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的誇出來的:誇孩子是一門學問,掌握這三點,正確誇獎孩子

2021-01-18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在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的老師說過: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當時不是太明白這句話的真正涵義,但隨著不斷地實踐,之前的認知被逐漸內化,也慢慢地懂得了這句話的真諦。

01 誇獎孩子會讓孩子更認同自己

好孩子確實的誇出來的。這點我在我家兩個孩子身上得到了印證。

就拿我家大寶來說吧,他現在上小學二年級,語文成績不是很穩定,忽高忽低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拼音學得不是很好,這打擊了他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這源於他一年級時被老師說過他拼音學得不好,從此以後,他就認為他學不好拼音。而我當時沒有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反而在有意無意地去強化了他這種認識。在和一些家長朋友溝通的時候,我也會說我家老大的拼音學不好,可能好幾次都被他聽到了,於是他就更加認為自己是學不好拼音的。

還好,在上個月的時候,第一次考試成績出來,由於語文跟數學成績相差懸殊太大,他的班主任打電話給我,向我反映了孩子的學習情況,並指明了孩子要努力的方向,而我也認識到了我家大寶有畏難的情緒,如果不及時肯定或鼓勵的話,會很打擊他的自信心。

這次和班主任的溝通之後,我及時調整了教育策略,多多觀察孩子的行為,只要孩子有一點進步,就馬上給予鼓勵。沒想到,這個方法真的特別有效,他現在對語文是越來越感興趣了,也會主動去做作業,遇到不會的才會來問我。上次家長會班主任還表揚他是全班語文成績進步最大的學生。

由這件事我更深刻地體會了誇獎對孩子的積極作用。

孩子小的時候,我就經常誇他們,但是孩子漸漸長大,我對他們的誇獎卻少了很多,因為害怕誇獎多了,孩子會沾沾自喜,不思進取,所以有時反而會說些打擊的話,想要激勵他進步,沒想到事與願違。

因此,孩子還是要多誇誇,才能讓他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從而內心生長出力量,學會勇敢做自己。

02

02 父母的否定對孩子內心的傷害有多大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渴望被肯定小孩。

在之前學習的心理學群裡,群裡的夥伴們都是或多或少帶著創傷來的,也有很多小夥伴明確表示從小到大最渴望的就是得到父母的肯定,但是父母一直給予的卻是打擊教育,以至於成年後一直處於特別自卑的狀態中,即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就。

心理學發現:越是得不到父母肯定的人,希望獲得父母肯定的心情越強烈。

而且不管年齡如何,境遇如何、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這種渴望都會存在。

所以,為人父母的我們,如果沒有肯定自己的孩子。

那孩子的內心永遠有一個口子。

特別是被否定後的「無價值感」會終身相隨。

而有些不好的標籤,更是讓孩子自卑。

03 父母真誠的誇獎,成就孩子自信人生

對於誇孩子,在我心中,傅園慧爸爸是這方面的典範,他真的是把誇孩子踐行到了極致。

傅園慧的爸爸從小到大都在告訴她,「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你是天才!」在傅園慧剛進省隊的時候,有個年齡比較大的隊員有一天突然跑到傅爸爸跟前來,用講笑話的口吻跟他說:「你們家傅園慧在遊泳隊裡說自己是天才誒。」但傅爸爸卻並沒有不好意思,他很認真地跟那個人說:「是的,我們傅園慧真的是天才。」

爸爸真誠的肯定,讓傅園慧小小的心靈滋生出自信的源泉,深深地覺得自己就是天才。

正是這股自信的勁兒支持著她從省隊到了國家隊,再到了現在。即使傅園慧處在低谷,對自己產生懷疑,爸爸都會一如既往地告訴她,「你是最棒的,你是天才。」

這樣的傅園慧也會擁有更多在困難中反彈的力量,不斷告訴自己是最棒的,不斷在努力中突破自己的極限。

一個人最初的認可,是來自家長。那些細小的肯定,都在慢慢地滋潤著一個人的自信。才可以在無比受挫、無比懷疑的時候,燃燒起一點微弱的光。很多時候,家長的一點點肯定,就能夠改變孩子的一生。

因此,家長千萬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誇獎。

04 家長該如何誇獎孩子呢?

也許有很多家長會問:我也知道誇獎很重要,但是為什麼誇獎孩子之後,反而沒有效果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

好孩子確實是誇出來的,但是怎麼誇孩子卻是一門學問。

不適當的誇獎和鼓勵,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一點都不亞於打罵。

相信有很多家長在誇獎孩子的時候,只會幹巴巴地說:「孩子,你好棒!」「寶貝,你真聰明!」本以為這樣的誇獎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但結果卻不如人意。

剛開始孩子聽到誇獎時,心裡樂滋滋的,但是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別人卻沒有表揚或誇獎他,他就會感到很失落。

當這些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可能會有挫敗感,於是就自行放棄,再也不願意嘗試了。

還有些孩子會因為害怕失敗,怕別人懷疑自己不聰明,而選擇不去嘗試。而是選擇逃避,想一直躲在家庭的避風港中,尋求家人的肯定和讚美。

「孩子,你很棒」或者「你真聰明」,這樣的誇獎會害了孩子。因為這個方式誇孩子實際上是在給孩子貼標籤,當孩子感到自己被貼上這樣的標籤後,就很容易被這種誇獎禁錮,希望一步步證明或維持這個標籤,很可能孩子變得不再努力,當遇到挫折時,卻不願意接受現實,這樣更會導致孩子產生心理問題。

所以,真正的誇孩子並不是華而不實的誇獎。不要無謂地給孩子戴高帽,也要講究點藝術,我們要誇孩子的勤奮,而不是誇孩子的聰明;誇孩子的進取精神,不是誇孩子的居功自傲;誇孩子的自信,不是誇孩子的自負;誇孩子的不拘一格的創新,不誇孩子照葫蘆畫瓢的重複。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任,有堵有疏,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其次,誇孩子的時候,要真誠地去誇,落到實處地去誇。當我們想要多去誇孩子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去觀察孩子,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當孩子有一點進步的時候,就會及時給予正向反饋。而孩子收到我們的誇獎後,會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心裡也會特別開心。這對我們和孩子建立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是有促進作用的。

美國的婚姻輔導專家蓋瑞·查普曼在《愛的五種語言》中提過,表達愛意促進關係的五種語言,除了身體接觸、行動、禮物以及互相陪伴的時刻,最重要的,就是「肯定的言辭」。相反,在誇獎孩子的時候,如果自己心裡是不相信的,總是帶著一顆恐懼的心,總是擔心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總是焦慮孩子這問題那問題。孩子有時真的會像你擔心的方向發展。因此,如果誇孩子,但內心是不幸的。那麼還不如不誇。因為孩子的潛意識也是很敏感的,你嘴上誇獎的話雖然也傳到耳朵裡,但是他更深刻的是感覺到了你的不信任和擔心。長期這樣假誇,家長會更加焦慮,小孩子也會更加焦慮,甚至對誇獎的話語產生抵抗情緒。

最後,誇獎孩子雖然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是也要注意過猶不及。

因為每天同樣的表揚多了,讓孩子沒了前進的動力,或者助長了孩子的驕傲自大情緒,那麼這個誇獎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在誇獎孩子的同時,別忘了要鞭策孩子,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這樣才能起到誇獎的真正價值。

相關焦點

  • 耗時10年,研究400個孩子,史丹佛教授教誇孩子方法,不一般
    耗時10年,研究400個孩子,史丹佛教授用實驗,教你如何誇孩子 「你真聰明」 「你真棒。」 當孩子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後,很多父母似乎只會用這兩句來誇孩子。如果你也是他們之中的一員,就需要多加留意了。
  • 「一臉聰明相」已被科學證實,孩子有這4種面相,長大後智商更高
    長輩普遍堅持「相由心生」的觀點,認為一個孩子的面相反映了這個人以後能有多大的出息。很多人認為這都是迷信,但「一臉聰明相」已被科學證實有一定的道理,也就是說從一個人的面相確實看他未來的成長趨勢,智商高低。「一臉聰明相」是真的嗎?
  • 情商高的孩子容易成功?如何培養孩子情商,家長需要知道
    如今很多家長都希望小朋友可以擁有一個好的成績,這樣長大之後才會更加有出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這樣的想法成為了普遍。難道大家都沒有了解過,走出社會後,一個人所擁有的情商是更加重要。一、情商低的人現在的社會,出於對智商的重視,情商沒有得到培養,情商低的人是越來越多。
  • 聽說,好男人,是女人「誇」出來的
    所以說,好男人,都是女人後天培養出來的。俗話說:「好男人是誇出來的,好女人是寵出來的。」女人要想得到一個會寵愛自己的好男人,就一定要學會在相處中去誇獎男人。男人嘛,都是愛面子的,你的誇獎和崇拜對於男人來說,就是莫大的鼓勵,能讓他加倍對你好。
  • 掌握暗示效應,塑造「好」孩子,父母要怎樣做?快試試這四種
    為此,我應用過轉移注意力、以物置物等方法,一開始這些方法還很有用,可時間一長,這孩子似乎明白了我的套路,開始不再理會我這些方法。就在我無計可施時,了解到了暗示效應,具體操作就是用含蓄、抽象誘導的方式來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誘導其按照父母的意願去接受一些意見,在行動及思想上做出改變。了解到這些時,我開始從我兒子身上著手實施。
  • 老師如此誇獎孩子,其實是提醒你該對孩子上心了,家長莫要理解錯
    家長也有很大的責任,孩子不是交給學校和老師就完事的,家長也要起到監督的作用,讓孩子把注意力用在學習上,家長對孩子的約束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家長聽到這句話,就應該好好琢磨,而不是單純把它聽成一句誇獎話,原來我家孩子不笨啊?其實老師在提醒你,該好好管管孩子了。其實,孩子的智商真的沒有差距嗎?
  • 孩子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教會孩子「自我認同」,孩子更自信
    一、「自我認同感」對孩子的成長意義所謂「認同感」指的是一個人對於自身的接受程度、認可程度,它由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兩個部分組成。有的孩子就是太過於在意外部評價,進而決定了其自我評價,才使得性格裡負面的成分佔據領導地位,影響孩子人格成長。認同感的這些意義,家長看到了嗎?
  • 孩子小時候的長相,決定以後的顏值嗎?關鍵看這三點
    我們常說「女大十八變」,但不管再怎麼變,翻出小時候的照片還是能一眼看出來相似之處。寶寶小時候的長相,已經有了長大後的影子。不少人會問了:我小時候明明很可愛,為什麼長大後會越來越醜呢?這是因為大人對孩子的審美是不一樣的,小孩子是要皮膚白嫩,五官沒明顯硬傷,看起來就十分稚氣可愛,走哪都會被誇「漂亮」。隨著年齡增長,之前作為孩子的審美優勢不存在了,就會被說成是「長殘了」。
  • 讚美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他講到老師對學生報以什麼樣的期待,將會影響著學生的成績,如果老師很看中某個學生,並多次鼓勵他,那麼這個孩子的成績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小麗的孩子今天上小學一年級,成績一直不怎麼好,小麗為此特別的著急,經常在家就是逼著孩子學習,還說孩子這麼笨,如果不努力點,什麼時候能夠趕得上別人,說如果一年級就不打好基礎,以後更麻煩。
  • 3歲娃一口「鯊魚牙」,媽媽還誇咬東西鋒利,醫生:無知害了小孩
    劉女士的兒子特別甜食,胃口也不錯,劉女士覺得自己的兒子能吃是好事,可以長高大個,對於吃甜食這件事,兒子沒有蛀牙劉女士就不管了。直到有一天,劉女士發現兒子有的牙齒形狀不太對勁,特別的尖,一開始發現的時候兒子也沒有任何難過的感覺,劉女士還誇兒子咬東西鋒利。在一次學校例行體檢的時候,檢查牙齒的醫生看出來劉女士兒子牙齒的問題,就讓劉女士帶兒子上醫院檢查。
  • 矮胖孩子智商低?高智商孩子的八項特徵,一般情況下很準
    文/奶球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誇獎,尤其喜歡聽別人誇自己家孩子「聰明」,因為在家長的認知裡,經常會把聰明和學習聯繫到一起,誇他家孩子「聰明」,就等於間接誇他家孩子學習好,學習好的孩子將來肯定有出息。
  • 就算家裡沒錢,3物也不能省,孩子常吃提高記憶力,學習好人人誇
    現在這個社會學歷還是很重要的,不管家裡有錢還是沒錢,能夠改變我們一生的命運,就是取得好的成績,成績好才能考入好的學校,成為國家的棟梁,為社會的發展做一份貢獻,但是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擁有一個好的記憶力,如果記憶力差,學過的知識記不住,又怎能取得好成績呢,但是現在的學生經常學習壓力大,頭腦超負荷運轉
  • 絕對震驚所有父母,斯坦福實驗:「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差別巨大!
    研究人員每次只從教室裡叫出一個孩子,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 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後,研究人員會把分數告訴他,並附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即表揚,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
  • 《給孩子的數學四書》:孩子數學成績差,關鍵點在這裡
    而是家長和孩子都沒有能找到努力的方法!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谷超豪先生說過:「任何一門學問,都要有興趣和愛好!」什麼叫興趣?比如孩子們一開始分別接受語文、數學、英語的學習,當他喜歡一名老師的講課方式,那麼他會在上課時更專心聽課,這就是興趣,而他感興趣的這門課目,成績絕不會差。
  • 「冰融化了是春天」常口吐金句的孩子,往往是父母做對了這三件事
    我們看到,那些在比較糟糕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比如父母動不動就打罵,這樣的孩子從小得不到足夠的愛和關心,父母一出口就是負能量的詞,孩子沒有得到足夠詞彙量的刺激和輸入,三歲後,語言能力就相對弱一些。正確作用稱讚很多父母誇孩子,就會那幾句:好聰明,好棒,太聰明了,太棒了。其實這樣的誇讚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智力能通過各種挑戰得到提高。它能幫助孩子在面對社會中的不良定性或偏見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 孩子嘴笨多半是情商低,兒童心理學教授:九條原則教孩子待人接物
    女兒頭也不回地說「漂亮啊」,三個字沒能讓媽媽開心,於是爸爸繼續追問「具體怎麼個漂亮」?女兒抬了抬頭仿佛看透了爸爸的心思,一本正經地說「媽媽太漂亮了,就像雪白的天鵝、火紅的鮮花、翠綠的大白菜……」本來挺高興的爸爸聽到「大白菜」突然明白了,女兒這是誇了媽媽順便埋汰爸爸是癩蛤蟆、牛糞、老母豬呀,不過媽媽被機靈的女兒逗笑了。
  • Jasper造句:我每天浪費錢,應採兒連誇好句,孩子的腦洞該被保護
    這主要還是因為大學生的思維已經被社會的規則所固化,在第二個實驗當中,伯克利的大學生往往會通過運用以往習得的經驗的方式來完成實驗,但同時也會發現,用固化的思維卻不能讓事情得到解決。但孩子的思維更廣泛,變動性更強,一旦用一種方法不能完美解決時,他們就會轉向下一種方法,並且快速掌握其中的訣竅,但這個時候大學生們可能還在自我的反思,為什麼自己並沒有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 「我比他優秀的多」,孩子過分自信,很可能是「巴納姆效應」所致
    正確的認識自己,是很多成年人或許都不能做到的事情。而對於孩子來說,就更加難上加難了,家長過度的誇獎和過度的貶低,都可能讓孩子對自己產生錯誤的認知。 眾多心理學家對於人類應該如何去認識自己都曾有過很多的研究,而在這些研究當中,巴納姆效應或許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最需要注意的。
  •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易受傷變形,這樣做比吼叫有用
    「這件事給你說了一百遍了,怎麼還不懂」?相信很多家長都這樣吼過孩子,迫切的想讓孩子明白這麼做是不對的,得按照我的方法來,但奈何孩子就是聽不進去,不僅如此這麼一說還會哭鬧不止,著實令人生煩。
  • 當你想表揚孩子,說這15句話最有效!(老師家長必讀)
    特別看到孩子喜歡聽這些話,經常無意識無選擇地脫口而出,但是誇獎孩子也是有講究的! 今天這篇文章,推薦老師、家長好好看看! 成長型思維非常可貴,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做事不易放棄,更能從過程中享受到樂趣,更容易尋求幫助,復原力也更強。 為了避免自己按捺不住地表揚孩子聰明,美國小學老師根據這個準則制訂了一個專門的「話術清單「,平時遇到孩子們表現優異,忍不住想誇「你真聰明」的時候,就在這 15 句話裡挑一句來替換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