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此誇獎孩子,其實是提醒你該對孩子上心了,家長莫要理解錯

2021-01-09 龍寶育兒

表妹一家都是老師,過節放假聚在一起,就難免會提到學生,名列前茅的孩子大都是一樣的,聰明、努力又上進,說起班裡拖後腿的那幾個孩子,表妹就無限愁容,抱怨現在的教育現狀,對家長總說好話不行,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可是說重了吧,家長就說老師是歧視他的孩子,所以怎麼說都是錯。小姨和姨夫都是老教師了,就給她支招,說可以這樣委婉地說,不知道結果如何呢?

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孩子挺不錯的,在學習上用點心就更好了

有很多家長,在跟老師當面或者電話溝通的時候,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笨,學習成績總是提高不上去,家長把孩子的學習差,歸結在智商上,本身就是一種逃避和推卸責任的說法。其實很多孩子成績差,就是貪玩導致的,在學校貪玩,老師會說,因為他會影響別人的聽課效率。可是在家裡貪玩呢,就會導致作業寫不完、寫不好,總想著好玩的事情,沒有把心用在學習上,課堂上不認真聽,課下又不好好複習和預習,學習怎麼能好呢?

老師說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就很明顯,當前這些學習遇到的問題,根本不是純靠智商的,你說古詩背不過怨誰?九九乘法表背不過怨誰?家長也有很大的責任,孩子不是交給學校和老師就完事的,家長也要起到監督的作用,讓孩子把注意力用在學習上,家長對孩子的約束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家長聽到這句話,就應該好好琢磨,而不是單純把它聽成一句誇獎話,原來我家孩子不笨啊?其實老師在提醒你,該好好管管孩子了。

其實,孩子的智商真的沒有差距嗎?答案肯定是有,有的孩子特別聰明,幾乎沒看到他認真學習的樣子,他的成績卻次次名列前茅,這樣的孩子學習態度上要加強。智商中等偏上的孩子,特點就是,努力一下成績就上去,不努力成績就掉下來,這樣的孩子要好好管理,讓他們戒驕戒躁,時間上嚴格控制。智商一般或者偏下的孩子,又貪玩,這種孩子既沒有學習態度,也沒有學習方法,所以家長就更應該對孩子上心了,也是最讓老師頭疼的。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成績,仔細聽老師的話音,看她說的孩子是屬於哪一種哦。

你的孩子很聰明,就是太貪玩

這種孩子一般成績不上不下,聰明是老師做出的肯定回答,可是為什麼成績上不去呢?老師明著誇獎孩子聰明,其實是在告訴家長,這個孩子是個好苗子,貪玩的毛病在不糾正,真的就晚了。家長如果聽出這個意思,就要對孩子的玩,採取措施,規定孩子玩多久,學多久,不能不讓孩子玩,也不要只讓孩子玩,看看他的學習方法是不是正確,學習態度上是不是端正,孩子貪玩是天性,可是學習也是重中之重,如何協調好其中的關係,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你的孩子要是用用功,班裡前十名就沒跑了

很多家長存在這樣的心理,如果孩子成績差,老師說孩子智力水平一般,家長往往不愛聽,老師怎麼這樣呢?咋還覺得我家孩子笨呢?我家孩子多聰明啊?可是孩子成績很差,老師說,「你的孩子要是用用功,班裡 前十名就沒跑了」,這個家長就高興壞了,孩子成績差她卻高興壞了,原因就是她聽出了老師話裡的意思,老師誇孩子聰明呢。殊不知,老師的話她根本沒理解透,老師是在說他的孩子不用功,是提醒家長,你的孩子該好好管管了。可是家長卻從來不聽,這是人的劣根性,只喜歡聽好話,不好的話就自動過濾了。

咱的孩子聰明是優勢,可是勤奮也很重要

聰明和勤奮哪個更重要?聰明是天生的,勤奮是後天的,孩子的學習講究「勤能補拙」,沒聽過孩子只靠聰明就學習特別棒的,反而是智力一般,勤奮用功的孩子,成績肯定不會差,家長要聽清老師說話的側重點,老師到底是誇什麼,強調什麼?現在的老師不敢對孩子說重話,更怕對家長說重話,導致很多問題都很難解決,其實老師和家長應該是統一戰線的,不知道為什麼,很多老師和家長卻變得對立,這個問題更應該好好思考一下了。

相關焦點

  • 面對「不能輸」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學學這六種正確的鼓勵方法
    在班級群裡有一位媽媽提出了她的困擾:「我家孩子現在有這樣一個問題,她很喜歡聽誇獎,如果在學校表現的比較好,但是老師沒有誇獎她的話,回家後就會很失望、不開心。但是全班那麼多的孩子,老師不可能總把注意力集中到她身上,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她說,有哪位家長可以幫我出出主意嗎?」
  • 孩子不喜歡LILY英語網校,都是家長的錯!
    經過一番深入溝通後,Lily老師發現了問題所在:這孩子是在身邊人的誇獎中長大的,好勝心極強,在家裡很霸道,總想當第一,如果測評成績不好,家裡人就會認為自己不聰明,就不招人喜歡了,為了面子,孩子退而求其次,找到一個藉口——我成績不好,是因為我沒好好看新課故事,不是我不聰明,是我不喜歡。Lily老師接著問:「那你是怎麼盯孩子的呢?」
  • 幼兒園老師不會告訴你的3個「潛規則」,老師不說家長也要知道
    這在師德和精神層面上本沒有錯,但我們也要認識到,從現實的角度來講老師也只是普通人,教師也只不過是他們的工作,對孩子學習之外的生活負責,可以是老師們的自願加班,但卻不是老師們的強制義務。而很多家長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往往覺得老師沒能照顧好孩子的生活,就是老師有問題。
  • 一年級學霸家長:網課我只給孩子練這套題,結果數學老師誇獎不已
    一年級學霸家長:網課我只給孩子練這套題,結果數學老師誇獎不已為什麼我要特別強調一年級同學要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其實這很簡單。由於小學階段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還過於局限,還不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因此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對一些知識難理解的情況,教師在此時需要積極的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 共情力,孩子閱讀理解的「金鑰匙」,家長的作用比老師更重要
    ,是很多家長和老師絞盡腦汁的事。可我們依然要面對一個現實,我們不能指望所有的閱讀理解材料都是與孩子相關的,孩子們更需要的,恰恰是能讀懂超出自己生活經驗之外的文章,這才是真正的閱讀理解能力。這就需要孩子具備「共情力」。共情力是情商的核心和基礎。它產生的基礎不是假設,而是事實。共情能夠把人的情緒調整到一個可控的程度,讓人對他人的想法和情緒或行為能做出精準的感知。
  • 好孩子的誇出來的:誇孩子是一門學問,掌握這三點,正確誇獎孩子
    這源於他一年級時被老師說過他拼音學得不好,從此以後,他就認為他學不好拼音。而我當時沒有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反而在有意無意地去強化了他這種認識。在和一些家長朋友溝通的時候,我也會說我家老大的拼音學不好,可能好幾次都被他聽到了,於是他就更加認為自己是學不好拼音的。
  •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很多家長和孩子相處時,總是會非常苦惱,因為孩子經常做出一些令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而自己怎麼管教也不管用。
  • 家長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布置額外的作業?
    不過總有些這樣的家長,覺得孩子每天早早完成了作業,不再做點什麼習題,時間豈不是都浪費了?於是又引發了新一輪熱議。今天,大貓就來跟大家聊聊,家長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布置額外的作業?首先,我們需要討論的是現在家庭作業的意義和作用!作業的作用很明確,就是鞏固所學知識技能。因此,大貓認為,適量作業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對我們檢驗所學是有好處的。當然,前提是適量。
  • 減負減掉的不是寫作業時間,家長別理解對了,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面對家長對減負的困惑,小島老師想和大家聊聊什麼是減負?我們的小學生在日趨激烈的學習競賽中,不堪重負,周末兩天都在補習班度過,家長也是疲於應對,不禁會質疑:難道不是減負嗎?為什麼負擔反而越來越重呢?更有網友熱議:千萬別輕易給自己孩子減負,別上當了,你減負,別人就考上重點學校。
  • 家長壓力巨大,老師無可奈何
    《法治日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家長和老師後發現,這些矛盾背後除了互相抱怨和不理解之外,更多的是對於孩子教育的焦慮。家長吐槽壓力巨大老師直言無可奈何北京市民劉波是一名五年級學生的家長,他對那位「退群」的家長表示「特別理解」,「平日裡,家長們的情緒就算堆積如山,也未必敢在家長群裡對老師正面發作。正因為如此,當有人在公共領域捅破這層『窗戶紙』時,立刻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共鳴」。
  • 「媽媽你不要不理我」,家長的「情感忽視」,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或許這樣的訓練可以使孩子不再輕易哭泣、用哭泣來解決問題。但是這樣的訓練其實就是赤裸裸地對孩子的"情感忽視",對孩子來說其實是弊大於利。01 生活中那些我們對孩子的"情感忽視"有些家長想自己平時還是很關心孩子,應該沒有對孩子"情感忽視"。
  • 家長是理工科專業,孩子的語文成績就差?老師:和家長沒關係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面對的家長們其實很多都非常優秀。他們重視孩子的教育,也關注家校關係的建設,懂得和老師進行溝通,也願意進行教育反思。作為高學歷家長,均來自理工科研究專業。這一類家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輔導孩子學習上挺自信,英語、數學早期啟蒙教育都做得非常好。
  • 家長懵了,網友:生物老師該哭了
    出題人的心思你別猜,你猜也猜不透,你要說他們出題死板,不知變通吧,他們能瞬間給出出一道「思維空間題。」看完這個大大的×,許多家長都傻了,這道題錯在哪裡?難道我上了個假學?其實正確答案是11盞,因為只問了你幾盞燈,並沒有問滅了幾盞燈,家長們恍然大悟,原來這不是一道數學題,是一道腦筋急轉彎啊。
  • 初高中英語的五點差異:孩子升學後英語成績下滑,家長們要上心了
    有鑑於此,小編建議各位家長在高一時期如果發現孩子英語成績下降可以適當地對孩子進行心理暗示,漢語作為世界上公認的最難語言都能掌握,英語為什麼不能掌握。與此同時搭配多練習多聽讀,聽力這一重要得分項自然不會落下。差異二 詞彙量增多,高級詞彙也增多初中時期,很多語法詞彙都是淺嘗輒止,並不會深究,而這些沒有被深究的詞彙在高中就會統統爆發出來。例如:動詞不定式,定語,賓語從句。
  • 「長方形長是長,短是寬」孩子作業被判全錯,不服求助老師
    孩子很容易對事情產生質疑之心,但很少有人有勇氣向老師或家長提出疑問。因為當前的教育就是信奉標準答案,如果提出質疑就要冒著挑戰權威的危險。所以孩子有質疑的精神和態度是多麼的難能可貴,證明他有思維突破和莫大勇氣,家長和老師應該予以保護。
  • 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束手無策,寫作業需陪伴?家長該如何教育
    我們年輕的媽媽就告訴他這樣子是錯的,並且教他怎麼寫,但是孩子並不聽講,而是固執己見覺得自己寫的是對的,最後我們的媽媽被氣哭了,寶寶也一起跟著哭了。還有一種是孩子的作業沒有完成?我們學校的老師向家長進行反應,頓時老師和家長吵了起來,一直在談論陪孩子寫作業到底是家長的事兒,還是學校老師的事兒,由此引發了大片的評論很多的爸爸媽媽都站出來說話了。
  • 孩子總是表現不好?家長運用「鏡中我效應」,讓孩子更好成長
    所以說家長運用鏡中我效應可以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鏡中我效應」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1、更好的讓孩子認識自己雖說對孩子進行誇獎是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但是過度的去誇獎,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甚至使孩子缺乏對自己的認知。
  • 「孩子要和家長平等」,這話有問題嗎?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這是很多家長的共識。尤其是在「平等」的教育觀念下,很多孩子掌握了本不該有的「話語權」,家長一旦認識不清楚,甚至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如何理解親子關係中的平等?一起來看。時代在變,育兒觀念也在變,現在如果你出去說自己是個說一不二,孩子啥都要聽的你家長,估計會有一堆人抨擊你:你要跟孩子民主啊!不能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孩子也需要和大人平等!但是什麼都平等,這個味兒就變了。孩子們變得越來越不好管。你想檢查他的作業,他說:這是我的作業,你要看得經過我同意。
  • 小學生暖和(nuǎn huó)拼音被判錯,家長怒懟老師:「哪錯了?」
    可老師卻說:「題目最後問的是老師收到多少朵,這也就代表單位名稱應該放前面,這樣計算過程才會更嚴謹。」其實類似這樣較真的老師不止老董經歷過,前段時間好友姍姍給上小學的兒子輔導拼音時也遇到過這種情況。當時兒子的作業中有一題是給「暖和」寫上拼音,兒子寫的是「nuǎn huó」,卻被老師判了錯。
  • 為什麼家長總會誤解孩子?「同頻共振」沒做到,談何理解孩子?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千奇百怪。我們經常聽孩子抱怨家長不理解自己,家長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家長有的時候也會覺得疲憊,覺得孩子不理解父母,總是給我們添麻煩。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理解誤差到底是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