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在我們小學階段,家長們的較量除了經濟實力還有什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誰家的孩子還沒上學就已經能背300首唐詩了,誰家的孩子,數學奧數很厲害。誰家的孩子二年級就已經發表詩歌集了。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很厲害,自己家的孩子往往都輸在了起跑線。更有的家長,給孩子制定了嚴格的追趕計劃,光是閱讀一項,一年就要讀100本以上的閱讀物。作為語文老師,雖然認為閱讀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很重要,但是這驚人閱讀量的背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閱讀究竟該怎樣讀?掉進了閱讀的陷阱,為什麼家長仍不知道呢?
不管閱讀帶來怎樣的學習進步,作文寫得好、語文成績好、知識淵博,這些都不是通過大量閱讀帶來的結果,而是通過閱讀的質量。看了100本書,卻無從體會文學帶給我們的是什麼,這樣的書就算白讀了。驚人閱讀量的背後,是家長的虛榮和揠苗助長,也是我們應該進行的教育反思。家長拼命追求閱讀的數量,無疑是想通過閱讀這一行為,讓孩子在同學之間脫穎而出。殊不知,這個閱讀的陷阱就是讓你不斷投資閱讀,卻看不到一點利好。那麼小學生究竟該怎麼樣閱讀呢?
01超標閱讀帶來的是閱讀方法的不正確
當我們一味追求大量閱讀,企圖通過超標閱讀給語文學習助力的時候,殊不知帶來的閱讀影響是不正確的,首先就會反映在閱讀方法上。為了追求數量,我們的孩子就不會好好看書,家長更會對某些快速閱讀法深信不疑。在整個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能沉下心來閱讀,家長不能理性地看待閱讀,閱讀這件事就不能做好,成為對語文學習有幫助的學習行為。我們對知識的獲取存在一種錯誤地理解,認為是越多越好,卻不是越有用越好。
我們的學生,當被規定了,在多長時間裡,讀多少本書的時候,這本身就不尊重孩子的閱讀選擇。閱讀是語文學習興趣的鑰匙,我們規定了這把鑰匙的使用規範,設立了條條框框,那麼對於興趣學習,就很難開啟。家長們期待孩子能在學習中早點開竅,孩子們從未自己體會到學習的自信與愉悅,何談能讀到有趣的書,獲取有用的知識呢?
02驚人閱讀量帶來的體驗,對小學生來說並不快樂
對於小學生來說,想做到有質量的閱讀,其實和學習闖關一樣,並不是太容易。我們要跟著老師學習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自己去體會閱讀理解的感受,還要針對閱讀做好思考和總結。這是學習類閱讀的過程,也有休閒類的閱讀,但是我們沉浸在夜以繼日的學習中,閱讀很難為學生帶來輕鬆的感受。閱讀這個學習行為,本身就是消耗體力的,不管是看半個小時還是沉迷於閱讀看一整天,用眼的疲勞和坐姿,都會給人帶來疲憊感。
驚人的閱讀量,對於小學生來說並不是快樂的一件事。他們需要確認閱讀的目的,不是給你好玩的,而是為了成績。可能看了幾百本書的後果就是眼睛更加近視了,對於得到,遠不如近視帶來的影響更深。小學生對閱讀的概念,其實是當作學習來看待的。閱讀的內容越多,我們沒有一個梳理和總結的方式,得到的知識就是混亂的。在考試中也很難把這些知識點激活,那這樣的閱讀有什麼意義呢?
03把閱讀當成了任務,等於把選擇權也交給了他人
如果我們把一年閱讀100本書當作了學習任務,等於把閱讀的選擇權也交給了別人。這並不是推崇的閱讀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疲於應對閱讀計劃,整日陷入在找書、問書、監督孩子閱讀的狀態中。而小學生,更是在家長的要求下,機械地去完成閱讀任務。追求量和速度,都會改變閱讀的本質。可能你會說,閱讀100本總比一本都不讀要好?但其實精讀帶來的學習影響,遠比大量閱讀給予的學習指導更多。
讓閱讀回歸孩子們的學習過程中,由學生自己去選擇閱讀的內容,家長和老師只是推薦和作為內容的品控,當你完全尊重了孩子的閱讀選擇,你就會發現,閱讀帶給學生的進步和改變,不是100本閱讀量能達到的。這份對閱讀的主動和學習,是從孩子自身來孵化的。關於閱讀的問題,大家還有什麼困惑?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