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梁啓超100多年前就對少年給予厚望。在任何一個國家,現在的發展要看青年,但後續的發展就要靠少年。少年的素質就預示著一個國家未來的整體國民素質。少年的培養是任何國家最重要的一項指標,而在學校學習之餘,閱讀是最有效增加見識,開闊視野的好方法。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閱讀是一切的根本。但同樣的一本書,有人能很快看完並領會其中含義;而有人看的很慢還不知所云。這不單單是閱讀數量造成的差異,當然,大量閱讀一定會提供閱讀技巧,可先學習閱讀技巧再來大量閱讀不是更事半而功倍嗎?
怎麼更容易掌握一本書的內容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笑話:問老師教一門課,誰才是最大的收益者?答案五花八門,有說是認真記筆記的?有說是考上名牌大學的?其實都錯了,老師自己才是最大的收益者。十年之後,絕大多數學生都會把所學的知識忘記,但老師自己一定還記得自己講過的內容。可見,給別人講一定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而在國外教學中的小組討論、當眾演講都是基於這個發現而建立。只有把書中知識內化成自己的,再可以穩定的輸出,大膽的講出來,這才是真正的掌握了書中的知識,這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廣東廣播電視臺《少年講書人》就是把這個有效的方法借了來,舉辦了一場講書大賽。不但讓這些年輕的講書人可以有機會更好的理解自己喜歡的書籍,也在專業指導下可以掌握閱讀和演講的技巧,讓今後的學習更有目的也更有技巧。所有的方法和成果都被總結出來,就有了這本《如何講好一本書》,如果你沒看過《少年講書人》,那麼通過閱讀這本書也能見證這些少年們的成長之路。同時可以根據專業指導的幫助下,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試著完成一本書的閱讀和演講。
講書,首先關注的肯定是具體要講什麼,內容永遠是王道。專業指導者李哲在這方面給出來中肯的建議。李哲也是一個曾經的差學生,但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成為一個極為優秀的國家高級演講師,他的總結是基於自己大量實踐的基礎上的,是我們避免失敗的指路明燈。李哲提出一篇講書稿在內容上的三個重要關鍵點。
開頭要引人入勝,想像著當我們準備開始給別人講書時,站了演講臺上,怎麼才能快速把觀眾吸引過來呢?所以開頭很重要,一定要是最高潮的部分。李哲給了三個開頭的方法:以書中最精彩的故事開頭;用於書中相關的自己的故事開頭;用幽默、提問或設置懸念開頭。總之,開頭要經精彩,要牢牢抓住觀眾。
中間部分要邏輯清晰。中間部分是講書稿最為主體的部分,也是內容最多的部分,要求一定要邏輯清晰。可以按照書中的邏輯框架順序進行講解;也可以自己總結書中最有價值的部分講解;當然也可以講解書中具體的幾個小故事。一定要讓聽眾知道我們具體在講什麼?不能讓他們聽完還是一團迷霧。
結尾部分一定要有所升華。李哲還是給了三個結尾的方法,首尾呼應,引用書中精彩句子,或名言警句、詩詞來結尾。
通過對李哲講書稿這部分的閱讀,我們就可以看出,李哲在寫文章時也是邏輯清晰的,他給了我們三個方面,九個知識點,我們可以在寫講書稿時直接借用。
講書稿是為了演講做準備的,現在到了上場的時候了,專業指導肖惠也給出來三個方面的建議,也是有著具體的實踐方法的。好聲音,好表達,好形象,這些都是需要專業指導,專業訓練的,書中有一些具體方法可以借鑑。但最重要的是,在演講時一定要自信,要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如何講好一本書》第二部分都是這些優秀孩子們的講書稿和專業指導的點評,這些我們可以借鑑的第一手資料。看看他們怎麼組織講書稿的,有什麼優缺點,好的值得借鑑,差的我們極力避免。
#讀書#《如何講好一本書》是最適合孩子們看的書,為了他們成為更好的、更愛閱讀也更能閱讀的孩子,讓他來讀這本書吧,戰爭前人的肩膀上,站的更高,看到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