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3

2021-01-14 粵讀時空

伏爾泰曾說過:

書讀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

但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 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跟大家說一個故事:

馬克思經常有針對性地閱讀。每逢書中馬克思自認為和有參考價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並做筆記。馬克思的生活十分艱難:由於經常顛沛流離,經濟經常陷入困境。但是馬克思依然克服困難,堅持讀書和科研。

有針對性閱讀,需要我們對書本進行分析和思考。

那我們怎麼開展分析閱讀呢?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的4個步驟吧。

一.詮釋作者使用的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1.找出關鍵字

不是作者所使用的每一個字都很重要,或者說,作者所使用的字大多數都不重要。

如果我們把有困擾的字圈起來,很可能就找出了作者有特定用法的那些字了。

站在作者的角度,最重要的字是那些讓你頭痛的字。

但對作者來說不一定很重要或者不一定重要。

而對作者很重要的字,對讀者可能不是問題。

這需要我們找出共通的詞義,達成共識。

2.專門用語及特殊字彙

1)作者開誠布公地強調某些特定的字。如不同字體,加括號等等。

2)每一個知識點領域都有獨特的專門用語

3)作者可以憑自己人對這個主題的知識來尋找

3.找出字義

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經了解的所有字句,來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個字的意思。

找出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二.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書的提案就是主旨,也是一種聲明。

作者的主旨如果沒有理論的支持,就只是在抒發個人想法罷了。

主旨是這些問題的答案。

從作者觀點來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個論述中,闡述作者判斷的部分。

作者會解釋為什麼他現在有這樣的觀點,或為什麼他認為這樣的情況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作者溝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與否定的判斷,以及他為什麼會這樣做的理由。

找出關鍵詞的線索是,找出組成關鍵句的文字來。然後找出最主要的主旨的線索。這些主旨一定在一本書最主要的論述中,要麼在前提要麼在結論。

用自己的話說一下主旨就可以判斷是否真懂作者。

三.找出作者的論述,重新架構這些論述的前因後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張。

如果可以,找出書中說明重要論述的段落。

但是,如果這個論述並沒有這樣表述出來,你就要去架構出來。你要從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選句子出來,然後整理出前後順序的主旨,以及其組成的論述。

1.要記住所有論述都包含了一些聲明。

2.要區別兩種論述的不同之處。

歸納法是以一種或多個特殊的事實證明某種共通的概念。

演繹法是以連串的通則來證明更進一步的共通概念。

3.找出作者哪些事情是假設,哪此進能證實的或有根據的,以及哪些不需要證實的自知之理。

四.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

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哪些解決了?為了解決問題,他是否又提出了新問題?

無論是新問題還是舊問題,哪些是他知道的還沒有解決的。

@粵讀時空,看到這裡,我想跟大家討論:

當我們跟作者達成了共識,找出他的關鍵主旨與論述,分辨出如何解決他所面對的問題,我們就會知道作者在這本書中要說的是什麼了。

例如:範仲淹。

他小時候死了父親,母親改嫁。長大後,他知道他自己的生世,離開去讀書。

白天和深夜他都在讀書。五年沒有脫過衣服睡覺,晚上想睡覺的時候,就把水澆到臉上。白天苦讀也不吃飯,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

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對自己說:「當先天下之憂,後天之樂而樂。」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話,請點讚評論轉發哦。

關注我「粵讀時空」,每天進步一點點,為遇見更好的自己而加油!

感恩遇見!

相關焦點

  • 初涉閱讀的人,先好好地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可自從看了彭小六的《洋蔥閱讀法》之後,發現我其實真的不會讀書,平時所讀過的那些書,根本不叫讀,充其量只算是瀏覽了一遍而已,看過後沒過多久就忘得一乾二淨了。這兩天,我又看了一本關於閱讀的書《如何閱讀一本書》,此書是美國學者提默·J. 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合著。艾德勒是一位學者、教育家、編輯人等,享有多重身份,且享有盛名。
  • 《如何閱讀一本書》:超詳細閱讀聖經,解決你所有的閱讀難題
    其實,這些人只是在進行自嗨式閱讀,讀時一時爽,讀完轉頭忘。而閱讀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是你的閱讀目的和閱讀方法。最近一直在讀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艾德勒曾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並因此聞名於世。
  • 看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掌握有效率讀書方法!
    我們在讀了許多書後,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如何讀書才能更有效率?以前讀書都是漫無目的地翻看,總想著讀到哪裡算哪裡,讀完後自然會有所收穫,殊不知正是這種想法讓我們往往讀完一本書後,收穫寥寥無幾,甚至讀完後遺忘了大部分的內容。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呢?
  • 看了就忘,怎麼辦——《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我的床頭通常都有很多本書,至少三本以上吧。在閱讀中,當我讀不下去時,就換另一本調劑。小說是斷不會有的,不能一口氣讀完的算不上好小說,就算艱難似《百年孤獨》,我也是囫圇吞棗,一氣呵成。至於想不起來的內容,反正書在呢,有空再翻唄。倒是那些專業書籍,每每看得我喪氣,看的時候都懂,看完以後什麼都沒記住,只能放在床頭,晨昏請安,反覆翻看。
  • 《超級快速閱讀》,你知道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並掌握精華嗎?
    手機設定5min倒計時,通過每一章節標題、副標題,重點插圖和表格,加粗斜體或者有序號的段落,都是幫助我們和作者對話的工具,作者寫作本書也一定有框架、有骨骼,最想表達的東西也一定會想盡辦法引起讀者的興趣,那我們何不主動配合,讓眼球被哪些振奮人心的語句緊緊抓住。3. 讀書是輸入,演講是輸出。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巧用讀書筆記,將書籍變成財富
    讀書是一個和智者交流的過程,隨著閱讀量的增長,我們的自身水平也在提升,因此要學會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書籍。今天我們將學習怎樣將我們讀過的書變成我們的精神財富,建議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第三、四、五章,一起來了解怎樣利用讀書筆記來讀書。
  • 《讀懂一本書》,閱讀是一種深度體驗,而不是觀光打卡
    閱讀,是人類反脆弱的強大武器。前段時間,我一直在尋找閱讀書籍的辦法。因為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從來沒有真正讀懂過一本書,在跟身邊的朋友交流後,才發現原來這個問題不止困擾著我一個人。我們渴求從書中學習到新的知識和技能,可是每當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記憶中的內容總是零零散散,等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再去回憶,發現書中關鍵性的知識已經全部淡忘。
  • 一本書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這幾本好書,值得初中生反覆閱讀!
    根據教育部日前所公布的中小學分級閱讀指導目錄,經過小編的整理,現在為各位同學推薦以下6本小編認為值得一讀的圖書,希望你在日常學習之餘,能夠讀幾本好書,一方面增長自己的見識,另一方面能夠對你的思維方式有所啟迪。下面小編的這份閱讀指南,請你一定要收好!NO.1《中國故事與中國智慧》——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 3個步驟教你:用一小時讀完一本書的速讀方法!
    我們每閱讀吸收一次知識,資料庫就累積、完善一次;每積累一次,其閱讀和理解的速度就加快一分。說的再通俗點,當我們剛開始進入一個領域閱讀的時候,書中的內容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新的,所以讀得慢、理解的慢。當我們閱讀完一本書之後,開始閱讀下一本書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發現新的這書本裡有那麼一些內容和前面閱讀的那本書中是一樣的,或者換了一個說法。
  • 如何用一張思維導圖讀完一本書?
    如果單純只是想畫一本書的思維導圖,大家可以隨意發揮,只要開心就好。但是如果想靠思維導圖達到提高閱讀效率,並且提高記憶效果,則需要將費曼技巧融入其中。如何將費曼技巧融入思維導圖?當我們拿到一本書A.打開思維導圖軟體,寫下這本書的核心意義的關鍵詞B.假裝自己是作者,你要開始寫作這本書的大綱,可以隨便按照自己想法寫。C.寫不下去了?本來就大腦空白?
  • 《高分讀書法》:讓你從閱讀小白到寫作達人必須要讀的一本書
    那麼在拿到一本書,開始讀之前應該怎樣做?方法之一找到關鍵細節處。(裝幀讀書法) 請認真看腰封 。每本書都會有一個腰封,腰封上的內容雖然簡短,卻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其實每一本書的腰封上寫的都是這本書,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精髓。請認真看封面。通常來說,書籍的封面會有作者的信息。書背後的封面會有其他名家對這本書的評價。
  • 如何讀好一本書?「樊登讀書」創始人的秘訣是……丨21讀書
    1 閱讀前需要摒棄的壞習慣閱讀前,首先要了解需要規避的事。 一是避免閱讀間隔。閱讀間隔會打破你閱讀的樂趣和快感。古人有一句話講「好讀書,不求甚解」。先把這本書大略看看,如果完全不懂,那就放下,這書暫時還不適合你閱讀。
  • 整本書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
    一、閱讀方法1.每讀到一個角色出場,請在書籍的扉頁寫下他(她)的名字,以及身份。2.邊讀邊想這本書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本書講述了湯姆·索亞和(             )、(            )、(            )等人的歷險故事。
  • 英語整本書閱讀設計的思考與總結——以Diary of a Wimpy Kid為例
    堅持一學期後學生可以做讀書分享等。需要注意的是給學生選擇書目的自由,但也給予指導,讓孩子有主動閱讀的興趣,也有持續閱讀的基礎。在選書時,教師要考慮四個因素:書本的教育價值,文本語言難度,學生認知水平以及文本類型。(張金秀)具體來講,拿到一本書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閱讀呢?
  • 2019年閱讀100本書分享之《人類簡史》
    它能吸引讀者從第一頁開始閱讀,並且流暢流暢,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將大量信息連接起來。這本書分為四個不同的部分,從認知革命開始。尤瓦爾·赫拉利的意圖很清楚:我們並不總是地球上唯一的人類。但在另一方面我們又是唯一的。
  • 閱讀128本書後推薦這12本,讓你每月有書可讀
    回顧2020年,這一年一共讀了128本書,年初制定的閱讀100本的目標是已達成,這裡面個人成長類和思維類的書籍的比較多。今天從這128本裡篩選出了12本書籍,結合2021年的月份,做了一個閱讀計劃,按此計劃,每月一本,一年的閱讀量至少也能達到12本。
  • 如何閱讀(正確有效的讀書)
    如何閱讀(正確有效的讀書)學習閱讀的本質:閱讀學習之前必須了解一個事實,任何的學習閱讀本質上都是充滿了無聊和辛苦的,因為你在走出舒適圈嘗試一些你沒有做過的事情,在不斷的拓展你的大腦連接新的神經元和重構運行路線突破你現在的極限範圍
  • 閱讀時,如何讀出深度?
    拿到一本書,不可能一下子就和作者同頻,既捕捉到作者的意圖,又有自己的思考,閱讀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閱讀的過程,就像剝洋蔥,一層一層剝掉,才會離作者的意圖越來越近,而閱讀的效果也越來越好,思想也越來越深,最後達到和作者對話甚至辯論。那麼,拿到一本書,該怎麼一層層剝呢?
  • 閱讀能力差怎麼辦,如何才能提升閱讀能力?
    一、閱讀能力差的表現:一本書,花了別人幾倍的時間還沒看完;看完之後,不知道在講什麼,沒有一個整體的思路架構;讀了很多書,仍然感覺自己沒有多少收穫;在與人討論一本中的觀點的時候,沒有自己的見解;與人分享一本書或其中某個觀點、內容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講或者講的一團糟;面對書中的觀點,總是被作者的思路牽著走
  • 上周讀了7本書,每本書都能幫你推開一扇新世界的門
    2019 年,我下了一個決心,希望自己每天至少讀一本書,每本書讀完,至少寫出兩三百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讀完的感受。上周讀的7本書雖然主題不固定,可是都非常有趣,每本書都能幫你推開一扇新世界的門,每一本都強烈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