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力,孩子閱讀理解的「金鑰匙」,家長的作用比老師更重要

2021-01-08 閱讀寫作與口才

#如何提高學習能力#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很多家長和老師絞盡腦汁的事。可除了要求孩子多讀之外,也沒有什麼更具體的建立和訓練方法。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難道只能靠孩子自己「野蠻生長」嗎?

孩子讀不懂文章的意思,體會不到文章的好壞,把握不準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孩子的生活經驗和閱歷有限,對作者設定的場景,賦予的情感,沒有感同身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能與用者達到「共鳴」。

筆者曾對幾名五年級學生進行過一次比較閱讀的測試:

第一份閱讀材料是六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盼》,另一篇是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這兩篇文章對於五年級孩子來說,都是陌生的。

可在答閱讀理解題時,孩子們對《盼》的理解程度明顯要好於《背影》。在仔細比對孩子們的答案之後,我們得出一個結論:

《盼》中描繪的情景更接近於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文章中的「我」也是一個小學生,文中表現出的思想活動更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特徵,所以孩子們容易理解,也容易把握住文章的思想感情。

而《背影》描繪的父子之情,選用的材料是買橘子,這個事件對於孩子們來說,顯得比較普通,他們無法感受或無法理解,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有什麼「愛」可言,顯得有點小題大做了。

這就說明,孩子們閱讀理解的程度,受閱讀材料的影響,或者說受孩子生活經驗和閱歷的影響。

可我們依然要面對一個現實,我們不能指望所有的閱讀理解材料都是與孩子相關的,孩子們更需要的,恰恰是能讀懂超出自己生活經驗之外的文章,這才是真正的閱讀理解能力。這就需要孩子具備「共情力」。

共情力是情商的核心和基礎。它產生的基礎不是假設,而是事實。

共情能夠把人的情緒調整到一個可控的程度,讓人對他人的想法和情緒或行為能做出精準的感知。

懂得了共情力的作用,家長們可能還會有個疑問:共情力對孩子來說,困難嗎?能夠培養嗎?

共情,並不是一種情緒,也不是一種感受,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但是,這種能力也與同一塊肌肉一樣,如果長期不使用,不鍛鍊,也會慢慢萎縮。

意思是我們的孩子都具備共情力,都具備讀懂超出自己生活經歷之外的文章,但這種能力沒有被單獨拿出來認真訓練和強化,甚至沒有被大多數家長和老師意識到。

訓練孩子的共情力,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是引導孩子進行「情景模擬」。就是把文章中的場景,或生活中的某種場景,讓孩子在自己的腦海中複製出來,然後讓孩子調動自己的情緒去體會一下,假如自己處於這個場景中,會有什麼感受。

這種感受,很有可能就是作者的真實情感。

還是以朱自清的《背影》為例,看看怎麼可以引導孩子運用共情力,達到對文章的精準理解:

我們可以教孩子在大腦中先模擬一個類似的,與自己生活相關的場景:冬天早晨上學,爸爸把你的衣服上最上端的一顆扣子仔細地幫你扣上。

然後一步步引導孩子思考:

1這個動作是簡單,還是複雜?

這是日常生活中一個很常見的場景。

2 爸爸為什麼會幫你扣上這顆扣子?

因為爸爸怕孩子外出時,被冷風吹到,凍著孩子。

3 這個動作表達了爸爸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爸爸對孩子的愛,在生活細節中完全得到體現。

這時,孩子可能就會明白,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並不總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生活中很普通,很平常的一些細節。

有了這樣的共情模擬為基礎,孩子們就更容易理解,在《背影》的文章中,為什麼父親買橘子的舉動,能讓作者感動得熱淚盈眶。

引導孩子進行情景模擬的過程,就是在呼喚孩子共情力的過程,當孩子能夠很熟練地進行類似情景模擬之後,我們可以教孩子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進行直接情景模擬,去感知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對孩子進行共情力的訓練的培養,在學校的語文課堂上,是遠遠不夠的,還得靠家長多花工夫,和孩子一起訓練。

提高孩子的共情力,培養孩子的情商,其效果不僅僅是體現在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上,還會對孩子的綜合人格和精神品質,產生深遠的,積極的影響。如果還有家長不懂得怎麼培養孩子的共情力,可以看看我在文章中給大家推薦的那本書,它將讓你你認識到共情力的作用與好處,並引導你怎麼去培養孩子的共情力。

相關焦點

  • 都知道想像力對語文很重要,可我們真正訓練過孩子嗎?
    我曾把語文的核心能力與素養概括為三種能力:共情力、相象力和思想力。文章《共情力,閱讀理解的「金鑰匙」,家長的作用比老師重要》一文中,已闡述過共情力的作用與培養訓練方法。現在,我們重點說說想像力問題。想像力對於語文的重要性,可以算是一種共識,可也僅僅停留在「共識」的層面,很少見到老師和家長對孩子進行系統的想像力訓練。
  • 女主持人採訪鍾南山被罵慘:共情力很重要,如何培養孩子共情能力
    有共情力的人能很好的感知、理解別人的情緒,做出恰當的反應。 共情力是指當人們能夠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擁有共情力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用他人的視角看問題,感受他人的想法和情感,與他人擁有一樣的情緒。共情力是社交中必備的能力,它不僅重「情」,更重的是「反應」。
  • 共情力為什麼是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雖然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出現醫療偏差的概率越來越低,但是只靠藥物治療仍然不能幫助患者解決所有健康問題,這時候醫務人員有沒有共情力、能不能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信息,就顯得尤其重要了。下面為你講講,共情力為什麼那麼重要,醫療行業是如何將共情力應用到診斷和治療中,發揮巨大作用的。這不僅是醫療行業從業者需要的技能,更是所有行業必須提升的軟實力。一起來看看吧。
  • 從小喜歡閱讀的孩子,將來更優秀,家長快行動起來吧
    雨果曾經說過: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一本好書能帶給孩子家長們所給不了的人生智慧,對於孩子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品行和情操的培養、情商的提升、道德的完善、習慣的養成等等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
  • 老師如此誇獎孩子,其實是提醒你該對孩子上心了,家長莫要理解錯
    老師說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就很明顯,當前這些學習遇到的問題,根本不是純靠智商的,你說古詩背不過怨誰?九九乘法表背不過怨誰?家長也有很大的責任,孩子不是交給學校和老師就完事的,家長也要起到監督的作用,讓孩子把注意力用在學習上,家長對孩子的約束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家長聽到這句話,就應該好好琢磨,而不是單純把它聽成一句誇獎話,原來我家孩子不笨啊?其實老師在提醒你,該好好管管孩子了。
  • 家長是理工科專業,孩子的語文成績就差?老師:和家長沒關係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面對的家長們其實很多都非常優秀。他們重視孩子的教育,也關注家校關係的建設,懂得和老師進行溝通,也願意進行教育反思。作為高學歷家長,均來自理工科研究專業。這一類家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輔導孩子學習上挺自信,英語、數學早期啟蒙教育都做得非常好。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我們需要的是閱讀質量的保證,而不是追求量
    很多家長都會疑慮:為什麼我的孩子閱讀量已經很大了,但是他的閱讀理解能力卻沒有得到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為什麼還是這麼差?其實孩子有這一方面的問題並不是閱讀量大不大的事,而且閱讀引導方法的問題。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 孩子的閱讀能力要從小抓起,家長需要的是方向感,不是團結
    這時,家長可以自己制定一個總的框架,不是定量的而是定性的,有助於觀察孩子的閱讀能力。有些家長擔心這樣的框架很難發展,對吧?不一定。家長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孩子的閱讀能力:一是在學校裡學的東西,二是孩子在校外的獨立閱讀能力,這也是孩子真正應該掌握的閱讀能力。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用這20種方法,讓孩子從此徹底愛上閱讀!
    經常有家長和同學問老師,閱讀理解能力差怎麼提高,老師的回答無非是多讀課外書,但是仔細想來,還是有些泛大而全看似敷衍,今天就用這篇文章來告訴各位家長們,如何通過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孩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做閱讀題的能力及分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民族的讀書水平。
  • 小學階段:閱讀理解能力差?3個方法助你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孩子在生活中很聰明,可他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非常差,他喜歡看書,喜歡的書甚至看幾遍都不會煩,但就不會應用,真不知道怎麼辦,他自己也急,老師也著急,我也急,老師要我讓他背一些好的片段,不知道行不行,請杜老師幫幫我,我該怎麼做?」確實是這樣,我們知道學習語文,讓孩子們失分家長們揪心的不單是寫作文,還有就是閱讀理解!
  • 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差,原因有這些,家長要注意,培養要在小時候
    致家長: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主要有3點原因,科學培養從小抓起。爸爸最近發現,很多父母都在問,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閱讀和理解能力這麼差呢?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很重要,不僅僅是語文知識需要很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數學、英語、地理化都離不開理解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差,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不友好的事情。閱讀能力是兒童學習的基礎。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或她的閱讀理解也隨之提高。 如果孩子只理解很多邏輯思維而不翻譯它,那麼將各種知識結合起來就毫無用處。
  • 最好的閱讀素材就是語文書,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就靠這3本語文書
    在暑假剛開始的時候,就有家長問我,暑假應該給孩子安排什麼書來閱讀。等暑假快要結束了,還是有家長問,開學了,要給孩子安排什麼書來讀?家長們越來越重視閱讀是好事,但是怎麼讀、讀什麼是我們家長經常搞不清楚的兩件事。對於閱讀的問題,習慣和能力是「怎麼讀」。如何選書、找內容是「讀什麼」。家長們往往在讀什麼上就做錯了,所以怎麼讀也就偏離了閱讀的軌道。
  • 愛與自由,愛心與理解,才是養育孩子最重要的基本準則
    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各種兒童讀物就讓我選花了眼。有幾位作家的作品是公認的不會出錯的,楊紅櫻,曹文軒,鄭淵潔,等等。這幾位作家的作品有很多是學校裡推薦的閱讀書目,還有一些是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的作家。那部電影裡面有一位神秘的女管家,也是這樣的出場方式,也給了孩子們帶來了驚喜。這本《神秘的女老師》與其說是給孩子們看的一本兒童讀物,不如說是給家長們看的一本書。書中描述的紅宮學校,看起來非常的眼熟,這不就是我們身邊的學校嗎?
  • 【家長學堂】教孩子失敗,比逼孩子成功更重要!
    錢志亮工作室北京師範大學錢志亮老師主辦的家庭教育平臺。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作者 | 錢志亮來源 | 錢志亮工作室(ID: qzlgzs)01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家長都見過孩子這些表現:玩拼圖半天拼不好,就生氣地一摔:「不玩了!」
  • 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通過老師的講解也了解故事的梗概。現在再看文言文的時候,就算不看譯文,孩子也能夠憑著印象,自己說出該篇文言文的主要內容。講得更簡單一點,孩子通過不斷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詞語積累,那麼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也可以憑藉語感,知道文章講了什麼。那為什麼還要講:沒有閱讀基礎的孩子,別想在語文上拿高分?
  • 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差,靠提高閱讀量還不夠,而是題做得太少
    出現閱讀理解的問題,一般在四五年級階段,家長反饋的情況最多。孩子不愛看書,語文學習困難,學習習慣不佳,閱讀理解看不懂。基本上有這類問題的學生,數學也不太好。閱讀在小學整體學科中起到了串聯的作用,不光語文需要閱讀理解,數學也需要,讀不懂題目,就解不了方程式。英語同理,閱讀的方式技巧不對,英語更看不懂。
  • 「五指閱讀法」幫助家長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英文繪本
    孩子對世界的認識首先來自於「感知」,視覺是感知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更是語言輸入的重要步驟。我們推薦藉助繪本學習英語,因為繪本用五彩繽紛的圖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讀圖知故事,不僅鍛鍊了英語閱讀能力,對孩子的想像、表達、觀察、創造能力都是一種提升。如何選擇最合適的繪本?
  • 語文老師要求家長寫2000字以上讀後感,這樣的親子閱讀,令人反感
    林老師頗感詫異,小舅子是個貨車司機,誰會給他布置讀後感啊?又是叮咚一響,小舅子的第二條信息說明了原因。原來這是孩子的班主任語文老師布置的任務,親子閱讀必須完成的「家長作業」。要求家長陪孩子共讀一本書,然後提交不少於2000字的讀後感。林老師知道,這個作業對小舅子夫妻倆來說,那真是強人所難了。
  • 孩子每天讀繪本,就能提高閱讀能力嗎?別讓努力的假象耽誤了孩子
    不過對普通家長來說,我們不是語文老師,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可能自己還面臨著不愛閱讀、讀完就忘的問題,哪裡知道該如何指導孩子閱讀呢?小樣媽也是一樣,之前陪小樣讀繪本的時候雖然會引導他觀察和思考,但方法並不系統。
  • 閱讀理解做不好,不是理解能力差,是缺少方法
    今天和一家長聊起學生的語文成績,孩子的基礎成績沒有問題,就是在閱讀理解和作文上丟分比較嚴重,其實這也是可以想到的,老師對孩子的書寫及字詞的要求抓得比較緊,我們家長不會輔導孩子做閱讀寫作文,但我們會聽寫孩子的生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