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的老師說過: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當時不是太明白這句話的真正涵義,但隨著不斷地實踐,之前的認知被逐漸內化,也慢慢地懂得了這句話的真諦。
01 誇獎孩子會讓孩子更認同自己
好孩子確實的誇出來的。這點我在我家兩個孩子身上得到了印證。
就拿我家大寶來說吧,他現在上小學二年級,語文成績不是很穩定,忽高忽低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拼音學得不是很好,這打擊了他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這源於他一年級時被老師說過他拼音學得不好,從此以後,他就認為他學不好拼音。而我當時沒有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反而在有意無意地去強化了他這種認識。在和一些家長朋友溝通的時候,我也會說我家老大的拼音學不好,可能好幾次都被他聽到了,於是他就更加認為自己是學不好拼音的。
還好,在上個月的時候,第一次考試成績出來,由於語文跟數學成績相差懸殊太大,他的班主任打電話給我,向我反映了孩子的學習情況,並指明了孩子要努力的方向,而我也認識到了我家大寶有畏難的情緒,如果不及時肯定或鼓勵的話,會很打擊他的自信心。
這次和班主任的溝通之後,我及時調整了教育策略,多多觀察孩子的行為,只要孩子有一點進步,就馬上給予鼓勵。沒想到,這個方法真的特別有效,他現在對語文是越來越感興趣了,也會主動去做作業,遇到不會的才會來問我。上次家長會班主任還表揚他是全班語文成績進步最大的學生。
由這件事我更深刻地體會了誇獎對孩子的積極作用。
孩子小的時候,我就經常誇他們,但是孩子漸漸長大,我對他們的誇獎卻少了很多,因為害怕誇獎多了,孩子會沾沾自喜,不思進取,所以有時反而會說些打擊的話,想要激勵他進步,沒想到事與願違。
因此,孩子還是要多誇誇,才能讓他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從而內心生長出力量,學會勇敢做自己。
02 父母的否定對孩子內心的傷害有多大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渴望被肯定小孩。
在之前學習的心理學群裡,群裡的夥伴們都是或多或少帶著創傷來的,也有很多小夥伴明確表示從小到大最渴望的就是得到父母的肯定,但是父母一直給予的卻是打擊教育,以至於成年後一直處於特別自卑的狀態中,即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就。
心理學發現:越是得不到父母肯定的人,希望獲得父母肯定的心情越強烈。
而且不管年齡如何,境遇如何、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這種渴望都會存在。
所以,為人父母的我們,如果沒有肯定自己的孩子。
那孩子的內心永遠有一個口子。
特別是被否定後的「無價值感」會終身相隨。
而有些不好的標籤,更是讓孩子自卑。
03 父母真誠的誇獎,成就孩子自信人生
對於誇孩子,在我心中,傅園慧爸爸是這方面的典範,他真的是把誇孩子踐行到了極致。
傅園慧的爸爸從小到大都在告訴她,「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你是天才!」在傅園慧剛進省隊的時候,有個年齡比較大的隊員有一天突然跑到傅爸爸跟前來,用講笑話的口吻跟他說:「你們家傅園慧在遊泳隊裡說自己是天才誒。」但傅爸爸卻並沒有不好意思,他很認真地跟那個人說:「是的,我們傅園慧真的是天才。」
爸爸真誠的肯定,讓傅園慧小小的心靈滋生出自信的源泉,深深地覺得自己就是天才。
正是這股自信的勁兒支持著她從省隊到了國家隊,再到了現在。即使傅園慧處在低谷,對自己產生懷疑,爸爸都會一如既往地告訴她,「你是最棒的,你是天才。」
這樣的傅園慧也會擁有更多在困難中反彈的力量,不斷告訴自己是最棒的,不斷在努力中突破自己的極限。
一個人最初的認可,是來自家長。那些細小的肯定,都在慢慢地滋潤著一個人的自信。才可以在無比受挫、無比懷疑的時候,燃燒起一點微弱的光。很多時候,家長的一點點肯定,就能夠改變孩子的一生。
因此,家長千萬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誇獎。
04 家長該如何誇獎孩子呢?
也許有很多家長會問:我也知道誇獎很重要,但是為什麼誇獎孩子之後,反而沒有效果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
好孩子確實是誇出來的,但是怎麼誇孩子卻是一門學問。
不適當的誇獎和鼓勵,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一點都不亞於打罵。
相信有很多家長在誇獎孩子的時候,只會幹巴巴地說:「孩子,你好棒!」「寶貝,你真聰明!」本以為這樣的誇獎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但結果卻不如人意。
剛開始孩子聽到誇獎時,心裡樂滋滋的,但是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別人卻沒有表揚或誇獎他,他就會感到很失落。
當這些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可能會有挫敗感,於是就自行放棄,再也不願意嘗試了。
還有些孩子會因為害怕失敗,怕別人懷疑自己不聰明,而選擇不去嘗試。而是選擇逃避,想一直躲在家庭的避風港中,尋求家人的肯定和讚美。
「孩子,你很棒」或者「你真聰明」,這樣的誇獎會害了孩子。因為這個方式誇孩子實際上是在給孩子貼標籤,當孩子感到自己被貼上這樣的標籤後,就很容易被這種誇獎禁錮,希望一步步證明或維持這個標籤,很可能孩子變得不再努力,當遇到挫折時,卻不願意接受現實,這樣更會導致孩子產生心理問題。
所以,真正的誇孩子並不是華而不實的誇獎。不要無謂地給孩子戴高帽,也要講究點藝術,我們要誇孩子的勤奮,而不是誇孩子的聰明;誇孩子的進取精神,不是誇孩子的居功自傲;誇孩子的自信,不是誇孩子的自負;誇孩子的不拘一格的創新,不誇孩子照葫蘆畫瓢的重複。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任,有堵有疏,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其次,誇孩子的時候,要真誠地去誇,落到實處地去誇。當我們想要多去誇孩子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去觀察孩子,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當孩子有一點進步的時候,就會及時給予正向反饋。而孩子收到我們的誇獎後,會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心裡也會特別開心。這對我們和孩子建立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是有促進作用的。
美國的婚姻輔導專家蓋瑞·查普曼在《愛的五種語言》中提過,表達愛意促進關係的五種語言,除了身體接觸、行動、禮物以及互相陪伴的時刻,最重要的,就是「肯定的言辭」。相反,在誇獎孩子的時候,如果自己心裡是不相信的,總是帶著一顆恐懼的心,總是擔心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總是焦慮孩子這問題那問題。孩子有時真的會像你擔心的方向發展。因此,如果誇孩子,但內心是不幸的。那麼還不如不誇。因為孩子的潛意識也是很敏感的,你嘴上誇獎的話雖然也傳到耳朵裡,但是他更深刻的是感覺到了你的不信任和擔心。長期這樣假誇,家長會更加焦慮,小孩子也會更加焦慮,甚至對誇獎的話語產生抵抗情緒。
最後,誇獎孩子雖然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是也要注意過猶不及。
因為每天同樣的表揚多了,讓孩子沒了前進的動力,或者助長了孩子的驕傲自大情緒,那麼這個誇獎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在誇獎孩子的同時,別忘了要鞭策孩子,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這樣才能起到誇獎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