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閱讀能力,我讓孩子三年級後來居上,後續學習更輕鬆持續領先

2021-01-13 熊爸爸偉大時代

讓孩子成績在三年級「後來居上」,其實很簡單,像我這樣牽住「牛鼻子」就行!我家孩子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而且我相信他在後面不斷分化中會持續領先,越來越輕鬆,越來越優秀!當然,做父母需要下點功夫。

這個「牛鼻子」就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這麼簡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喜歡釣魚的,可以起早摸黑,風雨無阻。喜歡打牌的,可以通宵達旦,甚至不吃不喝。喜歡淘寶的,剁手都不管用。

孩子現在上5年級,我頭痛的是每晚9點催他放下書睡覺,周末帶他去哪兒玩。他一直沒有上過任何文化課補習班,也沒有刷過除任何老師作業以外的題,每晚7點以後沒寫過作業,成績穩穩的前幾名(孩子學校非常好)。

我是如何做的呢?其實很簡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先培養一個看書的興趣點

剛開始一有時間我就帶孩子去圖書館或者大型書店。

圖書館和大型書店藏書豐富,種類繁多,各種難易度的都有,結合孩子的實際能力,引導他找到喜歡看的書。一旦發現他喜歡的書,徵得他同意後我就借回家或者買下來,無論看起來是否跟學習相關。

圖書館、書店學習氛圍濃,在那裡孩子一般不會抗拒讀書,而且總能發現自己喜歡的書。

有時候孩子不想去,我就約他的一些同學一起去,或者逛完書店後讓孩子自由選擇好玩地方,好吃的東西放鬆下,製造良好的體驗。來了這次,孩子就想著下次。幾次下來,孩子就逐漸喜歡去圖書館、書店看書了。

二、再由點到面,從喜歡的書向外圍擴散

當我發現孩子喜歡看動漫書的時候,我就借一些帶動漫性質的書,比如《可怕的科學》。先從中挑選他喜歡的類別,比如自然科技類,讓他看起來,然後再擴散到這套書的其他類別(這套書我真不知道有多少本,感覺我家孩子至少看過上百本)。再之後從這套叢書擴散到其他相似書籍,孩子完全感覺不到。

三、由淺到深,不斷向高層次難度跳躍

孩子看書最早是一些有趣又好玩的繪本,後來看他翻書很快,問下書的內容,基本理解得差不多。再看繪本就沒有意義了,我就開始向高層次過渡,有意引導他看有文字的書。過了段時間後,再過渡到半圖半文字的書,這些也都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

唯一出現困難的是向全文字書過渡,孩子一翻就丟到一邊不看。我也不逼他,只是在桌邊,沙發邊,床邊全放上他喜歡看的全文字書。孩子的閱讀習慣已經養成,一天不看書就感覺有點不舒服,舊書看來看去終於沒意思了,相持了大概一個月後,他自己拿起了全文字書,從此開始看起了大部頭。

現在孩子看書速度極快,我都跟不上!以至於在電腦上看電影都一隻手不停按快進。《三體》三部曲那麼厚,我都看了好幾個月,他硬是假期裡一個周末就搞定。我當時都懷疑他看進去了沒有,故意挑些問題問他,結果一些稀奇古怪的名詞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四、向系統性邁進

這是現在的計劃,準備假期開始,讓孩子看書更主動,更系統性。以期他自己可以慢慢了解自己需要看什麼書。

單純閱讀肯定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閱讀中注意幾個問題就輕鬆事半功倍。

廣泛深入的閱讀事半功倍

一、閱讀面一定要廣

閱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是孩子打開自學之門的鑰匙,如果把閱讀僅限於文學或者說為了學語文就太浪費了!

我看過很多人包括名家名師名校推薦的書單,都比較偏。我借的書可謂包羅萬象,文學、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這些自不必說,體育、音樂、哲學、美術、建築、人文等等,只要我在圖書館看到,而且覺得編寫的好的都會給孩子借回來。

我辦了4個借書證,可以借近40本書,每次我會讓孩子自己挑8本,剩下的就是我來挑了。這真是個辛苦活兒,要一本本找,一本本審閱,而且幾十本書真的份量不輕,以至於我每次上圖書館都帶個買菜的拖車。

閱讀面廣的最大好處是通過閱讀可以自學到不同學科的知識。比如數學,不說圖書館借過的,我自己買的就有《從一大到無窮大》、《數理化通俗演義》、《啊哈!靈機一動》系列、《幾何原本》、《可怕的科學》數學系列、《數學極客》、《迷人的代數》等等。我買的這些都是孩子反覆看的,相對更經典一些。孩子雖沒上過奧數班,但他的邏輯能力我絲毫不擔心。

一個相反的案例是孩子去年暑假在省博物館當志願志的時候,碰到一個小姐姐,小姐姐一看就很厲害,聰明伶俐,漂亮大方。跟她媽媽仔細聊了下,說孩子喜歡看書,量也很大,但只喜歡看文學類的,中外文學名著看了一大堆,我一聽書名就知道的確超過了我家孩子一大截。語文實力明顯強悍,經常代表學校外出參賽。但相比而言,數學就顯得平平。過早的限於一個方面會限制住孩子,一旦形成習慣,後面越不容易糾正,而且糾正成本越大。

二、閱讀量一定要大

孩子閱讀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起質的變化。我有時候跟他講個什麼,他馬上就說自己在哪本書看過類似的東西,我就趁機串講一下,孩子明顯就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聽的很興奮。反過來又刺激他更喜歡看書。

我認為各學科是人為為了方便而劃分的,知識之間本身是相互聯繫的。閱讀起量後,他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明顯增強,對各科學習都大有幫助。

比如上周孩子他們英語考了一篇閱讀《Germs》,老師反饋說不少孩子說難,我仔細看了下,真有點難,我都吃力,生詞不少。但我家孩子卻完全無感,還全對,我問他他說很簡單呀,因為看過一篇百科的相關文章,因此文中不認識的單詞(各種細菌的名稱,難認)都能猜出來是什麼意思。

三、順帶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理解力

我家孩子看書的時候,除非是他主動問我們,或者到了休息時間,否則我從不會去打擾他。到現在,孩子只要一看書,你叫他,如果聲音小了他根本都聽不到。在校上課老師講課的東西回來你問他記得清清楚楚,但別的同學回來講的與學習無關的事,基本都是一問三不之。

理解力這個不多說了,書看多了,相互聯繫自然就建立了。以前他看《果殼中的宇宙》《時間簡史》這些時,天天拉著我講,我也靜不下心來聽,只能面帶微笑的頻頻點頭。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為了他更好的理解書中的東西,基本上一有時間我就帶孩子出門,畢竟百聞不如一見。而且一些新的想法,新的念頭也會在他腦子中形成,基本上我就一個忠實聽眾的角色。

四、啟發孩子學會思考

不要看死書,成了書呆子還不如不看書。我故意裝不懂問孩子一些問題,誘導他講解書中的內容或者進一步思考、質疑書中的觀點。對錯並不是我需要的,我希望他一方面練習練習表達能力,同時也是一個知識吸收整理再輸出的思考過程。

閱讀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讓孩子的天性得以發揮

一、不要人為設限

這包括兩個方面,首先不要太急功近利,只看考試相關的書,這樣容易失去閱讀學習的熱情。《銀河帝國》前些時剛給孩子買了一套,他都看完了。我實在看,只看了其中兩本,主要是不習慣老外的思維,看不下去。前兩天我又把《沙丘》給他借回來了。總之,五年級之前我以廣度為主,六年級會適當考慮應試的問題,畢竟孩子是要升學的。

其次是不要認為孩子看不懂,只要他願意看就讓他看,他有他的理解方法和樂趣。前些時孩子對編程來了興趣,把書架上他媽媽大學曾經用過的計算機類書都翻出來看。像譚浩強的《C語言程序設計》這種無聊的書他都反覆看了幾天!我也只是勸他不要看的太細,不然太累人了。

二、少看最好不要看垃圾書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

各種動漫(太多了,不列舉了)、名著縮簡改編版(什麼精減版,青少版,漫畫版,我就想說這種再加工過的版本還能稱之為名著嗎?)、流行文學(什麼圈呀跳的)、網絡小說(多如牛毛)等,這些書最多只能稱之為無害的垃圾,除了培養興趣實有必要的時候做個過渡外,都不要看。這類書純粹浪費時間外還降低了孩子的審美情趣。

三、不要逼孩子看書

我從不逼他看書,也從不逼他看我想讓他看的書,但基本上我借的書他都看了。一是我了解他的能力,二是我只做適當的引導。實在不看就算了,也沒什麼大不了。要下大力氣保護的是孩子的閱讀興趣。前面我也說過,我家孩子現在的問題基本都是因為不讓他看書扯皮。

所以我一看到一些名家說什麼讀書就是要吃苦我就有氣。讀書可以學到知識,解決自己的疑惑,本來有輕鬆的方法,為什麼非要吃苦?不要說孩子,就算一個大人,靠吃苦到高中就有12年,這得多累!

看到這裡,其實結論就很清楚也很簡單了。

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小學就要學的我就不說了,比如化學,我沙發旁邊就堆著孩子看過的《化學史》、《數理化通俗演義》、《威爾遜談大科學家》《化學熱點漫畫》、《實驗趣味大百科》、《趣談化學》、《趣味化學》、《可怕的科學》化學系列等等。

歷史、地理、生物什麼的也就不一一列舉了。上周末我還給孩子借回來一本音樂,兩本美術,一本《葡萄酒工藝和賞鑑》,當天就跟告訴奶奶如何辨別葡萄酒,我覺得也挺好的呀。

你告訴我說他初中學習會跟不上,我信嗎?

通過培養閱讀能力,牽住這個「牛鼻子」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不要說三年級「後來居上」,用好這個利器,初中、高中一樣一往無前,而且終生受益。

英語今天沒展開說,英語相對中文更簡單,看到一堆號稱專家在那裡瞎扯我就火了,後面專門寫一下。

PS:剛剛雙十一,他媽媽又網購了幾十本書回來,其中有一本《再荒誕的問題都能有一個科學的答案》,我翻了下,挺不錯的,《紐約時報》暢銷圖書,《發現》雜誌《科學》期刊《大西洋月刊》聯合推薦圖書。結果孩子翻了下說,這本書應該叫《再幼稚的問題都能有一個藝術的答案》,他嫌簡單了,他取的名字對他來說真的很生物形象!

閱讀讓孩子持續領先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英語篇)
    國家頂層設計雖然從三年級才開設英語課程,但事實上,很多學校從一年級開始,就設置了英語課程,甚至許多幼兒園和家庭讓孩子很早就開始了英語學習。該教材特別注重分級閱讀,語言和科普難度根據孩子的閱讀年齡、認知水平分為不同的級別,語言程度拾級而上,知識水平層層遞進。《Our World》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學習,編者認為學習的目的不是僅為了獲得知識,更應該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成長。從個人獨立思考到小組活動,再到獨立學習,遵循學習的自然規律,一步步帶領孩子達到自主學習。
  • 如何培養英語閱讀能力?
    閱讀難嗎?仿佛也不難,因為每個孩子都能在開始上學的幾個月學會讀懂文字的意義。如果我們在教孩子們閱讀的同時,在課堂上給他們留出足夠的空間學習知識和經驗,那麼他們將像在家學習說話一樣容易地學會閱讀。閱讀難嗎?仿佛也不難,因為每個孩子都能在開始上學的幾個月學會讀懂文字的意義。
  • 你家孩子在上三年級嗎?這道坎,這樣跨過對孩子的學習幫助最大
    一二年級把重心放在培養習慣上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二年級沒有養成好習慣,即使成績不錯,到了三四年級也不免會出現滑坡的情況。在所有學習習慣中,與學科內容相關,且需要重點培養的兩種底層習慣是——閱讀習慣和聽說習慣。
  • 數學學習本身可以培養孩子的什麼性格?
    一定要堅持學習,堅持教育,才會有效果的。四階魔數真的是太及時了,這是我一輩子的沉痛教訓啊!我女兒四五歲還分不清楚數字,可是我外孫現在不到兩歲就會點數到30,現在三歲比幼兒園畢業班的孩子都強!我看現在很多年輕媽媽老愛指責別人,其實就是小時候數學沒有學好,沒有學會反思和總結!因此早教方面也進度慢!數學另一個層面就是教人虛心的品格!
  • 資深教育專家:以下孩子最容易被「三年級效應」盯上,父母要警醒
    文|秘籍君如今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殫精竭慮,幼兒園階段就開始讓孩子學認字學單詞,目的就是想讓孩子在起跑線上領先。等進了小學,看著孩子拿回來的試卷,每門都是100分,會感慨天不負我。孩子一看這字我認識,二十以內加減法我會,太簡單了,於是上課就不好好聽課了,因為老師的講課內容過於簡單,聽著覺得無聊。慢慢地,孩子上課走神的習慣就養成了。等到了三年級,開始面對較深的學習內容時,孩子會發現很難集中注意力聽講,聽課效率變差,成績就容易下來。
  • 三年級書單|滿足孩子閱讀需求的多樣化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 閱讀需求更加多樣 下面這份書單 記得收好 傳統文化 《蘇尚耀講孔子、孟子、王陽明的故事
  • 讀了很多書,孩子閱讀能力還是差?非虛構閱讀了解一下
    文丨團媽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和核心。尤其是對三年級以上的孩子來說,閱讀能力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因為不僅語文,他們所學的每一個學科幾乎都需依賴於閱讀基礎。重視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早已是家長們的共識。從胎教就開始給孩子讀繪本,整個嬰幼兒期非常重視親子閱讀。
  • 小學閱讀能力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能力!家長們一定要重視!
    對於孩子,無論他學習成績如何,只要有讀書的好習慣,就擁有無窮潛力。孩子對閱讀的「精神飢餓感」形成於14歲之前,因而,培養閱讀能力,14歲以前最為關鍵。「精神飢餓感」更易在中小學階段形成孩子14歲以前所養成的習慣、所閱讀的內容、從書本當中獲取的基本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孩子長大以後,會不斷對小時候的認知進行完善、升級、修正。
  • 孩子理解能力差,主要原因是這3點,父母明白越早孩子走彎路越少
    前幾天有朋友跟我聊天,正好聊到了孩子的學習問題,結果這個寶媽頓時找到了發洩口,開始和我吐槽她家大寶做作業的問題。「你是不知道,我兒子寫作業實在是太慢了,他剛三年級,可每天晚上作業都要搞到九十點鐘,數學還好,最愁的就是語文,尤其是寫作文,字寫得醜不說,寫得根本就是流水帳!」
  • 小學生三年級開始分化,始於學習習慣,差在學習思維
    這時候父母也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和自由,積極發現孩子的進步和優點,以鼓勵的方式為主,注重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表達,培養平等良好的親子關係,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三四年級出現分化的另一個原因,還在於知識點的增多和學習難度的增加。
  • 小學數學各年級學習規劃以及重點
    對於小學生來說,各個年級數學學習重點和要求是不一樣的。 一、二年級又稱小低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計算是關鍵,除了知識類的學習,興趣也十分重要更注重的是學習習慣的養成。要懂得學會預習和複習、書寫也要規範,需要多練習口算;三、四年級又稱小中年級。
  • 抓住孩子成長關鍵期,助力孩子輕鬆學習,父母也將更省心
    對於年幼孩子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尤其是在學業上。從來就沒有天生愛學習的孩子,孩子愛學習多是來自於父母精心的設計與培養。在著名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他將人們從出生到成年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 小學階段:閱讀理解能力差?3個方法助你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孩子在生活中很聰明,可他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非常差,他喜歡看書,喜歡的書甚至看幾遍都不會煩,但就不會應用,真不知道怎麼辦,他自己也急,老師也著急,我也急,老師要我讓他背一些好的片段,不知道行不行,請杜老師幫幫我,我該怎麼做?」確實是這樣,我們知道學習語文,讓孩子們失分家長們揪心的不單是寫作文,還有就是閱讀理解!
  • 三年級上冊語文:詞語+造句+句子+閱讀歸類練習,孩子剛好用得上
    三年級上冊語文:詞語+造句+句子+閱讀分類練習,孩子剛好用得上!轉眼間,一學期的學習又到了尾聲,不知道同學們在這一學期的收穫如何?三年級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階段,不僅學習的難度有很大的提升,還涉及了很多邏輯推理和思維方面的問題,也是同學們有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如果不能平穩地銜接,那麼孩子高年級的學習會很吃力,成績也會逐漸下滑。很多家長向我反映到孩子的在詞句和閱讀理解方面有很大的問題,不知道該如何提高。
  • 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很好,三年級卻一落千丈,超前教育真是主因嗎?
    許多孩子一二年級的成績排在班級前十,但是在上三年級後成績迅速下滑,家長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上小學前為孩子報了很多「超前班、幼小銜接班」,可為什麼孩子的成績突然下降,還追上不去了呢?
  • 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現在再看文言文的時候,就算不看譯文,孩子也能夠憑著印象,自己說出該篇文言文的主要內容。講得更簡單一點,孩子通過不斷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詞語積累,那麼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也可以憑藉語感,知道文章講了什麼。那為什麼還要講:沒有閱讀基礎的孩子,別想在語文上拿高分?
  • 如何鍛鍊表達能力?把故事交給孩子講是關鍵,輕鬆培養表達思維
    要知道孩子的各項能力發展的基礎期是在7歲之前,而在這個階段時鍛鍊和培養孩子各項綜合能力的關鍵時期。 我們常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很多時候一些基本的能力技巧不及時的傳授給孩子,等過了這個打基礎的時間段後,還想培養和糾正就已經晚了,也不是無法再進行提升,而是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對孩子的成長學習也會造成阻礙。
  • 「等孩子上了三年級,全職媽媽就多了」班主任說出的理由,很真實
    有不少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明明一二年級學習成績還可以的孩子,但到了三年級就會出現明顯的滑坡。 所以大家也會說,孩子到了三年級,就好比進入了小學階段的分水嶺,需要父母格外注意。
  • 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差,原因有這些,家長要注意,培養要在小時候
    致家長: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主要有3點原因,科學培養從小抓起。爸爸最近發現,很多父母都在問,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閱讀和理解能力這麼差呢?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很重要,不僅僅是語文知識需要很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數學、英語、地理化都離不開理解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差,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不友好的事情。閱讀能力是兒童學習的基礎。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或她的閱讀理解也隨之提高。 如果孩子只理解很多邏輯思維而不翻譯它,那麼將各種知識結合起來就毫無用處。
  • 伊萊英語原版閱讀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英語教育主要包括應試路線和原版路線兩大方向,這兩條路線在道路上隨著孩子的成長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學習成果。應試學習,會讓孩子在短時間內記住大量的單詞和語法,效果在短時間內看起來很好,長時間則容易遺忘,而伊萊英語原版閱讀遵循語言的學習規律,以培養英語應用能力,語言邏輯思維為目的,從聽和讀這兩個輸入環節開始保持大量的優質輸入,並最終能將「肚子」中的知識轉換成口語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