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三個層次的升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見自己"意思是:見自己的優勢和弱勢,見自己的心性和軟弱。
「見天地」意思是:見局限,見自身的渺小。
「見眾生」意思是超脫,超脫見天地時的局限,走出天地的牢籠,去看見眾生。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句臺詞出自電影 《一代宗師》;《一代宗師》裡宮二說,她這一輩子只見到了天地,而葉問見到了眾生。就是指此:宮二代表的是武林的正脈,武林的理念和規矩在她身上體現得很明顯,所以她奉了道,不結婚,不傳後,不傳藝最後隨著武林的消逝一同死去。
擊
葉問視武術為個人愛好,他對武術看得很單純,超脫藩籬將武術發揚光大,宮羽田和丁連山就是看到了葉問的胸襟與灑脫才認同葉問,最後葉問見了眾生。
三個層次,讓你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體悟;
如何才能認清自我,認知天地,認識眾生,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都是方法;在無法脫身行萬裡路的情況下,那就走讀萬卷書這條道路,最容易實施且最有效的路徑;
讀書苦嗎?苦。
但當你經歷了生活的苦,才知道原來讀書是最輕鬆的。生活的苦,是一種無奈的消耗;而讀書的苦,是一種苦盡甘來的收穫。而現實的殘忍之處在於,不是所有人都有後悔的機會。當你過了二十歲,脫離了學校,相比較,能讓你拋開生活上的事情,一心一意地讀書的時間就不多了,所以珍惜當下讀書的機會。也別抱怨讀書苦,那是你認識世界的路:「見天地依靠的,就是大量的閱讀和輸入,進而不斷改進自身」; 我們每個人在面對環境變化、個人成長遇到拐點的時候,都會有很多主動選擇的機會。如何去選,走什麼樣的路,有的人只是被動地選擇。而有的人卻能詳細分析,並胸有成竹地主動選擇;因為他們博覽群書,增長了見識,預判即將到來的拐點,提前做好了準備,這樣才能去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樹,長一年,長十年,長百年,它的作用各不相同;讀書也是同樣道理,長久堅持讀書能讓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有著更寬廣的視野、更大的格局。當然,讀書的最終目的,絕不僅僅是為了混一張文憑、找一份好工作,而是讓一個人保持學習的習慣,有將知識變成成長動力和養分的能力。
希望你能在讀書的路上通過學習,反省,總結,去遇見最美好的自己。