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2020年也接近了尾聲。盤點了一下今年看過的書單,好傢夥!自己都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一共讀了156 本。
仔細算了一下,今年真正看書的時間大概 8 個月左右,3月到 6 月,9 月到 12 月,相當於 8 個月讀了這些書,還寫了 20 多篇書評、影評。
很多人可能都會有疑問,為啥我讀書那麼慢?一年連 10 本書都讀不了,你怎麼就能讀這麼多?你這不是讀書就是翻著玩兒吧?
其實不是我讀書快,而是找到了讀書的方法。在這把我的讀書方法分享出來,希望能夠幫助你解決讀書慢、讀不深的困擾。
解決讀書慢的三個方法
方法一:培養閱讀習慣
讀書慢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閱讀習慣的問題,很多人讀書得的時候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分神,當你不能專心讀書的時候,閱讀速度就會慢很多。
我在看書的時候,會做好讀書的兩步準備:
第一步:先把手機調成靜音,放在視線看不到的地方。現在手機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你的手機響了,你就會不自覺的腦補,是不是有什麼重要的事兒找我啊?然後中斷讀書拿起手機,這時候你讀書的注意力就會被手機分散了,再想集中注意力讀書,難度就會更大。
第二步:拿張紙作為遮擋板,在上面寫一句話「錯過的真的不值 100 萬」,避免回讀。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一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會往前翻看,把這個弄明白了再繼續往下讀,這種方式不是不好,只是會打斷你閱讀的連貫性,讓你的大腦長時間的停留在某一個問題上,這樣的情況比較消耗意志力,容易讓你產生閱讀疲勞,就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看下面的內容了。
方法二:學會快速掃讀
很多人讀書都喜歡咬文嚼字的讀,遇到書中不認識的字,拿出手機查清楚再繼續往下讀,這樣的閱讀方式也會大大減慢你讀書的速度。
我讀書時採用的方法是快速掃讀,就是在書上用眼睛畫 Z 字,有點兒一目十行的意思。你是不是會有疑問,這樣讀書能把書讀明白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也請你回答我一個問題,你逐字逐句的讀完一本書,能記住書中的多少細節?我想這個答案大家心裡都清楚,哪怕是再厲害的人,也不能做到把書中所有的細節全記住吧,所以快速掃讀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
方法三:找書中的重點
我朋友於陽在讀書的時候,拿到一本書後,他會直接翻到正文的地方開始看,有一次和他聊天說起了讀書的方式方法,他覺得前面的序言和目錄沒什麼可看的,反正每一章前面也都會有,索性就直接看正文內容了。
我在看書的時候,會著重看的兩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前言和目錄,很多時候,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會直接放在前言裡,而這部分內容,相當於這本書的寫作背景,當我們知道了創作背景,讀起來就會更有代入感。
目錄就是整本書的大綱,當你把大綱讀完之後,這本書所寫的內容框架,就已經了解大半了。所以,當你拿到一本書後,不要急著翻開裡面的正文部分,可以試著讀一下前言和目錄。
第二部分:看重點,練習跳讀。為了減少讀者的閱讀疲勞,很多作者都會插入一些標題、圖片、重點文字等,這些標題、文字之類的內容,往往比較能表達出作者的觀點,或者是一段話所表達的觀點。所以你在讀書的時候,也可以嘗試著跳讀,找尋文中的重點內容。這樣也能很快提升你的閱讀速度。
解決讀不深的方法
人的大腦會有一個自動過濾信息的功能。在你讀完一本書後,發現裡面能記住的內容卻是很少很少,出現這種情況不要著急,是很正常的,我以前也經常會被這個所困擾,後來通過 3 遍讀書法和 2 種輸出方式,解決了讀不深的困擾。
3遍讀書法
我以前的讀書方式是,基本上讀完一遍就把這本書扔邊上,很少再去看。遇到特別喜歡的書,會反覆的多看幾遍,比如說《曾國藩傳》這本書,我讀了不下 5 遍,對於書中的內容以及曾國藩的了解就會更多一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那究竟什麼是3遍讀書法呢?我所說的可不是真的讓你把書看3遍,而是通過3種方式讓自己對於這本書的理解更加透徹。
第一遍我會先看原書,看的時候,理解多少是多少,不糾結。
第二遍去看相應的書評,我在選擇以「啟發感受」為主的書評,看看別人讀完這本書的想法感受,做進一步的加深理解。
第三遍去豆瓣、微信讀書上找這本書相關的內容介紹,一般我會找高點讚、高評論的書評看,這樣就能再一次加深理解。
2種輸出方式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這本書呢?就像我們上學時候的考試一樣,要給這本書做個閉環輸出。
第一種輸出方式:試著把這本書的內容講給家人、朋友聽,能講出來多少是多少,不用過於糾結,講不好還講不壞麼?剛開始講不好屬於正常,慢慢積累下來就會越講越好了。
第二種輸出方式:以遊戲闖關的方式讀書、寫作。試著寫一篇書評感悟,字數不限。請注意這個一點要區別於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是摘抄書中的一寫精華要點。書評是你看完這本書之後的真實感悟,作者書中的觀點對你的啟發等等。
剛開始不熟練可以少寫點,哪怕 50 字 100 字都沒關係,只要去寫就行,寫完之後發到頭條、百家等自媒體帳號上,還能產生一定的收益,這不就是讀書變現麼,連以後買書的錢都省了,一舉兩得。
最後小結
讀書,可以幫助我們打開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讓我們能夠對話千年聖賢,探索世界的多姿多彩,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充實自己。就像白巖松所說的:讀書,不一定能改變命運,它卻能讓我們選擇如何更好的對待命運。
馬上要和 2020 年說「再見」了,你準備好以什麼樣的方式和 2021 年說「你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