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還在讀書嘛?即便是沒有堅持下來的那種,你還在讀書嘛?哪怕就是斷斷續續的也好,你還在堅持著嘛?
還是先別急著回答我了,萬一把你問的啞口無言,甚至是有點淚崩的衝動,那我真是有點罪過了。
其實關於讀書的這個問題,我覺得你要怎麼說它有沒有用處都是一個不太好評說的事情,這個東西本身就是千人千面的答案,「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就是這個意思了。所以要怎麼評說它都是基於自身的情況境遇給出的一些主觀理解,當然其中修為高深者還是可以給出一些比較客觀的看法的。
對這個問題我還是談談自己的看法,也許你會覺得它有點過於主觀,也許你會覺得它是個比較客觀的作品,其實我也很難說清它到底客觀還是主觀,畢竟方才我已經說了,你怎麼看待它這本身就是一個千人千面的事情。
所以這是一個穿上我給你送的鞋的過程,它到底合不合腳,走起來舒不舒服真的只有你自己知道。
閒話已止,還是趕緊聊聊讀書這個會讓人滔滔不絕卻又啞口無言的話題吧。
1、讀書是「無用的」
讀書「無用」,看到這個觀點,相信那些自我標榜正義之士的人肯定早已舉起道德的大旗,順勢爬上道德的制高點,對我進行炮轟式的批判,直到我承認讀書是「有用的」。
先別急,我腿長(身高一米九),既然上山登頂的路只有一條,那我更要跑快點,先站在高點上,慢慢的解釋解釋為什麼我要說讀書是「無用」的。
還是先奉勸一下那些只看表面就要高舉「道德正義"大旗的人,不要那麼暴躁,你以為冰山移動起來它真的只有你看到的那麼大?你怕是不知道它在海面之下的是海面上的四倍之多!
永遠不要急著對一件事情過早的下結論,畢竟在這個時代眼見都不一定為實了,當然耳聽也不一定為虛了。所以更要多看,少說。
讀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這些無腦高舉道德大旗者有了行事可以憑藉的先例。
並且這種先例是不需要自己花費巨大的代價去學會的,只要你可以認真的看看書,便可以通過很小的代價去學習到那些本來需要很大的代價才能懂得的事情。
我說的」無用「並不是讀書這件事是」無用「而是讀書的目的應該是」無用「的。
因為這個愛好的特殊性,所以它基本上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給予你,你想得到的巨大回報,無異於痴人說夢,所以對於讀書而言,讀書」無用「才是最優解。
因為讀書不是為了用,沒有那麼大的目的性,這才是它的價值。
讀書帶來錢嘛?當然能。但是能給多少人帶來呢?這才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不要覺得別人通過讀書賺了多少多少錢,你也就可以複製他的成功,最其次也能跟在他的身後喝他剩下的湯。
很抱歉,如果你真有這個想法,勸你趁早打消,因為很大的可能是你連碗都見不到,更不要說喝湯了。
那些通過讀書賺錢的人,僅僅是只通過讀書嘛?當然不是啊。
你告訴我哪一個坐在家裡整日讀書的人就可以寫出那些膾炙人口的文章,他們只是把書讀活了,在這個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加入了自己的人生,才可以把錢賺了。
老祖宗都說了不要「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
那麼他們簡單嘛?當然不。
你想像不到那種被催稿的痛苦,你也想像不到那種坐在桌前,胸中卻無半點墨水的感覺,靈感這東西,它不來的時候,任憑你坐在桌前再長的時間,你連它的影子也不會看得到,它要來的時候,那可真是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不過你不把它全部賦於紙上也休想獲得休息。
所以如果你真的喜歡讀書,那就去好好讀書就行了。不要有太多的目的性,更不要有太多的功利性,因為人生真的有些事情是需要甘之如飴的。
比如我的公眾號」晚安前閱讀「一直都在輸出自己的文章,卻沒有遇到很多的粉絲,我急嘛?當然急啊。我會放棄嘛?當然也不會。畢竟我做它也是為了能夠遇見些相似的人,順便再以我淺薄的學識可以給大家一些建議幫助。
就像徐志摩說過的那樣」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的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若是大家讀書時都有這樣的覺悟,想來也是一件很有幫助的事情。當你不對一件事抱有極強的目的性去做它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它帶給你的回報是遠遠超過你所期待的。
因為目的性沒有那麼強,因為你的功利性沒有那麼大,所以對於得失就沒那麼在意,所以也就有了一個平常心去做事情,因為有了」但聞耕耘,莫問收穫。「的選擇,所以最終一定會有顆結果的樹。
畢竟相比於開花的樹,我們都更喜歡能夠結果的樹。
2、讀書是為了和現在不一樣
你對你現在的生活滿意嘛?相信不管是不是滿意的,答案應該都是沒那麼滿意吧。畢竟永無休止的去追求更廣闊的未來是所有人的共性。
去追求那些在遠方的生活大抵是從出生就刻印在了我們的血液的東西。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但是沒有書籍的潤養,沒有文學的薰陶,生活的苟且可能是不止眼前的還有遠方的。
曾經有人問過這樣的一個問題,」年輕的時候應該多出去走走還是多看書?「
肯定是要多看書的啊。一定是要多看書,多學習的啊。
在沒有充分知識的前提下,即使行了萬裡路,也只不過是個郵差。
永遠也別想從一個陌生的城市感知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因為你所讀過的書在這一刻都是你的眼睛,蒙蔽了眼睛,又怎麼看得到世界的本真精彩?
想改變是好事,想去打破現在的生活也是好事,想去尋找更好的未來也是好事,但是這眾多的好事是建立在一個不錯的基礎之上的,不然這些事真的只有夢裡才有。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關於這句話我聽過一個更文藝的回答,異曲同工的美妙。
」你讀過的書都會是腳下的墊腳石,它的厚度決定了你看待世界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它還會決定著你看世界的寬度。「
因為你早晚有一天會知道,這個世界的真相就是,它不是非黑即白的,它也不是非對即錯的。世界的真相就是它是五顏六色的,它是在對錯之間還有選擇的。
只是這種豐富的色彩,這種對錯之間的選擇你必須要讀書,甚至是讀過很多書,才能感悟到,甚至是體會到,接觸到,能做到。
你要和現在不一樣,要怎麼不一樣?無非就是通過一些努力打破這些束縛住你的瓶頸,然後真正的破繭成蝶。但是破繭的會有,那麼成蝶的又能有多少呢?
為什麼都已經破繭了卻難以成蝶?說白了就是堅持不下去了。總共一百米,你走九十九米,和他走一米的最大差距無非就是你比他多走的遠了一些,但是最大的相同點卻是你倆都沒有走到」終點。「
開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怎麼樣把事情堅持下去才是最牛逼的。讀書如此,做事如此,做人亦當如此。
前段時間由於iPhone12系列的爆火,它背後的生產故事被人挖了出來,一篇名為《你的iPhone12背後的」00「後》瞬間刷屏朋友圈,它所展現給我們的問題是一直以來都有的,只是這是第一次那麼赤裸裸的被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iPhone12背後的」00「後,多是那些初高中沒上完就選擇輟學的人,早早的步入了社會打拼,但是受限於年齡以及知識技能儲備的原因 ,他們只能做著最基礎的工作,在工地,在流水線上的工廠上,日復一日的做著那些毫無技術的工作。
不要覺得是他們不去學習,更不要覺得是他們一進入工作時就選擇了這樣的頹廢常態,其實並不是。事實就是你不去工作就連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當活著都是拼盡全力的時候,你要怎麼樣才可以去生活?
他們也無數次想要逃離這樣的環境,在每個輾轉反側的夜晚,在每個對生活感到壓抑的時刻他們也不止一次想要奮力逃離。
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由於知識,由於技能由於各種情況的限制,他們不得不在九月份的時候再次回到這個讓他們厭惡卻又能給予他們生存保障的地方。
那些上學你不願意吃的苦,在社會上會讓你加倍的吃回去。這真的不是一句雞湯,這是幾千萬的人在用青春在用人生證明過的。
我曾在我的公號裡寫過一篇《那些早早退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建議有想法的你一定要看看,凡事不僅是三思而後行,當有先例在那裡可以參考的時候一定不要衝動,不要魯莽,以免在某個深夜後悔的難以入睡。
其實讀書並不是一定為了要可以做什麼,只是說通過這樣的一種學習方式,我們可以學習得到和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不同的相處方式,這種方式也許是別人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獲得的,而我們只需要花費時間和耐心就可以將他人的人生經歷一遍。
讀書給予我們的是一種思考的方式,一種行事可以進行依判的準則,在做事的時候可以通過這樣的一種思考一種判斷,而不僅僅只是做出一些很魯莽愚蠢的舉動。
那些吃過的苦,讀過的書,最終都會鋪成一條寬廣的道路,把你帶到夢想的那裡。
3、讀書是為了自己
有一個朋友我非常喜歡他在杯子上刻著的一句話」終有一天你會找到和這個世界握手言和的方式。「
我覺得這句話放在讀書上也是相得益彰的。既然讀書這件事是不需要那麼的功利,而且也是一個為了追求改變的過程,那它最終的意義不就是為了我們自己嘛?
事實上就應該是這樣的,也本應是這樣的。書不是為了什麼目的而讀,也不是為了什麼人而讀,你早晚會發現書是為了自己而讀的。
三毛說過:「讀過的書,哪怕不記得了,卻依然存在著,在談吐中,在氣質裡,在胸襟的無涯,在精神的深遠。」
也許話句話說就是說」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
我們可以不成為一個多麼嚴謹的人,也可以是一個沒那麼風趣的人,但是人活一生,應該成為一個有內涵的人。
不要總是在登高望遠的時候,只能發出來一句」景色真美好啊!「而看著別人在感嘆」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當然這並不是在說一定要這樣文鄒鄒的,但是這個東西就是你可以選擇不說出來,但是你卻不能不知道它。
說不說是出於你的選擇的問題,但是知不知道卻是有關於你的文學儲備的問題。
就像女生和你說"男生可以沒錢,但是一定要有上進心。"
乍一聽來,三觀簡直正的不行了,當然三觀是很正的。可是有個問題不能忽略的就是,她說不在乎你有錢沒錢,你以為你真的就可以沒錢嘛?你沒錢個試試?
這種東西本身就是我可以說「我不在乎」但是你卻不能沒有。
網上有句話叫做「讀書可以讓心靜下來。」
其實我則覺得不然,我們不是因為讓心靜下來才去讀書,而是因為心靜了下來才去讀書,這個道理就和找對象是一個樣的。
我選擇你不是因為你對我有多麼好,多麼有錢,和這些沒有關係,就只是因為你是你,所以我選擇了你。
因為喜歡讀書再去讀書,因為想要去讀書再去讀書,不要想著通過讀書去得到一些什麼,因為這些功利性的目的往往都是以落空而結束的,畢竟愛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態。
從我自身而言,我就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人,但是我真的從來沒有想過可以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獲得過什麼,但是有件事實卻是我不得不承認的就是。
我所讀過的所有這些書,它們都或多或少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著我的生活,我也堅信並且有理由相信這些影響將會一直融入我的生活,並刻在我的骨子裡,隨著我的血液一直流淌著。
我看書的類型太多太多,可以說是為了自己的愛好吧。
畢竟學會和自己相處才是最值得炫耀的社交。
我讀東野圭吾的偵探小說,也讀他的《解憂雜貨鋪》;我讀大冰的書籍,也讀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我讀柴靜的《看見》,也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也讀狄更斯的《霧都孤兒》,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還有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燦爛千陽》;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兄弟》《活著》;蔡崇達的《皮囊》;老舍的《駱駝祥子》;楊絳的《我們仨》;錢鍾書的《圍城》;沈從文的《邊城》;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劉慈欣的《三體》《流浪地球》;賈平凹的《自在獨行》………………
還有好多好多,真的不能再一一列舉下來了,我不是像有的人整個大書單大圖片往那一放,完了在網上再複製一大段評論就算一篇文章了。這樣的拼湊沒有什麼意義,我所說出的書名都是我自己看過不止一遍的書。
有的書甚至刷了好幾遍。
最近看的書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因為之前拜讀了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還有愛新覺羅溥儀的《我的前半生》對歷史也算是興趣再度重新點燃了起來,看到了和此前自己所想像的不一樣的朱元璋,以及大明朝,大清朝,這些在我的生命裡如果不經過讀書學習怕是終此一生也是無法了解一二的。
所以我們還是,也應該是要多讀書的。但是讀書也不是白讀的,也不是拿著一本書刷刷的翻頁就叫讀書了,那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寫讀書筆記暫且不說了,但是認認真真的看完每一個字卻是很有必要的。
老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是應該要讀的,也是必須要的,而遠方的路也應該是必須要走的。這兩者還是可以兼得的,畢竟靈魂和身體可以同時在路上,我們過一生兩條腿的奔跑總好過一條腿的蹦躂。
船已靠岸,於江湖處稽首百拜,期待與君來日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