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讀了7本書,每本書都能幫你推開一扇新世界的門

2020-12-06 章魚讀書

2019 年,我下了一個決心,希望自己每天至少讀一本書,每本書讀完,至少寫出兩三百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讀完的感受。

上周讀的7本書雖然主題不固定,可是都非常有趣,每本書都能幫你推開一扇新世界的門,每一本都強烈推薦給大家。

01

《你的燈亮著嗎?》

高斯 / 溫伯格

推薦指數:★★★★

(建議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優先閱讀這本書)

適合這些朋友閱讀:

經常要在工作中解決問題的朋友;希望掌握「工程師思維」的朋友。

這是一本專門講問題和如何解決問題的書。160頁的小冊子,但是值得每個人都去讀至少三遍。

這本書的書名,是個小故事,瑞士是個多山的國家,公路上有無數隧道,交通部門發現司機們常常進了隧道忘了開車燈,出了隧道忘了關車燈。他們想用一種方式提醒一下司機,可是白天晚上進隧道出隧道情況都不一樣,他們也不能把提醒的牌子寫成小作文啊。

最後他們找到了一種極精簡的方式,那就是在隧道入口和出口都掛上同一句標語:「你的燈亮著嗎?」

司機看到這樣的標語,自然就知道要開車燈還是關車燈了。

工作中,生活中,我們常常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為一個問題去尋找一種解法。解法往往簡單如一層窗戶紙,可是尋找解法的過程卻並不簡單。

工程師們經過多年的訓練,他們往往會養成這樣一種思維,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並且他們似乎就像是在森林中的獵人一樣,好像天然知道應該往哪裡走就可以走出去。如果你很羨慕這樣的「工程師思維」,或者是時常被各種問題困擾,那你就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雖然不同領域的問題,要用到不同的知識和技術,可是尋找解法的過程,往往有相通之處。

02

《吾意獨憐才》

張五常

推薦指數:★★★★

(建議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優先閱讀這本書)

適合這些朋友閱讀:

希望高效學習的朋友;大學生朋友。經濟學家張五常先生談教育的文集,老先生是真有脾氣,但是也真有東西。

張五常說自己不是個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理念也確實有些奇怪。他在香港大學任教,一雙兒女要上學,他挑學校的標準是看哪所的課少,玩的時間長。

別的家長都是小孩考的名次越高越開心,他看兒女考得名次太靠前反而著急,讓他們保持中上就可以,後來他們到美國讀書,張五常死說活說,竟然是勸兒子不能太努力,甚至和他達成協議,考試前一晚不準讀書。

這些理念,讓今天的家長來看,一定大搖其頭,可是偏偏就是這樣的理念,他還真的把自己、兒女和學生都培養出來了。

如果你沒有時間讀完全書,那也強烈把其中的兩篇文章《讀書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找來,好好讀幾遍。

張五常先生說起應試教育來,特別像《笑傲江湖》裡風清揚批評氣宗劍法,拘泥不化,大好的材料教得變成蠢牛木馬。

老先生脾氣是有的,學問和本事也是有的,所以如果想把他那套讀書、學習、思考的「獨孤九劍」學到手,《讀書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這兩篇文章可是要好好讀幾遍。

03

《棉花帝國》

斯文·貝克特

推薦指數:★★★★

(建議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優先閱讀這本書)

適合這些朋友閱讀:

對世界史感興趣的朋友;對世界經濟史感興趣的朋友。

太喜歡這樣的大歷史了。這本書,跨越五百年,覆蓋五大洲,細數了棉花如何改變了世界歷史。

棉花的歷史,正好是資本主義歷史的一個縮影,十五世紀十六世紀,棉花和茶葉、瓷器、香料一樣,是亞洲出口到歐洲的重要商品,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工業化的歐洲開始逐漸變成棉織物的生產國,大量的紡織廠為歐洲帶來了大量的財富。

此後,資本主義的崛起帶來了殖民主義,原本重要的亞洲棉花大國,逐步淪為殖民地。

美洲被殖民後,大量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被運往美洲,最大的需求就是成為棉花種植園的勞動力。美國南北戰爭,某種程度上講,其實就是南方種棉花的大地主和北方紡織廠的資本家之間的戰爭。

這本書屬於「後浪圖書」的「汗青堂」系列,這個系列的歷史書都非常非常值得推薦,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

而在亞洲,紡織業也是最早興起的工業之一,波瀾壯闊的工人運動,紡織工業是其中的中堅力量。

來到了21世紀,世界棉花的重心,又從歐洲回到了亞洲,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棉花種植量就佔了全球的一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種植的棉花,就佔了世界棉花的5%以上。

圍繞這棉花,這段歷史既是金色的又是血色的,資本的發展、蓬勃、貪婪、血腥,都在這部《棉花帝國》中。

04

《日本戰國風雲錄》

洪維揚

推薦指數:★★★

(建議空閒時間閱讀)

適合這些朋友閱讀:

對日本戰國歷史感情需的朋友;總被媽媽念叨打遊戲沒出息的朋友。

一本打遊戲打出來的歷史書,這個真的是絕無僅有吧。

這本《日本戰國風雲錄》,就是一部非常好的日本戰國史入門書籍,作者依照年代的順序,主要圍繞著日本戰國時期的幾場重大戰役,將每場戰役前的形勢,對戰的雙方的背景以及其他與之相關的事例,都說得清清楚楚。所以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們就會對日本戰國時期那段歷史有一個更明確的了解。

這本書的成書也非常非常的有趣,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臺灣學者,洪維揚先生,而這本書是一本被遊戲滋養出來的書籍。

為什麼這麼說呢?洪維揚先生從小就喜歡電子遊戲,最喜歡的遊戲就是《信長之野望》。由這個遊戲開始,他開始慢慢的對日本戰國的歷史產生了興趣,開始閱讀相關的內容。最後他竟然去讀了歷史學的博士,成為了日本歷史的研究者,後來還出版了這本《日本戰國風雲錄》。由一個遊戲玩家,變成了歷史學者,這個故事也真的是十分的有趣。

05

《小島經濟學》

彼得·希夫 / 安德魯·希夫

推薦指數:★★★★

(建議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優先閱讀這本書)

適合這些朋友閱讀:

想要入門經濟學的朋友。

我們的世界,是如何從簡單的以物易物,發展到如今複雜的國際貿易和金融市場的呢?今天他們為了經濟爭來爭去,他們到底在爭個啥?

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於經濟學是個外行,又很像入門的話,那這本書真的很合適。如果你回看那些歷史書,你會發現這是一段紛亂複雜,讓人頭疼的歷史。如何簡單的去了解經濟學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推薦你讀這本《小島經濟學》。

這本書,用了一個比喻,講述了從以物易物,向著國際貿易發展的歷史。

從前有一個小島,有A,B,C三個人住在島上。島上只有一種食物,那就是魚,一個人一天需要吃一條魚。一開始,每個人都只能徒手抓魚,後來,有人學會的使用工具,創新,一步步出現了借貸和貿易。由此,這個小島開始變得越來越複雜,遊戲規則開始豐富,而無數矛盾和危機,也開始孕育。

所以這本書前半部分,是用來一個比喻來科普經濟學的知識,後半部分則用了同樣的比喻梳理了近五十年美國和世界(尤其是中國)在經濟上的恩怨情仇。這本書讀完,你已經可以說清,到底今天中美貿易,最根本的矛盾在哪裡。

不過讀這本書唯一要小心的,就是作者是堅定的奧地利學派,在書中旗幟鮮明地反對凱恩斯學派。雖然我現在也不知道這倆經濟學派是什麼區別,總之,這本書適合入門,不過想要了解更完整的經濟學,就不能止步於這本書了。

06

《宮女談往錄》

金易/沈義羚

推薦指數:★★★

(建議空閒時間閱讀)

適合這些朋友閱讀:

對晚清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對宮廷生活感興趣的朋友。

《宮女談往錄》的口述者叫何榮兒,是一位北京旗人,她比珍妃小五歲,十三歲進宮,專職在儲秀宮伺候慈禧,負責敬煙。十八歲由慈禧指婚,賜配劉姓太監。後又回宮,庚子年隨慈禧逃出北京,辛丑隨著慈禧回到北京後離開皇宮 。進入民國,她的生活備受艱辛,寄居人下。

四十年代初她住在景山東街裡的中老胡同,與當時還是北大學子的金易、沈義羚夫婦結識。此後多有過從,後於1950年秋離城赴西郊養老,莫知所終。這本《宮女談往錄》,就是金易、沈義羚按照何榮兒的口述記錄下來的。

清宮妃子的生活,和我們想像中比,還是會更豐富。現在的很多清宮劇,都沒有表現。列舉一些宮中平時的活動:

繡活:女紅是古代女子一個重要的技能,妃子和宮女也都不能免俗,一年到頭有各種各樣的針線活來做,宮女們為妃子做,妃子們為皇上做,像這位何榮兒也是在宮女練出來一雙巧手,民國時期她就靠繡活來養活自己。

踢毽:踢毽子是大家熱愛的活動,在宮裡非常流行。

聽戲:慈禧太后熱愛京劇是眾所皆知的,所以宮中一年到頭時常會唱戲。

打牌:打牌不是打麻將,而是鬥紙牌,又叫「梭子胡」,規則與麻將類似,只是不限於四家,尤其是大年初一,為了討個吉利,宮中不論尊卑,都可以玩。

除此之外,清宮裡對於各種節日也是無比重視,過年、端午、中秋,自不必說,像是龍抬頭、七夕節、中元節等等,不同的節日各有不同的過法,很多節日都要提前幾天十幾天來準備,一年到頭迎接這些節,就是不小的活動了。

07

《微精通》

羅伯特·特威格爾

推薦指數:★★★

(建議空閒時間閱讀)

適合這些朋友閱讀:

對生活充滿好奇心的朋友;想要對生活充滿的朋友。

這本書太好玩了。

看封面的宣傳,出版社想把這本書打造成一本學習方法指導書,讓你感覺讀了這本書,就能無往不利,學啥會啥。

但是並沒有。

不過,這本書的實例部分,真的是太好玩了,你會被作者旺盛的好奇心所折服。

這哥們都學過什麼呢?

→如何更快的砍樹;→如何砌牆;→如果把一把木劍揮出聲來;→如何在高速駕駛時做180度大轉彎;→如何做木工;→如何磨菜刀;→如何鑽木取火;→如何自己縫製襯衫。

剩下的什麼足球、日語、書法、衝浪、探戈、演講、寫作、盆景、壽司、釀酒,你會就得都過於正常了。

這本書後邊有個章節,叫「朋克微精通」。我覺得這才是這本書的核心。

哥們真朋克,就是看見啥好玩,就一定跳進去試一下,還多多少少要試出點名堂來。

如果你希望通過這本書來獲得一項快速學習的本事,讓自己更快地升職加薪,我告訴你,沒戲。

可是如果你在忙碌的生活中,突然發現自己對生活一點都提不起興趣來,不知道怎麼樣自己和自己玩了,那這本書,真的很適合你。

本周你讀了哪些好書,想和大家分享呢?或者,你有哪一本書還沒來得讀,想讓我幫你先「嘗嘗」?

相關焦點

  • 上周讀了7本書,每一本讀完都感覺賺了
    2019 年,我下了一個決心,希望自己每天至少讀一本書,每本書讀完,至少寫出兩三百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讀完的感受。上周正好是2019年上半年的最後一周,每天一本書堅持了半年,我讀了整整 181 本書,這個過程真的是既酸爽又快樂。很多朋友會問,你怎麼可能一天讀一本書,不用上班嗎?嗯,不用。
  • 上周讀了7本書,其中4本關於大腦的書強烈推薦
    2019 年,我下了一個決心,希望自己每天至少讀一本書,每本書讀完,至少寫出兩三百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讀完的感受。五月的閱讀主題是「認知」,上周讀了 7 本書,其中 4 本都和我們的大腦有關,都非常推薦大家找來閱讀。
  • 00後男生7天賺2萬,爆紅網絡:你讀的每一本書,都不會被辜負
    來源:金融街見聞前段時間,一個00後男生利用國慶7天假期,賺了近2萬元,衝上了微博熱搜。18歲的男孩,7天為什麼能賺到這麼多錢?原來,因為平時喜歡讀歷史,又是播音主持專業,他便自己跑到景區,給遊客講故事,一塊錢一段。有網友感慨道:這也太優秀了,我還在考慮怎麼賺錢的時候,人家就已經賺到錢了!
  • 了解人工智慧,這15本書你一定要讀
    但是,對於人工智慧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以及怎樣才能幫到我們這些問題,每個人都存在一定的困惑。本文精選與人工智慧主題相關的15本書,應該可以帶給你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原文選自Medium,作者Jun Wu,原文標題「15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ooks You Should Read」。
  • 認識世界的一本書:《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
    我推薦的這本書主要講了什麼呢,先請看本書的目錄。看過目錄,也許已經幫你解決了一些疑問。那麼閱讀本書,究竟能學到和了解到哪些東西呢?個人的觀點如下:我們知道,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這一點與本書的觀點——世界是平的,是不謀而合的。
  • 《讀懂一本書》:書讀不懂?完成7個底層積累就能快速讀懂一本書
    一、讀不懂你有沒有這個疑惑:有些書,我們讀起來很困難,可是別人讀得很輕鬆,這是為什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同。那為什麼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二、池子理論這是我在讀了《讀懂一本書》後得到的體會。這本書的作者樊登老師有一個說法讓我印象深刻:理解力的池子。
  • 3個步驟教你:用一小時讀完一本書的速讀方法!
    大家有沒有發現,當我們讀某一個領域的書讀多了之後,就會發現自己讀得越來越快。這是因為我們大腦裡關於這個領域的內容增多了,建立了關於這個領域的「資料庫」。我們每閱讀吸收一次知識,資料庫就累積、完善一次;每積累一次,其閱讀和理解的速度就加快一分。說的再通俗點,當我們剛開始進入一個領域閱讀的時候,書中的內容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新的,所以讀得慢、理解的慢。
  • 如何讀好一本書?「樊登讀書」創始人的秘訣是……丨21讀書
    21讀書來源丨本文內容綜合選自《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編輯丨阿巷;實習生 思純圖片來源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網絡每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而讀書的過程就是人為地弄清楚一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抓住一本書的脈絡和重點
  • 南京的顏值和氣質,都在這10本書裡了!快快讀起來!
    ,每一本都手感超好。  出版單位:商務印書館   推開淡淡清香的木盒,取一封箋譜,你想寫給遠方的他,還是寫給當下的自己。   箋譜是古人用以書信的載體,而《箋譜雅集》集歷代箋紙之精品。《芳華修遠》是全球第一本使用中英文雙語編著的植物藝術畫冊,顏值逆天,每一幅插圖都讓人嘆為觀止。   4、《想想魯迅》:   我們心裡的魯迅
  • 一本書的重量
    就連雜誌的記者看了都說酷,認為它會成為新一代的「潮物」。就在這具單掌可握的小小白色器具之中,我存放了三十多本書,然後它還剩下一千四百多本的容量。將它放進書包,帶上飛機,一本書和一千五百本書是沒有任何分別的,於是書的重量就完全成為一種沒有意義的概念了。「擲地有聲」是以前形容一本書分量很重的成語。這個分量首先是物理的,它真的很厚,重得你手一放,地上就要發出一記悶響。
  • 《高分讀書法》:讓你從閱讀小白到寫作達人必須要讀的一本書
    能用簡單的話概括他人觀點的能力叫歸納能力。能從不同角度審視同一件事,對持有不同觀點的人也能表示理解的能力,叫客觀思考能力。這5種能力總結在一起,被作者定義為了思考力和解讀力,在書中都會教大家一一獲取。你知道開始讀書前應該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嗎?你知道採用怎樣的閱讀方法,才能幫助我們從小信息中獲取大內容嗎?你知道怎樣才能一邊讀一邊把讀到的信息轉化為腦中的知識嗎?
  • 自然科學探索,看這10本書,會豁然開朗!
    有趣易懂的科普書籍,都是各自領域的巔峰之作!科普類讀物讓人既能一窺科學世界的美麗,又避免了大量枯燥的文字敘述。推薦書小編這回選的10本科普書,讓你在愉悅的閱讀體驗中樂享知識的美好,能幫你啟發心智,開闊視野,同時又能給生活增添樂趣。
  • 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阿米莉亞是書籍推銷代表,也是個我行我素的人,在此之前她約見過很多男人,但都沒有讓她動心,其中一個在約會過程中說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會計學原理》,阿米莉亞認為「我們確實沒有什麼共同語言」,便停止了約會。母親認為這是由於阿米莉亞愛讀浪漫主義文學小說的原因。
  • 每個人都能從這本書獲得一些東西
    對於我而言,這本書是面向所有人的。蒂博·達穆爾告訴我,他讓他九歲的侄兒侄女讀了這本書,這些孩子也從中學到了一些東西。但是,這本書也適合物理學老師,我在籤售的時候遇到過一些物理學老師,他們向我承認並沒有完全看懂書中的內容,這根本不可能完全理解……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每個人都能從中發現某些東西。你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用糾結於你不理解的地方。
  • 這7本書,直接刷出你的最強大腦
    精讀君今天推薦的這7本書,就為你揭開其中的謎底。1《學會提問》豆瓣評分8.5 2064人評作者簡介尼爾布朗,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的傑出經濟學教授。曾經合著七本書,並在專業期刊發表一百餘篇研究論文。他還運用策略思維這一工具,為化學銀行、麥肯錫公司以及索亞-米勒集團提供諮詢。內容簡介本書以講故事取勝。它的學術根源,是迪克西特教授在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開設的「策略博弈」課程。簡而言之,這是關於了解對手打算如何戰勝你,然後你戰而勝之的藝術。怎樣打贏一場網球,少數如何戰勝多數,為什麼要「喜愛」你最討厭的對手等等,都在討論之列。
  • 最最最權威的文津獎pick了這九本書,你確定不看看嗎?
    ,作為指導手冊能帶領你用理性認識世界,1分鐘讓你get到的物理乾貨!這本書開啟你想像不到的一種探索世界的方式。一個五歲的英國小男孩以赤誠之心,給世界上每個國家的人都寫了信,最終得到了全世界的溫柔回應。這本書從一千多封信件中精選68封,講述68個人生故事。科學家、藝術家、政客、軍人、難民、自然保育者……書中的每一頁都充滿了純粹的愛與善意,每一頁都很治癒。
  • 「踢館」莎士比亞,這7本書好大的膽
    同時,這本書主線講述了一個「棄兒」的命運,而溫特森本人曾坦誠自己也是一個「棄兒」,也許正因這樣的感同身受,她能更好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在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裡融入細緻入微的個人感受。嫉妒與寬容、過去與未來緊密連接,溫特森告訴你怎樣去愛和寬恕。
  • 2020年讀了156本書,這種方法解決我讀書慢、讀不深的困擾
    自己都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一共讀了156 本。仔細算了一下,今年真正看書的時間大概 8 個月左右,3月到 6 月,9 月到 12 月,相當於 8 個月讀了這些書,還寫了 20 多篇書評、影評。很多人可能都會有疑問,為啥我讀書那麼慢?一年連 10 本書都讀不了,你怎麼就能讀這麼多?你這不是讀書就是翻著玩兒吧?其實不是我讀書快,而是找到了讀書的方法。
  • 這7本書讓孩子在一個暑假脫胎換骨
    海明威曾說過「一切當代美國文學都起源於馬克·吐溫這一本叫《哈克貝裡·費恩歷險記》的書"。03《別鬧了,費曼先生》人物傳記費曼豆瓣評分:8.9(5576人評價)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這本書可以算是一個理科生寫給世界的」情書「,講述費曼先生各種有趣經歷的同時,又帶給你不一樣的物理體驗。
  • 2018年讀完這12本書,你會變成一個很厲害的人
    作者:柱子(富書籤約作者)只要你每個月都認真讀一本,2018年結束的時候,你會變成一個非常厲害的人。今天這個書單共提供12本書,每本書都針對你在2018年可能遇到的現實問題。只要你每個月都認真讀一本,2018年結束的時候,你會變成一個非常厲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