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讀書法》:讀書如果無法做到「主動」,讀再多也無用

2021-01-08 半夏sunshine

最近很多人都在做2020年的年終總結。關於讀書的總結,我在2020年共計讀了50多本書。雖然我去年讀了不少書,但是單獨拿出來一本已經讀過的書,只是書名記得,書裡面的內容已經模糊,記不清楚了。如果書讀完了沒有辦法將書中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那讀再多也是無用的。但總有人讀完之後不僅可以在其他地方隨時引用書中的內容,自己還可以將書中的精華傳授給別人。造成兩者巨大差異的原因是讀書方式的不同。

一般人讀書總是在用眼睛「看」書,被動接受書中所有的信息,然後看完就束之高閣。而高手讀書是用大腦用心在「讀」書,主動選擇並分析書中內容,讀到對自己影響的地方,還會停下來去分析,去輸出,去實踐。所以,讀書最終有沒有成效,最主要的是看讀書的方式是不是夠「主動」。只有主動讀書,才能將信息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才可以做到「學以致用」。

《高分讀書法:成績大幅度提高的秘密武器》的作者西岡一誠就是一位通過主動閱讀改變自己未來命運的活脫脫的例子。他通過改變自己的讀書方法,從被動讀書到主動讀書,讓自己從一個差生順利考上了自己夢想的東大,並取得了全日本第四名的好成績。在進入東大之後,作者發現東大學生都是主動閱讀者。這種主動閱讀的習慣讓東大的學生擁有超強的思考力。他們不僅可以讓考試時順利拿到高分,而且讀任何一本書都可以將書「讀透」。而我們欠缺的不正是東大學生的這樣優秀的讀書方法。作者西岡一誠在《高分讀書法:成績大幅度提高的秘密武器》這本書中就為我們介紹了5大讀書步驟,11種高效閱讀方法,通過主動讀書來提升讀解力、理論思考力、歸納力、客觀思考力以及應用能力這5大讀書能力。學會了這些讀書方法,我們也可以像東大的學生一樣很輕鬆地去「吃透」一本書。

那我們究竟怎麼做才可以做到「主動」,從而成為一個主動閱讀者呢?其實我們只要做到三主動:「主動提問」「主動思考」「主動總結」,我們就已經改變了自己被動讀書、被動接受信息的習慣,開始向主動閱讀邁進了。

1.主動提問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只要在提問的那一刻,你就掌握著談話的主動權」。而對於讀書而言,你在讀書中不斷發問,其實你就已經掌握了閱讀的主動權。提問可以讓我們始終想著閱讀的目標,不斷探尋結果的一個過程。那讀書的過程中,我們該在什麼時候發問,並且應該問怎樣的問題呢?其實我們從準備閱讀開始,提問也就開始了,一直到讀完這本書,我們依然可以發問。它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閱讀前、閱讀中以及閱讀後三個階段。

閱讀前

我們在閱讀整本書的內容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先閱讀書的封面和腰封等。當我們閱讀完封面以及腰封等信息,大概了解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之後,我們的發問就開始了。

通過做假設,我們就能把一本書的全貌做成一張「地圖」。

做假設的閱讀方式,讓我們始終明白自己從哪裡來,該到哪裡去,以及設置達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線。有了這樣一張閱讀「地圖」,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永遠不會「迷路」。

做假設的閱讀方法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並記錄下自己的閱讀目標。

2.邊看目錄,邊思考使用書中的內容來實現閱讀目標。

3.相比閱讀目標,自己處於什麼階段?或者現階段有哪方面的困惑?

4.如果在實際讀書過程中發現與假設有出入,可以隨時修改假設。

按照做假設的閱讀步驟去讀書,我們可以更快速地理清書中的脈絡以及掌握中自己想要掌握的重點內容。

我在一個讀書訓練營的課程學習中,老師講到的蘋果閱讀法就是使用的這種讀書方式。這樣的讀書方式可以讓讀書更加高效,從而實現1小時讀完一本書的目標。

閱讀中

在閱讀過程中,大多數人一邊讀一邊會想著「哦,原來這樣啊」,總是很容易就全盤接收書中的內容。這種讀書方式只會讓我們學到的東西一邊學一邊丟,等到最後好像什麼也沒學會。而作者提到東大的學生不會像平常人這樣讀書,他們在讀書時腦海中總是浮現出各種疑問:「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作者說的是真的嗎」。這樣一種邊讀邊問的讀書方式,不僅可以從書中獲取到知識,還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思考力。

而邊讀邊問的閱讀技巧,不僅要求我們要對所有接收到的信息敏感,而且要對書中的疑問敏感。發現問題就要及時記錄下來,並要在後邊的讀書過程中去尋找答案。這樣的邊問邊答,我們不會再將讀書看成是一種枯燥無聊的事情,反而增加了幾分樂趣,讓我們有興趣一直讀下去。它變成了我們與書互動起來的一個「小遊戲」。

邊讀邊問的採訪式閱讀法會讓你獲得真正的知識,而不只是浮光掠影的信息!

閱讀後

在閱讀環節中,我們有80%的疑問都可以在書中尋找到答案。而針對那些書中沒有給出答案的「疑問」,我們需要自己去尋找答案。這種求解式的閱讀方法可以真正鍛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一時難解的「疑問」,我們可以再去找跟此相關的書籍來閱讀尋找答案,也可以請教這方面權威人士來解疑答惑。總之,不管利用什麼樣的方式和方法,最後這個疑問有沒有解答,我們在不斷思考不斷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我們展開獨立思考的過程。

其實我們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欠缺獨立思考能力。如果不想以後被別人蒙蔽,人云亦云,不妨從讀書開始鍛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2.主動思考

《高分讀書法:成績大幅度提高的秘密武器》這本書的主要核心是通過改變讀書習慣和方法,來全面提升思考力。那什麼是思考力?作者在本書中指出思考力就是頭腦靈活、能夠獨立思考的能力。思考力好的人總是思維邏輯條理清晰,能夠迅速看清事物的本質,並根據不同的情況重新審視,然後做出反應。每個人都期望成為一個會主動思考的人。那這種超強的思考力完全通過求解閱讀法和檢驗閱讀法這兩種讀書方式就可以練就出來。

求解閱讀法

對於求解閱讀法,我們在上文中已經介紹過。求解閱讀法最核心的關鍵就是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好的問題不僅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書中的內容,還可以讓我們站到作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從作者的角度對一本書提出重點問題,這樣才是優秀的讀者!

當我們可以真正提出一個好問題時,我們就真正掌握了求解閱讀法。求解閱讀法是鍛鍊獨立思考能力的最佳方式。

檢驗閱讀法

相比於求解閱讀法,檢驗閱讀法可以鍛鍊個人的客觀思考力。作者建議相比於一次只讀一本書而言,同時讀多本書,效果反而更好。

同時閱讀至少兩本相同領域的書,把被動接受變為冷靜客觀的審視,用檢驗閱讀法培養自己從多角度看事物的能力,這樣,你的思辨能力以及獲取「有用」知識的能力都會有明顯的提升。

檢驗閱讀法分為平行閱讀法和交叉閱讀法兩種閱讀方式。

平行閱讀法,其實又可以稱之為「主題閱讀法」,通過閱讀同一主題內相同內容、不同觀點的書籍,時刻思考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可以鍛鍊我們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同一問題的辯證思考力。

而交叉閱讀法是從對本書中尋找不同觀點間交叉點的方法。交叉閱讀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將學到的知識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發揮應有的價值。

不管是平行閱讀法也好,交叉閱讀法也罷,當我們同時閱讀不同的書籍時,我們的大腦其實就已經開始主動去思考了。這兩種閱讀方法可以讓我們儘快了解和掌握同一個主題或者話題下的核心知識。

3.主動總結

記得小學上語文課時,老師總是會讓同學去總結這一段文章或者這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現在閱讀同樣也會用到小時候的方法。

「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是有沒有讀懂文章的分水嶺。」如果不能用一句話概括自己讀了什麼,那就等於沒讀懂。

我們之所以要學會對文章或者書籍進行歸納總結的能力,是因為書中為了表達某個核心觀點,會加入很多自己的論點和案例。只有抽離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我們就可以很好地掌握住書中的核心內容。

要想學會歸納總結能力,我們就要用書中提到的摘要閱讀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摘要閱讀法的核心步驟:先找出每節或每章最具概括性的句子,然後用30字以內的內容總結這些章節。直到最後,用140字以內的內容為全書寫摘要。

學會這種讀書方法不僅可以讓我們輕鬆抓住一本書的核心,也可以為我們日後的輸出和分享提供了有價值的思路。

如果你讀書是為了日後應用和分享,那就先學會讀完書後總結開始吧!

在《高分讀書法:成績大幅度提高的秘密武器》這本書中提到:書是一種工具,為了讓你走得更遠而存在。讀書是一件自主決定的事情。如果能夠學會在讀書中主動提問、主動思考以及主動總結的好習慣,我們讀過的書會變化成支撐自己的力量,讓自己走得更高更遠。讀書時你有多「主動」,你的收穫就會越大。在2021年我們要學會「主動」讀書,以書為伴,去成就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用高分讀書法,學渣變學霸
    西岡一誠將自己研究的讀書方法歸納提煉成《高分讀書法》,主要講述兩種學習方法,一是把書讀透,鍛鍊讀解力的方法,二是鍛鍊思考力的方法,以及如何選書的秘訣。西岡一誠其他著作還有《現任東大生教你「遊戲式」背誦法》、《好好讀題就能得高分:東大生教你考試套路》、《奇怪的難題怎麼解?東大生來幫你!》。
  • 《高分讀書法》:讓你從閱讀小白到寫作達人必須要讀的一本書
    先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讀書,才能快速高效的汲取到營養。下筆的時候便猶如泉水噴湧,筆墨生香。看了很多閱讀類書籍,推薦這本人民郵電出版社的《高分讀書法》。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作家西岡一誠,在高三階段一萬個學生的排名裡邊,他排名9000多名。於是他奮起直追,從被動讀書到主動讀書,從累積知識量到增進獨立思考能力。最終他以全日本第四的成績考入了東京大學。
  • 《高分讀書法》:從排名第9332到第4,考上頂尖名校,秘訣在這2點
    就拿咱們今天分享的這本高分讀書法來說。他的封面。已經為我們揭曉了書中的主要內容:6大選書打折,57個讀書要點幫你全面提升思考力和讀解力他要實現的是:閱讀速度更快,內容記憶更牢,知識運用更活。幫助大家:逆轉學習困境,實現名校夢想書籍定位 :成績大幅度提高的秘密武器當閱讀完這些信息以後,就對書的整個梗概有了大致的印象,便可以按圖索驥,加快閱讀。
  • 【方法】讀書沒用,是讀得太少,不會讀呀
    把「讀書沒用,是因為讀得,少不會讀呀」作為文章的標題,並不是因為它有多吸引人,反而非常普通,但卻道出了很深刻的道理,也是很多人的共同心聲。 大白話翻譯說:人類書籍多如海洋,包含了各個方面,以人類的精力,是不可能讀完的。每次帶著目標 ,找那些想要的來讀就好。 所以希望你每次做一個計劃,就像想知道古今的興亡,聖賢的作為,專門地學習這一方面,不要有其它的想法。下一次再做另外的計劃,找典故、典章一類的書,也都是像如此。
  • 一個簡單有效的讀書方法:費曼讀書法
    毫不吝嗇地將他讀書的秘訣告訴了我——費曼讀書法。費曼?這不是個物理學家嗎?怎麼還和讀書扯上關係了?說完我所知道的費曼,再來說說我那位同學給我的講解:費曼的妹妹在他的幫助下成為了一名天文學家。只因為費曼教會了他妹妹費曼讀書法。
  • 最簡單高效的4步讀書法,聰明人都是這樣讀書的!
    時間安排就是你有多少時間可以用在讀書這件事上,然後選擇具體要讀多少;知識層面就是你能讀懂什麼級別的書籍,選的太難了,你很可能讀不進去,也無法完成,這就是下面要講的「讀書要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第二步: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程度」的書籍,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的去讀。凡事均由淺入深,由簡入繁。不要一開始就好高騖遠,挑選非常厚重又艱澀難懂的書,導致自己越讀越沒有興趣。
  • 費曼讀書法——用最笨的方法學會高效閱讀
    我們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忙得抽不出時間來,那麼董遇他是這麼做的:充分利用一切空餘的時間讀書,冬天天氣冷不適宜出門,那就讀書,白天勞作後歸家利用晚上時間讀書,還有下雨天最適合讀書了。只要你想讀書,何愁沒有時間?
  • 讀書無用?鍾南山的求學經歷告訴你:看你怎麼讀!
    1971年開始,擔任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後一路做到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講師。讓筆者最為感嘆的是1979年至1981年間,鍾老赴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進修的這段經歷。當時和鍾老一起前往蘇格蘭的還有一批留學生,由於零用錢有限,他們儘可能地從國內多帶了一些物品,其中有一樣是洗衣粉。在途經柏林圍牆時,被海關發現他們攜帶了大量洗衣粉,甚至都引來了警犬。海關對他們攜帶的洗衣粉進行了嚴格檢查,又聞又嘗又試。在回憶起這段經歷時,鍾老感慨:「作為中國人,在當時那個年代常常是低聲下氣、忍氣吞聲的。」
  • 2020年讀了156本書,這種方法解決我讀書慢、讀不深的困擾
    自己都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一共讀了156 本。仔細算了一下,今年真正看書的時間大概 8 個月左右,3月到 6 月,9 月到 12 月,相當於 8 個月讀了這些書,還寫了 20 多篇書評、影評。很多人可能都會有疑問,為啥我讀書那麼慢?一年連 10 本書都讀不了,你怎麼就能讀這麼多?你這不是讀書就是翻著玩兒吧?其實不是我讀書快,而是找到了讀書的方法。
  • 有一種讀書無用論,叫做「倖存者偏差」
    誰家的孩子,花了家裡大量的金錢去讀了一個本科大學,畢業後連一份好的工作都找不到,現在回農村裡面種地。像這種讀書無用論,就是典型的陷入了「倖存者偏差」的思維當中了。雖然有些個別人,沒有讀過多少年的書,卻因各種機緣巧合與努力下,走向了成功。但是更多的人,卻努力了一輩子,仍然難以成功。
  • 這3個讀書階段,你一定要知道
    例如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工作再忙,她每天都會保證一小時的讀書時間。如果幾天不讀書,她就覺得和幾天不洗澡一樣難受。是啊,就像我們日日3餐,一頓不少,到點就吃,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每天到點讀1小時書呢?在閱讀它們的過程中,著眼於那些我們會重點關注的要點,深入往下讀。而H型讀書法是說,當你讀到一定深度就會產生新的想法,然後過渡到別的領域,在新領域裡同樣運用T型讀書法獲取知識。然後你將兩類知識相整合,就仿佛讓兩個T型知識相連,形成一個H型知識體系。
  • 如何讀好一本書?「樊登讀書」創始人的秘訣是……丨21讀書
    書單推薦層出不窮,感覺讀也讀不完?訂閱了一些知識平臺,最後都不能堅持下來,白花錢?吸收了海量內容,無法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浪費時間?只要說話就暴露智商,條理不清,重點不明,邏輯混亂?如果一本書的文字翻譯得很糟糕,那說明出版過程不上心;或者錯別字特別多,也會影響它的可信度;再加上印刷、裝幀設計等,都代表著出版人對一本書的重視程度,間接地決定了這本書的價值。
  •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有效讀書?
    剛看到時特別疑惑,一天一本書已經很難了,而且還都能記得住是怎麼做到的呢?看到後來作者寫到她讀書都會做筆記,所以基本讀過的書都能記得,並且清楚知道書裡面的內容。起初疑惑我也做筆記呢,為什麼人與人的閱讀效率相差那麼大?直到讀了日本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我才恍然大悟,我只知道一味讀書做些摘抄,不知道讀書需要理解內容才能記住,做好筆記才能提升效率。
  • 如果不讀書,行萬裡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我說的」無用「並不是讀書這件事是」無用「而是讀書的目的應該是」無用「的。因為這個愛好的特殊性,所以它基本上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給予你,你想得到的巨大回報,無異於痴人說夢,所以對於讀書而言,讀書」無用「才是最優解。因為讀書不是為了用,沒有那麼大的目的性,這才是它的價值。
  • 讀書跟大腦有什麼關聯?腦科學家來告訴你
    作為研究大腦和心的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是個十足的愛書之人,他把自己多年的讀書經驗總結出來,寫了這本《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腦科學家教我的讀書法》。閱讀可以改造大腦?讀書跟大腦有什麼關聯?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 「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知識分子只讀書而不修身,不就白讀了
    所謂"修身"指的是"修養身心",這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卻並非一件易事,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不是讀了些聖賢書,就真的能夠成為超越聖人般的存在。讀了再多的書,如果不能約束自己的言行,只知道自傲自大,認為自己無所不知,而不是使自己的行為呵護禮儀的規範,使自己的身心收益,幫助他人成就善事,那麼學到再多的知識,也不過是"水月道場,夢中佛事"罷了。
  • 怎樣讀書最有效,6個讀書方法,供大家參考
    就要先知道什麼是「有效閱讀」,我個人認為:用最快的速度去讀書,把他人總結出來的的知識、思想儘可能地「變現」——收為己用,而並不是死記強背。2.讀書方法:在讀書內容裡發現行動目標,將讀到的知識付諸實際行動。但是,也要注意設立的目標不要脫離自己的現實,而是要以「何事、何時、多少」具體到用數字表達出來。如果目標和現實差距太大,就沒有辦法順利達成,從而變成一件折磨自己的事情。
  • 《實用性閱讀指南》:讀書改變生活的秘密都在這裡
    作者介紹:大巖俊之是個70後,感覺離我們好近的,一年可以讀300本書的學霸,他對速度和記憶法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8年前開始創業,開發了讀書法、思維導圖和記憶方法,如今已經被廣泛使用,他同時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講師。
  • 丁真入職國企楊超越落戶上海,讀書無用?倖存者偏差父母得知道
    我們總說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在時代翻湧的浪潮裡,腦裡的知識就像是一面帆布,帶著我們前進。可是隨著網紅時代的到來,流量經濟的加持讓讀書無用論再度興起。很多人都說,讀那麼多年書,出來後的工資不如那些網紅賺得零頭。丁真入職國企楊超越落戶上海,讀書無用?前些日子四川小夥子丁真因為外貌走紅,紅了以後籤約國企。
  • 薦讀丨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也許讀書這個行為並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但它提供給我的,卻是一份內在的精神滋養。它讓我活得足夠陽光和積極,無論白天的工作多忙多累,也擁有治癒自己的能力。它也讓我活得足夠堅韌和勇敢,無論遇到什麼煩惱和困擾,也不會感到悲觀和絕望。它更讓我活得通達和智慧,無論面對任何重要的抉擇,也很少會去抱怨和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