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上碰到困難,不要總歸結到「孩子不努力」的層面上來。事實上孩子學習成績再怎麼渣,也有一門或兩門課是孩子的強項。語文考50分,英語考了30分,數學考了90分,那麼數學就是孩子的強項。
所以,不要總有「別人的孩子」的思想。經常拿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是許多家長正在犯的錯誤,這很愚蠢!別人家孩子再好,和你有什麼關係?我們要比較的是:孩子今天比昨天多一點進步,孩子這門課比別的課有進步,這才是正向的引導方式。
孩子努力很重要嗎?重要,但是也不重要。努力,從來就不是孩子學習好壞的主要因素。學習方法,學習目的和方向感才是!
努力的孩子,學習成績就好嗎?很顯然,不是。語文、英語,依靠大量的背誦和強化記憶,也許能讓孩子考試成績合格或優秀,但數學物理化學,需要孩子有較好的理解和邏輯思維能力。也就是說如果學習不講方法,努力也是白搭!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和方向感。
每一個學科的學習方法雖有不同,但是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觸類旁通。幫助孩子找到好的學習方法,我們的寶寶才願意努力。「愚公移山」被我們家長過分解讀了,其本質就是缺乏方法的愚蠢和魯莽,並不值得推崇。
學習的方向感,是培養我們孩子學習的目的或者將來的理想。比如說一年級的男孩子比較喜歡奧特曼,孩子的理想可能是成為勇士打敗怪獸。那麼家長可以從奧特曼和怪獸的身高,體重,技能,生存環境,來引導孩子學習數學、地理、自然甚至物理方面的知識。
比如我家孩子會問「卡利奧特曼」的十字射線是什麼,我會告訴他我們的瞳孔是多邊形不是正圓,曈孔對光的衍射會讓我們看的光芒可能是一圈光暈、十字形或者其它輻射形狀。又或者你還可以引導孩子認識光的折射,比如說做一點簡單的實驗,一雙筷子放在玻璃杯裡為什麼會變形,這些實驗非常容易做,孩子也通常比較好奇。
努力是由內而生的,不能看表面。
孩子在你面前表現學習很努力,每次考試都考砸,你說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值得嗎?你可能會迷信,「沒事!努力了就行」;或者,你會默默地告訴自己,「沒辦法,我的孩子笨,努力了也不行」。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的。每個孩子的智商幾乎相差無幾,關鍵是孩子對學習缺少「興趣」。
興趣是什麼?講真,學習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學習興趣」。興趣源於我們能夠獲得好處或利益,比如說你月薪5000你會說工作沒有興趣,因為你先要生存;但如果你每月能賺十萬,你會對工作充滿興趣,因為除了滿足生存之外,你能獲得別人高看一眼的成就感。
興趣,真正來源於我們內心能獲得滿足或成就感。孩子學習也就是這樣子,依靠物質獎勵讓孩子努力學習往往只是一時管用,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學習不一定好,貧困山區的孩子也能考入北大和清華,因為這樣的孩子努力學習是發自內心。上次考試50分,這次考試考了60分,哪怕進步很小,孩子的學習成績能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肯定,孩子就對努力學習有頭趣。肯定孩子的進步,比給孩子物質獎勵更加靠譜。
總結:
1、孩子對學習很努力,重要,但也不重要。學習拼的是腦力,你用拼體力的方法不可取。
2、比努力學習更重要的,是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其次,是培養孩子學習的方向感。先從孩子的優勢學科開始,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觸類旁通。
3、給孩子正向的肯定和鼓勵,每天進步一點,那怕進步只有一點點,這樣的孩子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