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長的困惑
越來越多的家長很困惑:自己的孩子學習很努力很刻苦,學習都學到了深更半夜,看著孩子做做數學,做做英語,再留點時間去背生物、地理,背著、背著不知不覺就趴在桌上睡著了。但是,學習成績確實原地踏步,甚至越來越後退了,看著孩子拼死拼活的學習,心疼孩子但是也幫不上什麼忙,非常著急。
孩子的負擔是越來越重——除了學校的各學科的負擔,還有來自家庭父母給孩子報的各種課外學習班。孩子幾乎就是泡在各種「學習」中。
2,孩子很努力卻學不好?原因之一:「地力拔完了」!
現在孩子學習不好,原因特別複雜,但是在孩子學習不好的眾多因素裡面,其中之一是孩子沒有「習」的時間和空間。
這些家庭裡的孩子拼命學習,參加各種學習班,任務滿滿,時間滿滿,一切都在趕。看似非常充實,學了不少東西,當時成績似乎也有提高。但是,這樣的孩子往往最沒有「後勁」,很容易從原來看似領先的第一梯隊掉入了第二梯隊、甚至是差生行列。掉隊是必然的。
即使到了高中,如果沒特別的機遇的話,就hi變得非常平庸,甚至厭學。別說考名校了。這種現象——就是有很多老師說的那種「地勁」被拔完了的那種。
我們這兒有一所鎮上的中學就是這種模式,這所學校也創造過幾年輝煌——中考成績往往很牛,往往全縣的中考狀元也多在這個學校,很出「人才」。一開始重點高中很喜歡他們。但是漸漸地重點中學就排斥這些學校的學生。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到了高中,他們這些學生的優異成績很難撐到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就紛紛掉下來了,高一一結束,幾乎全軍覆沒。在未來的高考中高考成績也大多平平。
他們最大的問題不是「萬念歸一」去拼學習,不是學成書呆子,不是只會做題的知識面窄的問題,這些都是問題但還不是最要緊的問題。最要緊的是這些學生多是做題機器,很少去思考。也就是說這些孩子的思考力非常差。這些而只知道做題解題幾乎都變成了習慣,根深蒂固,別人想改都非常難。還不如那些普通中學的尖子生,白紙一張,很好雕琢。稍微調理調理成績就上來了——就是俗話說的潛力大!
我也看過太多、太多的農村初中、包括城市很多初中他們的學習「絕招」——在中考考地理生物的時候,每個人手裡都拿著幾張老師總結好的、劃好「重點的」講義,拼命背。尤其考試之前瘋狂背誦,中考也能考出接近滿分的成績。但是,這些孩子真的懂了嗎?
絕大多數的學生不但對所背的知識不懂,而且,那些強記出來的知識也只能持續到考試結束幾天時間,過了這個時間,就忘記得乾乾淨淨。這個過程是純粹的典型的「填鴨」填出來的。商業填鴨目的是快速育肥,趕快出欄,賺取豐厚的利潤。
3,家長該怎麼做,才能給孩子「翻盤」的機會?
回到剛才的家長問題上來,這些家庭的孩子的學習和這些學校的孩子的學習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只顧學,沒有——「習」的環節。缺乏「習」就缺乏對知識的歸納總結、缺乏獨立探究規律、發現規律的過程,沒有這些過程,就沒有建構知識的能力。
稍微有點教學常識的老師都不太贊同這些學校的做法,但是卻可以理解有些學校在有些階段這樣的做法。因為,考核是階段性的,有很多地方的考核是「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更多的背後的動力——是有些領導能看到這個時候亮閃閃的成績啊,這些家長能看到閃著金色的光芒四射的分數啊,快刀切豆腐三面光,都有利,都有光!急功近利,也無可厚非。
但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也這樣搞?
這樣搞,不覺得自己在犯傻嗎!
4,合格的家長必須知道:孩子之所以可以「翻盤」的背後原理。
教育是一個慢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孩子進步的加速度留給孩子慢慢頓悟,這是由內而外的覺醒——這個過程必須讓學生自己來完成。
有時候你覺得你好心地用刀把蠶繭剪開是幫助蠶寶寶早點出來,實則是實實在在的在扼殺蠶寶寶。蠶蛹咬破蠶繭衝出蠶繭,化繭成蝶是它的必有過程。孩子也一樣,孩子不去耗費心力去思考,怎麼可能學得好,怎麼可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呢?
把「學」還給學生(孩子),更要把「習」也一道還給學生(孩子),學生才能長出思維,長出好成績。
我真的希望,家長的所有的努力能開出花兒來,結出果實來。
一切隨緣,看到的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