親子閱讀變成一種習慣,就像是每天吃飯睡覺一樣。

想要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就要以身作則,不要自己在那玩手機讓孩子去看書。

想要做好這件事情,父母和孩子就要付出努力和毅力,親子閱讀帶給孩子的好處遠遠比你想像的更多,足以讓孩子一生受益。

3、抓住睡前親子閱讀

根據研究表明,堅持親子閱讀的家庭,孩子的詞彙量一般都會得到積累。

霍思燕和杜江就經常給嗯哼讀睡前故事,每個故事都像是完形填空,讓孩子獨自想像後面的一部分,來豐富孩子的詞彙,這對孩子語言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相關焦點

  • 睡前對孩子做這件「小事」,孩子不僅更聰明,專注力一天比一天強
    為什麼孩子的專注力這麼差?一部分是因為孩子太小,大腦發育的還不算太完全;但是絕大部分是因為家庭教育的還不夠到位,例如:「孩子睡覺前孩子看電視、玩手機;孩子要做什麼事家長就「一股腦」地答應等等。孩子在看電視、玩手機時,大腦中的阿法波處於活躍狀態;長時間看電視,孩子大腦中的阿法波就會比貝塔波活躍,導致孩子的專注力和思考力下降。想要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要抓住3-6歲這段提升專注力的最佳時間。
  • 睡前常對娃做這件「小事」,孩子專注力一天比一天好,聽課更認真
    大腦皮層變薄意味著相應的能力也會下降,這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家長們都會發現孩子長時間看電視後再做其他事情,大多時候是坐不住的,這種情況被稱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孩子經常看的動畫片一秒切換了24個畫面,大腦只能被動接受電視傳輸的信息,當孩子轉換到靜止的畫面時就會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坐不住的情況。
  • 每天睡前為孩子做1件事,幫助開發右腦,提高記憶力
    每天睡前為孩子做1件事,幫助開發右腦,孩子一天比一天聰明!那就是給孩子講睡前故事!1、聽故事可以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著名的作家巴金曾經說過:「孩子成功的教育是從培養好習慣開始」。2、聽故事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正常來說,孩子由於年紀小專注力不太集中,他們很難長時間去做某一件事情的,家長剛開始可能會認為孩子「坐不住,聽不進去」,所以很多父母就放棄講故事了,但這樣是不對的,貴在堅持,家長們每天堅持下去多講幾次,孩子慢慢就會產生興趣的,可以說
  • 1-6歲是右腦開發關鍵期,常做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1-6歲是右腦開發關鍵期,常做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一、訓練孩子左側肢體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如何開發孩子的左右腦,那我建議父母們試試讓孩子使用左側肢體,孩子的左側肢體是由右腦控制的,經常使用右側肢體的孩子,右腦會格外發達
  • 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促進大腦發育
    但孩子無論在身體的生長和大腦的發育等方面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比如有的孩子老是背不下來課文,在學校也經常因此被老師批評,其實除了本身的理解問題以外,還與父母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有很大關係。對此,長期深耕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領域的李玫瑾教授提議,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不僅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提升孩子的記憶力,還有利於孩子的情商發展。
  • 睡前帶孩子做2件事,幫助開發右腦,不僅聰明情商也高,但難堅持
    導讀孩子聰不聰明,始終是父母最為關注的中心點,那現在在智商的基礎上,父母同時還希望孩子情商也高。我們都知道人的大腦劃分為「左半腦」和「右半腦」,這兩個部分都有自己的分工,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左半腦控制著身體的右邊,右半腦控制著身體的左邊。
  • 家長經常對孩子做4件事,孩子記憶力好更聰明,而且情商還高
    比如小孩,如果他們的記憶力不過關就會影響到學習,會嚴重地產生學習不斷下降的後果,那不僅會讓孩子感到絕望,還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家長在對孩子的記憶力方面也需要下一番苦心去進行培養,當孩子的記憶力提升後,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會趕上來了,記憶力地強化,對他們的大腦發育也會越來越好。
  • 娃專注力不好找到原因是關鍵,3個方法堅持訓練專注力一天天提升
    但有時候家長句句充滿愛意的話語,可能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對孩子來說甚至是一種負擔,而家長卻還沾沾自喜認為這就是愛孩子的表達方式。所以,平時家長在家看到孩子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去「愛孩子」,因為家長的愛可能只是一種自私的表現,並沒有考慮到是否對孩子的成長構成了影響。如果不想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打擾他們,如果孩子有需求再幫忙即可,不然就安靜地待在孩子身邊。
  • 每天睡前做這3件事,幫助孩子開發右腦,孩子每天聰明一點
    右腦發達的孩子不僅聰明記憶力好,也十分有探索精神,喜歡動腦筋,愛冒險,接觸新鮮事物比較快。 聽故事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記憶力和還可以發散他們的想像力。
  • 把「哄睡」變成「我說你做」遊戲,讓家有「睡渣娃」的父母不犯愁
    黃磊兒子的一系列「睡前操作」,讓家有「入睡困難戶」的父母們紛紛大呼「真實」,畢竟這是很多父母每天都在經歷的場景:爹媽眼皮千斤重,昏昏欲睡時,娃還精神百倍,輪番上演摸臉摳鼻孔扯頭髮一系列操作,喚醒父母繼續陪他嗨。每一對哄睡的父母,心裡都有一段說不出的辛酸史。
  • 減肥期間的女性,睡前3件小事「克制」住,體重想不降都難
    減肥期間的女性,睡前3件小事「克制」住,體重想不降都難1、晚上7點以後不要吃晚飯對許多女性來說,她們常常選擇不在減肥期間吃晚飯,以為這對減肥有一定作用,但是如果你長時間不吃晚飯,也會對肺部造成嚴重影響,還可能影響睡眠質量。所以,對於減肥期的人們來說,在控制進食的同時,必須注意進食。
  • 孩子專注力不高怎麼辦?借用「心流狀態」,幫孩子提高專注力
    文字/梅媽編輯/梅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經常可以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做作業還沒幾分鐘就跑去看電視堆積木了,導致孩子的作業也沒完成。其實這樣的現象就是孩子專注力不高的表現。但有些父母在孩子小時候選擇了錯誤的陪伴方式,導致孩子的專注力有所破壞,因此孩子就變得專注力不高。很多時候孩子正在專心畫畫的時候,父母突然的互動提問都會讓孩子感覺到疑惑,讓孩子的專注力被打斷,等到孩子想要再進入專注世界就很難了。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說這5句話就夠了!
    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難,但能自己解決,就沒有介入的必要。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可能有家長會說:娃是在玩,又不是在學習,打斷沒關係吧?錯!在玩耍和學習這兩件事上,孩子調動的是同一個能力——保持專注。娃愛看電視不是專注力好,而是被動畫片產生的被動注意給「催眠」啦!人的大腦中有兩種波,看電視的時間越長,腦中負責催眠的阿法波越強,負責思考的貝塔波越弱,反而引起娃的專注力下降。
  • 物質堆砌的娃會幸福嗎?真實案例告訴你:是這樣的現狀
    01用物質去堆娃,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好。很多家長因為忙於事業,忙於掙錢無法陪伴孩子,就用物資來替換陪伴,殊不知用物質去堆娃,反而會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一、不會珍惜。父母因為無法陪伴孩子,覺得虧欠孩子,就會用物質來滿足孩子,其實他們並不知道孩子要的可能只是父母的一個擁抱而已,這不是生硬的玩具可以代替的,也不是幾件昂貴的禮物可以替代的。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說這5句話就夠了
    在培養娃專注力的道路上,有5句話是當之無愧的「絆腳石」!自查!看你說過幾句?1.強行指導:媽媽來幫你,應該這樣...感覺娃積木搭得不好,就強行搭一個給寶寶;感覺娃畫得不好,就手把手拉著娃畫...強行指導,不僅不利於孩子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還容易造成專注力不穩定。
  • 孩子專注力不好怎麼辦?沒關係,用這3個方法立竿見影
    如果你的孩子專注力不好,沒有關係,用這3個方法立竿見影!1、拍手法第一個方法就是拍手法,準備的工具有秒表、書、圖畫紙。秒表是用來記錄孩子注意力集中了多長時間的,書是給家長看的,而圖畫紙是用來圖畫的。2、房間裡不出現其他事物第二個方法就是當孩子在房間學習的時候,家長就要把除了學習以外的事物都清除出去,這樣做的好處能夠不讓孩子分心,人在學習的時候身邊沒有其他事物,正是提升專注力的大好時機。
  • 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附提高專注力的3種方法)
    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節目中說過:所有的「小天才」身上都具備一個共同點,那便是「超強專注力」,種種跡象表明,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所以想要孩子學習優於常人,培養孩子專注力是必不可少的過程,父母應順應孩子發育的規律,對孩子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你是否常苦惱於孩子這些壞習慣?
  • Gymbo早教 ▍「我家孩子專注力可好了!動畫片一看就倆小時!」
    所以,孩子愛看電視不是專注力好,而是被動畫片產生的被動注意給「催眠」啦!人的大腦中有兩種波,看電視的時間越長,腦中負責催眠的阿法波越強,負責思考的貝塔波越弱,反而引起娃的專注力下降。emm,動畫片雖爽,可不要「貪杯」。
  • 血壓高的人,若睡前不做3件事,常做3件事,血壓可能會穩定
    血壓高的人,若睡前不做3件事,常做3件事,血壓可能會穩定一、不做3件事1、生氣如果說在平時血壓本身就不穩定還經常生氣,尤其是在睡覺之前生氣,就可能對血壓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此時情緒激動會引起血流速度加快,從而引起心跳過快,腦部受到血壓的劇烈衝擊,也會引起各種不適症狀,比如心悸等。所以在睡覺之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在睡覺之前生氣或者情緒激動。
  • 一個聰明的女人,在外面從不炫耀這三件事,唯有傻女人才會做!
    而那些整天埋怨社會,埋怨父母,埋怨身邊的女人,只有傻女人才會去這樣做,因為低情商的女人,會讓自己的人生軌跡亂得一塌糊塗,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有些是真正聰明的女人,有些是傻女人。 聰明的女人往往都會過得比較好,而傻女人常常會說錯話,最終給自己惹了不少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