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疑慮:為什麼我的孩子閱讀量已經很大了,但是他的閱讀理解能力卻沒有得到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為什麼還是這麼差?
其實孩子有這一方面的問題並不是閱讀量大不大的事,而且閱讀引導方法的問題。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每個孩子的學習基礎非常重要,尤其是閱讀能力。其實很容易發現理解能力好的孩子,他的成績基本不會差,小編這裡說的成績不只是語文成績,而是綜合各科的成績都不會差,所以理解能力的培養是多麼的重要啊!所以我們從這個角度看,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首先第一點家長要明確的是:閱讀不是盲目的閱讀,而是一種有策略的閱讀。家長如果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那麼就要每天都花點時間引導孩子學習。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是測評孩子的閱讀能力。
在選書的過程中,家長會下意識地過濾掉孩子喜歡的書籍,而去選擇家長認為有用的書,這個過程中,家長無形的成為了扼殺孩子閱讀興趣發展的「劊子手」。因此,作為家長肯定要重視給孩子選書的過程。並且家長有必要把握選書的"度",不能完全坐視不理任由孩子買各種各樣的書,也不能全憑自己意願給孩子買書。
那麼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請先從了解孩子的閱讀經歷開始,應清楚孩子目前的閱讀狀態。閱讀量不是關鍵,閱讀質量才是關鍵。你要知道孩子究竟在閱讀中有沒有汲取到知識,會不會有效的閱讀?孩子應該以合適的閱讀方法去讀合適的書,不要加以強迫或者給予說服。
而且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家長可能不清楚,,反覆閱讀才是正確的閱讀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反覆讀一本書比只讀幾本書要好。這樣做在理解層面和提高關注度方面都更有效。
那回歸為什麼孩子在閱讀量多的情況下,理解能力還是差的問題上。其實,這就是由於孩子沒有養成精讀的習慣造成的。閱讀不僅是數量和速度的積累,更是對內容的理解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如果你的孩子在讀完一本書之後,沒有能夠用口述的形式說出這本書的內容,那麼你的孩子這一次的閱讀就是浪費了。讀完一本書,起碼我們要能夠基本的掌握書中的基本內容、書中的人物或者是某個特別事件,這是印象閱讀中最基礎的一部分。而前面提到的重複閱讀就是深究內容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亦或者是寫作的技巧等。
所以精讀是很重要的。那什麼樣的孩子適合精讀呢?一個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並使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孩子。所以我們必須要培養孩子在興趣驅動下的自主閱讀,這樣的閱讀習慣才能更好的有效閱讀,從而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