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10年,研究400個孩子,史丹佛教授教誇孩子方法,不一般

2021-01-09 騰訊網

耗時10年,研究400個孩子,史丹佛教授用實驗,教你如何誇孩子

「你真聰明」

「你真棒。」

當孩子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後,很多父母似乎只會用這兩句來誇孩子。如果你也是他們之中的一員,就需要多加留意了。如果不讓用「聰明」、「真棒」等詞語,父母還會用其他方式誇獎孩子嗎?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專家卡卡羅教授認為,父母只會誇孩子聰明,會扼殺孩子的成長型思維。今後一旦遇到困難,孩子會失去鬥志。

為了找到父母正確誇孩子的方式,卡卡羅教授耗時10年,研究了20個學校的400名學生。

她把200名學生分為2組,進行了三輪的相關實驗。第一輪實驗,她要求孩子們完成簡單拼圖遊戲。結果,所有的學生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她讓工作人員用不同方式誇獎孩子,一組誇孩子聰明,一組誇孩子努力。

第二輪測試中有兩道題,一個容易一個簡單,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通過選擇的結果不難發現,被誇聰明的孩子都選擇了簡單的題目,而被誇努力孩子,大多數選擇了困難的題目。事實證明,被人誇聰明的孩子,為了維持聰明的稱號,害怕出錯,不敢挑戰艱難的任務。

第三輪實驗,測試的題目特別難,所有的孩子都失敗了。不過兩組孩子的反應截然不同,被誇聰明的孩子一蹶不振,認為自己不夠聰明了。而被誇努力的孩子認為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不夠努力。

實驗結束前,她重新讓孩子做了第一輪的題目,結果發現被誇聰明的孩子答題速度下降了20%,而被誇努力的孩子大題速遞提升了30%。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得出一個結論:

父母經常誇孩子聰明,等於是在暗示孩子聰明才是成功的關鍵。一旦孩子遇到失敗,孩子首先想到的是不夠聰明,而不是不夠努力。這樣孩子的思維就會陷入固定性思維,很難從失敗中走出來。

而那些被誇努力的孩子,他們會覺得成功和失敗掌握在自己手中。當面對失敗的時候,他們會認為失敗的原因是自己努力不夠,絕不是能力的問題。

在TED的公開課上,卡卡羅教授講到:「對於孩子,讚美就像抗生素,不能亂用。」父母應該掌握正確的讚美方式,才能把孩子培養成成長型思維的人。

史丹佛教授提倡的5種讚美孩子的方式

1、鼓勵思考

每個人都長著一個神奇器官,幫助我們接受表揚和鼓勵,它就是我們的大腦。每個人都有大腦,但不是每一個大腦都會思考。父母鼓勵孩子思考,才是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的關鍵。

2、激發自信

鼓勵孩子,有時側面鼓勵要比直接鼓勵的效果更好。比如說有個男孩,非常喜歡玩滑板。結果第一次玩,他就摔了一個跟頭,然後發誓再也不玩滑板了。這時候,父母從側面讚美滑板很漂亮,孩子穿上很酷,要比鼓勵孩子勇敢更有效。

3、培養自主意識

生活中,父母不要因為溺愛,就替孩子做決定。有時候,父母要敢於放手,鼓勵孩子去選擇和嘗試。父母越是敢於放手,孩子的自主意識和自理能力才會更強。

4、表揚具體行為

當孩子做好一件事情後,父母如果誇孩子聰明,孩子並不知道自己那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做得還不夠。如果父母能夠稱讚孩子的具體行為,孩子就會把好的行為堅持下去,成為一種好習慣。父母稱讚越多,孩子的好習慣也就越多。

5、鼓勵參與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個「第一次」需要他們去面對,失敗是在所難免的。這時,父母鼓勵孩子參與,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還可以讓孩子懂得參與和體驗,要比結果重要。

相關焦點

  • 英國耗時70年追蹤7萬個孩子,終於發現了是什麼決定孩子的一生
    哈佛教育家調查發現:孩子一生中的成長和教育,僅僅有15%是跟學校教育有關,其餘的都是家庭教育。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身教言傳,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英國耗時70年追蹤發現:決定孩子未來的是這3點,而非高智商!
  • 好孩子的誇出來的:誇孩子是一門學問,掌握這三點,正確誇獎孩子
    沒想到,這個方法真的特別有效,他現在對語文是越來越感興趣了,也會主動去做作業,遇到不會的才會來問我。上次家長會班主任還表揚他是全班語文成績進步最大的學生。由這件事我更深刻地體會了誇獎對孩子的積極作用。因為這個方式誇孩子實際上是在給孩子貼標籤,當孩子感到自己被貼上這樣的標籤後,就很容易被這種誇獎禁錮,希望一步步證明或維持這個標籤,很可能孩子變得不再努力,當遇到挫折時,卻不願意接受現實,這樣更會導致孩子產生心理問題。所以,真正的誇孩子並不是華而不實的誇獎。
  • 他兩次被北大清華勸退,第四次又考上清華,教授:這孩子我沒法教
    但當他第4次考上清華時,教授卻直言教不了,這是什麼回事呢。,別家孩子還是學『1234』時,他已經會簡單的加減法了,搞得左鄰右舍以為自家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因為天賦異稟,父母沒少在別人面前誇他,這就使得他有些飄飄然,還有點自視甚高。上學之後,他總是不認真聽課,在課堂上想玩啥就玩啥,下午還呼呼大睡,造成了一個不好的影響。另外,生性跳脫的他也沒少參與打架鬥毆,雖說是幾個孩子之間的矛盾,但終究不是個事,對方父母也曾多次找上門來。
  • 教孩子寫數字1到10竅門 如何教孩子學寫數字
    可以教給孩子一個順口溜,能讓孩子認識數字不說,在腦海裡還能形成畫面,口訣: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買菜,6像哨子嘟嘟叫,7像鐮刀割青草,8像葫蘆擰一遭,9像氣球飛上天,10像火腿加雞蛋。
  • 孩子嘴笨多半是情商低,兒童心理學教授:九條原則教孩子待人接物
    女兒頭也不回地說「漂亮啊」,三個字沒能讓媽媽開心,於是爸爸繼續追問「具體怎麼個漂亮」?女兒抬了抬頭仿佛看透了爸爸的心思,一本正經地說「媽媽太漂亮了,就像雪白的天鵝、火紅的鮮花、翠綠的大白菜……」本來挺高興的爸爸聽到「大白菜」突然明白了,女兒這是誇了媽媽順便埋汰爸爸是癩蛤蟆、牛糞、老母豬呀,不過媽媽被機靈的女兒逗笑了。
  • 孩子記憶力差,大多是方法不對,家長要耐心教給孩子正確方法
    文/小當家育兒經在家長看來,孩子們記性要比自己好,擔心忘記了事情,也會提前告訴孩子,讓孩子提醒自己。可是,也有的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記性很差,平時背東西,速度很慢,不讀個十遍八遍根本就記不住。雖然記憶力是學習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是保健品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記憶力的問題,記憶應該要找對方法。孩子記憶力差的原因有哪些呢?
  • 開發「右腦」能讓孩子更聰明!這4種方法,3歲之前要教給孩子
    一個孩子聰不聰明,跟大腦開發程度有最直接的關係,正常情況下人的大腦僅僅開發了10%,剩下的都需要家長後天培養的,當然,也有很多的「智力」,一生都沒有被激活。
  • 生活中啟蒙孩子學習數學死亡六個方法
    教孩子們學數學其實很簡單,關鍵是在日常生活中讓他們感知數學,並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以下六個快速簡便的方法旨在通過點滴的日常活動啟蒙孩子的數學基本知識,將抽象的數字轉變成具體生動的物品。從數數開始數學教學從孩子了解數字開始。
  • 教3歲孩子背誦圓周率:早教班的虛火該降降了
    上午10時40分,第二節課即將開始。電梯擠滿了孩子,他們大多為兩歲左右的幼兒,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著。來到三樓,兩個活動區域被家長佔滿,十幾個孩子正在地上玩玩具,等著上課。一間正在上課的教室裡,老師正給一歲半的孩子進行「閃卡練習」。家長則一對一坐在身後,其中有兩個孩子不停往後看,甚至離開了座位。
  • 什麼樣的孩子可以考上「985」大學?一般有五個特點!
    為什麼,同樣是一天坐在教室裡學習,同樣的老師在上課,就是有人能考上「985」大學,有人卻只能上個大專。那麼,這些考上「985」大學的孩子,又都有哪些特質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一起看看考上「985」大學到底有多難?高考,考上「985」大學有多難?
  • 孩子「記憶力」差,不是腦子笨,是方法不對,建議用「語義記憶」
    洛克曾說:"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而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的自然的就能發生作用"。從這句話,我們也可以知道方法的重要性,孩子有時候對一件東西或一個理論,死記硬背,短時間記住了,但是一旦時間過長,孩子就會忘記得明明白白。
  • 矮胖孩子智商低?高智商孩子的八項特徵,一般情況下很準
    文/奶球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誇獎,尤其喜歡聽別人誇自己家孩子「聰明」,因為在家長的認知裡,經常會把聰明和學習聯繫到一起,誇他家孩子「聰明」,就等於間接誇他家孩子學習好,學習好的孩子將來肯定有出息。
  • 「棉花糖實驗」:孩子遲延滿足背後是自律,5個方法養出自律好孩子
    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史丹福大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進行了的一系列實驗,來測試兒童遲延滿足的能力和日後成功之間的關係。這就是著名的棉花糖實驗。研究人員讓一群4到6歲的兒童在15分鐘內選擇吃一個棉花糖還是兩個棉花糖。
  •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有出息的孩子,一般有4個特徵,佔1個也不錯
    老話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因為孩子小時候的行為,往往預示著未來的發展。家長不要覺得這句話沒有依據,事實上那些長大後容易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跡可循。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那麼從什麼地方能看出孩子有出息呢?在北大教授看來,長大有出息的孩子,不一定學習有多好,而是他們身上大多都具備這4個特質。
  • 哈佛大學耗時75年研究:越來越笨的孩子,大多都有這5種壞習慣
    其實無論是學習還是關於孩子的智商開發,都是不進則退。孩子的天賦固然很重要,但如若不注重後天的培養與塑造,再好的天賦也有「彈盡糧絕」的時候。哈佛大學有一項耗時75年的研究,很好地揭露了以上所說的問題,它對一批人的一生進行了追查和記錄。
  • 哈佛教授:低情商孩子的父母有這3種特徵,孩子沒出息怨不了別人
    孩子的情商來自於父母  情商是人面對社會和他人時所使用的一種方式方法,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跟隨外界環境受到影響而不斷成長起來的一種能力。父母作為孩子最早接觸、也是接觸最頻繁的社會環境,自然也是孩子情商的發源地,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帶來良好的影響,那麼孩子的情商也自然會因此大打折扣。
  • 幼兒園不教拼音,一年級又一帶而過: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學拼音?
    2018年7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堅決禁止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自從幼兒園不能教拼音之後,不少家長都擔心孩子上小學後學習跟不上。因為只有公立幼兒園不教拼音,大部分私立幼兒園還是會教,還有一些孩子會上拼音補習班。
  • 日本腦力開發研究:4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方法,家長請收藏好
    鍛鍊大腦潛能的4個方法日本腦力開發權威林成之博士根據多年研究,歸納出了4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的方法,讓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能激發孩子的大腦,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還能提升專注力和創造力!家長平時就應該多多跟孩子進行交流,儘管很多的語言孩子聽不明白,但是他們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而且在跟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你的表情要豐富一點,這樣可以更好地跟孩子建立交流的環境。麻省理工最近研究: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談話會直接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因為孩子小時候的語言、學習、認知等等的能力,大部分都是跟家長聊天中學習的,所以,家長們要重視跟孩子交流的機會。
  • 開發孩子大腦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誦讀經典
    當然,這決不是說左腦不重要、邏輯思維不重要,右腦的精彩表演是基於左腦的充分動作之上的,邏輯思維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形象思維是創造思維的主要源泉。世界上成為「天才」的,都是有意無意中開發了右腦潛能的那部分人。我國的傳統教育中就有一種很好的右腦教育方法:經典誦讀。
  • 讓孩子科學長高10釐米的多種方法,幫你做個有譜爸媽
    基於此背景下,專業兒童生長發育平臺「有譜爸媽」聯合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矮小門診主診醫生潘慧教授,特別為兒童打造了線上系列視頻長高課;作為領域內擁有24年豐富經驗的頂級專家,潘慧教授更希望的是將科學的身高管理理念傳播給更多的人,幫助家長們建立起科學的身高管理機制,助力更多孩子科學健康的長高,為孩子的未來創造出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